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语文总复习--文言文阅读训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本文件来自资料包: 《中考语文总复习--文言文阅读训练》 共有 1 个子文件,压缩包列表如下:

注:压缩包层级关系提取自源文件,您看到的所有资料结构都和您下载的源文件一致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1 第 2 讲 文言文阅读 专题一 2011 版课标 23 篇文言文阅读(含比较阅读) (一)论语(节选) 1.本文节选自《论语》,这是一部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书。孔子,是我国春秋时期 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2.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标两处) 可/以/为师矣。 3.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着重号的词语。 (1)有朋自远方来  朋:志同道合的人 (2)人不知而不愠  愠:生气,恼怒 (3)不亦君子乎   君子:指有才德的人 (4)学而不思则罔  罔:迷惑,意思是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 (5)思而不学则殆  殆:疑惑 (6)择其善者而从之 善者:好的方面,优点 4.下列句子中,加着重号的词意义相同的一项是(B) A.①人不知而不愠  ②择其善者而从之 B.①可以为师矣   ②何以战(《曹刿论战》) C.①必有我师焉   ②不可亵玩焉(《爱莲说》) D.①有朋自远方来  ②自三峡七百里中(《三峡》) 【解析】A.连词,表转折,但是,却/连词,表顺承,就、接着;B.介词,凭借;C.于 此,“在其中”的意思/助词,无实意;D.从/在。 5.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别人不了解(我),(我)却不生气,不也是君子吗? (2)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温习学过的知识,可以得到新的理解与体会,可以凭借(这一点)做老师了。 (3)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只是)读书而不思考就会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只是)空想却不读书就会疑惑不解。 (4)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几个人(一同)走路,一定有(可以当)我老师(的人)在里面。 6.请用自己的语言写出“三人行,必有我师焉”的原因。 围绕“选择他人的优点学习,(看到自己也有)他们的缺点就要改正”回答即可。 7.请写出对“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的理解。 围绕“只读书不思考,就会迷茫而无所适从。只是空想却不读书,就会有疑惑”回答即 可。 8.做到孔子教导的“人不知而不愠”,对我们处理好人际关系有何益处? ①不怨天尤人,能严格要求自己,约束和克制自己的言行,使之合乎道德规范。②宽容 对待别人,能让人际关系更和谐融洽。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 【甲】见【课文在线】 【乙】王生好学而不得法。其友李生问之曰:“或谓君不善①学,信乎?”王生不说,2 曰:“凡师之所言吾悉能志之是不亦善学乎?”李生说之曰:“孔子云‘学而不思则罔’, 盖学贵善思,君但志之而不思之,终必无所成,何以谓之善学也?”王生益愠,不应而还② 走。居五日,李生故③寻王生,告之曰:“夫善学者不耻下问,择善而从之,冀闻道也。余 一言未尽,而君变色以去。几欲拒人千里之外,岂善学者所应有邪?学者之大忌,莫逾自厌, 盍④改之乎?不然,迨年事蹉跎,虽欲改励,恐不及矣!”王生惊觉,谢曰:“余不敏,今 日始知君言之善。请铭之坐⑤右,以昭炯戒。” ________________ ①善:善于,擅长。②还(xuán):通“旋”,转身。③故:特意,故意。④盍:何不。⑤ 坐:通“座”。 9.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着重号的词。 (1)温故而知新   新:新的理解和体会 (2)学而不思则罔  而:连词,表转折 (3)王生不说    说:通“悦”,愉快,高兴 (4)王生惊觉,谢曰 谢:认错,道歉 10.用“/”给【乙】段中的画线句子断句。(标两处) 凡师之所言/吾悉能志之/是不亦善学乎? 11.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夫善学者不耻下问,择善而从之,冀闻道也。 那些善于学习的人不把向地位比自己低的人请教当成耻辱,选取别人的优点来学习,希 望听到真理啊! 12.【甲】【乙】两文都讲到了一个共同的话题,即学习方法。那么孔子和李生都认为什 么样的人才是“善学者”?这对我们又有怎样的启发? 学贵善思,择善而从。启发:在我们求学的过程中,要有正确的学习方法,如果方法不 正确,可能事倍功半,像文中所说的那位好学而不得法的王生,即使拥有再多的知识,学习 方法不正确,也只能是一个两脚书柜而已。 附【乙】文参考译文: 王生好学,但没有方法。他的朋友李生问他说:“有人说你不善于学习,是真的吗?” 王生(对此感到)不高兴,说:“凡是老师所讲的,我都能记住它,这不也是善于学习吗?” 李生劝他说:“孔子说过‘学习,但是不思考,就会感到迷惑而一无所得’,学习重在善于 思考,你只是记住老师讲的知识,但不去思考,最终一定不会有什么成就,凭什么说你善于 学习呢?”王生更恼火,不对李生的话做任何应答,转身就跑了。过了五天,李生特地找到 王生,告诉他说:“那些善于学习的人不把向地位比自己低的人请教当成耻辱,选取别人的 优点来学习,希望听到真理啊!我的话还没说完,你就变了脸色离开,几乎要将人拒绝在千 里之外,难道是善于学习的人所应该具有的(态度)吗?学习最忌讳的事,就是没有超过满足 于自己所学的知识的,你为什么不改正呢?如果不改正,等年纪大了,贻误了岁月,即使想 改过自勉,恐怕也来不及了!”王生这才醒悟过来,道歉说:“我真不聪明,现在才知道你 说得对。请允许我把你的话当作座右铭,用作醒目的警戒。” (二)曹刿论战  《左传》 1.《曹刿论战》选自《左传》,这是一部记录春秋时期历史的书。 2.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着重号的词语。 (1)齐师伐我     师:军队 (2)衣食所安,弗敢专也 安:指安身 专:独自享有 (3)小惠未遍  遍:遍及、普遍3 (4)必以信  信:实情 (5)小信未孚  孚:使信服 (6)神弗福也  福:赐福,保佑 (7)虽不能察  察:明察 (8)必以情   情:诚,诚实。这里指诚心 (9)忠之属也 忠:尽力做好分内的事 属:类 (10)战则请从 从:跟随 (11)齐师败绩 败绩:大败 (12)公将驰之 驰:驱车追赶 (13)遂逐齐师 遂:于是,就 (14)既克 既:已经 (15)一鼓作气 作:鼓起 (16)三而竭 竭:(士气)枯竭 (17)彼竭我盈 盈:充满。这里指士气正旺盛 (18)难测也 测:推测,估计 (19)惧有伏焉 伏:埋伏 (20)望其旗靡 靡:倒下 3.下面句子中加着重号的词意义不同的一项是(A) A.必以信   小信未孚 B.齐人三鼓  一鼓作气 C.遂逐齐师  故逐之 D.既克    彼竭我盈,故克之 【解析】A.实情/信用;B.击鼓;C.追赶,追击;D.战胜。 4.下列句子中加着重号的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 A.①登轼而望之   ②学而时习之(《论语》) B.①战于长勺 ②皆以美于徐公(《邹忌讽齐王纳谏》) C.①何以战 ②无从致书以观(《送东阳马生序》) D.①乃入见 ②家祭无忘告乃翁(《示儿》) 【解析】A.表顺承,可不译;B.介词,在/比;C.介词,凭、靠/介词,来;D.于是,就 /第二人称代词,你,你的。 5.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当权者目光短浅,不能深谋远虑。 (2)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 (他)向下查看齐军战车车轮碾出的痕迹,又登上车前的横木,眺望齐国军队。 (3)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第一次击鼓能够鼓起士气,第二次击鼓时士气就减弱了,到第三次击鼓时士气就已经枯 竭了。 (4)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我看到他们的车辙乱了,望见他们的战旗倒下了,(知道他们真是被打败了),所以(请 您下令)追击他们。 6.曹刿认为作战取胜的先决条件是什么?(用自己的话概括回答) 取信于民。 7.请你说说选文中哪些内容体现了“肉食者鄙,未能远谋”。4 ①战前准备阶段,鲁庄公的三答,表明他寄战胜的希望于身边的臣子和神,而不是百姓。 ②战斗中,“公将鼓之”“公将驰之”,充分暴露了鲁庄公未察敌情,贸然进军、不懂军事。 ③战后,“既克,公问其故”,战胜了还不知道原因,再次暴露了其“鄙”。 8.曹刿的“远谋”体现在哪里?用自己的话从政治和军事两方面简要说说。 ①政治方面:战前三问。说明他明白政治上取信于民是作战的先决条件,有远见。②军 事方面:善于观察敌情,把握进攻和追击的时机。(或:适时出击,适时追击。) 9.鲁庄公是个平庸的国君,但从选文可以看出,他身上也有不少值得肯定的地方。请 找出一处做简要分析。 ①“公将战”表现鲁庄公面对强敌毫不畏惧。②“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表现 鲁庄公取信于民(或:勤政爱民)。③“公与之乘”表现鲁庄公礼贤下士。④“公问其故”表 现鲁庄公不耻下问。⑤鲁庄公发现曹刿才华出众,加以重用,表现鲁庄公知人善任。⑥在作 战时机的选择上,两次遭到曹刿否定,鲁庄公毫不介意,表现鲁庄公胸怀宽广,从善如流。 10.阅读以下链接材料,并结合选文内容,说出你探究的结论及理由。 【链接】公元前 260 年,长平之战中,赵军与秦军对峙。赵王急于求胜,不听蔺相如和 赵括母亲的劝告,执意用纸上谈兵的赵括代替老将廉颇指挥作战。赵括一到长平,立即改守 为攻,主动全线出击,结果中了秦军佯败之计,导致四十余万赵兵被坑杀。 鲁庄公能够听取曹刿的建议取得了胜利;而材料中的赵王不能知人善用,导致了失败。 围绕“君主要善于听取谏言,知人善任”回答即可。 (2018·怀化)阅读甲乙两段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 【甲】见【课文在线】 【乙】宋公及楚人战于泓①。宋人既②成列,楚人未既济③。司马④曰:“彼众我寡, 及其未既济也,请击之。”公曰:“不可。”既济而未成列,又以告。公曰:“未可。”既 陈⑤而后击之,宋师败绩。公伤股,门官⑥歼焉。国人皆咎公。公曰:“君子不重伤⑦,不 禽⑧二毛⑨。古之为军也,不以阻隘⑩也。寡人虽亡国之余 B11,不鼓不成列。” (选自《子鱼论战》) ________________ ①宋公:宋襄公。泓:泓水,河流。②既:尽,全部。③济:这里指渡过泓水。④司马: 统帅军队的高级长官,此指子鱼。⑤陈:同“阵”,此处意为摆好阵势。⑥门官:国军的卫 士。⑦重(Chóng)伤:这里指不对受伤的敌人再次攻击。⑧禽:同“擒”。⑨二毛:头发花白 的人。⑩阻隘:这里指险要的地势。B11 亡国之余:亡国者的后代。 10.解释下列加着重号的词。 (1)牺牲玉帛  牺牲:指祭祀用的牛、羊、猪等 (2)肉食者鄙 鄙:鄙陋,这里指目光短浅 (3)门官歼焉 歼:被杀死 (4)公伤股 股:大腿 12.下列各组中加点词的用法或意义相同的一项是(C) A.①肉食者谋之   ②古之为军也 B.①何以战 ②又以告 C.①战于长勺 ②宋公及楚人战于泓 D.①既济而未成列 ②登轼而望之 【解析】A.代词,代指战事/助词,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B.介词,用,靠/ 介词,按照;C.介词,在;D.连词,表转折/连词,表顺承。5 13.请用“/”给下面句子标出朗读停顿。(只标一处) 宋公及楚人/战于泓 14.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作战,靠的是勇气。第一次击鼓能够鼓起士气,第二次击鼓士气就减弱了,第三次击鼓 士气就枯竭了。 (2)彼众我寡,及其未既济也,请击之。 对方人多而我们人少,趁着他们还没有全部渡过泓水,请您下令进攻他们。 15.【乙】文中子鱼认为发动进攻的有利时机是“及其未既济(或:既济而未成列)”。 16.你认为造成这两场战争不同结局的原因分别是什么? 长勺之战鲁庄公取信于民且善于听取曹刿的建议,战争中善于抓住战机,因此取胜;泓 水之战宋公不能听取子鱼的意见,以“君子道德”之义作战,妇人之仁,固执己见,不能抓 住战机,因此失败。 附【乙】文参考译文: 宋襄公与楚军在泓水作战。宋军已全部摆好了阵势,楚军还没有全部渡过泓水。担任司 马的子鱼对宋襄公说:“对方人多而我们人少,趁着他们还没有全部渡过泓水,请您下令进 攻他们。”宋襄公说:“不行。”楚国的军队已经全部渡过泓水还没有摆好阵势,子鱼又建 议宋襄公下令进攻。宋襄公还是回答说:“不行。”等到楚军摆好阵势以后,宋军才去进攻 楚军,结果宋军大败。宋襄公大腿受了伤,他的护卫官也被杀死了。宋国人都责备宋襄公。 宋襄公说:“有道德的人在战斗中,只要敌人已经负伤就不再去杀死他,也不俘虏头发花白 的敌人。古时候指挥战斗,是不凭借地势险要的。我虽然是已经亡了国的商朝的后代,却不 去进攻没有摆好阵势的敌人。”   (三)鱼我所欲也 《孟子》 1.解释下面加着重号的词。 (1)所恶有甚于死者 恶:讨厌,憎恶 甚:厉害,严重 (2)故患有所不辟也    患:祸患,灾难 (3)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 如使:假如,假使 (4)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  由:凭借,根据  是:代词,指生存的办法 (5)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  是故:因此,由此可见 (6)贤者能勿丧耳     丧:丧失 (7)蹴尔而与之      蹴:踩踏 (8)乞人不屑也 不屑:认为不值得,表示轻视而不肯接受 (9)此之谓失其本心    谓:叫作 本心:指人固有的羞恶之心 2.下面句中加着重号的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B) A.①故患有所不辟也 ②既克,公问其故(《曹刿论战》) B.①非独贤者有是心也6 ②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C.①故不为苟得也 ②得无异乎(《岳阳楼记》) D.①人皆有之 ②何陋之有(《陋室铭》) 【解析】A.所以/原因,缘故;B.这;C.得到/恐怕,是不是,语气词;D.代词,代指“是 心”/宾语前置的标志,无实义。 3.下列加着重号的“而”字用法不同的一项是(D) A.呼尔而与之 B.蹴尔而与之 C.乡为身死而不受 D.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 【解析】A、B、C 三项中的“而”均表修饰;D.“而”表转折,却。 4.给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标三处) 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5.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如果)两样不能同时得到,(我就)舍弃生命而求得大义。 (2)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 死亡也是我所厌恶的,但我所厌恶的还有比死亡更严重的事,所以祸患也有不躲避的时 候。 (3)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不只是贤能的人有这种思想,人人都有,只不过贤能的人能够不丢掉(它)罢了。 (4)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如果呼喝着给他(吃),就连走路的(饥饿的)人(也)不会接受;用脚踢着给人家,即使是 乞丐(也)不愿接受。 (5)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为了宫室的华美,妻妾的侍奉,(我)所认识的贫穷的人感激我吗? (6)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 从前(为了礼义),宁愿死也不接受(施舍),现在为了熟识的贫穷的人感激自己却接受了。 6.文章开头写鱼和熊掌不可以同时得到的情况下,一般要舍鱼而取熊掌这个生活常理, 目的是什么? 以这个生活常理为喻,自然地引出在生和义无法同时兼顾的情况下,应该“舍生取义” 的结论。 7.“此之谓失其本心”中的“此”指代什么? 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或: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 者得我而为之。如用自己的话答出这个意思也可。) 8.从全文看,本文先后运用了道理论证和举例论证的方法,有力地证明了当义和生不 能两全时,应舍生取义这一观点。生活中有许多人将这个观点奉为行为的准则,请你根据对 这个观点的认识,列举一个奉行这种行为准则的事例,加以简要阐述。(要求:举例典型, 叙议结合) 【示例】南宋文天祥组织力量坚决抵抗外敌入侵,失败被俘后,面对元朝的威逼利诱毫 不动摇,视死如归,最终被杀,他这种高尚的民族气节和为正义献身的精神是永远值得后人 学习的。(其他例子还可以举 2016 年特大暴雨中为抢险救灾牺牲生命的武警官兵等)7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 【甲】见【课文在线】第②段 【乙】师觉授①《孝子传》曰:老莱子者,楚人也,行年②七十,父母俱存。至孝蒸蒸 ③,常著斑斓之衣,为亲取饮。上堂脚跌④,恐伤父母之心,因⑤僵仆为婴儿啼。孔子曰: 父母老常言不称老为其伤老也。若老莱子,可谓不失孺子之心矣。 (选自《太平御览·老莱子彩衣娱亲》) ________________ ①师觉授:南朝人,著有《孝子传》。②行年:经历的年岁,指当时的年龄。③蒸蒸: 这里指孝顺。这一句是同义反复。④跌:失足摔倒。⑤因:于是。 9.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着重号的词语。 (1)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得:同“德”,感恩、感激 (2)是亦不可以已乎  已:停止,放弃 (3)万钟于我何加焉  加:益处 (4)恐伤父母之心   恐:唯恐 10.下面选项中与“因僵仆为婴儿啼”中的“为”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C) A.乡为身死而不受(《鱼我所欲也》) B.山峦为晴雪所洗(《满井游记》) C.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论语》) D.不足为外人道也(《桃花源记》) 【解析】例句及 C 项:作为,成为;A.为了;B.表被动,“为……所”;D.向,对。 11.用“/”给文中画线句子断句。(标两处) 父母老/常言不称老/为其伤老也。 12.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 见了优厚的俸禄,却不辨别是否合乎礼义就接受它。 (2)至孝蒸蒸,常著斑斓之衣,为亲取饮。 (老莱子)非常孝顺,经常穿着彩色斑斓的衣服,为父母取送饮食。 13.用自己的语言简要概括甲文阐述的观点。 见利忘义是丧失了人的本性。 14.概括乙文内容,谈谈你对文末“孺子之心”的理解。 老莱子孝顺父母。“孺子之心”指的是子女孝敬父母、体贴父母、关注父母的感恩之心。 附【乙】文参考译文: 师觉授所著的《孝子传》中有这样的记载:老莱子,是楚国人,年纪到了七十岁,父母 都还健在。老莱子非常孝顺父母,(怕父母觉得自己太老)经常穿着色彩斑斓的衣服,为双亲 取送饮食。进入大厅的时候,失足跌倒,唯恐父母见到伤心,于是便不动地躺在那里作婴儿 啼哭之状。孔子说:父母老了以后,平常说话就不要提到‘老’字,因为这会伤到父母的心。 像老莱子这样,可以算是没有失去孺子之心啊。 (四)富贵不能淫 《孟子》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着重号的词语。8 (1)生不诚大丈夫哉  诚:真正,确实 (2)是焉得为大丈夫乎 是:指示代词,这 焉:怎么,哪里 (3)往送之门  往:去,到 (4)无违夫子  夫子:这里指丈夫 (5)以顺为正者 顺:顺从 正:准则,标准 (6)与民由之  由:遵循 2.下列加着重号词意义相同的一项是(C) A.①妾妇之道也  ②鹏之徙于南冥也(北冥有鱼) B.①丈夫之冠也 ②朝服衣冠(《邹忌讽齐王纳谏》) C.①以顺为正者 ②咨臣以当世之事(《出师表》) D.①安居而天下熄 ②已而夕阳在山(《醉翁亭记》) 【解析】A 项结构助词,的/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B 项行冠礼/帽子;C 项 都是介词,把,用;D 项连词,表承接/语气词。 3.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 发起怒来,诸侯们都会害怕;安静下来,就会战争停息,天下太平。 (2)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 (大丈夫应该)住进天下最宽广的住宅——仁,站在天下最正确的位置——礼,走着天下 最正确的道路——义。 (3)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 得志的时候,与百姓一同遵循正道而行;不得志的时候,便独自走自己的道路。 (4)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富贵不能使我骄奢惑乱,贫贱不能使我改移节操,威武不能使我意志屈服。这样才叫作 大丈夫! 4.“此之谓大丈夫”一句中的“此”指代什么? 指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5.孟子在文中阐述了怎样的主张?(用自己的话回答) 大丈夫应该有“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骨气,要坚守仁、礼、义。 6.孟子认为公孙衍、张仪不是大丈夫的原因是什么? 他们以自己的喜怒哀乐行事,挑起天下战争,这是崇尚强权,极端的个人主义;他们不 以正义为标准,不以天下太平为己任,不以百姓幸福为理想。 7.请对比分析孟子所说的“妾妇之道”和“大丈夫”之间的不同。 “妾妇之道”表现为顺从,其本质是在权利面前无原则,如张仪之流,只是顺从秦王的 意思;“大丈夫”表现为“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其本质是对内心的仁、 义、礼的坚守,即“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 8.下列对文意的理解表述有误的一项是(C) A.“是焉得为大丈夫乎”中的“是”指代“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的公孙衍、 张仪之流。 B.孟子否定景春的理由是孟子认为公孙衍、张仪之流是靠摇唇鼓舌、曲意顺从诸侯, 没有遵守仁义道德的原则。 C.孟子所说的“妾妇之道”是赞扬妇女应教育好子女,对长辈尽孝道。 D.孟子说:“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与文中的“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 独行其道”这句话的意思相近。9 【解析】孟子所说的“妾妇之道”是指顺从的行为,其本质是在权利面前无原则,可见 对“妾妇之道”是批评,而不是赞扬。所以 C 项“赞扬妇女应教育好子女,对长辈尽孝道” 说法有误。 9.说一说“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现实意义。 这句话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我们每个中国人的行为准则。在现在生活中, 面对金钱利益的诱惑,要不乱其心,坚守正义;在危及国家民族利益的时刻,我们要敢于挺 身而出,做一个真正的大丈夫。 阅读选文,回答问题。 