湖南益阳箴言中学2019届高三历史10月模拟试卷(带答案)
加入VIP免费下载

本文件来自资料包: 《湖南益阳箴言中学2019届高三历史10月模拟试卷(带答案)》 共有 1 个子文件,压缩包列表如下:

注:压缩包层级关系提取自源文件,您看到的所有资料结构都和您下载的源文件一致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2019 届高三第三次模拟考试—历史试卷 命题:高三历史备课组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综合题)两部分。满分 100 分,考试 时间 90 分钟。 一、选择题(本题共 24 道小题,每小题 2 分,共计 48 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 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隋至唐前期的中书门下是决策首脑机关,从来不负担琐碎事务;唐代中后期至宋代的中书 门下承担了大量的日常政务性工作,出现了中枢机构政务化的趋向。宋代的设官分职方式, 在“丛脞芜杂”的表象背后,突出了国家政务的核心内容。上述变化( ) A、反映出对官员的专业化要求加强 B、协调了中央政府各部门的关系 C、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有效控制 D、进一步遏制了专制皇权的膨胀 2、古代官署皆有印信,作为自己权力的象征。内阁专用印信是“文渊阁银印”。《大明会典·翰 林院》中记载“(银印)自宣德中特赐,凡机密文字钤(qian)封进呈,至御前开拆。其余 公务行移各衙门,皆用翰林院印,而各衙门奏章文移,亦止曰行翰林院。”,这说明了( ) A、内阁掌握机密事务 B、内阁不是正式的行政机构 C、内阁地位不独立 D、内阁没有自己的对外专属印信 3、德摩斯梯尼(公元前 384-前 322 年)发现有叛国嫌疑的安提丰躲藏在某地,就将之带回 公民大会受审,但是埃斯基涅斯对德摩斯梯尼的行为提出了抗议,认为他未得授权就私闯民 宅抓人是违法的,结果公民大会就地释放了安提丰。当然雅典人不会真的放过他,战神山议 事会出面把他逮捕,送到公民大会审判后处死。这说明了( ) A、审判程序保障了所有人的权益 B、审判程序缺乏公正性 C、制定法律的权力掌握在议事会手中 D、雅典人相当注重法律程序 4、1694 年,英王威廉三世任命辉格党人组成第一个一党内阁时,议会中的多数派是托利党人 及其支持者,直到次年大选时,辉格党才成为议会中较为多数的党派。不仅如此,在威廉三 世和安妮女王时期,没有一届内阁是议会直接选举的结果。这表明英国当时( ) A、君主是实,立宪为虚 B、责任制内阁已经形成 C、国王仍握有较大权力 D、君主专制未根本改变 5、1803 年,美国最高法院首席大法官约翰•马歇尔在“马伯里诉麦迪逊案”时作出判决:法 院不能行使宪法没有授予的权力,国会通过的立法如果违背宪法则无效。从而确立了最高法 院有权审查国会立法或总统行政命令是否违宪的司法审查制度。该制度的确立( ) A、剥夺了国会的立法权限 B、打破了权力的制衡机制 C、保证了总统的依法行政 D、维护了宪法的至上权威 6、1848 年,马克思、思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写到:“(共产党人) 的目的只有用暴力 推翻全部现存的社会制度才能达到。”1895 年,恩格斯却指出:“1848 年的斗争方法,今天 在一切方面都已经陈旧了……资产阶级和政府害怕选举成就更甚于害怕起义成就。”这表明 ( ) A、思格斯主张放弃暴力斗争的形式 B、议会斗争得到各国工人政党赞同 C、资产阶级的政治民主化逐步完善 D、19 世纪末社会土义运动走向低潮 7、恩格斯在论及某场战争时说:“不管这次战争的直接后果如何,有一点是必不可免的:古 老中国整个传统的经济体系将完全崩溃。……在陆地和海上打了败仗的中国人将被迫欧化, 全部开放它的港口通商,建筑铁路和工厂。”恩格斯所说的“这次战争”的历史影响在于( ) A、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B、为中国思考制度变革提供了历史契机C、开启了中国近代化的艰难发展历程 D、极大地削弱了清政府的统治合法性 8、美国学者周锡瑞指出辛亥革命后,“任官举职,权柄恒不自上。往往司长所辟除者,地方 人民辄投函或径谒司长,要求更易,甚至已易数人不能决”。这种现象反映了辛亥革命后 ( ) A、民国政府行政效率较低下 B、民众民主共和意识得到提高 C、公众对政治生活关注增强 D、地方政府争权夺利斗争激烈 9、七七事变发生后,蒋介石在日记中写到“此时倭寇无与我开战之利”因此,“惟我积极进 兵,北上备战,或可戢其野心。”