【甲】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 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选自《富贵不能淫》) 【乙】天祥将出狱,即为绝笔自赞①,系之衣带间。其词曰:“孔曰成仁,孟云取义; 惟其义尽,所以仁至。读圣贤书,所学何事!而今而后,庶几②无愧!”过市,意气扬扬自 若,观者如堵③。临刑,从容谓吏曰:“吾事毕矣。”问市人孰为南北,南面再拜就死。俄 有使使止之,至则死矣。见闻者无不流涕。 (选自《文山先生全集》) ________________ ①自赞:自我总结。②庶几:差不多。③观者如堵:围观人的多得像一道墙。 10.下列句子中加着重号的词语解释的有误一项是(A) A.贫贱不能移  移:移动 B.见闻者无不流涕 涕:眼泪 C.此之谓大丈夫 谓:称作 D.俄有使使止之 俄:不久 【解析】本题考查考生对重点文言词语义思的把握:A 项,“移”在这里是“动摇”的 意思。 11.下列句子中“其”字的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是(B) A.劳其筋骨(《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B.其真无马邪?(《马说》) C.太守即遣人随其往(《桃花源记》) D.吾视其辙乱(曹刿论战) 【解析】A、C、D 三项中的“其”均为第三人称代词;B.表法加强诘问语气。 12.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问市人孰为南北,南面再拜就死。 问集市上(围观)的人何处是南,何处是北,面向南方拜了又拜,然后受刑而死。 13.以甲、乙两文为据,下列表述有误的一项是(D) A.甲文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行文流畅,富有气势。 B.文天祥临刑之际自作绝笔,系之衣带间,这表明他早有赴死之心。 C.孟子认为大丈夫应该具有坚定的信念和崇高的精神追求。 D.“见闻者无不流涕”一句,描绘“观者”的反应,是为了表现他们的痛惜之情。 【解析】D.“是为了表现他们的痛惜之情”表述有误,应是:为了表现文天祥从容就义 的气节。 14.孟子关于“大丈夫”的著名论断,在文天祥身上,是如何体现的?10 文天祥被俘后面对死亡,面对威逼利诱,一身浩然正气,从容就义,正是孟子“大丈夫” 论断中“威武不能屈”的体现。 附【乙】文参考译文: 文天祥将被押出监狱前,就写下遗书自我总结,挂在衣带间。那文词写着:“孔子说杀 身成仁,孟子说舍生取义,(因为)已经尽了人臣的责任,所以达成了仁德。读古代圣贤的书, 所学的(不是成仁取义的事又)是什么事呢?从今以后,我差不多就没有愧疚了!”(他被)押 过集市时,精神得意,如往常一样。围观的人多得像一道墙。即将受刑时,他不慌不忙地向 执刑的官吏说:“我的事都已经做完了。”问集市上(围观)的人何处是南,何处是北,面向 南方拜了又拜,然后受刑而死。不久,有使者(前来传令)让行刑停止,到达时(文天祥)已经 死了。看到、听到的人,没有不伤心流泪的。   (五)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孟子》 1.解释下列句中加着重号的词语。 (1)傅说举于版筑之间   举:选拔、任用 (2)管夷吾举于士  士:犾官 (3)百里奚举于市  市:集市 (4)空乏其身  空乏:财资缺乏 (5)行拂乱其所为  拂:违背 乱:扰乱 (6)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 作:奋起。这里指有所作为 (7)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发:显露、流露 喻:了解、明白 (8)出则无敌国外患者  出:指在国外 敌:匹敌、相当 2.下面句子中加着重号的词不是通假字的一项是(D) A.曾益其所不能    B.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 C.入则无法家拂士 D.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解析】A.同“增”,增加;B.同“横”,梗塞、不顺;C.同“弼”,辅佐。 3.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标两处) 饿其/体肤,空乏/其身 4.下列句中加着重号的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B) A.①生于忧患         ②发于声 B.①人恒过          ②国恒亡 C.①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②公问其故 D.①行拂乱其所为       ②入则无法家拂士 【解析】A.介词,表原因,由于、因为/介词,在;B.经常,常常;C.因此/缘故,原因; D.违背/通“弼”,辅佐。 5.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 其所为。 所以上天将要把重大责任落到这个人身上,一定先要使他的内心痛苦,使他的筋骨劳累, 使他经受饥饿(之苦),使他受到贫困(之苦),使他做事不顺。 (2)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11 用这些来使他的心受到震撼,使他的性格坚忍起来,增加他原来所没有的才干。 (3)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这样以后才知道常处于忧愁祸患之中可以使人生存,常处于安逸快乐之中可以使人死亡。 6.选文第①段开头连用六个事例,在内容和表达效果上分别有什么作用? 引出并论证“生于忧患”(困境出人才、人才都是经过磨难和历练而成)的观点;运用排 比,同类并举,增强了文章的气势,使论证更充分。 7.(2019·预测)孟子在两千多年前就警示人们要有忧患意识,两千多年后的今天,“生 于忧患,死于安乐”这句名言能引起你什么样的共鸣? 【示例】要有危机意识,不要贪图享乐;磨难对人的成长具有重要作用。 (2018·南充)阅读下列甲乙两个文段,完成后面的题目。 【甲】见【课文在线】 【乙】宋昭公出亡,至于鄙,喟然叹曰:“吾知所以亡矣。吾朝臣千人,发政举事,无 不曰:‘吾君圣者!’侍御数百人,被服以立,无不曰:‘吾君丽者!’内外不闻吾过,是 以至此!”由宋君观之,人君之所以离国家失社稷者,谄谀者众也。故宋昭公亡而能悟,卒 得反国。 (选自《新序》) 8.解释下列加着重号的词。 (1)苦其心志        苦:使……痛苦 (2)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 衡:同“横”,梗塞、不顺 (3)至于鄙 鄙:边远的地方 (4)卒得反国 卒:终于,最后 9.下列加着重号的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C) A.①喟然叹曰 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岳阳楼记》) B.①被服以立 ②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C.①故宋昭公亡而能悟 ②温故而知新(《论语》) D.①孙叔敖举于海 ②所恶有甚于死者(《鱼我所欲也》) 【解析】A.……的样子/这样;B.表顺承/因为;C.连词,表顺承;D.在/比。 10.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表现在脸色上,流露在言谈中,才能被人们了解。 (2)内外不闻吾过,是以至此! 朝内朝外都不能使我听到我的过失,因此到了这个地步! 11.结合【甲】【乙】两文,概括宋昭公“离国家失社稷”的原因。 “谄谀者众”;无“法家拂士”。 附【乙】文参考译文: 宋昭公亡国后出逃,到达了边境,感慨说道:“我知道亡国的原因了。我朝做官的千百 人,施政做事,没有一个不说:‘我们君主圣明!’侍从数百人,披着衣服站立,没有一个 不说:‘我们君主长得英俊!’朝内朝外都不能使我听到我的过失,因此到了这个地步!” 在宋昭公看来,做君王的离开 国家失掉社稷,是因为说谄媚的话的人太多了。所以宋昭公 逃出了国家后能够醒悟,最后得以返回国家。 (六)北冥有鱼 《庄子》12 1.解释下列句中加着重号的词语。 (1)其翼若垂天之云   垂:悬挂 (2)海运则将徙于南冥  徙:迁移 (3)志怪者也  志:记载 (4)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  抟:盘旋飞翔 扶摇:旋风 (5)其远而无所至极邪  极:尽头 (6)亦若是则已矣  是:这样 (7)去以六月息者也  息:气息,这里指风 2.下列句中加着重号的词与“其翼若垂天之云”中的“其”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C) A.其一犬坐于前(《狼》)  B.其真无马邪(《马说》) C.策之不以其道(《马说》) D.其喜洋洋者矣(《岳阳楼记》) 【解析】A.代词,其中的;B.副词,表示加强诘问语气;C 项“其”与例句中都是代词, 它的;D.用于句首,无实义。 3.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 当它用力鼓动翅膀飞的时候,那展开的双翅就像悬挂在天空的云。 (2)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 这种鸟,随着海水运动迁徙到南海。 (3)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 当鹏鸟迁徙到南海时,翅膀拍击水面激起三千里的波涛,乘着旋风盘旋飞至九万里的高 空,凭借着六月的大风离开。 (4)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 天色湛蓝,是它真正的颜色吗?还是因为天空高远而看不到尽头呢? 4.赏析“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 此句运用丰富的想象,奇特的夸张,描写了鲲鹏振翼拍水,盘旋飞向九万里高空的形象, 这一形象能激发人的豪情壮志,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击”“抟”等字传神、生动,让 人产生丰富的想象和联想。 5.“野马”“尘埃”的运动依靠的是什么?写它们有什么作用? “野马”“尘埃”的运动也必须依靠气息(风),“生物之以息相吹也”。这里和鹏相比, 说明万物均“有所恃”(须凭借,要依靠),世上的万物无论大小,都受到不同的限制,处在 不同的束缚之中。因此,“鹏”也好,“野马”“尘埃”也好,状似逍遥,其实并没有达到 真正的逍遥。 6.下列对文意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D) A.鹏鸟要在海运时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九万里,然后乘六月的大风才能南飞。 B.文章写鹏鸟南飞有所恃,并以“野马”“尘埃”与之做对比,表明万物皆有所恃。 C.起笔即以极度夸张的手法描述了巨鲲变化为大鹏的不凡过程,使人感到惊异万分, 神奇莫测。当然,这样的鱼和鸟是现实生活中绝对没有的。 D.本文旨在说明人应当活得无拘无束,自由自在,轻松自如。在庄子看来,即使是腾 空高飞的大鹏,也仍然“有所恃”。 【解析】本文的核心是庄子认为世间万物都是“有所恃”,人的目的和愿望要受到一定 条件的约束和制约。而不是 D 项说的人应当活得无拘无束,自由自在,轻松自如。 7.作者在文中表达的主旨是:世间万物的活动都是有所凭借的,是不自由的。请你结13 合这一主题,谈谈自己的想法。 【示例】作者在文中说明了一切事物都有所恃,都不自由,连宏大的鲲鹏也不例外。这 让我们意识到,自由是相对的,世界上没有绝对的自由,只有遵守法纪、懂得自律的人,才 会有自由的空间和生活。 (七)虽有嘉肴(YW:教学相长) 《礼记》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着重号的词语。 (1)虽有嘉肴     虽:即使 (2)虽有至道  至道:最好的道理 (3)是故学然后知不足  是故:因此 (4)然后能自反也  反:反思 (5)然后能自强也  强:勉励 (6)教学相长也  长:推动、促进 (7)其此之谓乎  谓:说 2.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即使有最好的道理,不去学习,就不知道它的好处。 (2)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学习之后才知道自己的不足,教人之后才知道自己的困惑。 (3)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知道了自己的不足,然后才能自我反思;知道了自己的困惑,然后才能勉励自己。 (4)故曰:教学相长也。 所以说教与学是互相推动、互相促进的。 3.下列各句中加着重号“其”字的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B) A.弗食,不知其旨也     B.其此之谓乎 C.择其善者而从之(《论语》) D.回也不改其乐(《论语》) 【解析】B 项“其”为语气词,表推测,其他三项为代词。 4.文章以“弗食嘉肴”开篇,有什么作用? 以“嘉肴”喻“至道”,以“弗食嘉肴”来类比“弗学至道”不知其善的道理,引出下 文对教与学关系的论述。以生活中常见的事物作比,这种说理的方法叫作“类比推理(比喻 论证)”,生动形象地引出论述的问题,进而论证论点,使文章通俗易懂,容易被人接受。 5.请谈谈你对“教学相长”的理解。 【示例】“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只有在不断地学习中,才能发现自己的不足; 只有在教授别人的时候,才能发现自己知识的盲区。也只有这样,才能在教与学的过程中使 自己得到提升。“教学相长”告诉了我们实践出真知的道理,启发我们要注重实践,把理论 和实践结合起来。 (2018·恩施) 【甲】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 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兑 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14 【乙】君子之学必好问,问与学,相辅而行者也非学无以致疑非问无以广识。好学而不 勤问,非真能好学者也。理明矣,而或不达于事;识其大矣,而或不知其细;舍问,其奚① 决焉? (选自《孟涂文集》) ________________ ①奚:怎么。 6.解释下列加着重号的词。 (1)君子之学必好问   好:喜欢,喜爱 (2)舍问,其奚决焉 舍:放弃,舍弃 7.请用“/”给【乙】文中画线文字断句,限划两处。 相辅而行者也/非学无以致疑/非问无以广识 8.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虽然有最好的道理,不去学习,就不知道它的好处。 (2)好学而不勤问,非真能好学者也。 喜欢学习却不多问,不是真能好学的人。 9.【甲】【乙】两段文字的中心论点分别是什么?(用原文语句作答) 【甲】教学相长也。【乙】君子之学必好问。 10.【甲】【乙】两段文字的论证方法有哪些相同之处? ①两段文字都用道理论证,层层推进,有很强的逻辑性;②两段文字都从正、反两方面 进行论证。 附【乙】文参考译文: 君子学习一定要喜欢提问。提问和学习,是相辅相成地进行的,不学习就无法提出疑问, 不提出疑问就无法增加知识。喜欢学习却不多问,不是真能好学的人。道理明白了,可是不 能用于实践;懂得了那些大的道理,可是还可能不了解那些细节;如果放弃了提问,怎样解 决呢? (八)伯牙善鼓琴 《列子》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着重号的词语。 (1)志在登高山  志:这里指用音乐表现的意境 (2)峨峨兮若泰山 峨峨:山高的样子 (3)洋洋兮若江河 洋洋:盛大的样子 (4)钟子期必得之 得:了解,体会 (5)初为霖雨之操 操:琴曲名 (6)钟子期辄穷其趣 辄:就 穷:穷尽 趣:旨趣、意旨 (7)吾于何逃声哉 何:哪里 逃:逃避 2.下列句中加着重号的字与“初为霖雨之操”中“之”用法相同的一项是(B) A.问所从来,具答之(《桃花源记》) B.水陆草木之花(《爱莲说》) C.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D.何陋之有(《陋室铭》) 【解析】例句中“之”是结构助词,的;A 项是代词,译为“他们”;B 项和例句一样;15 C 项是“到、去”;D 项是宾语前置的标志。 3.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 伯牙擅长弹琴,钟子期善于倾听。 (2)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 伯牙心里想着流水。钟子期又喝彩道:“好啊!浩浩荡荡就像长江黄河一样。” (3)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 凡是伯牙弹琴时心中所想的,钟子期都能够从琴声中了解它。 (4)子之听夫志,想象犹吾心也。 你听懂了啊,弹琴时您心里所想的和我想表达的一样。 4.试分析伯牙如何“善”鼓琴,而钟子期又如何“善”听。 从“峨峨兮若泰山”“洋洋兮若江河”“初为霖雨之操,更造崩山之音”等都能看出伯 牙“善”鼓琴;从“子之听夫志,想象犹吾心也。吾于何逃声哉”等可看出钟子期“善”听。 5.本文的主旨是什么? 通过钟子期对伯牙琴音所传达出的心情的准确理解,说明了这就是志趣相投、心意相通 的真正友谊。 6.“高山流水觅知音”的故事至今广为传颂,从文中的哪句话可以看出子期堪称伯牙 的“知音”?请结合文意,谈谈你对“知音”的理解。 【示例】“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或“曲每奏,钟子期辄穷其趣”。真正的“知音” 是指能彼此了解,心心相印,心意相通的人。 (2018·福州) 【甲】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伯牙鼓琴,志在登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 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伯 牙游于泰山之阴,卒逢暴雨,止于岩下,心悲,乃援琴而鼓之。初为霖雨之操,更造崩山之 音。曲每奏,钟子期辄穷其趣。伯牙乃舍琴而叹曰:“善哉,善哉,子之听夫!志想象犹吾 心也。吾于何逃声哉?” (选自《列子·汤问》) 【乙】董源①善画,尤工秋岚远景多写江南真山不为奇峭之笔。其后建业僧巨然祖述② 源法,大体源及巨然画笔,皆宜远观。其用笔甚草草,近视之几不类物象,远观则景物粲④ 然,幽情远思,如睹异境。如源画《落照图》,近视无功,远观村落杳然深远,悉是晚景, 远峰之顶宛有反照之色。此妙处也。 (节选自《梦溪笔谈》) ________________ ①董源:五代南唐画家,南派山水画开山鼻祖。②巨然:建业(今南京)僧人,五代宋初 画家,师承董源。③祖述:效法、遵循前人的学说或行为。④粲:鲜明。 7.解释下列加着重号词在文中的意思。 (1)卒逢暴雨     卒:突然。这个意义后写作“猝” (2)伯牙乃舍琴而叹曰 舍:放弃(放下,丢开) (3)皆宜远观 宜:合适(应当) (4)悉是晚景 悉:全,都 8.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C) A.尤工秋岚远景/多写江南/真山不为奇峭之笔16 B.尤工秋岚远/景多写江南真山/不为奇峭之笔 C.尤工秋岚远景/多写江南真山/不为奇峭之笔 D.尤工秋岚远/景多写江南/真山不为奇峭之笔 9.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曲每奏,钟子期辄穷其趣。 (伯牙)每奏一曲,钟子期总是能悟透其中的旨趣(情趣)。 (2)近视之几不类物象。 近看画几乎不像任何事物的形象。 10.伯牙“善”琴,【甲】文主要采用什么写法来表现他琴音的高妙?董源“善”画, 【乙】文怎样介绍他画作的奇妙?请简要分析。 【甲】文侧面描写,通过钟子期的“善听”来表现。【乙】文先写董源的画“宜远观”, 然后写“远观”和“近视”效果不同,再以《落照图》为例加以说明。 附【乙】文参考译文: 董源擅长绘画,尤其拿手的是秋天山岚远景,大多数描摹江南的真山,不用奇特峭拔的 笔法。后来建业的僧人巨然效法董源的画法,大体上董源和巨然的画都适于远看。他们用笔 非常粗放,近看画几乎不像任何事物的形象,远看就觉得景物鲜明,意境深远悠长,如同人 间胜境。例如董源画的《落照图》,近看没有什么效果,远看村落隐约深远,完全是一派晚 景,远处山峰顶上好像有夕照的亮色。这正是神妙之处。   (九)邹忌讽齐王纳谏 《战国策》 1.本文选自《战国策》。“讽”是用含蓄的话委婉地规劝的意思;“谏”是规劝国君、 尊长或朋友改正错误的意思。 2.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着重号的词语。 (1)邹忌修八尺有余   修:长,这里指身高 (2)而形貌昳丽 昳丽:光艳美丽 (3)窥镜,谓其妻曰 窥镜:照镜子 (4)宫妇左右莫不私王 莫:没有谁 (5)能面刺寡人之过 面刺:当面指责 (6)能谤讥于市朝 谤:公开指责别人的过错 (7)时时而间进 时时:常常,不时 间:间或、偶然 (8)期年之后  期年:满一年 3.下列句子中加着重号的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 A.①虽欲言,无可进者 ②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三峡》) B.①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 ②其真无马邪(《马说》) C.①燕、赵、韩、魏闻之 ②孔子云:何陋之有(《陋室铭》) D.①欲有求于我也 ②所欲有甚于生者(《鱼我所欲也》) 【解析】A.即使;B.代词,他的/表加强诘问语气;C.代词,代指这件事/宾语前置的标 志,可不译;D.向/比。 4.下列朗读停顿标注有误的一项是(B) A.臣/诚知/不如徐公美。17 B.今/齐/地方/千里。 C.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 D.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解析】B.应划分为:今/齐地/方千里。 5.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 邹忌身高八尺多,形体容貌光艳美丽。 (2)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 (邹忌)对他的妻子说:“我与城北徐公相比,哪一个美?” (3)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我的妻子认为我美,是偏爱我;我的妾认为我美,是害怕我;客人认为我美,是想有求 于我。 (4)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由此看来,大王您所受的蒙蔽太厉害了。 (5)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 大小官吏和百姓能够当面指责我的过错的,可得上等奖赏;上奏章规劝我的,可得中等 奖赏。 (6)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 命令刚下达,群臣都来进谏,门前、院内像集市一样(热闹)。 6.齐王被邹忌说服,欣然纳谏。请简要分析邹忌讽谏的高明之处。 邹忌以日常生活小事设喻,由己及君,由家事到国事,以小见大,说服力强,让人易于 接受。 7.选文最后一段为什么要写“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 写燕、赵、韩、魏四国前来朝拜,从侧面衬托出齐王纳谏成果之大,引出“此所谓战胜 于朝廷”的结论。 8.文中齐威王和邹忌,你更欣赏哪一位?说说你的看法。 【示例】我更欣赏邹忌,因为邹忌能用生动委婉的方式劝说,这是一种智慧。我更欣赏 齐威王,因为他能够正视自己的不足,虚心接受他人劝谏。 (2017·兰州)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 【甲】见【课文在线】②③段 【乙】齐威王召即墨①大夫,语之曰:“自子之居即墨也,毁②言日至。然吾使人视即 墨,田野辟,人民给,官无事,东方以宁;是子不事吾左右以求助也!”封之万家。召阿大 夫,语之曰:“自子守阿,誉言日至。吾使人视阿田野不辟人民贫馁。昔日赵攻鄄,子不救; 卫取薛陵,子不知;是子厚币③事吾左右以求誉也!”是日,烹阿大夫及左右尝誉者。于是 群臣耸惧,莫敢饰诈④,务尽其情,齐国大治,强于天下。 (选自《资治通鉴》) ________________ ①即墨:古地名,在今山东平度东南。②毁:诽谤。与后文“誉”意思相对。③厚币: 丰厚的礼品。④饰诈:作假骗人。 9.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着重号的词语。 (1)宫妇左右莫不私王  私:偏爱 (2)虽欲言 虽:即使18 (3)自子之居即墨也 居:主管、主政 (4)封之万家 封:封赏、赏赐 10.用“/”为【乙】文中画线的句子标出停顿。(标两处) 吾使人视阿/田野不辟/人民贫馁 11.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能在公共场所议论我的过失,使我的耳朵听到的,可得下等奖赏。 (2)是子厚币事吾左右以求誉也! 这是你用丰厚的礼品买通我的左右近臣来赞赏你啊! 12.邹忌的劝谏很有艺术性。他由生活琐事想到治国理政之事,由自己的受蒙蔽想到齐 威王的被蒙蔽,以小见大,极具说服力。 13.从【甲】【乙】两段选文来看,“齐国大治”与齐威王的哪些举措有关? 【示例】虚心纳谏,广开言路;求真务实,奖罚分明。 附【乙】文参考译文: 齐威王召见即墨大夫,对他说:“自从你主管即墨,每天都有指责你的话传来。然而我 派人去即墨察看,却是田地开辟整治,百姓丰足,官府无事,东方因而十分安定;于是我知 道这是你不巴结我的左右近臣谋求内援的缘故。”便封赐即墨大夫享用一万户的俸禄。齐威 王又召见阿地大夫,对他说:“自从你镇守阿地,每天都有称赞你的好话传来。但我派人前 去察看阿地,只见田地荒芜,百姓贫困饥饿。当初赵国攻打鄄地,你不救援;卫国夺取薛陵, 你不知道;于是我知道这是你用丰厚的礼品买通我的左右近臣来赞赏你啊!”当天,齐威王 下令烹死阿地大夫及替他说好话的左右近臣。于是臣僚们毛骨悚然,不敢再弄虚作假,都尽 力做实事,齐国因此大治,成为天下最强盛的国家。 (十)出师表 诸葛亮 1.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B) A.恐/托付不效    B.先帝不/以臣卑鄙 C.臣/不胜受恩感激 D.进尽/忠言 【解析】应划分为:先帝/不以臣卑鄙。 2.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着重号的词。 (1)中道崩殂    殂:死。死亡 (2)盖追先帝之殊遇 追:追念 殊遇:厚遇 (3)恢弘志士之气 恢弘:发扬,扩展 (4)引喻失义 失义:不合道理 (5)陟罚臧否 陟:提拔、晋升 臧否:赞扬和批评 (6)宜付有司论其刑赏 宜:应该 刑:罚 (7)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 简拔:选拔 (8)悉以咨之 咨:询问 (9)必能裨补阙漏 阙漏:缺失疏漏 (10)性行淑均 淑:善 均:公正、公平 (11)行阵和睦 行阵:行伍,部队 (12)躬耕于南阳 躬:亲自19 (13)不求闻达于诸侯 闻达:有名望,显贵 (14)猥自枉屈 猥:辱。这里有“降低身份”的意思 枉屈:屈尊就卑 (15)后值倾覆 倾覆:覆灭,颠覆 (16)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尔来:自那时以来 (17)当奖率三军 奖:劝勉,鼓励 (18)庶竭驽钝 驽:劣马,跑不快的马 钝:刀刃不锋利 (19)攘除奸凶 攘除:排除,铲除 (20)斟酌损益 损:减少 益:增加 (21)以告先帝之灵 告:祭告 (22)则责攸之、祎、允等之慢 慢:怠慢,疏忽 (23)以彰其咎 彰:公布 (24)以咨诹善道 诹:询问 3.下列各句中加着重号的词意义和用法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C) A.先帝不以臣卑鄙 B.诚宜开张圣听 C.夙夜忧叹 D.临表涕零 【解析】A.古义:社会地位低微,见识短浅;今义:品质低劣,下流。B.古义:扩大; 今义:指商店开始营业。C.古今义都为“早晨和晚上”。D.古义:眼泪;今义:鼻涕。 4.下列句子中加着重号的词意义或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 A.①此殆天所以资将军 ②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B.①先帝不以臣卑鄙 ②咨臣以当世之事 C.①三顾臣于草庐之中 ②顾野有麦场(《狼》) D.①悉以咨之 ②何陋之有(《陋室铭》) 【解析】A.用来……的(事);B.因为/把,拿,用;C.拜访/回头看,这里指往旁边看; D.代词,代指千里马/宾语前置的标志,可不译。 5.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 (陛下)实在应该扩大皇上听闻的范围,来发扬光大先帝遗留下来的美德,扩展志士的气 节。 (2)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 皇宫和丞相府中,都是一个整体,晋升、处罚,赞扬、批评,不应该因在宫中或在丞相 府中而不同。 (3)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 我认为宫中的事情,不管大小,都应该拿来向他们询问。 (4)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这就是我用来报答先帝、效忠陛下所应尽的分内之事。 6.诸葛亮在开篇分析了蜀国面临的形势,请分别写出不利的客观条件和有利的主观条 件。 (1)不利条件:先帝崩殂、天下三分、益州疲敝。 (2)有利条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 7.在表中,诸葛亮回顾了对自己人生有重大影响的三件往事,它们分别可以概括为三 顾茅庐、临危受命和“临崩寄大事”。作者回顾这些往事的目的是什么?(用自己的话概括作 答)20 表达感念先帝的知遇之恩,忠于刘氏父子的真挚感情,并以先辈创业的艰难激励刘禅。 8.陆游在《感状》中说:“凛然出师表,一字不可删。”足可见此文传唱千古的原因 在于作者凛然正气中所蕴含的耿耿忠心。细读此文,指出作者“忠陛下”之“忠”具体表现 在哪些方面。(答出两点即可) ①积极献言,提岀三项建议。(或答“提岀广开言路,严明赏罚、亲贤远佞三项建议”)② 积极荐贤,安排内政、军事人才。(或回答“推荐人才”)③平定南方,使后方稳定,得以岀 师北伐。④积极筹备北伐,为兴复汉室、还于旧都作准备。 (2017·莱芜)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问题。 【甲】见【课文在线】第⑥⑦段 【乙】诸葛亮围祁山,南安、天水、安定三郡反应亮。帝遣真督诸军军郿,遣张郃击亮 将马谡,大破之。安定民杨条等略吏民保月支城,真进军围之。条谓其众曰:“大将军自来, 吾原早降耳。”遂自缚出。三郡皆平。真以亮惩于祁山,后出必从陈仓,乃使将军郝昭、王 生守陈仓,治其城。明年春,亮果围陈仓,已有备而不能克。增邑,并前二千九百户。四年, 朝洛阳,迁大司马,赐剑履上殿,入朝不趋。真以“蜀连出侵边境,宜遂伐之,数道并入, 可大克也。”帝从其计。真当发西讨,帝亲临送。真以八月发长安,从子午道南入。司马宣 王溯汉水,当会南郑。诸军或从斜谷道,或从武威入。会大霖雨三十余日,或栈道断绝,诏 真还军。真每征行,与将士同劳苦,军赏不足,辄以家财班赐,士卒皆愿为用。真病还洛阳, 帝自幸其第省疾。真薨,谥曰元侯。 (节选自《三国志·魏书》) ________________ ①真,指曹真,三国时魏国名将。 9.解释下列句中加着重号的词。 (1)躬耕于南阳    躬:亲自 (2)先帝不以臣卑鄙  卑鄙:社会地位低微,见识短浅 (3)帝遣真督诸军军郿 军:驻扎 (4)迁大司马     迁:升迁,升职 10.下列句子中,加着重号的词意义与用法相同的一项是(C) A.①咨臣以当世之事 ②不以物喜(《岳阳楼记》) B.①以伤先帝之明  ②虽我之死,有子存焉(《愚公移山》) C.①真以亮惩于祁山 ②行者休于树(《醉翁亭记》) D.①帝从其计    ②其真无马邪(《马说》) 【解析】A.拿/因为;B.的/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C.在;D.代词,他的/难 道。 11.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在乱世中苟且保全性命,不追求在诸侯中显身扬名。 (2)明年春,亮果围陈仓,已有备而不能克。 第二年春天,诸葛亮果然攻打陈仓,(曹军)已有准备,(蜀军)不能攻克。 12.【甲】文中诸葛亮说“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为此,他采取了哪些行为?请根据 【乙】文作答。 采取的行动:①诸葛亮围祁山;②亮果围陈仓;③蜀连出侵边境。 13.依据选文,分别概括诸葛亮和曹真的特点。21 诸葛亮:谦虚谨慎、勇于担当、忠心耿耿、知恩图报。 曹真:富有战略眼光、爱护士卒、战功卓著。 附【乙】文参考译文: 诸葛亮围攻祁山,南安、天水、安定三郡叛魏投向诸葛亮。明帝派曹真都督部队屯兵郿 县,派遣张郃攻击诸葛亮的部将马谡,击败了马谡军。安定城的百姓杨条等人掳掠了一些官 吏和百姓防守月支城,曹真进军包围了他们。杨条对手下的人说:“如果大将军亲自来,我 愿意早些投降。”于是杨条将自己捆绑起来出城投降。过去叛投诸葛亮的三郡相继得以平定。 曹真意识到诸葛亮兵败祁山,以后必定带领人马来攻打陈仓,于是派将军郝昭、王生守卫陈 仓,并加固城池。第二年春天,诸葛亮果然攻打陈仓,(曹军)已有准备,(蜀军)不能攻克。 朝廷给曹真增加封邑,加上以前封的,共二千九百户。明帝四年,在洛阳朝见天子,升为大 司马,天子赐予他佩剑穿履上殿,入朝参见时不必小步快走的特权。曹真认为“蜀军经常出 兵骚扰边境,应当立即前去征伐,如果派遣诸将分成数路并进,必定能获大胜。”明帝采纳 了他的计策。当曹真带兵西征刘蜀之时,明帝亲自送行。曹真八月份从长安出发,从子午道 南进入西川。司马宣逆汉水而上,两军约定在南郑会合。其他几路军队,有的从斜谷道进军, 有的从武威入蜀。适逢大雨连绵,三十多天不见天晴,入蜀的栈道完全断绝,皇帝下诏令曹 真等人班师。曹真每次出征,总是与将士们同甘共苦,军资赏赐不够,往往将家产拿出来赏 赐将士,士卒都愿意为他调遣派用。曹真因病回到洛阳,明帝亲自去他的府邸探视病情。曹 真去世后,谥号为元侯。   (十一)桃花源记 陶渊明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着重号的词语。 (1)缘溪行  缘:沿着,顺着 (2)芳草鲜美 鲜美:新鲜美好 (3)落英缤纷 缤纷:繁多的样子 (4)欲穷其林 穷:尽 (5)仿佛若有光 仿佛:隐隐约约,形容看不真切 (6)屋舍俨然 俨然:整齐的样子 (7)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属:类 (8)阡陌交通 阡陌:田间小路 (9)具答之 具:详细 (10)遂与外人间隔 间隔:隔绝、不通音讯 (11)皆叹惋 叹惋:感叹 (12)便扶向路 扶:沿着、顺着 向:先前的 (13)诣太守 诣:拜访 (14)欣然规往 规:打算,计划 (15)寻病终 寻:随即,不久 2.下列句子中加着重号的词意义不同的一项是(B) A.①欲穷其林  ②所识穷乏者得我与(《鱼我所欲也》) B.①悉如外人  ②悉以咨之(《出师表》) C.①停数日,辞去  ②蒙辞以军中多务(《孙权劝学》)22 D.①未果,寻病终  ②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记承天寺夜游》) 【解析】A.穷尽/贫困;B.全,都;C.告别,告辞/推辞;D.不久/寻找。 3.下列各组中加着重号的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 A.①欲穷其林  ②其人视端容寂(《核舟记》) B.①忘路之远近  ②其此之谓乎(《虽有嘉肴》) C.①不复出焉  ②万钟于我何加焉(《鱼我所欲也》) D.①乃不知有汉  ②乃重修岳阳楼(《岳阳楼记》) 【解析】A.代词;B.结构助词,的/宾语前置的标志;C.兼语词,相当于“于之”“于 此”,可解释为从这里/表示疑问的语气词,可译为“呢”;D.竟然/于是,就。 4.划分下列句子的诵读节奏。(每句断一处) (1)武陵人/捕鱼为业。 (2)忘/路之远近。 5.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复前行,欲穷其林。 (捕鱼人)又往前走,想要走到那片林子的尽头。 (2)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里面)土地平坦广阔,房舍都很整齐,有肥沃的田地、美丽的池塘和桑树竹子之类。 (3)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 (他们)自己说(他们的)祖先为了躲避秦朝时候的战乱,带着妻子和儿女还有同乡的人来 到这个与人世隔绝的地方,再没有出去过。 (4)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他们)问(渔人)现在是什么朝代,(他们)竟然不知道有过汉朝,更不必说魏和晋了。 (5)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这里的人告诉(他)说:“(这里的情况)不值得对外界的人说起。” 6.用简洁的文字写出“渔人”的行踪。 发现桃源——探访桃源——离开桃源——再寻桃源 7.作者笔下桃花源人生活的美好表现在哪里?(用自己的话概括) ①自然环境优美;②社会安定和平;③百姓生活和乐。 8.《桃花源记》反映了作者怎样的社会理想?请简要概括。 反映了作者希望没有压迫、剥削和战乱,民风淳朴,人人自由平等,安居乐业的社会理 想。 9.本文中的“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与欧阳修的《醉翁亭记》中的“伛偻提携,往 来而不绝”都描写了老人与小孩的生活情景,用意有何不同?请用自己的话概括。 《桃花源记》用桃源民风表达了对和平幸福生活的向往(或“对黑暗现实的不满”); 《醉翁亭记》用“滁人出游”场景寄托了作者“与民同乐”的政治情怀。 (2017·泸州)阅读下面两篇文言文,回答问题。 【甲】见【课文在线】 【乙】明日,宿旦子冈①,甫②行数里,见四野禾苗油油然,老幼男女俱耘于田间。盖 江北之俗,妇女亦耕田力作,以视西北男子游惰不事生产者,其俗洵③美矣。偶舍骑步行, 过一农家,其丈夫方担粪灌园,而妇人汲井且浣④衣,门有豆棚瓜架,又有树数株郁郁然, 儿女啼笑,鸡犬鸣吠。余顾而慕之,以为此一家之中,有万物得所之意,自恨不如远甚也。 (选自戴名世《乙亥北行日记》)23 ________________ ①旦子冈:在江苏省江宁县附近。②甫:刚。③洵(xún):确实。④浣:洗衣。 10.解释下列加着重号的词。 (1)阡陌交通     交通:交错相通 (2)悉如外人 悉:全,都 (3)其丈夫方担粪灌园 方:正,正在 (4)自恨不如远甚也 恨:遗憾 11.下列选项中,与“以视西北男子游惰不事生产者”的“以”字意义或用法相同的一 项是(B) A.以为此一家之中 B.全石以为底(《小石潭记》) C.自以为不如(《邹忌讽齐王纳谏》) D.愚以为宫中之事(《出师表》) 【解析】例句与 B 均为“用,拿”;A、C、D.认为。 12.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老人和孩子们个个都安闲快乐。 (2)老幼男女俱耘于田间。 男女老少都在田间耕作。 13.【甲】【乙】两段文字所展现的生活图景有什么共同之处? 和谐安宁、自得其乐。 附【乙】文参考译文: 第二天,我住在了旦子冈,刚行走了几里地,看见四周禾苗油然茂盛,男女老少都在田 间耕作。大概是江北的习俗,女人也参加农业生产,用这一点来与西北那些不从事农业生产 的懒惰男子比较,江北的习俗的确好得多。偶然间我放弃骑马开始步行,路过一农家,这家 男主人正在挑大粪浇灌园子,女主人从井里打水洗衣。门口有豆棚瓜架,还有几棵郁郁葱葱 的树木,孩子们嬉戏欢笑,鸡鸣狗叫。我看着他们,心里非常羡慕,觉得这一家子中,万物 都怡然自得,我对比他们差得远感到遗憾。 (十二)答谢中书书 陶弘景 (近十年未考查)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着重号的词语。 (1)答谢中书书    书:书信 (2)山川之美 美:美景 (3)五色交辉 交辉:交相辉映 (4)四时俱备 四时:四季 俱:都 (5)夕阳欲颓 颓:坠落 (6)沉鳞竞跃 沉鳞:水中潜游的鱼 (7)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与:参与,这里有欣赏、领悟的意思 (8)实是欲界之仙都 欲界:指人间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D) A.①山川之美 ②孔子云:何陋之有(《陋室铭》)24 B.①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②所识穷乏者得我与(《富贵不能淫》) C.①实是欲界之仙都 ②是进亦忧,退亦忧(《岳阳楼记》) D.②四时俱备 ②四时之景不同(《醉翁亭记》) 【解析】A.结构助词,的/宾语前置的标志;B.动词,欣赏/同“欤”,语气助词;C.动 词,表判断/代词,这;D.都是“四季”的意思。 3.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山川景色的美丽,自古以来就是文人雅士共同欣赏赞叹的。 (2)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两岸的石壁色彩斑斓,交相辉映。 (3)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夕阳快要落山了,水中潜游的鱼争相跳出水面。 (4)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再也没有人能够欣赏这种奇丽的景色了。 4.“猿鸟乱鸣”一句中的“乱”字用得好,“沉鳞竞跃”一句中的“竞”字也用得好, 你能说一说好在哪里吗? “乱”和“竞”两个字,一方面表现了猿鸟、沉鳞的数量之多,另一方面也描绘出猿啼 鸟鸣声音洪亮、长短各异,各类鱼儿在水中争相跃出水面的生动画面。 5.“高峰入云,清流见底”这句话描写了哪些景物?是从哪些视角来写的? 描写了高山、白云、流水三种景物,突出了山之高、水之净;分别从仰观、俯视两种视 角来写。 6.作者是怎样进行动静结合的景物描写的? 一是形体的动与静:高峰为静,流水为动。二是光色的动与静:青林翠竹为静,五色交 辉为动。三是声响的动与静:日出雾歇为静,猿鸟乱鸣为动;日落山暝为静,游鱼跃水为动。 7.下面对文章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C) A.“山川之美,古来共谈”,文章以感慨起笔,囊括了山水,纵观了古今。 B.“高峰入云,清流见底”极力描写山之高、水之清,突出了山水映衬之美。 C.“猿鸟乱鸣”突出了猿、鸟的鸣叫传入耳际,让人感到繁多 杂乱。 D.“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描绘出众彩纷呈、绚丽动人的景象。 8.这篇短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表达了作者沉醉于山水的愉悦之情,与古今知音共赏美景的得意之情。 阅读选文,回答问题。 【甲】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 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阳欲颓 ,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 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陶弘景《答谢中书书》) 【乙】夜登华子岗,辋水沦涟,与月上下。寒山远火,明灭林外。深巷寒犬,吠声如豹。 村墟夜舂,复与疏钟相间。此时独坐,僮仆静默,多思曩昔,携手赋诗,步仄径,临清流也。 当待春中,草木蔓发,春山可望,轻鲦出水,白鸥矫翼,露湿青皋,麦陇朝雊。斯之不 远,倘能从我游乎?非子天机清妙者,岂能以此不急之务相邀?然是中有深趣也。 [王维《山中与裴秀才迪书》(节选)] 9.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着重号的词语。25 (1)晓雾将歇   歇:消散 (2)夕日欲颓   颓:坠落 (3)复与疏钟相间 复:又 (4)此时独坐   此:这 1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着重号的词的意义相同的一项是(D) A.①实是欲界之仙都 ②是进亦忧,退亦忧(《岳阳楼记》) B.①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②与月上下 C.①复与疏钟相间 ②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曹刿论战》) D.①斯之不远 ②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爱莲说》) 【解析】A.动词,表肯定、判断/这;B.参与/和,跟;C.夹杂/参与;D.用于主谓之间 取消句子独立性,不译。 11.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夕阳欲颓,沉鳞竞跃。 夕阳快要落山了,水中潜游的鱼儿争相跳出水面。 (2)非子天机清妙者,岂能以此不急之务相邀? 如果你不是这样天性清新高雅的人,我哪能用这不打紧的事务(游山玩水的闲事)相邀 呢? 12.【甲】文中的“猿鸟乱鸣”和【乙】文中的“吠声如豹”都是对声音的描写,其作 用有何不同? 【示例】【甲】文“猿鸟乱鸣”使景色灵动,充满生机活力;【乙】文“吠声如豹”以 动写静,衬托了冬夜的空旷寂静。 13.【甲】 【乙】两文都是写给朋友的书信,分别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愿望? 【示例】【甲】文作者和朋友分享了对山川之美的热爱和隐逸情怀;【乙】文作者邀请 朋友来山中同游,委婉地希望他淡泊名利,回归自然。 附【乙】文参考译文: 夜色中登上华子冈,见辋水微波荡漾,和水中的月影一同上下动荡。寒山中远远的灯火, 忽明忽灭地闪烁在树木之外。深巷里的寒犬,叫声像豹子一样。村子里传来舂米声,又与稀 疏的钟声相互交错。这时,我独坐在那里,跟来的仆人静默无声,更多地想起从前你与我携 手吟诵诗歌,在狭窄的小路上漫步,临近那清澈流水的情景。 等到了春天,草木蔓延生长,春天的山景更可观赏,轻捷的鲦鱼跃出水面,白色的鸥鸟 展翅飞翔,晨露打湿了河边的青草,早晨的麦田里传出雉鸡的叫声,这些美好的景色已经不 远了,(您)能和我一起游玩吗?如果你不是这样天性清新高雅的人,我哪能用这不打紧的事 务(游山玩水的闲事)相邀呢?然而这其中实在是有深奥的趣味啊!   (十三)三峡 郦道元 1.解释下面句中加着重号的词语。 (1)略无阙处   略无:完全没有 (2)自非亭午夜分 自非:如果不是 亭:正 (3)不见曦月 曦:日光,这里指太阳 (4)至于夏水襄陵 襄:升到高处 陵:山陵26 (5)沿溯阻绝 沿:顺流而下 溯:逆流而上 (6)不以疾也 疾:快 (7)则素湍绿潭 湍:急流 (8)绝 ·多生怪柏 绝 :极高的山峰 (9)飞漱其间 飞漱:飞速地往下冲荡 (10)清荣峻茂 荣:茂盛 (11)良多趣味 良:甚,很 (12)林寒涧肃 肃:肃杀,凄寒 (13)属引凄异 属:连接 引:延长 凄异:凄惨悲凉 (14)空谷传响 响:回声 2.下面加着重号词的用法、意思相同的一组是(D) A.①春冬之时 ②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爱莲说》) B.①其间千二百里 ②其真无马邪(《马说》) C.①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②以其境过清(《小石潭记》) D.①故渔者歌曰 ②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亭记》) 【解析】A.结构助词,的/位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可不译;B.指示代词,这(从 白帝到江陵)/表示加强诘问语气,难道,真的;C.比得上/由于、因为;D.所以,因此。 3.给下面的句子断句。(每句断一处) 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4.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在三峡七百里当中,两岸都是相连的高山,没有中断的地方。 (2)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如果不是在正午和半夜的时候,(就)看不见太阳和月亮。 (3)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即使骑着骏马、驾着疾风,也没有这么快。 (4)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在春、冬两个季节,激起白色浪花的急流,碧绿的深潭,回旋的清波倒映着各种景物的 影子。 