这表明蒋介石( ) A、对日本的意图不清楚 B、决心抗战到底 C、对日本的阴谋十分明晰 D、准备积极备战 10、 新中国 60 年代外交部副部长王稼祥曾提出外交上的“三和一少”政策,即是对帝国主 义要和气一点,对反动派印度尼赫鲁要和气一点,对修正主义要和气一点,对亚非拉人民斗 争的援助要少一点,此政策在当时被毛泽东认为是修正主义而遭受批判,这说明当时( ) A、“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并未得到实践 B、 国家利益决定国家对外政策 C、 党内外交政策开始出现严重分歧 D、 外交政策受到极左思潮影响 11、1950 年,美国麦卡伦法案规定:共产党各组织成员不得领取出国护照;司法部长认为国 家处于紧急状况时,可以逮捕任何“可能阴谋进行间谍活动及破坏行为”的人。时任美国总 统的杜鲁门否决了该法案,但国会以多数票再次通过。这反映出美国( ) A、把“冷战”的重心转移到国内 B、公民的权利受到严重侵犯 C、在“冷战”中处于弱势地位 D、抛弃了杜鲁门主义的原则 12、读下表 不结盟运动成立至今所倡导宗旨和任务的变化 时 期 宗旨和任务 初期至 20 世纪 90 年代 反对帝国主义、新老殖民主义、种族主义和 一切形式的外来统治和霸权主义等等 进入 21 世纪后 维护世界和平与安全,推行平等、互不侵犯、 多边主义等原则,并为来自不发达地区的成 员国在国际谈判中争取权益 这反映了其变化的特点是( ) A、发展及与时俱进 B、继承性和延续性 C、长期性和稳固性 D、民族解放的性质 13、据文献记载,西北的高昌国原本保持有土地自由买卖的习惯。唐初,灭高昌国,置高昌 县,后设安西都护府统之。此后在该地出土的唐时期吐鲁番文书中,就很少见到土地买卖文 书了。这一变化反映了当时( ) A、唐朝重视保护自耕农经济 B、西北与中原贸易往来频繁 C、中央集权有利于经济发展 D、农业经济重心逐渐向南迁移 14、史载秦朝规定“子壮则出分”,结果民间多数为父子两代三口家庭;汉朝稍改其制,提 倡“父母在不分异”,即父母亡后再分家,这样便形成了三代五口之家。这一变化说明( ) A、精耕细作生产模式的形成 B、人头税的废除影响家庭规模 C、牛耕技术支配家庭的规模 D、地主阶级土地所有制的形成 15、据统计,1949 年我国农业总产值在工农业净产值中所占比重为 84.5%,1952 年为 74.7%, 1957 年为 62.3%,这种变化反映了我国( ) A、农业生产受到巨大破坏 B、农村社会变革成效有限C、现代化建设的成就突出 D、国民经济比例失调严重 16、从 19 世纪中叶开始,欧洲中产阶级发起了服装改革的湖流,男子的服装变得十分简洁, 典型的男装是西装外套和马甲、黑色灰色或深蓝色的裤子。20 世纪初,妇女中广泛流行短裙 和女士长裤。这一时期的服饰变化( ) A、 反映了妇女地位的下降 B、 适应了生产领域的变革 C、 缩小了男女间贫富差距 D、 强化了服装的装饰作用 17、1929 年 10 月 1 日,苏联政府批准并签订了 70 个有关外国技术援助和技术咨询的协议, 如与美国福特公司签订了为下新城(又译下诺夫哥罗德)建设汽车工厂提供咨询和供应设备 的合同。这反映了苏联工业化建设( ) A、利用了西方经济危机的时机 B、得到了西方国家的大力支持 C、 具有稳步均衡发展的渐进性 D、 尽力引进西方工业化的成果 18、法国总统戴高乐认为,“超国家机构”可以解决一些技术性问题,它“没有政治上的权 力和效能”,“只有国家才是有权命令并有权要求服从的实体”。这反映出欧洲一体化( ) A、遭到重要国家的反对 B、面临主权让渡难题 B、缺少政治方面的约束 D、阻碍国家权力实施 19、商周时期,士是贵族的最低阶层,有一定数量的“食田”,能文能武,生活无忧,春秋 战国之际,士发生分化,或成为传授知识的教师,或变为主持仪式的赞礼人,或发展为新兴 地主。士阶层的分化( ) A、成为“百家争鸣”的根源 B、导致土地私有的出现 C、有利于推动社会变革 D、是宗法制瓦解的产物 20、晚明时期,盛行文人士大夫与陶工合作制作茶壶的风气,不仅要在壶身刻诗铭句,还要 刻上文人名款和匠人名款。这一风气反映出当时( ) A、传统等级观念的突破 B、匠籍制度已经被废除 C、瓷器制作技术的高超 D、市民文化居主导地位 21、16 世纪后,大量欧洲人是通过直接阅读书籍了解某种观念,而不是像从前那样从别人那 里听到某种观念。这使他们能够自主比较和对照不同文本表达的观点,而不是面对面地被一 个雄辩的演说家征服。这反映了当时( ) A、世界各地的文化联系日趋紧密 B、宗教改革运动在欧洲迅速扩展 C、民族国家兴起并强调民族语言 D、技术进步对人文主义起促进作用 22、20 世纪美国好莱坞电影开始在全球攻城略地。2018 年上映的《头号玩家》除了将 VR 所 能构建的虚拟世界极致呈现的大制作外,精彩的故事情节和鲜明的人物塑造更是体现了美国 文化的精髓。