5.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C) A.文章先写山,后写水,布局自然,思路清晰。 B.全文抓住景物的特点进行描写。写山,突出连绵不断、遮天蔽日的特点;写水,则 突出不同季节的不同特点。 C.文章用“寒”“肃”“哀”等词,写出三峡的秋天充满了清幽秀丽之美。 D.本文多用对偶句,又兼用散句,使文章读起来收放有致,很有节奏感。 【解析】C.写秋天三峡的景色充满了凄清肃杀、萧瑟的气氛。 6.文中“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一句写出了三峡山的什么 特点?作者这样写有何用意? 写出了三峡的山险峻、陡峭的特点。用意:为下文写夏水的迅猛做了铺垫。 (2018·滨州)阅读下面两篇文言文,完成问题。 【甲】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27 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 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 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 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 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选自《三峡》) 【乙】江水又东,迳黄牛山,下有滩,名曰黄牛滩。南岸重岭叠起,最外高崖间有石, 色如人负刀牵牛,人黑牛黄,成就①分明。既人迹所绝,莫得究焉。此岩既高,加以江湍回, 虽途迳信宿②,犹望见此物。故行者谣曰:“朝发黄牛,暮宿黄牛,三朝三暮,黄牛如 故。”言水路纡深,回望如一矣。 (节选自《水经注》) ________________ ①成就:轮廓。②信宿:两三日。 7.下列句中加着重号的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D) A.沿溯阻绝  沿:顺流而下 B.不以疾也  疾:快 C.迳黄牛山  迳:经过 D.犹望见此物 犹:好像 8.下列句子中,加着重号的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C) A.①自三峡七百里中  ②自非亭午夜分 B.①绝 多生怪柏   ②既人迹所绝 C.①虽乘奔御风    ②虽途迳信宿 D.①故渔者歌曰    ②三朝三暮,黄牛如故 【解析】A.介词,在,从/连词,如果;B.极高的/消失;C.即使;D.因此/原来的。 9.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水清树茂,山高草盛,有很多趣味。 (2)色如人负刀牵牛。 形状就像人背着刀牵着牛。 10.【甲】文“朝发白帝,暮到江陵”,侧重写水的湍急;【乙】文“朝发黄牛,暮宿黄 牛”,侧重写水的纡回(深)。这在写法上都属于侧面描写。 11.【甲】【乙】两文都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都抒发了作者对祖国壮丽山川的热爱与赞美之情。 附【乙】文参考译文: 江水继续东流,经过黄牛山,山下有一片滩名叫黄牛滩。南岸层层的山岭耸立着,最远 的高山上有一块岩石,形状就像人背着刀牵着牛,人是黑色的,牛是黄色的,轮廓十分清晰。 那里人迹罕至,没有谁能亲自探究。这块岩石很高,又加湍急的江流回环曲折,因而即使经 两三天的航程,还能看到这块奇岩。所以过路人的歌谣说:“早晨从黄牛山动身,晚上还在 黄牛山过夜。过了几天几夜,黄牛山看起来还是原来一样。”说的就是水路曲折深远,回头 望去黄牛山还像原来一样。28   (十四)马 说 韩 愈 1.本文的作者是唐代文学家韩愈。 2.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着重号的词语。 (1)祗辱于奴隶人之手 祇:只,仅 (2)骈死于槽枥之间 骈:本义为两马并驾,引申为并列 槽枥:马槽 (3)一食或尽粟一石 一食:吃一次 或:有时 (4)策之不以其道 道:正确的方法 (5)食之不能尽其材 材:才能、才干 (6)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通:通晓 (7)执策而临之 临:面对 3.下列句子中,加着重号的词意义相同的一项(C) A.①千里马常有  ②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 B.①一食或尽粟一石  ②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C.①祗辱于奴隶人之手  ②虽有千里之能 D.①策之不以其道  ②执策而临之 【解析】A.副词,经常,常常/形容词,普通的,平常的;B.吃/通“饲”,喂;C.助词, 的;D.名词作动词,用马鞭驱赶/名词,马鞭。 4.下列句子中,加着重号的词的意义或用法相同的一组是(C) A.①虽有千里之能    ②安求其能千里也 B.①其真无马邪  ②策之不以其道 C.①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②人不知而不愠(《论语》) D.①祗辱于奴隶人之手  ②学而时习之(《论语》) 【解析】A.能力,才能/能够;B.表反问的语气词,难道,真的/代词,代指“千里马 的”;C.连词,表转折,但是;D.结构助词,的/代词,代指“学过的知识”。 5.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只能在仆役的手下受到屈辱,跟普通的马一起死在马厩里,不能凭借日行千里的才能而 著称。 (2)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喂马的人不懂得要根据它日行千里的本领来喂养它。 (3)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 虽然有日行千里的才能,(由于)吃不饱,力气不足,它日行千里的卓越才能就不能表现 在外面。 (4)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唉!真的没有(千里)马吗?大概是他们真不识得千里马啊! 6.从文中看,千里马遇不到伯乐,它们有着怎样的命运? 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 7.找出全文的主旨句,并说说其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主旨句:其真不知马也。表达了作者对人才遭屈辱,被埋没的感慨、悲愤之情。29 (2019·预测)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 【甲】见【课文在线】 【乙】骥不称其力,称其德也。臣有二马,故常奇之。日啖豆至数斗,饮泉一斛,然非 精洁宁饿死不受。介①胄而驰,其初若不甚疾,比行百余里,始振鬣长鸣,奋迅示骏,自午 至酉,犹可二百里;褫②鞍甲而不息、不汗,若无事然。此其为马,受大而不苟取,力裕而 不求逞,致远之材也。值复襄阳,平杨么③,不幸相继以死。今所乘者不然。日所受不过数 升,而秣不择粟,饮不择泉,揽辔未安,踊跃疾驱,甫百里,力竭汗喘,殆欲毙然。此其为 马,寡取易盈,好逞易穷,驽钝之材也。 (岳飞《论马》) ________________ ①介:披上。②褫(Chǐ):解除。③杨么:农民起义军领袖,被岳飞平定。 8.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着重号的词语。 (1)祗辱于奴隶人之手     祗:只,仅 (2)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食:同“饲”,喂 (3)日啖豆至数斗  啖:吃 (4)甫百里  甫:开始,刚刚 9.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用马鞭赶它不按照(驱使千里马的)正确方法,喂它,却不能让它竭尽才能,它鸣叫,却 不能通晓它的意思。 (2)始振鬣长鸣,奋迅示骏。 才开始扬起鬃毛嘶叫,振奋迅疾,显示出骏马的英姿。 10.阅读【乙】文,说一说“驽钝之材”与“致远之材”的区别。 “致远之材”“受大而不苟取,力裕而不求逞”;“驽钝之材”“寡取易盈,好逞易 穷”。 11.在【乙】文中,直接描写作者的马“才美”“外见”的句子是:自午至酉,犹可二 百里;褫鞍甲而不息、不汗,若无事然。 12.这两段文字表面谈马,实则议论如何对待人才。它们都阐述了一个什么道理? 要善待人才,要给人才充分施展才能提供必要的条件。 附【乙】文参考译文: 良马不是凭借它的力气受称赞,而是凭借它的品质受称赞。我有两匹马,过去常常认为 它们很奇特。它们每天吃好几升豆子,喝十斗水,然而不是精细的饲料、洁净的水宁愿饿死 也不吃。披甲戴盔奔驰,一开始好像不是很快。等到跑了将近一百里后,才开始扬起鬣毛长 声鸣叫,奋起四蹄迅速奔跑。从午时到酉时,还可跑两百里;解除鞍甲也不喘息、不出汗, 就好像没有事的样子。这马,吃得多却不苟且随便接受食物,力气充沛却不追求逞能炫耀, 是能够到达远路的良材啊。等到我返回襄阳,平定了杨么的叛乱,两匹马却不幸相继死去。 现在我所骑的马就不一样了。每日所吃不超过几升,吃饲料也不挑拣粟米,喝的也不选择泉 水,人抓紧缰绳还没坐安稳,它就跳跃起来迅速奔跑,刚到一百里,力气竭尽,汗水淋淋, 气喘吁吁,几乎是要死去的样子。这样的马,吃得少容易满足,喜欢逞能容易力量枯竭跑不 动,这是资质低劣的马啊。  30 (十五)陋室铭 刘禹锡 1.选文的作者是唐代刘禹锡。 2.解释下列加着重号的词。 (1)有仙则名  名:出名,有名 (2)有龙则灵 灵:灵验 (3)斯是陋室  斯:这 (4)惟吾德馨  惟:只 (5)谈笑有鸿儒  鸿儒:博学的人 (6)往来无白丁  白丁:平民,指没有功名的人 (7)可以调素琴  调:调弄 素琴:不加装饰的琴 (8)无案牍之劳形  案牍:官府文书 3.下列句子中,加着重号的词的意义相同的一项是(B) A.①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②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醉翁亭记》) B.①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②微斯人,吾谁与归(《岳阳楼记》) C.①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②受上赏(《邹忌讽齐王纳谏》) D.①何陋之有 ②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曹刿论战》) 【解析】A.出名/取名,命名;B.这,这种;C.方位名词作状语,长到上面/形容词,上 等;D.疑问代词,什么/疑问代词,为什么。 4.与“无丝竹之乱耳”中的“之”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B) A.小大之狱(《曹刿论战》) B.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爱莲说》) C.愿陛下亲之信之(《出师表》) D.闻之,欣然规往(《桃花源记》) 【解析】“无丝竹之乱耳”中的“之”与 B 项中的“之”均为“位于主谓之间,取消句 子的独立性”。A.结构助词,的;C.代词,代指“侍中、尚书、长史、参军”;D.代词,代指 “复寻桃花源而不得”这件事。 5.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这是简陋的屋舍,只因我(住屋的人)的品德好(就不感到简陋了)。 (2)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苔痕长到阶上,使台阶都绿了;草色映入竹帘,使室内染上了青色。 (3)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来到室内)谈笑的都是些博学的人,交往的人中没有学识浅薄的人。 (4)孔子云:何陋之有? 孔子说:有什么简陋的呢? 6.文章先说“斯是陋室”,结尾又说“何陋之有”,是否自相矛盾?请简要分析。 不矛盾。因为居室环境雅,生活情趣雅,主人品德雅,所以陋室不陋。 7.结合全文思考,文章写“诸葛庐”“子云亭”有什么作用? 【示例】作者采用类比的手法,以历史上两个知名人物的居室和自己的陋室作比,说明 陋室不陋的原因是主人品德高尚。 8.作者给自己的陋室作“铭”有何用意?31 借陋室表达自己高雅的志趣和不慕名利、安贫乐道的高尚情怀。 (2019·预测)阅读【甲】【乙】两篇选文,回答问题。 【甲】见【课文在线】 【乙】安贫乐道 王欢,字君厚,乐陵人也。安贫乐道,专精耽①学,不营②产业,常丐食诵《诗》,虽 家无斗储③,意怡如④也。其妻患之,或焚毁其书而求改嫁,欢笑而谓之曰:“卿不闻朱买 臣妻邪?”时闻者多哂⑤之。欢守志弥固,遂为通儒⑥。 (选自《晋书》) ________________ ①耽:非常爱好。②营:谋求。③斗储:一斗粮食的贮存。④意怡如:内心还是安适愉 快。⑤哂:讥笑。⑥通儒:指贯通古今、学识渊博的儒者。 9.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着重号的词语。 (1)惟吾德馨   馨:香气,这里指品德高尚 (2)何陋之有  之:宾语前置的标志 (3)其妻患之  患:以……为患,为……而担忧 (4)常丐食诵《诗》  丐:乞讨 10.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没有世俗的乐曲扰乱心境,没有官府公文劳神伤身。 (2)欢守志弥固,遂为通儒。 王欢更加坚定了自己的志向,后来终于成为贯通古今、学识渊博的儒者。 11.【甲】文是从哪些方面描写陋室的? 居室环境,交往人物,生活情趣。 12.【乙】文写王欢与妻子的对话有何作用? 反衬王欢专心求学的决心。 13.比较【甲】【乙】两文,说说刘禹锡与王欢的人生态度和生活情趣有什么相同之处 和不同之处。 相同之处:安贫乐道。 不同之处:刘禹锡居室简陋,生活高雅,品德高尚;王欢安于过贫困的生活,专心求知。 (意近即可) 附【乙】文参考译文: 王欢字君厚,是乐陵人。王欢安于贫困的现状而喜欢学习,精神专一地沉迷于学业之中, 不谋求自己家的产业。常常边乞讨食物边诵读《诗经》。虽然家中没有一斗米的贮存,内心 却一如既往的安适愉快。他的妻子担心这件事,有时焚烧他的书而要求改嫁,王欢笑着对他 的妻子说:“你没有听说过朱买臣的妻子吗?”当时听到这话的人大多嘲笑他。王欢坚守他 的志向更加牢固,终于成为一位贯通古今、学识渊博的大儒。   (十六)小石潭记 柳宗元32 1.解释下列加着重号的词。 (1)水尤清冽 尤:格外 冽:凉 (2)为坻,为屿,为嵁 坻:水中高地 嵁:不平的岩石 (3)蒙络摇缀 蒙:覆盖 络:缠绕 (4)日光下澈 澈:穿透 (5)佁然不动 佁然:静止不动的样子 (6)俶尔远逝 俶尔:忽然 (7)往来翕忽 翕忽:轻快敏捷的样子 (8)悄怆幽邃 悄怆:忧伤 邃:深 2.下列加着重号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C) A.①如鸣珮环,心乐之 ②莲之出淤泥而不染(《爱莲说》) B.①全石以为底 ②不以己悲(《岳阳楼记》) C.①似与游者相乐 ②念无与为乐者(《醉翁亭记》) D.①潭西南而望 ②学而不思则罔(《论语》) 【解析】A.代词/位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B.“以为”连用,“把……作为” 的意思/因为;C.……的人;D.连词,表修饰/连词,表转折。 3.用“/”标出下面句子的朗读节奏。(标一处) (1)潭中鱼/可百许头 (2)其岸势/犬牙差互 4.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青葱的树,翠绿的藤蔓,蒙盖缠绕,摇曳牵连,参差不齐,随风飘拂。 (2)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潭中的鱼大约有一百来条,都好像在空中游动,什么依靠也没有。 (3)日光下澈,影布石上。 阳光直照到水底,鱼的影子映在水底的石上。 (4)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鱼儿)静静地一动不动,忽然向远处游去,来来往往轻快敏捷,好像在与游人互相取乐。 (5)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向小石潭的西南方看去,看到溪水像北斗星那样曲折,像蛇那样蜿蜒前行,时隐时现。 5.本文从哪几个角度写小石潭的水?用了何种表现手法?写出了水的什么特点? 水之清、水中鱼、水之源三个角度。采用直接描写与间接描写相结合的方法。突出了水 清的特点。 6.作者在文中的感情前后不同,请概述作者感情的变化及其原因。 作者情感由“乐”变“凄”,作者遭贬失意来到山水中寻求解脱,发现小石潭,看到水 中景物感到高兴,看到潭上凄清的环境,又勾起自己谪居生活孤寂悲凉的心境。 (2017·河南) 【甲】见【课文在线】 【乙】顺宗即位,王叔文、韦执谊用事①,尤奇待②宗元,与监察吕温密引禁③中,与 之图事。转尚书礼部员外郎。叔文欲大用之,会居位不久,叔文败,与同辈七人俱贬。宗元 为邵州刺史,在道,再贬永州司马,即罹窜逐④,涉履蛮瘴⑤,崎岖堙厄⑥,蕴⑦骚人之郁 悼,写情叙事,动必以文。为骚文十数篇,览之者为之凄恻。33 ________________ ①用事:执掌政权。②奇特:器重礼遇。③禁:宫禁,帝王的住处。④罹窜逐:遭遇放 逐。⑤涉履蛮瘴:经历蛮地瘴疠之苦。⑥堙(yīn)厄:指道路艰难。⑦蕴:积聚。 7.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着重号词语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D) A.①隔篁竹,闻水声 ②不求闻达于诸侯(《出师表》) B.①卷石底以出 ②出则无敌国外患者(《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C.①皆若空游无所依 ②似与游者相乐 D.①四面竹树环合 ②环滁皆山也(《醉翁亭记》) 【解析】A.听见/闻名;B.露出/在国外;C.游动/游人;D.环绕。 8.【甲】文是怎样从侧面写出小石潭水“清”的特点的?请结合相关内容具体分析。 文中“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一句,通过描写游鱼在水中游仿佛“空游无 所依”来表现水清。 9.结合【甲】【乙】两文的内容,分条概括柳宗元感到“凄神寒骨”的原因。 ①小石潭景色太过凄清,“以其境过清,乃记之而去”;②屡次被贬,政治失意,“既 罹窜逐,涉履蛮瘴”,使作者心境凄凉;③小石潭凄清的环境,使作者联想到自己的遭遇, 因而“凄神寒骨”。 附【乙】文参考译文: 唐顺宗即帝位后,王叔文、韦执谊执掌朝政,两人尤其器重柳宗元。他和监察御史吕温 一起被秘密召入宫中,一起商讨国家革新大事。柳宗元转任尚书礼部员外郎。王叔文想重用 柳宗元,但适逢任职不久,王叔文失败。柳宗元等七名同辈一同被贬。柳宗元被贬为邵州刺 史,在赴任途中,又再次被贬为永州司马。柳宗元既遭遇放逐,又经历蛮荒之地瘴疠之苦, 身处崎岖道路阻塞的环境,内心积聚骚人抑郁的情怀,所以抒情叙事,只要一动笔就一定写 成文章。他写了十多篇骚体文,读过的人都为之凄婉感伤。  (十七)岳阳楼记 范仲淹 1.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着重号的词。 (1)滕子京谪守巴陵郡 谪:贬官 (2)越明年  越:到 (3)增其旧制 制:规模 (4)予观夫巴陵胜状 胜状:胜景,美景。 胜:美好 (5)横无际涯 际涯:边际 (6)朝晖夕阴 晖:日光 (7)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大观:壮丽景象 (8)然则北通巫峡 然则:如此……那么 (9)迁客骚人 迁客:被降职到外地的官员 迁:贬谪、降职 (10)连月不开 开:指天气放晴 (11)日星隐曜 曜:光芒 (12)樯倾楫摧 倾:倒下 摧:折断 (13)薄暮冥冥 冥冥:昏暗 (14)则有去国怀乡 去:离开 国:指国都 (15)至若春和景明 景:日光 (16)沙鸥翔集 集:停息34 (17)郁郁青青 郁郁:形容草木茂盛 (18)宠辱偕忘 宠:荣耀 偕:一起 (19)把酒临风 把:持、执 (20)予尝求古仁人之心 求:探求 2.下列句子中加着重号的词意义与用法相同的一项是(B) A.①感极而悲者矣    ②鸣之而不能通其意(《马说》) B.①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  ②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C.①属予作文以记之  ②不以物喜 D.①予尝求古仁人之心  ②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解析】A.连词,表顺承/连词,表转折;B.代 词;C.来/因为;D.结构助词,的/去, 往。 3.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 它连接着远方的山脉,吞吐着长江的流水,水势浩大,宽阔无边。早晚阴晴多变,景物 的变化无穷无尽。 (2)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 这就是岳阳楼的雄伟景象啊,前人(对它)的描述很详尽了。 (3)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 有时大片烟雾完全消散,皎洁的月光一泻千里,湖面上浮动的光像跳动的金子,静静的 月影像沉入水中的玉璧。 (4)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看了自然景物而触发的感情,恐怕会有所不同吧? (5)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不因外物和自己处境的变化而喜悲。 (6)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在天下人忧虑之前先忧虑,在天下人快乐之后才快乐。 (7)微斯人,吾谁与归? 如果没有这种人,我同谁一道呢? 4.从修辞的角度,赏析下面语句中加着重号的部分。 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 【示例】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月亮在水中的倒影比作静静地沉在水中的碧玉,生动 形象地突出了月圆水清的特点。 5.(2018·云南)请从修辞的角度对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做简要赏析。   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 运用拟人、夸张的手法,表现出洞庭湖湖面广阔浩渺、湖水波澜壮阔的宏伟气势。 6.(2018·吉林)本文表现了范仲淹怎样的精神境界? 围绕“忧患意识、家国情怀、社会责任感、积极进取、胸襟博大、吃苦在前享乐在后、 有远大政治抱负、奋发有为”等任意一方面回答即可。 7.有人认为“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是伟人的事,与我们普通人无关。 对此,你怎么看? 把国家、民族的利益摆在首位,为祖国的前途、命运担忧分愁,为天底下的人民幸福出 汗、流血是我们每一个中国人的责任。35 (2017·河北中考名师猜押 A 卷)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 【甲】见【课文在线】第③④⑤段 【乙】范文正公守邠州,暇日率僚属①登楼置酒,未举觞,见缞绖②数人营理葬具者。 公亟令询之,乃寓居士人③卒于邠,将出殡近郊,赗敛棺椁④皆所未具。公怃然即彻⑤宴席 厚赒⑥给之使毕其事。坐客感叹有泣下者。 ________________ ①僚属:下属的官吏。②缞绖(Cuī Dié):丧服,此指穿着丧服。③寓居士人:寄居在 外的读书人。④赗(fènɡ)敛棺椁(ɡuǒ):下葬时入殓的衣服和棺材。⑤彻:通“撤”。⑥赒(zhōu): 救济。 8.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着重号的词。 (1)连月不开 开:指天气放晴 (2)微斯人  微:如果没有 (3)暇日率僚属登楼置酒 率:带领,率领 (4)公亟令询之  亟:通“急”,急迫地 9.请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并说说它体现了范仲淹怎样的思想(用【甲】文中的 原句回答)。 公怃然/即彻宴席/厚赒给之/使毕其事。 先下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10.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 我曾经探求过古时品德高尚的人的心思,或许不同于以上两种表现。 (2)坐客感叹有泣下者。 在座的客人因此而感动叹服,(甚至)有的人流下了眼泪。 11.请概括说明两文所塑造人物形象的共同特征,再写出一个类似的人物形象。 关注民生疾苦,坚守“先忧后乐”的行为准则。【示例】诗圣杜甫晚年饱受疾苦,但他 仍发出了“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呐喊。 附【乙】文参考译文: 范仲淹在邠州做太守时,闲暇的时候带领下属登上城楼置办酒宴,还没有举起酒杯,(范 仲淹)看见几个穿着丧服的人正在筹办装殓之物。他急忙派人去询问,原来是客居在此的读 书人死在了邠州,将要埋葬在邻近的郊外,下葬时入殓的衣服和棺材都还没有备齐。范仲淹 露出失意的样子,立即撤掉了酒席,给予了他们重金救济,让他们能完成装殓这件事。在座 的客人因此而感动叹服,(甚至)有的人流下了眼泪。 (十八)醉翁亭记 欧阳修 1.选出下列句子的朗读停顿不正确的一项(D) A.环滁/皆山也 B.而乐/亦无穷也 C.负者/歌于途 D.太守归而/宾客从也 【解析】D.太守归/而宾客从也。 2.解释下列句中加着重号的词。 (1)环滁皆山也     环:环绕 (2)望之蔚然而深秀者 蔚然:茂盛的样子 (3)峰回路转 回:曲折、回环36 (4)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 临:居高面下 (5)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得:领会 寓:寄托 (6)若夫日出而林霏开 霏:弥漫的云气 开:散开 (7)云归而岩穴暝 暝:昏暗 (8)野芳发而幽香 芳:花 (9)伛偻提携 伛偻:弯腰曲背,这里指老人 (10)泉香而酒洌 洌:清 (11)杂然而前陈者 陈:陈列,摆开 (12)宴酣之乐 酣:尽兴地喝酒 (13)弈者胜 弈:下棋 (14)觥筹交错 觥:酒杯 筹:酒筹 (15)苍颜白发 苍颜:苍老的容颜 (16)颓然乎其间者 颓然:倒下的样子 (17)树林阴翳 翳:遮盖 (18)太守谓谁 谓:为,是 3.下列句中加着重号的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C) A.①日出而林霏开 ②而不知人之乐 B.①醉能同其乐 ②其真无马邪(《马说》) C.①山间之四时也 ②戴朱缨宝饰之帽(《送东阳马生序》) D.①醒能述以文者 ②徒以有先生也(《唐雎不辱使命》) 【解析】A.表顺承/表转折,但是,却;B.代词,代指百姓/表示加强诘问语气,难道, 真的;C.结构助词,的;D.介词,用/因为。 4.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醉翁的情趣不在喝酒上,而在于秀丽的山水之间。 (2)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 (你看)那太阳一出来,树林中的雾气散开,等到云雾聚拢,山谷就显得昏暗了,朝则自 暗而明,暮则自明而暗,或暗或明,变化不一,这是山间早晚的景色。 (3)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 野花开放,有一股清幽的香味;好的树木枝叶繁茂,形成浓密的绿荫。 (4)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早晨上山,傍晚返回,四季的景色不同,因而乐趣也就没有穷尽。 (5)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游人只知道跟着太守游玩的乐趣,却不知道太守以他们的快乐为快乐。 5.文中作者到底都在“乐”些什么呢?请简要回答。 山水之乐;宴酣之乐;乐其乐也(乐人之乐、与民同乐)。 6.选文第②段中作者反复描写“乐”的场景有什么作用?请简要作答。 意在表现作者随遇而安、与民同乐的旷达情怀,同时也是为了表现在作者治理下政治清 明的社会现实。 7.作者用富有表现力的语言描绘了“滁人”跟随太守出游的欢乐场景。请分析他们“从 太守游而乐”的原因。 围绕“滁州百姓爱戴太守,愿意跟随太守出游;太守治理有方,百姓安居乐业”回答即 可。37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 【甲】见【课文在线】第①段 【乙】修之来此,乐其地僻而事简,又爱其俗之安闲。既得斯泉于山谷之间,乃日与滁 人仰而望山,俯而听泉。掇幽芳而荫乔木,风霜冰雪,刻露清秀,四时之景无不可爱。又幸 其民乐其岁物之丰成,而喜与予游也。因为本其山川,道其风俗之美,使民知所以安此丰年 之乐者,幸生无事之时也。 夫宣上恩德以与民共乐刺史之事也。遂书以名其亭焉。 (节选自欧阳修《丰乐亭记》) 8.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着重号的词语。 (1)林壑尤美       尤:格外(特别、尤其) (2)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  翼然:像鸟儿张开翅膀一样 (3)既得斯泉于山谷之间  斯:这 (4)掇幽芳而荫乔木  荫:遮阴纳凉 9.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着重号词语义思相同的一项是(C) A.①山行六七里     ②山之僧智仙也 B.①望之蔚然而深秀者  ②修之来此 C.①名之者谁  ②遂书以名其亭焉 D.①山水之乐  ②乐其地僻而事简 10.请用“/”为下面句子断句。(标两处) 夫宣上恩德/以与民共乐/刺史之事也。 11.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欣赏山水的乐趣,领会于心间,寄托在酒上。 (2)修之来此,乐其地僻而事简,又爱其俗之安闲。 我(欧阳修)来到这里,喜欢这个地方偏僻而政事清简,又喜爱这里的风俗安恬闲适。 12.【乙】段中“乐其岁物之丰成”和“安此丰年之乐者”(用原文语句回答)交代了作 者为亭子取名“丰乐亭”的原因。【甲】段所在文章和【乙】段都表现出作者与民共乐(提取 【乙】文中四字短语回答)的高尚情怀。 附【乙】文参考译文: 我来到这里,喜欢它地方僻静而公事清简,又爱它的风俗安恬闲适。在山谷间找到这样 的甘泉之后,于是每天同滁州的人士来游玩,抬头望山,低头听泉。春天采摘幽香的鲜花, 夏天在茂密的乔木下乘凉,刮风落霜结冰飞雪之时,更鲜明地显露出它的清肃秀美,四时的 风光,无一不令人喜爱。(那时)又庆幸遇到民众为那年谷物的丰收成熟而高兴,乐意与我同 游。于是为此根据这里的山脉河流,叙述这里风俗的美好,让民众知道能够安享丰年的欢乐, 是因为有幸生于这太平无事的时代。 宣扬皇上的恩德,和民众共享欢乐,这是刺史职责范围内的事。于是就写下(这篇文章) 来为这座亭子命名。   (十九)爱莲说 周敦颐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着重号的词语。38 (1)可爱者甚蕃     蕃:多 (2)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独:只 染:沾染(污秽) (3)濯清涟而不妖  濯:洗 涟:水波 妖:过分艳丽 (4)亭亭净植  亭亭:耸立的样子 植:竖立 (5)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亵:亲近而不庄重 2.下列句中加着重号的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D) A.①陶后鲜有闻 ②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桃花源记》) B.①香远益清  ②清荣峻茂,良多趣味(《三峡》) C.①中通外直  ②指通豫南(《愚公移山》) D.①陶后鲜有闻  ②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桃花源记》) 【解析】A.很少/鲜艳;B.清幽/水清;C.贯通/通向;D.听到。 3.下列“之”字的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C) A.水陆草木之花    B.花之隐逸者也 C.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D.近塞上之人有善术者 【解析】A、B、D 项中的“之”均为结构助词,的;C 项中的“之”位于主谓之间,取 消句子独立性,可不译。 4.下面句子节奏划分正确的一项是(B) A.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B.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 C.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D.牡丹,花/之富贵/者也 【解析】A.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C.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D.牡丹, 花/之富贵者也。 5.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水中、地上各种草木的花,值得喜爱的很多。 (2)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它的茎)中间空,外面直,不横生藤蔓,不旁生枝茎,香气传得越远就越清幽,它洁净 地挺立(在水中),(人们)只可以从远处观赏(它们),却不能靠近玩弄它啊。 (3)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对于菊花的喜爱,(从)陶渊明以后很少听到过。对于莲花的喜爱,像我一样的还有什么 人呢? (4)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对于牡丹的喜爱,人应当很多了。 6.文章题目为“爱莲说”,为何还写了“菊”和“牡丹”? 运用衬托的手法,突出了莲的高洁情操。 7.怎样理解“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作者感慨世上像“我”一样爱莲的人很少,也慨叹生活中保持高洁品质的人太少,含蓄 地表达了自己的人生态度。 8.《爱莲说》这篇散文,在做人方面给了我们哪些启示? 无论环境怎样,都要保持高洁的品格(操守);有正确的价值取向,在精神上、人格上保 持独立,不随波逐流。39 (2018·石家庄市赵县一模)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问题。 【甲】见【课文在线】 【乙】水仙一花,予之命也。予有四命,各司一时:春以水仙兰花为命;夏以莲为命; 秋以秋海棠为命;冬以腊梅为命。无此四花,是无命也。一季夺予一花,是夺予一季之命也。 水仙以秣陵①为最,予之家于秣陵,非家秣陵,家于水仙之乡也。记丙午之春,先以度岁无 资,衣囊质②尽,迨③水仙开时,索一钱不得矣。欲购无资,家人曰:“请已之,一年不看 此花,亦非怪事。”予曰:“汝欲夺吾命乎?宁短一岁之寿,勿减一岁之花。且予自他乡冒 雪而归,就水仙也。不看水仙,是何异于不反金陵,仍在他乡卒岁乎?”家人不能止,听予 质簪珥④购之。 (节选自《闲情偶寄》) ________________ ①秣陵:指南京。②质:抵押。③迨:等到。④珥:用玉做的耳饰。 9.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着重号的词语。 (1)亭亭净植  植:竖立 (2)香远益清  益:更加 (3)请已之  已:停止 (4)仍在他乡卒岁乎  卒岁:过年 10.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我只喜爱莲花它从淤积的污泥中出来却不沾染(污秽),经过清水洗涤但不显得妖艳。 (2)宁短一岁之寿,勿减一岁之花。 我宁可少一年的寿命,也不想一年没有这种花的陪伴。 11.这两篇短文写的都是作者的爱花之情,两文的表达方式有什么不同? 【甲】文:描写、议论。【乙】文:记叙、议论。 12.通过阅读【乙】段文字,我们知道,对于水仙,作者可谓“爱花如命”,文中哪些 事充分表现了这一点? 冒雪赶回南京看水仙花;抵押首饰买水仙花。 附【乙】文参考译文: 水仙这种花,是我生命的一部分。我有四条命,各自存在于一年的一个时节:春天以水 仙、兰花为命,夏天以莲花为命,秋天以秋海棠为命,冬天以腊梅为命。如果没有这四种花, 也就没有我这条命了。一个季节夺走了我的一种花,就是夺走了我一个季节的生命。水仙花 数南京的最好,我之所以把家安在南京,并不是为了在南京安家,而是为了在水仙的故乡安 家。记得丙午年的春天,起初因为没有钱财过年,把衣服都拿去做了抵押,等到水仙花开的 时候,想找一个钱都找不到了。想买水仙花但没钱买,家人说:“别买了,一年不看水仙花, 也不是什么奇怪的事。”我说:“难道你们是想要夺去我性命么?我宁可少一年的寿命,也 不想一年没有这种花的陪伴。况且我从他乡冒着大雪回到南京,就是为了看这水仙花。如果 看不到,这和不回南京,就待在他乡过年有什么区别?”家人不能阻止我,(只好)听任我抵 押首饰购买水仙花。   (二十)记承天寺夜游 苏 轼40 1.本文出自《苏轼文集》,作者是宋朝的苏轼。 2.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着重号的词语。 (1)相与步于中庭   相与:共同,一起 (2)庭下如积水空明  空明:形容水的澄澈 (3)盖竹柏影也 盖:大概是 (4)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但:只是 3.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我)想到没有可以交谈取乐的人,就去承天寺寻找张怀民。 (2)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月光照在院中,)庭院地面如水一般清明澄澈,水中交错的藻、荇,大概是竹子和松柏 的影子。 (3)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只是缺少像我们两个这样清闲的人罢了。 4.文章结尾以“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作结,表达了作者 怎样的情感? 表达了被贬谪的悲凉、人生的感慨、赏月的欣喜、漫步的悠闲等复杂的感情。 5.仿照下面的例句,赏析句子。 例句: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示例:正面写了游鱼,侧面写了水的清澈透明。字面只写鱼,对水只字未提,但水清鱼 欢的优美画面却展现在读者的面前。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积水空明”写月光的清澈透明,“藻、荇交横”写竹柏影子的清丽淡雅。作者以高度 凝练的笔墨,点染出一个空明澄澈、疏影摇曳、似真似幻的美妙境界。 (2017·湘西)阅读下面两篇文言文,回答问题。 【甲】见【课文在线】 【乙】徙知徐州。河决曹村,泛于梁山泊,溢于南清河,汇于城下,涨不时泄,城将败, 富民争出避水。轼曰:“富民出,民皆动摇,吾谁与守?吾在是,水决不能败城。”驱使复 入。轼诣武卫营,呼卒长曰:“河将害城,事急矣,虽禁军且为我尽力。”卒长曰:“太守 犹不避涂潦①,吾侪小人,当效命。”率其徒持畚锸②以出,筑东南长堤,雨日夜不止,城 不沉者三版。轼庐于其上,过家不入,使官吏分堵以守,卒全其城。 (节选自《宋史·苏轼传》) ________________ ①涂潦:泥泞雨水。②畚锸:箕畚铁锹。 6.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着重号的词语。 (1)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但:只是 (2)徙知徐州 徙:调任 7.下面句中加着重号词语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D) A.盖竹柏影也 B.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醉翁亭记》) C.吾在是,水决不能败城 D.朝晖夕阴,气象万千(《岳阳楼记》)41 8.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怀民也没有睡,我们便一同在庭院中散步。 (2)使官吏分堵以守,卒全其城。 派官吏们分别在城墙各处守卫,最终保全了徐州城。 9.从【甲】【乙】两文中,你能感受到苏轼怎样的情感或怎样的精神品质?请分别加以 概述。 【甲】文:表达了被贬谪的悲凉,人生的感慨,赏月的欣喜,漫步的悠闲。【乙】文: 临危不惧、以身作则、善于指挥、足智多谋、公而忘私、亲民爱民等。 附【乙】文参考译文: (苏轼)到徐州赴任,黄河在曹村附近决堤,在梁山泊泛滥,从南清河溢出。水汇集在徐 州城下,涨水随时会泄入城中,城墙即将被冲毁,城里的富人争着要逃出城躲避洪水。苏轼 说:“富人们如果都出了城,就会动摇民心,那我还和谁来守城呢?只要我在,水就绝不会 冲了城。”将富人赶回城中。苏轼到武卫营,将卒长叫来说:“河水将要冲进城里,事情很 紧迫了,虽然是禁军估且为我尽力。”卒长说:“太守尚且不逃走,我们这些小人一定效命 于您。”于是率领众人拿着箕畚铁锹出城,从东南方向筑起长堤,雨日夜不停地下,没有受 损的城墙只有三板。苏轼住在城上,路过家门口也不进去,派官吏们分别在城墙各处守卫, 最终保全了徐州城。   (二十一)送东阳马生序 宋 濂 1.下列句中的“/”表示朗读时的停顿,其中读法不正确的一项是(B) A.余幼时/即嗜学  B.益慕圣贤/之道 C.无/鲜肥滋味之享 D.烨然/若神人 【解析】B 项应划分为:益慕/圣贤之道。 2.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着重号的词语。 (1)无从致书以观    致:得到 (2)每假借于藏书之家  假借:借 (3)弗之怠  怠:懈怠,放松 (4)不敢稍逾约  逾:超过 (5)以是人多以书假余  以是:因此 (6)尝趋百里外  尝:曾经 趋:疾走,跑 (7)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叩问:请教 (8)先达德隆望尊 望:声望 (9)门人弟子填其室 填:挤满 (10)未尝稍降辞色 辞色:言辞和脸色 (11)援疑质理 援:引、提出 质:询问 (12)或遇其叱咄 叱咄:训斥,呵责 (13)不敢出一言以复 复:回答,答复。这里是辩解的意思 (14)俟其欣悦 俟:等待 (15)媵人持汤沃灌 沃:浇42 (16)久而乃和 和:暖 (17)主人日再食 食:供养,给……吃 (18)右备容臭 臭:气味,这里指香气 (19)烨然若神人 烨然:光彩照人的样子 (20)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 缊:乱麻 (21)略无慕艳意 略无:毫无,一点也不 (22)预君子之列 预:参与 君子:这里指有官位的人 (23)而承天子之宠光 宠光:恩宠光耀 (24)缀公卿之后 缀:跟随 (25)父母岁有裘葛之遗 遗:给予,赠送 (26)无冻馁之患矣 馁:饥饿 (27)假诸人而后见也 诸:相当于“之于” (28)流辈甚称其贤 流辈:同辈 (29)生以乡人子谒余 谒:拜见 (30)诋我夸际遇之盛 诋:诋毁,毁谤 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着重号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C) A.①手自笔录,计日以还 ②日星隐曜(《岳阳楼记》) B.①色愈恭,礼愈至 ②后狼止而前狼又至(《狼》) C.①同舍生皆被绮绣 ②军士吏被甲(《周亚夫军细柳》) D.①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②奉命于危难之间(《出师表》) 【解析】A.天/太阳;B.周到/到;C.同“披”,穿;D.供养/接受。 4.下面句子中加着重号的词意思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B) A.每假借于藏书之家 B.录毕,走送之 C.益慕圣贤之道 D.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解析】A、C、D 项中的“之”均为结构助词,的;B 项中的“之”是代词,代指所借 的书。 5.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余幼时即嗜学。 我小时候就特别爱好读书。 (2)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 抄录完毕,就跑着把书送还人家,不敢稍微超过约定的期限。 (3)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我)曾跑到百里外,捧着经书向当地有道德有学问的前辈请教。 (4)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因为内心有足以快乐的事(指读书),不觉得吃的穿的不如人。 (5)日侍坐备顾问。 每天在皇帝座位旁边侍奉,准备接受询问。 (6)自谓少时用心于学甚劳,是可谓善学者矣。 他自己说少年时对于学习很用心、刻苦,这可以称作善于学习者吧! (7)诋我夸际遇之盛而骄乡人者,岂知余者哉! 诋毁我夸耀自己的际遇好而在同乡面前显示骄傲的人,哪里会了解我啊! 6.(2018·安顺)作者为什么要写同舍生豪华的生活? 用同舍生的衣着豪华的生活与自己的节衣缩食的艰苦生活作对比,从而表现作者专心致43 志,以苦为乐的学习态度。 7.(2018·安顺)从第①段看,作者最终能够学业有成的原因有哪些? 刻苦好学;博览群书;虚心请教。 8.(2018·安顺)结合作者的求学经历,就你感受最深的一点,谈谈所获得的启示。 【示例】①学习要勤奋刻苦;②对老师要有礼貌,要虚心求教;③要想学有所成,必 须克服困难,做到有恒心,有毅力。 (2018·黄冈)阅读下面两则文言文,回答问题。 【甲】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 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 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 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 余之勤且艰若此。 (节选自《送东阳马生序》) 【乙】张嘉贞落魄有大志,亦不自异,亦不下人①,自平乡尉免归乡里。布衣环堵②之 中,萧然自得。时人莫之知也。张循宪以御史出,还次蒲州驿。循宪方复命使务有不决者意 颇病之。问驿吏曰:“此有好客乎?”驿吏白以嘉贞,循宪召与相见,咨以其事积时凝滞者 ③,嘉贞随机应之,莫不豁然。及命表又出意外。他日,则天以问循宪,具以实对,因请以 己官让之。则天曰:“卿能举贤,美矣,朕岂可无一官自进贤耶?”乃召见内殿,隔帘与语, 嘉贞仪貌甚伟,神采俊杰,则天甚异之。翌日,拜监察御史。 (节选自《大唐新语·张嘉贞》) ________________ ①下人:下于人,在别人之下。②环堵:四围墙,常形容居屋狭小简陋。③积时凝滞者: 长期积累下来的难以解决的问题。 9.解释下列加着重号的词。 (1)同舍生皆被绮绣    被:同“披” (2)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 敝:破 (3)还次蒲州驿 次:停留,住宿 (4)咨以其事积时凝滞者 咨:咨询,询问 1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着重号的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D) A.①烨然若神人 ②虽然,受地于先王(《唐雎不辱使命》) B.①足肤皲裂而不知 ②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曹刿论战》) C.①时人莫之知也 ②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鱼我所欲也》) D.①则天甚异之 ②渔人甚异之(《桃花源记》) 【解析】A.形容词词尾,……的样子/代词,这样;B.连词,表转折/表顺承;C.代词, 代张嘉贞/结构助词,的;D.两个“异”都是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异。 11.用“/”给下面的语句断句,断两处。 循宪方复命/使务有不决者/意颇病之 12.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因为内心有值得快乐的事,就不觉得吃的穿的不如别人。 (2)则天以问循宪,具以实对,因请以己官让之。 武则天拿这件事询问张循宪,张循宪全部按实情回答,于是请求把自己的官位让给张嘉44 贞。 13.阅读上面两选段,完成下面填空。