据此可知好莱坞电影( ) A、科技主导电影事业发展走向 B、有助于美国霸权地位的确立 C、运用科技手段渗透美国精神 D、推动世界价值观的融合统一 23、16 世纪的英国,天主教会及其信条遭到变革,传统宗教机构被大量解散,使得延续数个 世纪之久的社会调节剂和润滑剂几近消逝,给城市的社会秩序带来比较大的麻烦。这说明宗 教改革( ) A、推动了社会秩序的重组 B、促进了行政机构的调整 C、摧毁了民众的宗教信仰 D、阻碍了近代城市的转型 24、19 世纪末 20 世纪初,中国资产阶级和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开始宣传马克思、恩格斯的名 字及其学说,他们希望找到既能发展资本主义,又能医治资本主义弊病的药方。这说明当时 ( ) A、中国具备马克思主义传播的经济基础 B、马克思主义适合中国资产阶级的需要C、中国知识分子对西方社会认识更深入 D、开启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 3 小题,第 25 题 25 分,第 26 题 12 分,第 27 题 15 分, 共 52 分) 25、(25 分)梦想成就未来,近代以来,为实现民族独立、国家富强各种救国梦应运而生, 但梦想的实现取决于适宜的条件和不懈的努力。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夫如是则西洋之民,其尊且贵也,过于王侯将相,而我中国之民,其卑且贱, 皆奴产子也。设有战斗之事,彼其民为公产公利自为斗也,而中国则奴为其主斗耳。夫驱奴 虏以斗贵人,固何所往而不败? ——选自严复《辟韩》(1895 年) 材料二:似乎欧美各国应该家给人足,乐享幸福……然而试看各国的现象……富者极少, 贫者极多……社会党所以倡民生主义,就是因贫富不均……闻得有人说,民生主义是……夺 富人之田为己有;这是他未知其中道理,随口说去,不必管他…… ——孙中山《三民主义与中国》 材料三:“新年的梦想” 本期杂志以“梦想中的未来中国是怎样的”为 题,开辟“新年的梦想”专栏,刊出了 142 人的“梦 想”。 据统计,就地域看,上海 78 人,南京 17 人, 北平 12 人,杭州 8 人,广州 4 人,天津,济南、 安庆各 2 人,徐州、西安,镇江、无锡、苏州、嘉 兴、定县、峄县、青海、南洋、日本各 1 人,未详 5 人;就性别看,男性 138 人,女性 4 人;就职业 看,编辑、作家 39 人,大学教授 38 人,记者 12 人,教育家 9 人,艺术家 3 人,学生 3 人,律师 1 人,官吏 1 2 人,职员 4 人、实业家 3 人,银行家 2 人,读者自发来稿 13 人,未详 3 人。就梦想统计 看,“社会主义大同世界”梦,“现代化国家”梦名 列前茅,小部分是恶梦。 1933 年《东方杂志》第 30 卷第 1 号封面图 2(据范岱年《三十年代的中国梦》) 材料四:中国的革命正是由这样两种梦想推动着:一是爱国主义者想看到一个新中国傲 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二是提高处于社会底层的农民的地位,消除古代旧有的阶级的社会差别。 ——费正清《观察中国》 请回答: (1)材料一中严复认为“西洋之民”和“中国之民”的是有本质区别的,他所倡导的政治思想在 当时起到了什么作用?(4 分)据材料二,概述孙中山提出民生主义的原因。 孙中山民生主义的 核心内容是什么?(4 分)(2)为什么说《东方杂志》进行的“梦想”调查对于了解 20 世纪 30 年代初期的中国具有一定的 历史价值? (2 分)“社会主义大同世界”梦和“现代化国家”梦名列前茅,结合当时的时代背景, 概括分析其必然性。(6 分,任选其中一个梦想来分析) (3)中国近代最接近这两个梦想实现是在什么时期,为什么?(5 分)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新中 国为实现第二个“梦想”所采取的措施。(4 分) 26、(12 分)阅读材料,回答下列要求。 材料: 上图为 19 世纪晚期到 20 世纪初中外历史事件简图。从表中提取相互关联的中外图文信息, 自拟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阐述。(要求:写明论题,中外关联,史论结合。) 27、(15 分)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唐代户籍分“良民”与“贱民”,前者为自由民,后者包括依附于官府的役户和门 阀的家丁、奴婢。中唐之后,均田制解体,宋代“不抑兼并”,允许产权自由流动,“贫富无 定势”,世家大族进一步削弱;另一方面,两税法使古代赋税制度由“舍地税人”到“舍人税 地”方向发展。基于此,宋代废良贱户籍制,根据居城或居乡,划为“坊郭户”与“乡村户”, 这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的城市居民户口。