(可用原文语句填写,也可以用自己的话概括) (1)【甲】文重点写作者在求学过程中生活的艰苦,运用对比手法写了自己与“同舍生” 不同的穿着打扮,在这方面作者的态度是“略无慕艳意”(或:根本不羡慕)。 (2)【乙】文中张循宪通过“咨以其事积时凝滞者,嘉贞随机应之,莫不豁然”和“命 表又出意外”两件事,发现张嘉贞才能超群的特点。 附【乙】文参考译文: 张嘉贞潦倒失意而胸怀大志,既不认为自己与众不同,也不认为自己在别人之下,从平 乡尉任上免官归乡,身为平民住在四围土墙的屋子中,凄清冷落而怡然自得。当时人们不了 解他。张循宪凭御史身份出巡,回来时住蒲州驿站。循宪正要回报情况,出使的事情还有没 有解决的,心中很是忧虑。张循宪问驿站的小吏:“这里有好的客人吗?”小吏把张嘉贞告 诉了他。张循宪叫来张嘉贞和他相见,拿那些经过长时间没有解决的事情询问,张嘉贞随着 情况灵活应答,没有什么事情不通达。等到让张嘉贞写奏章,(那文辞条理)更是出乎意料。 他日,武则天拿这件事询问张循宪,张循宪全部按实情回答,于是请求把自己的官位让给张 嘉贞。则天皇帝说:“你能举荐贤能,是好事啊,我难道没有一个官位自己进用贤人吗?” 于是在内殿召见嘉贞,隔着帘子与他谈话,嘉贞容貌高大英俊,神采出众,武则天认为他与 众不同。第二天,嘉贞被授官为监察御史。 (二十二)湖心亭看雪 张 岱 1.用“/”给下面句子划分朗诵节奏。(划一处) 湖中人鸟声/俱绝 2.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着重号的词。 (1)余拏一小舟     拏:撑(船)__ (2)拥毳衣炉火 拥:裹、围 (3)雾凇沆砀 沆砀:白汽弥漫的样子 (4)湖中人鸟声俱绝  俱:全、都 (5)湖中焉得更有此人  焉得:哪能 3.下列加着重号的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D) A.①湖中焉得更有此人 ②是日更定矣 B.①是金陵人,客此 ②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鱼我所欲也》) C.①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②出淤泥而不染(《爱莲说》) D.①上下一白 ②一碧万顷(《岳阳楼记》) 【解析】A.还/古代夜间计时单位;B.代词,这句话/判断动词,是;C.连词,表承接/ 连词,表转折;D.全,都。 4.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天空和云层、群山、湖水浑然一体,上下白茫茫的一片。 (2)更有痴似相公者! 还有像相公您一样痴的人呢! 5.文章第①段中画线句子用了什么手法?有什么表达作用? 白描的手法,简练朴素、不加渲染地概括写出了雪后晚上的湖心亭特有的冷清、迷茫的 景象,宛如中国画中的写意山水。45 (2018·唐山市路南区一模改编)阅读选文,回答问题。 【甲】见【课文在线】 【乙】鱼肉之物,见风日则易腐,入冰雪则不败,则冰雪之能寿物也。今年冰雪多,来 年谷麦必茂,则冰雪之能生物也。盖人生无不藉此冰雪之气以生,而冰雪之气必待冰雪而有, 则四时有几冰雪哉? 若①吾所谓冰雪则异是。凡人遇旦昼则风日,而夜气则冰雪也;遇烦躁则风日,而清净 则冰雪也;遇市朝则风日,而山林则冰雪也。冰雪之在人,如鱼之于水,龙之于石,日夜沐 浴其中,特②鱼与龙不之觉耳。 故知世间山川、云物、水火、草木、色声、香味,莫不有冰雪之气。其所以恣③人挹④ 取受用之不尽者,莫深于诗文。盖诗文只此数字,出高人之手,遂现空灵;一落凡夫俗子, 便成臭腐。此期间真有差之毫厘,失之千里。特恨遇之者不能解,解之者不能说。即使其能 解能说矣,与彼不知者说,彼仍不解,说亦奚⑤为?故曰:诗文一道,作之者固难,识之者 尤不易也。 (选自张岱《一卷冰雪文序》) ________________ ①若:像。②特:只不过。③恣:放纵。④挹(yì):舀。⑤奚:什么。 6.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着重号的词语。 (1)无不藉此冰雪之气  藉:借,凭借 (2)作之者固难  固:本来 7.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特恨遇之者不能解,解之者不能说。 只不过遗憾的是看到这样的诗文的人不能理解,理解了又不能评说。 8.请在下面语句的空格处分别填充一个恰当的字。 【乙】文这篇序文虽然短小精悍,但作者由远及近,层层铺垫,先由物的“冰雪之气”, 过渡到人的“冰雪之气”,最后落脚到文的“冰雪之气”,使文章显得条理清晰,结构严谨。 9.张岱文风任情适性,文笔流丽清新,为人慷慨亮节,性格孤高傲物。请问,【乙】文 中哪句话最能反映他曲高和寡、知音难觅的心情? “诗文一道,作之者固难,识之者尤不易也”或“特恨遇之者不能解,解之者不能说”。 附【乙】文参考译文: 鱼肉一类的食物,见到风和阳光就容易变质,放入冰雪中就不会腐烂,这说明冰雪能够 使食物保鲜。今年冰雪多,来年谷物一定长得茂盛,就是说冰雪有助于谷物生长。大概人的 一生没有不借助于冰雪这样的特质成长的,然而冰雪的特质必定要等到有了冰雪才能有体现, 但一年四季又有多少冰雪呢! 至于我所说的冰雪和这(自然界的冰雪)不一样。大凡人在白天就表现出风日一般的平常, 但在夜晚就有冰雪的气质;遇上心情烦躁就表现出风日一般的平常,但心情清净了就有冰雪 的气质;人在市井朝廷就表现出风日一般的平常,但居住在山林之中就有冰雪的气质。冰雪 的气质在人的心中,就像鱼在深水中,龙在深山中一样,日夜置身其中,只不过是鱼和龙没 有感觉到水和山而已。 所以懂得世间的山川、云物、水火、草木、色声、香味,都有冰雪的特点。其中可以任 人舀取并受用不尽的,没有比诗文更高深的了。诗文仅为数不多的文字,出自高人之手,就 显得超逸灵活;一旦落入凡夫俗子的手中,就变得秽恶。在认识的过程中真是相差虽小,但 错误极大。只不过遗憾的是看到这样的诗文的人不能理解,理解了又不能评说。即使有既能46 够理解又能够评说的,和那些不懂的人评说,他仍然不理解,评说又干什么呢?所以说:诗 文的一般规律,做诗文的人原本就难,识别的人更不容易啊。 (二十三)河中石兽 纪 昀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着重号的词语。 (1)沧州南一寺临河干  临:靠近 河干:河岸 (2)山门圮于河 圮:倒塌 (3)二石兽并沉焉  并:一起 (4)阅十余岁 阅:经历、经过 (5)竟不可得  竟:终了,最后 (6)棹数小舟  棹:划船 (7)曳铁钯  曳:拖 (8)尔辈不能究物理  尔辈:你们这些人 究:研究,探求 (9)是非木柿  是:这 (10)湮于沙上  湮:埋没 (11)沿河求之  沿:顺着 (12)不亦颠乎  颠:颠倒,错乱 (13)众服为确论  服:信服  确:正确 (14)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 啮:咬,这里是侵蚀、冲刷的意思 (15)转转不已 已:停止 (16)遂反溯流逆上矣 遂:于是 溯流:逆流 (17)果得于数里外  果:果然 (18)可据理臆断欤  臆断:主观地判断 2.下列加着重号的词与“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中的“为”字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C) A.不足为外人道也(《桃花源记》) B.为宫室之美(《鱼我所欲也》) C.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D.俱为一体(《出师表》) 【解析】例句“为”是“被”的意思。A.对,向;B.为了;C.与例句相同,是“被”的 意思;D 是。 3.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杮,岂能为暴涨携之去? 你们这些人不能探求事物的道理。这(石兽)不是木片,怎么能被暴涨的洪水带走呢? (2)沿河求之,不亦颠乎? 顺着河流寻找石兽,不是颠倒了吗? (3)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 既然这样,那么天下的事,只知道表面现象,不知根本道理的情况有很多,难道可以根 据某个道理就主观判断吗? 4.文章中写到了讲学家和老河兵的“笑”,你怎么理解其中的意味? 讲学家的笑,包含了对寺僧的嘲讽和自信;老河兵的笑是对讲学家自恃博才的否定,也47 表现了老河兵的自信。 5.为什么寺僧与讲学家的方法不对,而老河兵的方法是对的? 寺僧按照水冲物的常理,只考虑了流水,没有考虑石兽、泥沙的关系。讲学家考虑了石 兽和泥沙的关系,忽略了流水。老河兵有实践经验,综合考虑了石兽、泥沙与流水的关系。 6.分析寺僧、讲学家、老河兵的性格特征。 寺僧:忽而顺流而下,忽而原地打捞,说明其不深思熟虑、主观臆断、盲目行动的态度, 毅力坚定而经验不足;讲学家:“笑曰”“尔辈不能究物理”足显其一知半解而好为人师, 自视清高而轻视他人,好谈道理,脱离实际;老河兵:从实际出发,综合考虑,实事求是, 有实际经验,同时有点沾沾自喜。 7.这个故事给了你怎样的启示? 【示例】许多自然现象的发生往往有复杂的原因,我们要综合分析,不能片面考虑而做 主观臆断。 阅读选文,回答问题。 【甲】沧州南一寺临河干,山门圮于河,二石兽并沉焉。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二 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以为顺流下矣。棹数小舟,曳铁钯,寻十余里无迹。 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曰:“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杮,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乃 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上,渐沉渐深耳。沿河求之,不亦颠乎?”众服为确论。 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 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 如是再啮,石又再转。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 乎?”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 (《河中石兽》) 【乙】蜀中有杜处士①,好书画,所宝以百数。有戴嵩②《牛》一轴,尤所爱,锦囊玉 轴,常以自随。一日曝书画,有牧童见之,拊③掌大笑曰:“此画斗牛也,牛斗力在角,尾 搐④入两股间。今乃掉⑤尾而斗,谬矣!”处士笑而然之。古语云:“耕当问奴,织当问 婢。”不可改也。 (《杜处士好画》) ________________ ①杜处士:姓杜的读书人。②戴嵩:唐代画家,韩滉弟子。③拊:拍。④搐:收缩,此 指“夹”。⑤掉:摆动。 8.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着重号的词语。 (1)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  阅:经过,经历 (2)一日曝书画      曝:晾晒 9.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 它的反冲力,一定会在石头下面迎水处冲刷沙子形成坎穴。 (2)蜀中有杜处士,好书画,所宝以百数。 蜀地有个姓杜的读书人,喜欢书画,(他)珍藏的书画要用百来计算。 10.结合语境,用自己的话说说下列句中“笑”的具体原因。 (1)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曰 讲学家笑找石头的人弄不清沙轻石重的性质,不在原地找,而是顺水而下去寻找。 (2)有牧童见之,拊掌大笑曰48 牧童笑杜处士珍藏的斗牛画把尾巴画错了。牛角斗时牛的尾巴应当缩在两条大腿之间, 而画家画的牛尾巴却是翘起的。 11.结合全文,谈谈你读了【甲】【乙】两文后分别得到的启示。 【甲】文:①我们考虑问题要全面,不能片面地理解,更不能主观臆断。讲学家只知其 一,不知其二,所以做出了错误的判断。②实际经验有时比书本知识更可靠,老河兵熟悉河 流,富有实际经验,所以能做出正确的判断。 【乙】文:①做什么事都应该尊重事实,不能想当然,戴嵩画画,没有仔细观察斗牛, 而是想当然认为斗牛时牛尾巴是翘起来的,所以画错了。②要注意观察生活,向生活学习, 做生活的有心人。牧童天天放牛,注意观察,一下子就看出了画的错误。③要注意细节,戴 嵩作为大画家,忽略了细节,把斗牛的尾巴画错了,所以遭人嘲笑。 附【乙】文参考译文: 蜀地有个姓杜的读书人,喜欢书画,他珍藏的书画要用百来计算。有一幅戴嵩画的《牛》, 他特别喜爱,用锦囊装起来,用玉石作画轴,经常随身携带着。有一天晾晒书画,一个牧童 看到了这幅画,拍手大笑说:“这画上画的是角斗的牛呀,牛在角斗时力量集中在角上,尾 巴缩在两条后腿中间,但这幅画却画成牛摇着尾巴斗角,画错了啊!”读书人笑了,认为牧 童说得对。有句古话说:“耕地应当去问男奴,织布应当去问婢女。”这句话是不可改变的。 专题二 版本共有文言文阅读 (一)卖油翁 欧阳修 1.解释下列加着重号的词。 (1)陈康肃公善射   善:善于,擅长 (2)公亦以此自矜 自矜:自夸 (3)尝射于家圃 圃:园子 (4)释担而立 释:放下 (5)睨之久而不去 睨:斜着眼看,这里形容不在意的样子 (6)但微颔之 但:只 颔:点头 (7)但手熟尔 熟:熟练 (8)康肃忿然 忿:气愤 (9)尔安敢轻吾射 安:怎么 轻:轻视 (10)以我酌油知之 以:凭、靠 (11)以钱覆其口 覆:盖 (12)徐以杓酌油沥之 徐:慢慢地 (13)康肃笑而遣之 遣:打发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着重号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C) A.①公亦以此自矜 ②以钱覆其口 B.①汝亦知射乎 ②尝射于家圃 C.①睨之久而不去 ②相委而去(《陈太丘友期行》) D.①公亦以此自矜 ②自钱孔入 【解析】A.介词,凭借/用;B.名词,射箭的本领/动词,射箭;C.离开;D.自己/从。 3.下列各句中加着重号的“而”的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A) A.而钱不湿  B.相委而去(《陈太丘与友期行》) C.释担而立 D.择其善者而从之(《论语》)49 【解析】A.连词,表转折,其他三项是连词,表顺承。 4.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每句标三处) (1)乃/取一葫芦/置于地 (2)徐/以杓/酌油/沥之 5.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 (卖油翁)看他射箭十次中了八九次,只是对此微微点头。 (2)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 你也懂得射箭吗?我射箭的技术不精湛吗? (3)尔安敢轻吾射! 你怎么敢轻视我射箭的本领! (4)以我酌油知之。 凭我倒油(的经验)知道这个(道理)。 (5)自钱孔入,而钱不湿。 油从铜钱的方孔注入,而铜钱没有被沾湿。 6.请依次写出陈尧咨的心理变化过程。 自矜(自傲骄横)——忿然(愤怒)——笑而遣之(心服口服) 7.文章强调陈尧咨善射、当世无双、十中八九的目的是什么? 与卖油翁不以为然的态度形成鲜明的对比;引出两人对话。 8.文章写了射箭和酌油两件事,作者为什么要详写酌油,略写射箭? 文章主要通过写卖油翁的酌油技艺,阐明“熟能生巧”的道理,所以重点写卖油翁酌油; 而对陈尧咨射箭只用“当世无双”“十中八九”一笔带过。这样写有详有略、主次分明,有 力地突出了文章的主旨。 9.本文通过讲故事阐明道理,说说你从这个故事中得到的启示。 【示例】我明白了“熟能生巧”的道理;人各有所长,但是即使在某方面有长处也不应 骄傲自大。 (二)与朱元思书   吴 均 1.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着重号的词。 (1)从流飘荡  从:跟、随 (2)风烟俱净  俱:全,都 (3)急湍甚箭  甚箭:即“甚于箭”,比箭还快。甚,超过 (4)泉水激石  激:冲击,撞击 (5)疏条交映  交映:互相掩映 (6)鸢飞戾天者 戾:至、到达 (7)横柯上蔽  柯:树木的枝干 2.下列句中加着重号的词,意义相同的一项是(C) A.①一百许里       ②杂然相许(《愚公移山》) B.①猿则百叫无绝  ②天下独绝(《与朱元思书》) C.①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②见余大喜曰(《湖心亭看雪》)50 D.①在昼犹昏  ②神龟虽寿,犹有竟时(《龟虽寿》) 【解析】A.表示约数/赞许,赞同;B.断,断绝/高超,绝妙;C.看见,看到;D.副词, 还,仍然/副词,尚且。 3.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风烟俱净,天山共色。 烟雾都消散净尽,天空和远山呈现出相同的颜色。 (2)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奇异的山水,是天下绝无仅有的。 (3)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那奔腾的)急流比箭还快,汹涌的波浪猛似奔马。 (4)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那些极力追求名利的人,看到这些雄奇的山峰,就会平息热衷于功名利禄之心;那些治 理国家大事的人,看到(这些幽美的)山谷,(就)流连忘返。 (5)横柯上蔽,在昼犹昏。 横斜的树枝在上面遮蔽着,即使是在白天仍显得昏暗。 4.作者写“水”突出水的什么特点?是从哪几个方面写水的? 突出水的“异”。从水色、水清、水急三个方面写水的。 5.作者写山之“奇”时的写景顺序是怎样的? 由高到低,由远及近。 6.文中“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一句中,“鸢飞戾天者” 和“经纶世务者”分别指什么人? “鸢飞戾天者”指追逐名利的人,“经纶世务者”指治理国家大事的人。 7.“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作者这样写的真实用意是什么? 表达作者寄情山水的愿望及对自然山川的热爱,希望保持内心的清净和独立的人格、情 操,又流露出一种避世、避俗的心态。 (2019·预测)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 【甲】见【课文在线】 【乙】仆去月谢病,还觅薜萝①。梅溪②之西,有石门山者,森壁争霞,孤峰限日③; 幽岫④含云,深溪蓄翠;蝉吟鹤唳,水响猿啼,英英相杂,绵绵成韵。既素重⑤幽居,遂葺 宇其上。幸富菊花,偏饶竹实⑥。山谷所资,于斯已办⑦。仁智之乐,岂徒语哉! (节选自吴均《与顾章书》) ________________ ①还觅薜萝:意思是正准备隐居。薜萝,都是植物名。屈原《楚辞》:若有人兮山之阿, 披薜荔兮带女萝。后以此代指隐士的服饰。②梅溪:山名,在今浙江安吉境内。③限日:遮 挡阳光。④幽岫:幽深的山穴。⑤重:向往。⑥竹实:又名竹米,状如小麦。隐士所食之物。 ⑦办:具备。 8.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着重号的词。 (1)互相轩邈 轩邈:高远,这里作动词,争着往高处远处伸展 (2)窥谷忘反 反:同“返”,返回 (3)蝉吟鹤唳 唳:叫 (4)岂徒语哉 岂:难道 9.翻译下面的句子。51 (1)横柯上蔽,在昼犹昏。 横斜的树枝在上面遮蔽着,即使是在白天仍显得昏暗。 (2)山谷所资,于斯已办。 山谷中(隐居生活)所需要的物品,在这里已经具备。 10.【甲】【乙】两文都运用了“化静为动”的手法,请找出相关语句并加以简要分析。 【甲】文:“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作用:活灵活现地写出了 树之高,山之奇。【乙】文:“森壁争霞,孤峰限日;幽岫含云,深溪蓄翠。”作用:生动 形象地展现了山之高,水之绿。 11.这两篇山水小品文都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都抒发了作者喜爱美好的大自然和避世退隐的高洁情趣。(意近即可) 附【乙】文参 考译文: 我上个月因病辞官,回到家乡寻找隐居的地方。梅溪的西面,有座石门山。阴森陡峭的 崖壁与天上的云霞争高下,独立的山峰遮住了太阳;幽深的山穴包含着云雾,深谷小溪积聚 着翠绿的潭水;蝉鸣鹤叫,水声清越,猿猴啼叫,和谐动听的声音相互混杂,声调悠长有音 韵之美。我既然向来推崇隐居,就在那山上筑了房子。幸好菊花、竹米多。山谷中(隐居生 活)所需的物品,在这里已经具备。这种地方被仁人智士所喜爱,难道是虚言吗? 专题三 课外文言文阅读 一、人物品评篇 (一)(2018·连云港) 飞事亲至孝,家无姬侍。吴玠素服飞,愿与交欢,饰名姝遗之。飞曰:“主上宵旰①, 宁大将安乐时耶!”却不受。玠大叹服。或问:“天下何时太平?”飞曰:“文臣不爱钱, 武臣不惜死,天下太平矣!”师每休舍②,督将士注坡跳壕③,皆铠以习之。卒有取民麻一 缕以束刍者,立斩以徇。卒夜宿民开门愿纳无敢入者。军号“冻死不拆屋,饿死不掳掠”。 卒有疾,亲为调药。诸将远戍,飞妻问劳其家;死事者,哭之而育其孤。有颁犒,均给军吏, 秋毫无犯。凡有所举,谋定而后战,所向克捷。故敌为之语曰:“撼山易,撼岳家军难。” 每调军食,必蹙额曰:“东南民力竭矣!”好贤礼士,恂恂如儒生。每辞官,必曰:“将士 效力,飞何功之有!” (选自毕沅《岳飞》,有删改) ________________ ①宵旰:天未亮就起床穿衣,天黑了才吃饭。②休舍:休息。③注坡跳壕:军事训练内 容。注坡,从斜坡上急驰下去。跳壕,跃过壕沟。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着重号的词语。 (1)飞事亲至孝  事:伺候(侍奉、照顾、服侍) (2)饰名姝遗之  遗:赠送(给予、馈赠) (3)皆铠以习之  铠:穿上铠甲 (4)秋毫无犯   犯:侵占(侵犯) 2.用“/”给下列句子断句。(标两处) 卒夜宿/民开门愿纳/无敢入者 3.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文臣不爱钱,武臣不惜死,天下太平矣! 文臣不贪图钱财,武臣不吝惜生命,天下就太平了! (2)每辞官,必曰:“将士效力,飞何功之有!” 每次推辞升官,一定说:“将士出力,我岳飞有什么功劳!” 4.为什么敌人会发出“撼山易,撼岳家军难”的感慨?请概括其原因。52 岳家军训练严格;军纪严明;岳飞关爱体恤下属、百姓;清廉不贪;军事才能杰出;岳 家军具有强大的战斗力。(答出四点即可) 附参考译文: 岳飞伺候父母极为孝顺,家里没有侍女(自己亲自伺候父母)。吴玠向来佩服岳飞,希望 与他交好,把有名的美女打扮起来送给他。岳飞说:“皇上天没亮就穿衣起床,天很晚才吃 饭(整天勤于政事),难道现在是大将安心享乐的时候吗?”推辞不接受。吴玠大为叹服。有 人问(岳飞):“天下什么时候能太平?”岳飞说:“文臣不贪图钱财,武臣不吝惜生命,天 下就太平了!”军队每次休整,(岳飞)督促将士跑下山坡、跃过壕沟,都(让将士)穿着沉重 的铠甲来训练。士兵假若拿百姓一缕麻来捆束牲口草料,立即斩首示众。士兵晚上宿营,百 姓开门希望接纳,没有人敢进去。军队的号令是“冻死也不拆(百姓的)房屋,饿死也不抢劫 掠夺”。士兵生病,(岳飞)亲自为他们调药。将领们到远方戍守,岳飞的妻子便慰问犒劳他 们的家人;为国而牺牲的,为之痛哭,并抚育他们的遗孤。(皇上)有赏赐犒劳,都分给军中 的官吏,丝毫不侵占。凡是有军事行动,计策定了然后才开战,因此攻打哪儿都能获胜。敌 人因此说:“撼动大山容易,撼动岳家军难。”每次调集军粮,一定皱着眉头说:“东南百 姓的财力用尽了!”(他)尊敬贤士,恭顺谦和得就像一介书生。(他)每次推辞升官,一定说: “将士出力,我岳飞有什么功劳!” (二)(2018·广东改编) 欧阳晔治鄂州,民有争舟相殴至死者,狱久不决。晔自临其狱,出囚坐庭中,出其桎梏 而饮食。讫,悉劳而还之狱,独留一人于庭,留者色动惶顾。公曰杀人者汝也!囚不知所以, 曰:“吾观食者皆以右手持匕,而汝独以左;今死者伤在右肋,此汝杀之明验也!”囚涕泣 服罪。 (选自冯梦龙《智囊全集·察智部》)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着重号的词语。 (1)欧阳晔治鄂州  治:治理,管理 (2)狱久不决 狱:案件 (3)民有争舟相殴至死者 者:……的人 (4)囚不知所以 所以:原因,缘由 2.下列各组中加着重号的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 A.①独留一人于庭    ②负者歌于途(《醉翁亭记》) B.①出其桎梏而饮食 ②出淤泥而不染(《爱莲说》) C.①自临其狱 ②其如土石何(《愚公移山》) D.①皆以右手持匕 ②不以物喜(《岳阳楼记》) 【解析】A.介词,在;B.连词,表递进/连词,表转折;C.代词,他的/助词,加强反问 语气;D.用/因为。 3.用“/”给下列句子断句。(标两处) 公曰/杀人者/汝也! 4.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民有争舟相殴至死者,狱久不决。 有百姓为争船相互斗殴而死,案子悬了很久没有判决。 (2)讫,悉劳而还之狱,独留一人于庭,留者色动惶顾。 吃完后,全部加以慰问后再送回监狱,只留下一个人在庭院中,这个人显得很惶恐不安。 5.用简洁的词语概括欧阳晔是个怎样的人。 廉洁、爱民、正直、睿智。 附参考译文:53 (宋朝人)欧阳晔治理鄂州政事时,有百姓为争船相互斗殴而死,案子悬了很久没有判决。 欧阳晔亲自到监狱,把囚犯带出来,(让他们)坐在大厅中,除去他们的手铐与脚镣,给他们 吃食物。吃完后,全部加以慰问后再送回监狱,只留下一个人在庭院中,这个人显得很惶恐 不安。欧阳晔说:“杀人的是你!”这个囚犯不知道缘由,欧阳晔说:“我观察饮食的人都 使用右手,只有你是用左手,现在被杀的人伤在右边肋骨,这是你杀人的明显验证。”这个 囚犯流着泪认罪了。 (三)(2018·绥化)亭林先生 亭林先生自少至老手不释书,出门则以一骡二马捆书自随。遇边塞亭障,呼老兵诣道边 酒垆,对坐痛饮。咨其风土,考其区域。若与平生所闻不合,发书详正,必无所疑乃已。马 上无事,辄据鞍默诵诸经注疏。遇故友若不相识,或颠坠崖谷,亦无悔也。精勤至此,宜所 诣渊涵博大,莫与抗衡与! (节选自《清朝艺苑》)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着重号的词语。 (1)必无所疑乃已     已:停止 (2)若与平生所闻不合   若:如果 2.用“/”给下列句子断句。(标一处) 出门/则以一骡二马捆书自随 3.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亭林先生自少至老手不释书。 亭林先生(顾炎武)从小到老手中都没放下过书。 4.亭林先生有哪些品质值得你学习? 亭林先生勤奋好学、注重实地考察、治学严谨、学习专注的品质值得我学习。 附参考译文: 亭林先生(顾炎武)从小到老手中都没放下过书,出门就带一两匹驮着书的骡子或马随身。 有时候到了边塞亭障,就找老兵到路边的小酒店一起畅饮,询问当地的风土人情和地理,如 果和自己知道的不同,就翻开书详细地订正,一定要没有任何疑惑才停止。坐在马上空闲的 时候,就跨着马鞍默读四书五经等经典和对它们的注释文。即使遇到亲朋好友就好像不认识, 有的时候(因为太专注而)摔到山谷中,也不后悔。认真勤勉到这个程度,自然造诣的学问博 大精深,没有能与他相比的! (四)欧阳修传(节选) 修①幼失父,母尝谓曰:“汝父为吏常夜烛治②官书屡废③而叹!吾问之,则曰:‘死 狱也,我求其生,不得尔!’吾曰:‘生可求乎?’曰:‘求其生而不得,则死者与我皆无 恨。夫常求其生,犹失之死,而世常求其死也!’其平居教他子弟,常用此语,吾耳熟 焉。”修闻而服④之终身。 (节选自《宋史·欧阳修传》) ________________ ①修:欧阳修,宋代文学家。②治:处理。③废:放下。④服:听从,信服。这里指遵 从。 1.请用“/”给下面的文字断句。(标两处) 汝父为吏/常夜烛治官书/屡废而叹 2.下列句中加着重号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同的一项是(C) A.①母尝谓曰    ②尝趋百里外(《送东阳马生序》) B.①死狱也 ②小大之狱(《曹刿论战》) C.①我求其生 ②生亦我所欲(《鱼我所欲也》)54 D.①其平居教他子弟 ②其西南诸峰(《醉翁亭记》) 3.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求其生而不得,则死者与我皆无恨。 为他找活下来的理由,即使找不到,那么被判死刑的人和我都不会感到遗憾。 (2)修闻而服之终身。 欧阳修听了母亲的话后,一生都遵从父亲(母亲)的教导。 4.结合选文内容,谈谈本文给我们的启示。 【示例一】良好的家庭教育对孩子成材有着重要作用(“修母”教子有方)。从“修母” 能以丈夫的优良品德教育孩子看出。【示例二】做官要公正严明(孩子成长中,父母的榜样作 用是不可忽视的)。从“修父”做官时办案公正、明察秋毫(“修父”对欧阳修的影响)看出。 【示例三】我们要善于听取有益的教诲,以优秀的人为榜样,做一个有作为的人。从欧阳修 听从母亲的教导,以父亲为榜样并一生效仿看出。 附参考译文: 欧阳修幼年丧父,他的母亲曾经对他说:“你父亲当官,经常熬夜审批文书,多次放下 文书叹息。我问他,他说:‘犯人犯了死罪,我想让他活命但是办不到啊!’我说:‘活下 来的理由可以找到?’他说:‘为他找活下来的理由,即使找不到,那么被判死刑的人和我 都不会感到遗憾。我常常想让他活下来,最后还是找不到生的理由而判他死,而一般做官的 人都是想给他判死刑啊!’他平时教导学生,经常说这些活,我都记熟了。”欧阳修听了母 亲的话后,一生都遵从父亲(母亲)的教导。 (五)项羽本纪(节选) 项王军壁垓下①,兵少食尽,汉军及诸侯兵围之数重。夜闻汉军四面皆楚歌,项王乃大 惊曰:“汉皆已得楚乎?是何楚人之多也!”项王则夜起,饮帐中。有美人名虞,常幸从; 骏马名骓,常骑之。于是项王乃悲歌慷慨,自为诗曰:“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 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歌数阕,美人和之。项王泣数行下左右皆泣莫能仰视。 ……项王渡淮,骑能属者百余人耳。于是项王乃欲东渡乌江。乌江亭长舣船待,谓项王 曰:“江东虽小,地方千里,众数十万人,亦足王也。愿大王急渡。今独臣有船,汉军至, 无以渡。”项王笑曰:“天之亡我,我何渡为!且籍②与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今无一 人还,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纵彼不言,籍独不愧于心乎?” (节选自《史记·项羽本纪》) ________________ ①垓下:古地名,在今安徽省宿州市灵璧县内。②籍:项籍,字羽。 1.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着重号的词。 (1)力拔山兮气盖世    盖:超过,胜过 (2)虞兮虞兮奈若何 若:你 (3)众数十万人,亦足王也 王:称王,为王 (4)天之亡我,我何渡为 亡:使……灭亡 2.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标两处) 项王泣数行下/左右皆泣/莫能仰视 3.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项王军壁垓下,兵少食尽,汉军及诸侯兵围之数重。 项羽的军队驻扎在垓下,兵少,粮食没有了,汉军和诸侯的军队重重包围了他们。 (2)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 即使(纵然)江东的父老兄弟怜爱我,让我做王,我有什么脸面见他们呢? 4.成语“四面楚歌”从这段故事而来,形容四面受敌,处于孤立危急的困境。55 5.结合文本,谈谈你对项王这个人物的评价。 项王是一个悲剧英雄,他武功盖世却兵败垓下;他重情重义却最终失去美人和军队;他 极具自尊,兵败无颜见江东父老,自刎乌江而不苟活。他自我夸耀武功,逞一己私智,不效 法古人,错误判断形势,被围垓下还用“时不利兮”“天之亡我”作为借口,至死也没有认 识到自己用兵打仗的过错。 附参考译文: 项王的部队在垓下修筑了营垒,兵少粮尽,汉军及诸侯兵把他团团包围了好几层。深 夜,听到汉军在四面唱着楚地的歌,项王大为吃惊,说:“难道汉军已经完全取得了楚地? 怎么楚国人这么多呢?”项王连夜起来,在帐中饮酒。有美人名叫虞,一直受宠跟在项王身 边;有骏马名叫骓,项王一直骑着。这时候,项王不禁慷慨悲歌,自己作诗吟唱道:“力量 能拔山啊,英雄气概举世无双,时运不济呀骓马不再往前闯!骓马不往前闯啊可怎么办,虞 姬呀虞姬,怎么安排你呀才妥善?”项王唱了几遍,美人虞姬在一旁应和。项王眼泪一道道 流下来,左右侍者也都跟着落泪,没有一个人能抬起头来看他。 …… 项王渡过淮河,部下壮士能跟上的只剩下一百多人了。这时候,项王想要向东渡 过乌江。乌江亭长正停船靠岸等在那里,对项王说:“江东虽然小,但土地纵横各有一千里, 民众有几十万,也足够称王啦。希望大王快快渡江。现在只有我这儿有船,汉军到了,没法 渡过去。”项王笑了笑说:“上天要灭亡我,我还渡乌江干什么!再说我和江东子弟八千人 渡江西征,如今没有一个人回来,纵使江东父老兄弟怜爱我,让我做王,我有什么脸面见他 们呢?纵使他们不说什么,我项籍难道心中没有愧吗?” (六)陶潜之略传 房玄龄 陶渊明,字元亮,又名潜。少怀高尚,博学善属文,颖脱不羁,任真自得,为乡邻之所 贵。 尝著《五柳先生传》以自况曰:“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 也。”其自序如此,时人谓之实录。其亲朋好事,或载酒肴而往,潜亦无所辞焉。每一醉, 则大适融然①。未尝有喜愠之色惟遇酒则饮时或无酒亦雅咏不辍。尝言夏月虚闲,高卧北窗 之下,清风飒至,自谓羲皇上人。性不解音,而畜②素琴一张,弦徽③不具,每朋酒之会, 则抚而和之,曰:“但识琴中趣,何劳弦上声!” (节选自《晋书·陶潜传》) ________________ ①融然:和悦的样子。②畜:通“蓄”。③徽:系琴弦的绳子。 1.解释下列加着重号的词。 (1)尝著《五柳先生传》以自况  尝:曾经 (2)未尝有喜愠 愠:生气,发怒 (3)不辍 辍:停止 (4)但识琴中趣 但:只,只要 2.文中有许多带“之”的句子,请找出一个与例句中加着重号的“之”字用法相同的 句子。 例句:高卧北窗之下。 “未尝有喜愠之色”或“每朋酒之会”。 3.请用“/”为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标三处) 未尝有喜愠之色/惟遇酒则饮/时或无酒/亦雅咏不辍。 4.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56 简陋的居室空空荡荡,不能挡风遮阳;粗布短衣上打着补丁,饭篮子和瓢里常常是空的, 他依然安然自若。 5.陶渊明无论是穷困之时,还是酒醉之后,都能始终保持一种乐观开朗、超然物外的 心态。请在文中找出与“晏如也”意思相近的另一个句子。 “大适融然”或“未尝有喜愠之色”。(任意答对一句即可) 6.请在原文中找出最能概括陶渊明性格特征的 8 个字。 颖脱不羁,任真自得。 附参考译文: 陶渊明,字元亮,又叫陶潜。年少时便志向高远,学识渊博又善于写作,天资聪颖而不 拘小节,追求真性率直而自得其乐,被乡里邻居所看重。 曾写过一篇《五柳先生传》来自比说:“简陋的居室空空荡荡,不能挡风遮阳;粗布短 衣上打着补丁,饭篮子和瓢里常常是空的,依然安然自若。”他自己这么说,当时的人也说 确实是这样。他的亲朋有时带着酒菜去找他,他也不推辞。每当喝醉的时候,就十分满足和 悦的样子,从没有高兴或生气的样子,只要遇到酒就喝。有时没酒,也照样不停地吟诵。曾 经说夏天月亮高悬的晚上,散淡而闲适,在北窗边的床上躺着,清风轻轻吹来,感觉自己就 是羲皇一样的高尚之人了。他天生不懂音乐,却收藏有一张素琴,琴弦和琴徽都不齐备,每 当参与朋友们喝酒的活动,就抚着琴一起唱和,还说:“只要能领会琴中的乐趣,何必在意 琴的声音呢?” (七)(2019·原创) 魏有隐士曰侯嬴,年七十,家贫,为大梁夷门①监者。公子闻之,往请,欲厚遗之。不 肯受,曰:“臣修身洁行数十年,终不以监门困故而受公子财。”公子于是乃置酒大会宾客。 坐定,公子从车骑,虚左,自迎夷门侯生。侯生摄②敝衣冠,直上载公子上坐,不让,欲以 观公子。公子执辔愈恭。 (选自司马迁《史记·魏公子列传》) ________________ ①大梁夷门:战国魏都城的东门。②摄:整理。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着重号的词语。 (1)家贫   贫:贫寒 (2)欲厚遗之  遗:给予,赠予 2.下面加着重号的“为”与“为大梁夷门监者”中“为”字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D) A.不足为外人道也(《桃花源记》) B.山峦为晴雪所洗(《满井游记》) C.或异二者之为(《岳阳楼记》) D.可以为师矣(《论语》) 【解析】A.介词,对,向;B.介词,被;C.心理活动;D.动词,成为;例句中的 “为”:动词,成为。 3.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公子于是乃置酒大会宾客。 公子这时候就大摆酒席,宴饮宾客。 4.概括“公子”和“侯嬴”的品质特点。 公子:礼贤下士;侯嬴:不慕名利,聪明智慧。 附参考译文: 魏国有个隐士叫侯嬴,已经七十岁了,家境贫寒,是大 梁城东门的看门人。公子听说 了这个人,就派人去拜见,并想送给他一份厚礼。但是侯嬴不肯接受,说:“我几十年来修57 养品德,坚持操守,终究不能因我看门贫困的缘故而接受公子的财物。”公子这时候就大摆 酒席,宴饮宾客。大家来齐坐定之后,公子就带着车马以及随从人员,空出车子上左边的座 位,亲自到东城门去迎接侯先生。侯先生整理了一下破旧的衣帽,就径直上了车子,坐在公 子空出的尊贵座位上,丝毫没有谦让的意思,他想借此观察一下公子的态度。公子手握缰绳, 态度更加恭敬。 二、叙事说理篇 (八)(2018·烟台改编) 晋献公欲伐虞,宫之奇①存焉,为之寝不安席,食不甘味,而不敢加兵焉。晋赂虞君② 以宝玉骏马,虞君甚喜。宫之奇谏而不听,言而不用,越疆而去,荀息③伐之,兵不血刃, 抱宝牵马而去。故守不待渠④而固,攻不待冲降而成拔⑤,得贤之与失贤也。 (节选自《淮南子》,略有增删) ________________ ①宫之奇:春秋时虞国大臣。②虞君:虞国国君。③荀息:春秋时晋国相国。④渠:壕 沟。⑤攻不待冲降而成拔:攻城取胜不只凭借冲车的高大。冲降,古时兵车。 1.下列句子中加着重号的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B) A.①食不甘味    ②食之不能尽其材(《马说》) B.①越疆而去     ②去国怀乡,忧馋畏讥(《岳阳楼记》) C.①故守不待渠而固  ②汝心之固(《愚公移山》) D.①徐以杓酌油沥之 ②皆以美于徐公(《邹忌讽齐王纳谏》) 2.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宫之奇谏而不听从,言而不用。 宫之奇(向虞君)进谏(虞君)不听从,进言(虞君)不采用。 3.文段中的人物描写虽着墨不多,但形象鲜明。请简要说说下面两个人物的特点。 (1)虞君:贪图小利,目光短浅 (2)宫之奇:贤能(意对即可) 附参考译文: 晋献公想讨伐虞国,但宫之奇在那里,晋献公为此寝食不安,因而不敢轻易派兵攻打虞 国。后来晋献公用宝玉和骏马来贿赂虞国国君,虞国国君非常高兴。宫之奇进谏(虞君)不听 从,进言(虞君)不采用。宫之奇就越出国境离开了。荀息讨伐虞国,这样兵不血刃又将宝玉 和骏马带回晋国。所以防守不仅仅依靠壕沟的坚固,攻城不单单凭借冲车的高大,而是取决 于是否得到贤人来辅佐。 (九)(2019·预测)穆公亡马 秦穆公①亡马,岐下野人②得而共食之者三百人。吏逐得,欲法之。公曰:“君子不以 畜害人。吾闻食马肉不饮酒者,伤人。”乃饮之酒。其后,穆公伐晋,三百人者闻穆公为晋 所困,椎锋争死,以报食马之德。于是穆公获晋侯以归。 (选自《资治通鉴》) ________________ ①秦穆公:春秋五霸之一。②野人:农民。 1.下面各项加着重号的词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C) A.①以报食马之德 ②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马说》) B.①闻穆公为晋所困 ②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论语》) C.①乃饮之酒 ②乃重修岳阳楼(《岳阳楼记》) D.①不以畜害人 ②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出师表》)58 【解析】A.给……吃/通“饲”,喂养;B.被/作为;C.于是;D.因为/把。 2.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秦穆公亡马,岐下野人得而共食之者三百人。 秦穆公丢失了一匹马,岐山下的三百多个农民捕获了这匹马并且把它分着吃了。 3.这个故事说明了一个怎样的道理? 以德服人。 附参考译文: 秦穆公丢失了一匹马,岐山下的三百多个农民捕获了这匹马并且把它分着吃了。官吏追 捕到这些人,准备绳之以法。秦穆公说:“有道德的人不因为牲畜的缘故而伤害人。我听说 吃马肉不喝酒的人,会伤身体。”于是就给他们酒喝。后来,秦穆公攻打晋国,那三百多个 人听说秦穆公被晋军围困,个个拿着武器为秦穆公拼死作战,来报答秦穆公当初让他们吃马 肉、饮酒的恩德。于是秦穆公俘获了晋侯回到秦国。 (十)(2019·预测)推敲 《刘公嘉话》云:(贾)岛初赴举京师,一日于驴上得句云:“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 门。”始欲着“推”字,又欲着“敲”字,炼之未定,遂于驴上吟哦,时时引手作推敲之势。 时韩愈吏部权京兆尹,岛不觉冲至第三节。左右拥至尹前,岛具对所得诗句云云。韩立马良 久,谓岛曰:“作敲字佳矣。”遂并辔而归。留连论诗,与为布衣之交。 1.解释下列加着重号的词。 (1)岛初赴举京师  举:参加科举考试 (2)遂于驴上吟哦  于:在 (3)韩立马良久 良:很 (4)遂并辔而归成  而:连词,表修饰 2.把下列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 始欲着“推”字,又欲着“敲”字,炼之未定,遂于驴上吟哦,时时引手作推敲之势。 (他)开始想要用“推”字,后来又想要用“敲”字,用心锤炼这两个字,一直不能确定 用哪个字,于是在驴背上吟咏诵读,还不停地伸手比画“推”“敲”的姿势。 3.这则故事给我们平时的写作带来了怎样的启示? 【示例】①对待写作必须严谨;②文章不厌百回改;③需要向他人学习借鉴。 4.你还能举出关于“推敲”的故事或例子吗? 【示例】王安石《泊船瓜洲》中“春风又绿江南岸”中“绿”字改了多次,最终选择了 “绿”。 附参考译文: 《刘公嘉话》上记载:贾岛初次去京城考试。一天他在毛驴上吟得一句诗:“鸟宿池边 树,僧敲月下门。”开始想要用“推”字,后来又想要用“敲”字。用心锤炼这两个字,一 直不能确定用哪个字,于是在驴背上吟咏诵读,还不停地伸手比画“推”“敲”的姿势。韩 愈当时是吏部权京兆尹。贾岛不知不觉地冲撞到仪仗队的第三节,被侍从押到韩愈身前。贾 岛于是对韩愈讲了自己作诗的经过。韩愈在马上停了很久,对贾岛说:“‘敲’字比较 好。”于是与贾岛一起回到了自己的府邸。在一起谈论诗歌,两人最后成了好朋友。 (十一)(2019·原创) 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①。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 虽趣舍万殊,静躁不同,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快然自足,不知老之将至;及其所之既 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况修短 随化②,终期于尽!古人云死生亦大矣岂不痛哉! (节选自王羲之《兰亭集序》)59 ________________ ①俯仰一世:俯仰之间一辈子。②况修短随化:何况人寿的长短随着造化而定。 1.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标两处) 古人云/死生亦大矣/岂不痛哉! 2.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着重号的词语。 (1)或因寄所托   寄:寄托 (2)及其所之既倦  既:已经 3.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 过去感到高兴的事,转眼之间成为旧迹,仍然不能不因它引起心中的感触。 4.选文描述了哪两种人?请简要说明。 一种人,喜欢反躬自省,在自己的小天地感悟世界;另一种人,寄托感情于外在事物, 洒脱不羁,无拘无束。 附参考译文: 人们彼此相处,俯仰之间一辈子。有的人喜欢讲自己的志趣抱负,在室内(跟朋友)面对 面地交谈;有的人就着自己所爱好的事物寄托情怀,不受任何约束,放纵地生活。尽管人们 的爱好千差万别,或好静,或好动,也不相同。(可是又都有这样的体验)当他们对所接触的 事物感到高兴时,自己所要的东西暂时得到了,快乐而自我满足,竟不觉得衰老即将到来; 待到对自己所喜爱或得到的事物感到厌倦,心情随着当前的境况而变化,感慨油然而生。以 前感到欢快的事顷刻之间变为陈迹了,仍然不能不因它引起心中的感触,何况人寿的长短随 着造化而定,最后一切都化为乌有。古人说:“死和生也是件大事啊!”怎能不悲痛呢? 三、讽谏劝说篇 (十二)(2018·潍坊)颜渊论御马 颜渊侍坐鲁定公于台,东野毕御马于台下。定公曰:“善哉,东野毕之御也!”颜渊曰: “善则善矣,其马将佚①矣。”定公不悦,以告左右曰:“闻君子不谮(zèn)人。君子亦谮 人乎?”颜渊退,俄而厩人②以东野毕马佚闻矣。定公躐③席而起,曰:“趣④驾召颜 渊。” 颜渊至,定公曰:“乡寡人曰:‘善哉,东野毕之御也!’吾子曰:‘善则善矣,然则 马将佚矣。’不识吾子何以知之。”颜渊曰:“臣以政知之。昔者舜工于使人,造父工于使 马。舜不穷其民,造父不极其马。是以舜无佚民,造父无佚马也。今东野毕之御,上车执辔, 衔体正矣;周旋步骤,朝礼 ⑤毕矣;历险致远,马力殚矣。然犹策之不已,所以知其佚 也。” 定公曰:“善,可少进乎?”颜渊曰:“兽穷则啮,鸟穷则啄,人穷则诈。自古及今, 穷其下能不危者,未之有也。诗曰:‘执辔如组⑥,两骖如舞。’善御之谓也。”定公曰: “寡人之过矣。” (选自《韩诗外传》,有删节) ________________ ①佚(yì):通“逸”,逃跑。②厩(jiù)人:马棚的差役。③躐(liè):超越。④趣:同 “促”。⑤朝礼:指调服车马的法度。⑥组:编织。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着重号的词语。 (1)乡寡人曰    乡:通“向”,从前(先前) (2)昔者舜工于使人 工:擅长(善于) (3)然犹策之不已  策:用马鞭驱赶 2.下列句子中加着重号的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C)60 A.①定公不悦,以告左右 ②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岳阳楼记》) B.①定公躐席而起 ②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鱼我所欲也》) C.①不识吾子何以知之 ②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送东阳马生序》) D.①舜不穷其民 ②安陵君其许寡人(《唐雎不辱使命》) 【解析】A.介词,把/介词,因;B.连词,表示顺承关系/连词,表示转折关系,但是, 却;C.代词,指代前文所说之事;D.代词,他的/助词,加强语气。 3.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颜渊退,俄而厩人以东野毕马佚闻矣。 颜渊告退后,不一会儿,马棚的差役就报告说东野毕的马跑了。 (2)自古及今,穷其下能不危者,未之有也。 从古到今,使自己的百姓走投无路而不发生危机的,从来都没有过。 4.这篇文章说明了怎样的道理? 为政者要体恤民情,使百姓安居乐业(不能把老百姓逼得走投无路)。 附参考译文: 颜回陪鲁定公坐在台上,东野毕在台下御驾马车。定公说:“东野毕驾车(的技术),很 好啊!”颜回说:“好是好,但是他的马将会逃跑!”定公(听后)不高兴,对旁边的人说: “我听说君子不中伤别人。难道君子也中伤别人吗?”颜回告退后,不一会儿,马棚的差役 就报告说东野毕的马逃跑了。定公从坐席上站起来,说:“马上催促车去召回颜回!” 颜回到,定公说:“刚才我说:‘东野毕驾车技术很好。’您说:‘好是好,但是他的 马将会逃跑了’不知道您是如何知道的呢?”颜回回答说:“我以治理国家的道理知道的。 从前舜善于任人办事,造父(周穆王的车夫)善于驾驭马车。舜不竭尽民力,造父不竭尽马力。 因此,舜的时候没有因为受不了压迫而逃散或反抗的百姓,造父(手中)没有因为不服驾驭而 逃跑的马。现在东野毕驾驭马,上车时把马缰绳勒得太紧,使马的身体过于挺直,让马左盘 右旋、前后进退、缓行快跑耗尽了体力,然而却仍然不停地鞭打它,所以知道它会逃跑。” 定公说:“很好,可以进一步说说吗?”颜回说:“野兽到了穷途末路,就要咬人;禽 鸟到了穷途末路,就会啄人;人穷困到极点,就会变得相互欺骗。从古到今,使自己的百姓 走投无路而不发生危机的,从来都没有过。《诗经》上说:‘手握缰绳如丝带,车旁两马像 跳舞。’指善于驾驭马车。”定公说:“是我的过错啊!” (十三)(2018·天津) 上①谓侍臣曰:“吾闻西域贾胡②得美珠,剖身以藏之,有诸?”侍臣曰:“有之。” 上曰:“人皆知彼之爱珠而不爱其身也。吏受赇③抵④法,与帝王徇⑤奢欲而亡国者,何以 异于彼胡之可笑邪!”魏征曰:“昔鲁哀公谓孔子曰:‘人有好忘者,徙宅而忘其妻。’孔 子曰:‘又有甚者,桀、纣乃忘其身。’亦犹是也。”上曰:“然。朕与公辈宜戮力相辅, 庶免为人所笑也。” (节选自《资治通鉴》) ________________ ①上:指唐太宗。