又根据居民有无不动产,划分“主户”与“客户”,再 以家庭财产之多寡,将主户划为不同户等。上等户纳税多,下等户纳税少,客户由于没有田产,则不用缴税,更不会被束缚在土地上,“一失抚存,明年必去而之他”,……此外,宋代 立法规定:一个人移居到一个地方生活一年以上,便可获得当地户口。这样,大量商人、佣 工、流民涌入城市。 ——据吴钩《户口册上的中国》 (1)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宋代户籍制度改革的背景。(6 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宋代户籍制度改革的积极作用。(9 分) 历史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本题共 24 道小题,每小题 2 分,共计 48 分) 1-5:ABDCD 6-10:CBCAD 11-15:BAACC 16-20:BDBCA 21-24:DCAC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 3 小题,第 25 题 25 分,第 26 题 12 分,第 27 题 15 分, 共 52 分) 25、(25 分) (1)作用:维新思想极大冲击了封建旧思想,促进了思想解放;有力地推动了维新变法运动 的发展,为戊戌变法奠定了思想基础。(4 分) 原因:看到了西方资本主义国家贫富不均的现象。(2 分) 内容:平均地权。(2 分) (2)原因:被调查人的地域分布、职业分类、性别比例有一定的代表性;调查直接反映了当 时中国人的思想动向,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时中国社会的现状。(2 分) “必然性”分析: “社会主义大同世界”梦:中国遭受列强侵略,人们渴望美好世界;中共领导的新民主 主义革命的发展(或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的影响;苏联社会 主义建设成就巨大。(每点 2 分,共 6 分,任答三点即可) “现代化国家”梦:近代以来,列强对中国的侵略加剧、民族危机不断加深;中国贫穷 落后,人们渴望国家富强;中国现代化发展道路曲折(若答出具体史实亦可);国民政府统 治前期经济的发展;西方工业文明的传播。(每点 2 分,共 6 分,任答三点即可) (3)时期:解放战争时期。(2 分) 原因:解放战胜时期推翻了国名党反动派的统治,基本完成了反帝、反封建两大任务。 (3 分) 措施:废除封建土地制度;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加强社会 主义民主法制建设;建立健全社会保障体系等。(每点 2 分,共 4 分,任答两点即可) 26、(12 分) 评分细则 论题 2 分,论证过程及史实 8 分(逻辑和结构),结论 2 分。要点:①论题明确、观点鲜明;②史实可以分解为政治上反侵略求民主(2 分)和经济近 代化(2 分)思想解放(2 分);③论证过程:逻辑清晰、结构合理、论证充分(2 分)。“三 段式”的格式和较合理的语言能体现出学生的逻辑辑思维能力。 答题示例:论题:中国人民的反帝反封斗争推动了中国近代化历程。 阐述:第二次工业革命使欧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发展到帝国主义阶段,对外加强资本输 出,瓜分世界,日本发动甲午中日战争,迫使中国签订《马关条约》,使中国半殖民地程度 大大加深,洋务运动宣告破产。资产阶级维新派进行维新变法,开启政治民主化的尝试。甲 午战争后清政府放宽了民间设厂的限制,实业救国思想发展,民族资本主义有了初步发展。 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和发动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中国民族危机加剧,清廷自救的新政加 快了革命的爆发,辛亥革命创立了中华民国,是中国政治近代化的里程碑。一战中日本加紧 对中国侵略及北洋军阀的统治,新文化运动兴起,动摇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为马克思主 义传播创造了条件,十月革命为中国近代化指出了新方向。 总结:列强侵略给中国带来了巨大的灾难,中国人民反帝反封斗争推动了中国社会的转 型。 27、(15 分) (1)背景:商品经济发展;世家大族进一步削弱;赋税制度的变革。(6 分) (2)积极作用:促进了城市经济的繁荣及市民阶层的形成;有利于社会流动,客观上减轻了 农民的人身束缚;推动了中国古代税制改革和社会公正。(9 分)

资料: 29.3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