②贾(gǔ)胡:胡商。③赇(qiú):贿赂。④抵:触犯。⑤徇:顺从。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着重号的词语。 (1)上谓侍臣曰 谓:对……说 (2)宜戮力相辅 宜:应当 2.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人皆知彼之爱珠而不爱其身也。 人们都知道他喜爱珍珠却不爱惜自己的身体。 3.在君臣的对话中,唐太宗提出的警示有哪些?用自己的话简述。61 官吏不能因受贿而触犯法律;君王不能因贪图奢华享受而亡国;君臣要尽力相互辅助, 避免被人嘲笑。 附参考译文: 皇上(李世民)对侍臣说:“我听说西域有个胡商得到了宝珠,就剖开肚皮藏在里面,真 有这回事吗?”侍臣回答道:“有这回事。”皇上说:“人们都知道他喜爱珍珠却不爱惜自 己的身体。官吏受贿触犯法律的,和帝王追求奢华而遭致国家灭亡的,这与那胡商的可笑行 为有什么区别呢?”魏征说:“从前鲁哀公对孔子说:‘有的人非常健忘,搬家却忘记了自 己的妻子。’孔子说:‘还有比这严重的,夏桀、商纣(均贪恋身外之物而)忘记了自己的身 体。’也是这样。”太宗说:“对。朕与你们应当同心合力,相互辅助,以免被后人耻 笑。” (十四) 孟尝君有舍人①而弗悦,欲逐之。鲁连②谓孟尝君曰:“猿猴错木据水,则不若鱼鳖; 历险乘危,则骐骥不如狐狸;曹沫③奋三尺之剑,一军不能当,使曹沫释其三尺之剑,而操 铫鎒④。与农夫居垅亩之中,则不若农夫。故物舍其所长,之⑤其所短,尧亦有所不及矣。 今使人而不能,则谓之不肖⑥;教人而不能,则谓之拙。拙则罢之不肖则弃之……岂非世之 立教首也哉⑦?”孟尝君曰:“善!”乃弗逐。 (选自《战国策·齐策》) ________________ ①舍人:门客。②鲁连:即鲁仲连,战国时齐国人。③曹沫:春秋鲁庄公时武士。④铫 (yáo)鎒(nòu):古代除草的农具。⑤之:用。⑥不肖:没有才能。⑦岂非世之立教首也哉: 这哪里是世上的用人之道呢? 1.用“/”给下面的文字断句。(标一处) 拙则罢之/不肖则弃之 2.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曹沫奋三尺之剑,一军不能当。 曹沫举起三尺长剑,整个军队也不能抵挡(他)。 3.文中鲁连委婉劝谏,意在告诉孟尝君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我们不必因他人在某一 方面的缺点而完全否定这个人)的道理。 附参考译文: 孟尝君因为不喜欢他门客中的某人,因而就想把他赶走。鲁仲连对他说:“猿猴如果离 开树木浮游水面,它们的动作就没有鱼鳖灵敏;要说经过险阻攀登危岩,良马也赶不上狐狸。 曹沫举起三尺长剑,整个军队都不能抵挡他;假如叫曹沫放下他的三尺长剑,让他改拿农具, 和农夫一样在田里工作,那他连一个农夫都不如。由此可见,一个人如果舍弃他的长处,改 而使用他的短处,即使是尧也有做不到的事。现在派人去做他无法做到的事,就说他没有才 能;教人做他做不了的事,就说他笨拙。因为笨拙便罢用他,因为没有才能便遗弃了他…… 这难道是治理国家,教化百姓的方法吗?”孟尝君说:“好!”于是没有赶走这个门客。 (十五) 家中来营者,多称尔举止大方,余为少慰。凡人多望子孙为大官,余不愿为大官,但愿 为读书明理之君子。勤俭自持,习劳习苦,可以处乐,可以处约。此君子也。余服官二十年, 不敢稍染官宦习气,饮食起居,尚守寒素家风,极俭也可,略丰也可。太丰则吾不敢也。凡 仕宦之家,由俭入奢易,由奢返俭难。尔年尚幼,切不可贪爱奢华,不可惯习懒惰。尔读书 写字不可间断,早晨要早起,莫坠曾高祖考以来 相传之家风。 (节选自《曾国藩家信》) ________________62 此是曾国藩写给儿子的信。 1.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着重号的词。 (1)凡人多望子孙为大官 望:希望,盼望 (2)余服官二十年  服:做,当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着重号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B) A.①余为少慰 ②余不愿为大官 B.①但愿为读书明理之君子 ②戴朱缨宝饰之帽(《送东阳马生序》) C.①可以处乐 ②以衾拥覆(《送东阳马生序》) D.①太丰则吾不敢也 ②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送东阳马生序》) 【解析】A.因为/做;B.结构助词,的;C.连词,用法同“而”/用;D.就/却。 3.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尔年尚幼,切不可贪爱奢华,不可惯习懒惰。 你年纪还小,千万不可以贪恋奢华,不可以习惯懒惰。 4.本段文字是作者用自身经历劝诫后辈的。他认为年轻人要想有所作为就应该做到勤 奋,自持,能吃苦(或刻苦)。 附参考译文: 家中来军营的人,都说你举止大方,我因此心里略感安慰。普通人大多希望子孙们能当 大官,但我不愿(自己的子孙)当大官,只求能成为读书而明白事理的君子。勤俭自持,习惯 劳苦,可以在安乐中生活,也可以在贫困中生活。这就是君子。我为官二十年,从来不敢沾 染半点官僚习气,饮食起居,还遵循简朴的家风,特别简朴也可以,稍微丰盛也可以。太过 丰盛我就不敢了。凡是官宦人家,由简朴到奢侈容易,由奢侈到简朴难。你的年纪还小,千 万不可以贪恋奢华,不可以习惯懒惰。你读书写字不可以间断,早晨要早起,不要败坏我们 从曾高祖就传下来的家风。 (十六)(2019·原创) 吴王欲伐荆①,告其左右曰:“敢有谏者死!”舍人有少孺子欲谏不敢,则怀丸操弹, 游于后园,露沾其衣,如是者三旦。吴王曰:“子来,何苦沾衣如此?”对曰:“园中有树, 其上有蝉。蝉高居悲鸣,饮露,不知螳螂在其后也;螳螂委身曲附②,欲取蝉,而不知黄雀 在其旁也;黄雀延③颈,欲啄螳螂,而不知弹丸在其下也。此三者皆务欲得其前利,而不顾 其后之有患也。”吴王曰:“善哉!”乃罢④其兵。 (选自《说苑》) ________________ ①吴王:指吴王阖闾。荆:指楚国。②委身曲附:缩着身子紧贴树枝,弯起前肢。附, 同“跗(fū)”,脚背。③延,伸。④罢:停止,取消。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着重号的词。 (1)吴王欲伐荆 伐:讨伐,进攻 (2)告其左右曰 左右:在旁侍候的近侍近臣 2.下列句子中的“其”与例句中的“其”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B) 例句:而不顾其后之有患也 A.欲穷其林(《桃花源记》) B.择其善者而从之(《论语》) C.其真无马邪(《马说》) D.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狼》) 【解析】例句中的“其”是人称代词,代指“它们”(上述三者)。A.指示代词,那里; B.人称代词,他们;C.放在句首,表反问语气;D.其中的。63 3.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舍人有少孺子欲谏不敢。 吴王的门客中有一个年轻人想进谏可是又不敢。 4.结合文意,简要说说吴王是一个怎样的人。 吴王是一个善于听取别人的意见,知错就改的人。 附参考译文: 吴王想要攻打楚国,警告他的近臣们说:“敢进谏的人处死!”吴王的门客中有一个年 轻人想进谏可是又不敢,于是他在怀里揣着弹弓、泥丸,在王宫的后花园游走,露水湿透了 他的衣服,像这样(连着)几天。吴王对他说:“你过来,苦于什么事要把衣服沾湿成这 样?”(年轻人)回答说:“园子里有一棵树,树上有一只蝉,它在高处鸣叫,吸饮露水,却 不知一只螳螂在它身后;螳螂弯曲着身子紧紧贴在树枝上想捕捉这只蝉,但不知黄雀在它旁 边;而当黄雀伸着脖子想要啄螳螂时,却不知道我的弹丸在它下面呢。这三个都只考虑到眼 前利益,却不考虑身后的祸患。”吴王说:“说得好啊!”于是就取消了这次出兵。 (十七) 景公登路寝①之台,不能终,而息乎陛②,忿然而作色,不说,曰:“孰为高台,病人 之甚也!”晏子曰:“君欲节于身而勿高,使人高之而勿罪也。今高从之以罪,卑亦从以罪, 敢问使人如此可乎?古者之为宫室也,足以便生③,不以为奢侈也,故节于身,谓于民④。 及夏之衰也,其王桀背弃德行,为璇室玉门⑤。殷之衰也,其王纣作为顷宫⑥灵台,卑狭者 有罪,高大者有赏,是以身及焉。今君高亦有罪,卑亦有罪,甚于夏殷之王;民力殚乏矣, 而不免于罪,婴恐国之流失,而公不得享也!”公曰:“善!寡人自知诚费财劳民,以为无 功,又从而怨之,是寡人之罪也!非夫子之教,岂得守社稷哉!”遂下,再拜,不果登台。 (选自《晏子春秋》) ________________ ①路寝:台名。②陛:帝王宫殿的台阶。③足以便生:够用就行了。④节于身,谓于民: 自身省力,又教育了百姓。⑤璇室玉门:华丽的宫室。⑥顷宫:巍峨的宫殿。 1.解释下面加着重号的词。 (1)忿然而作色,不说   说:通“悦”,高兴 (2)寡人自知诚费财劳民 诚:确实 2.下列句中加着重号的“于”与“甚于夏殷之王”中的“于”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 是(D) A.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B.此所谓战胜于朝廷(《邹忌讽齐王纳谏》) C.相与步于中庭(《记承天寺夜游》) D.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鱼我所欲也》) 【解析】例句中的“于”是“比”的意思。A.因为;B.在;C.在;D.比。 3.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君欲节于身而勿高,使人高之而勿罪也。 君王想节省体力,就不要让人把台造得这么高;既然让人把台造得这么高,就不要怪罪 人。 4.晏子在与齐景公的对话中,讲了一个什么道理? 【示例】如果是因为自己的言行产生了不好的结果,就不要怪罪到别人身上。凡事要先 从自身找原因,不能奢侈浪费。 5.请你结合选文分析晏子高超的语言艺术。 【示例】文中晏子借夏朝、殷朝的事例,说明耗费国力修建高台的害处,君主的暴政使64 王朝没落。借古喻今,娓娓道来。 附参考译文: 景公攀登路寝宫前的高台,不能一下子到达顶端,中途在台阶上休息,他怒容满面,很 不高兴,说:“是谁修建这么高的台!累死人了!”晏子说:“君王想节省体力,就不要让 人把台造得这么高;既然让人把台造得这么高,就不要怪罪人。现在台高了,就此怪罪人; 低了,也就此怪罪人,请问可以这样役使人吗?古时候的人修建宫室,只求便利生活,不是 为用来奢侈享受的,所以他们自身省体力,又教育了百姓。到了夏朝衰落时,它的国君夏桀 违背了做君主的德行,用美玉做宫室和门户。殷朝衰落的时候,它的国君商纣建造顷宫灵台, 修得低小的有罪,修得高大的有赏,因此祸及自身了。现在对君王来说,台修高了有罪,修 低了也有罪,比夏朝、殷朝的国君还厉害;百姓已经耗尽了财力,仍然要受到罪责,我担心 国家会有覆灭的危险,而君王也不能再拥有齐国了!”景公说:“说得好!我自知这确实劳 民伤财,认为没有实际的用处,于是又因此怪罪他们,这是我的罪过!不是先生的教诲,我 哪能保持住国家的基业呢!”于是走下台来,再次拜谢晏子,没有再登上台顶。 四、读书学习篇 (十八)(2019·预测) 【甲】王念孙,字怀祖,高邮州人。……既罢官,日以著述自娱,著《读书杂志》。于 古义之晦,于抄写之误,皆一一正之。一字之证,博及万卷,其精於校雠①如此。又以邵晋 涵先为《尔雅正义》,乃撰《广雅疏证》,日三字为程,阅十年而书成,凡三十二卷。其书就 古音以求古义,引伸触类,扩充于《尔雅》《说文》,无所不达。然声音文字部分之严,一丝 不乱。盖藉②张揖之书以纳诸说,而实多揖所未知,及同时惠栋、戴震所未及。 【乙】刘羽冲,沧州人也,性孤僻,好讲古制,实迂阔不可行。偶得古兵书,伏读经年 ③,自谓可将十万。会有土寇,自练乡兵与之角,全队溃覆,几为所擒。又得古水利书,伏 读经年,自谓可使千里成沃壤。绘图列说州官。州官亦好事,使试于一村。沟洫甫成,水大 至,顺渠灌入,人几为鱼。由是抑郁不自得,恒独步庭院,摇首自语曰:“古人岂欺我 哉?”如是日千百遍,惟此六字。不久发病死。 ________________ ①校雠:校对。②藉:借助。③经年:一年以后。 1.下列句子中加着重号的词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D) A.阅十年而书成(经历) B.其书就古音以求古义(探求) C.自谓可将十万(带领) D.会有土寇,自练乡兵与之角(会合) 【解析】D.会:适逢。 2.下列句子中加着重号的词语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D) A.①乃撰《广雅疏证》 ②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桃花源记》) B.①盖藉张揖之书以纳诸说 ②先帝不以臣卑鄙(《出师表》) C.①全队溃覆,几为所擒 ②为宫室之美(《鱼我所欲也》) D.①州官亦好事,使试于一村 ②相与步于中庭(《记承天寺夜游》) 【解析】A.于是,就/竟然;B.表目的,来/因为;C.被/为了;D.在。 3.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5 (1)既罢官,日以著述自娱,著《读书杂志》。 (王念孙)被罢官后,每天以著书自我娱乐,著有《读书杂志》。 (2)恒独步庭院,摇首自语曰:“古人岂欺我哉?” (刘羽冲)常常在庭院里独自漫步,摇头自言自语说:“古人怎么会欺骗我呢?” 4.结合王念孙、刘羽冲不同的治学态度,谈谈你获得的启示。 王念孙为考证一字而博涉万卷,持之以恒,严谨治学,值得推崇;刘羽冲盲从典籍,泥 古不化,落得可悲下场,我们要引以为戒。 附参考译文: 【甲】王念孙,字怀祖,高邮州人。……被罢官后,每日以著书自我娱乐,著有《读书 杂志》。有些古书的意义非常晦涩,也有一些是抄写时的错误,(王念孙)都一一地考证改正 出来。(有时)一个字的考证,要涉及万种书,(王念孙)的校对精确到这种地步。(王念孙)又 因为邵晋涵先写了《尔雅正义》,于是撰写了《广雅疏证》,每天以三个字为限,经历了十年 才写成这本书,一共三十二卷。他的书通过古音来探究古义,旁征博引,扩充了《尔雅》《说 文》,没有一处不通达。尤其是声音文字部分非常谨严,一丝不乱。大概是借助了张某所辑 的书,又包容了众多的说法,然而其实(他)所辑录的许多是人所未知的,同时代的惠栋、戴 震都比不上他。 【乙】刘羽冲,是沧州人,性格孤僻,喜欢讲古制,实际上根本行不通。他偶然得到一 部古代兵书,伏案读了一年以后,便自称可以统率十万大军。恰好这时有地方土匪军队造反, 刘羽冲便训练了一队乡兵前往镇压,结果全军溃败,他本人也差点儿被俘。后来他又得到一 部古代水利著作,伏案读了一年,又声称可以把千里瘠土改造成良田。画了图劝说州官。州 官也喜欢多事,让他在一个村子里试验,结果沟渠刚挖成,天降大雨,洪水顺着渠道灌入村 庄,村里人险些全被淹死。从此刘羽冲闷闷不乐,常常在庭院中独自漫步,摇头自言自语说: “古人怎么会欺骗我呢?”像这样每天说个几千几百遍,只说这六个字。不久便在抑郁中病 死。 (十九)(2019·原创) (苏秦)归至家,妻不下紝(rèn)①,嫂不为炊,父母不与其言。苏秦喟叹曰:“妻不以 我为夫,嫂不以我为叔,父母不以我为子,是皆秦之罪也。”乃夜发②书,陈箧数十,得太 公阴符之谋,伏而诵之,简练③以为揣摩。读书欲睡引锥自刺其股血流至足。曰:“安有说 (shuì)④人主,不能出其金玉锦绣,取卿相之尊者乎?”期(jī)年,揣摩成,曰:“此真可 以说当世之君也。” (选自《战国策》) ________________ ①紝:织布机。②发:打开。③简练:挑选。④说:游说,劝说。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着重号的词。 (1)安有说人主     安:怎么 (2)是皆秦之罪也  是:这 2.用“/”给文中画线句子断句。(标两处) 读书欲睡/引锥自刺其股/血流至足 3.苏秦刻苦读书的故事后来演变成一个成语是锥刺股。古人讲刻苦读书的故事还有头 悬梁、孙康映雪、车胤囊萤(举两个即可)等。 4.联系课文《送东阳马生序》,概括宋濂和苏秦在学习方面的共同点。 有毅力、有恒心,刻苦勤奋,学有所成。 附参考译文: 苏秦回到家里,妻子不下织机,嫂子不去做饭,父母不与他说话。苏秦长叹道:“妻子66 不把我当丈夫,嫂子不把我当小叔,父母不把我当儿子,这都是我的过错啊!”于是半夜打 开几十只书箱,找到了姜太公的书,埋头诵读,选择、熟习、研究、体会。读到昏昏欲睡时, 就拿锥子刺自己的大腿,鲜血一直流到脚跟,说:“哪有去游说国君,而不能让他拿出金玉 锦绣,取得卿相之尊的人呢?”满一年,研究成功,说:“这下真的可以去游说当代国君 了!” (二十)(2019·原创)秉烛①夜读 晋平公问于师旷②曰:“吾年七十,欲学,恐已暮矣。”师旷曰:“何不秉烛乎?”平 公曰:“安有为人臣而戏其君乎?”师旷曰:“盲臣③安敢戏君乎?臣闻之:‘少而好学, 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秉烛之明。秉烛之明,孰与昧行 乎?’”平公曰:“善哉!” (节选自《说苑·建本》) ________________ ①秉烛:点烛。当时的烛只是火把,还不是后来的蜡烛。②晋平公:春秋时期晋国君主。 师旷:晋国乐师,字子野。③盲臣:师旷为盲人,故自称。意为眼盲的臣子。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着重号的词。 (1)安有为人臣而戏其君乎 安:哪里 (2)欲学,恐已暮矣  欲:想要 2.下列句子中“于”的用法与“晋平公问于师旷曰”中的“于”用法相同的一项是(D) A.战于长勺(《曹刿论战》) B.皆以美于徐公(《邹忌讽齐王纳谏》) C.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D.欲有求于我(《邹忌讽齐王纳谏》) 【解析】例句中的“于”为介词,译为“向”。A.介词,在;B.介词,比;C.因为;D. 介词,向。 3.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吾年七十,欲学,恐已暮矣。 我已经七十岁了,想要学习,(但是)恐怕已经晚了。 (2)老而好学,如秉烛之明。 晚年的时候喜欢学习,就像点火把一样明亮。 4.师旷是用什么方法劝说晋平公学习的呢? 师旷用设喻、作比较的方法劝说晋平公学习。 5.这个小故事给了你哪些启示?(不少于两点) 【示例】①活到老,学到老。(或:学无止境,终身学习,受益终生。)②只要想学习, 什么时候开始都不晚。 附参考译文: 晋平公问宫中的乐师师旷,说:“我已经七十岁了,想要学习,但是恐怕已经晚了。” 乐师师旷回答说:“为什么不点燃火把呢?”平公说:“哪有做臣子的和君主开玩笑的 呢?”乐师师旷说:“我是一个双目失明的人,怎敢戏弄君主?我曾听说:‘年少的时候喜 欢学习,就像初升的太阳逐渐光明一样;中年的时候喜欢学习,就像正午太阳的光芒一样; 晚年的时候喜欢学习,就像点火把一样明亮。点上火烛和在黑暗中走路哪个好呢?”平公说: “讲得好啊!” (二十一)(2019·预测)《精骑集》序 秦 观 予少时读书,一见辄能诵,暗疏之,亦不甚失。然负此自放,喜从滑稽①饮者游,旬朔67 之间②,把卷无几日。故虽有强记之力,而常废于不勤。 比数年来,颇发愤自惩艾③,悔前所为;而聪明衰耗,殆不如曩④时十一二。每阅一事, 必寻绎数终⑤,掩卷茫然,辄复不省。故虽有勤劳之苦,而常废于善忘。 嗟夫!败吾业者,常此二物也。比读《齐史》,见孙搴(qiān)答邢词曰:“我精骑 三千, 足敌君羸卒数万。”心善其说,因取“经”“传”“子”“史”之可为文用者,得若干条, 勒⑥为若干卷,题曰《精骑集》云。 噫!少而不勤,无知之何矣。长而善忘,庶几以此补之。 ________________ ①滑稽:诙谐、戏谑的意思。②旬朔之间:指十天一月之内。③惩艾:惩戒。④曩:从 前。⑤寻绎数终:从头到尾翻寻几次。⑥勒:编。 1.对下面句子朗读节奏的划分正确的一项是(B) A.殆/不如曩时十一二 B.殆不如/曩时十一二 C.殆不如曩/时十一二 D.殆不如曩时/十一二 2.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着重号的词。 (1)一见辄能诵    辄:立即,就,便 (2)比读《齐史》 比:等到 3.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我精骑三千,足敌君羸卒数万。 我用三千精锐的骑兵,足以对抗你数万疲弱的士兵。 4.秦观在少时读书和后来治学道路上分别遇到了什么问题? 少时读书:“虽有强记之力,而常废于不勤”或“少而不勤”。后来治学:“虽有勤劳 之苦,而常废于善忘”或“长而善忘”。 5.秦观的经历给了你哪些启示? ①不能倚仗自己天资聪颖就不用功学习。②要注重后天的努力,勤于学习和总结,善于 吸收前人的智慧来提升自我。③学习中遇到问题时要主动想办法解决。(该题答出两点即 可。) 附参考译文: 我年少时读书,看一遍就能背诵,默写它,也不会有多大的错误。然而我依仗这样的本 事就放任自流,喜欢和巧言善辩、喝酒的人交往,十天一个月之内,没有几天在看书。所以, 即使有很强的记忆力,也常常荒废在不勤奋上。 近几年来,我学习非常勤奋,以来惩戒自己,后悔以前的所作所为。然而聪明智慧已经 衰竭,大概比不上从前的十分之一二。每阅读一件事,一定会在心中反复推敲几遍,(但)合 上书后就感到茫然不知,(这样)反复多次仍然记不住,所以虽然有勤奋刻苦的辛劳,却常常 荒废在善忘上。 唉!损害我的学业的,常常是这两种情况。等到读《齐史》,看到孙摩答邢词中有这样 的句子:“我用三千精锐的骑兵,足以对抗你数万疲弱的士兵。”心中赞同这种说法,于是 摘取了在写文章时可以用到的“经”“传”“子”“史”中的语句,摘录若干条,编辑成几 卷,取名为《精骑集》。 唉!年少时不勤奋,无可奈何啊。成年后善忘,也许可以用这个来补救吧。 五、说理明志篇 (二十二)(2019·原创)鸟说 戴名世68 余读书之室,其旁有桂一株焉,桂之上,日①有声关关②然者。即而视之则二鸟巢于其 枝干之间去地不五六尺人手能及之。巢大如盏③,精密完固,细草盘结而成。鸟雌一雄一, 小不能盈掬④,色明洁,娟皎可爱,不知其何鸟也。雏且出矣,雌者覆翼之,雄者往取食, 每得食,辄息于屋上,不即下。主人戏以手撼其巢,则下瞰而鸣,小撼之小鸣,大撼之即大 鸣,手下,鸣乃已。他日,余从外来,见巢坠于地,觅二鸟及鷇⑤,无有。问之,则某氏僮 奴取以去。 嗟乎!以此鸟之羽毛洁而音好也,奚⑥不深山之适⑦而茂林之栖,乃托身非所,见辱于 人奴以死。彼其以世路为甚宽也哉⑧! (选自《戴名世集》,有改动) ________________ ①日:有一天。②关关:拟声词,二鸟相和之声。③盏:杯。④掬:捧。⑤鷇(kòu): 初生的小鸟。⑥奚:为什么。⑦适:到。⑧彼其以世路为甚宽也哉:意思是,人生的道路并 不很宽。 1.用“/”给下面的句子划分停顿。(标三处) 即而视之/则二鸟巢于其枝干之间/去地不五六尺/人手能及之。 2.解释下列句中加着重号的词。 (1)去地不五六尺 去:距离 (2)手下,鸣乃已  已:停止 3.下面句中加着重号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B) A.①人手能及之 ②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爱莲说》) B.①雏且出矣 ②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马说》) C.①则二鸟巢于其枝干之间 ②战于长勺(《曹刿论战》) D.①不知其何鸟也 ②其真不知马也(《马说》) 【解析】A.它/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B.将要、将近/尚且;C.在;D.代词, 它/语气词,表推测,恐怕。 4.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每得食,辄息于屋上,不即下。 每次得到食物,(它)就在房屋上停息,不马上下来。 5.作者通过二鸟“托身非所”致死的不幸遭遇,意在告诉我们什么道理?请用自己的 话回答。 注意选择适合自己的人生之路,注意回避风险,尽量远离祸患。 附参考译文: 我读书的房屋,它旁边有一棵桂树。桂树上有一天有关关叫的声音。便看它,是两只鸟 在枝干之间做巢,离地不到五六尺,人的手可以碰到它。巢像杯子一样大小,精密完整而牢 固,用细草缠结而成。鸟是一雌一雄,小得不能满一捧,毛色明亮而洁净,美好洁白可爱, 不知它们是什么鸟。雏鸟将要出(壳)了,雌鸟用翅膀盖着它们,雄鸟去捕食。每次得到食物, 就在房屋上停息,不马上下来。(房屋的)主人开玩笑地用手摇它的巢,(它)就向下看着鸣叫, 轻摇它轻叫,重摇它就大叫,手拿下来,鸣叫就停。(后来有)一天,我从外面来,见(鸟)巢 掉在地上,找两只鸟和初生的小鸟,没有了。问它们(的去向),是某人(屋主)的童仆抓走了。 唉!因为这鸟的羽毛洁白而且鸣叫声音好听,为什么不到茂密的树林里栖息呢,将身体69 托付在不合适的地方,才被奴仆屈辱而死。那(人)世上的路(就)很宽吗? (二十三)(2019·预测) 韩康伯①数岁,家酷贫,至大寒,止得襦②,母殷夫人自成之,令康伯捉熨斗。谓康伯 曰:“且著襦,寻作复裈③。”儿云:“已足,不须复裈也。”母问其故,乃答曰:“火在 熨斗中而柄热,今既著襦,下④亦当暖,故不须耳。”母甚异之,知为国器⑤。 (选自《世说新语·夙惠》,略改) ________________ ①韩康伯:名伯,东晋大官,玄学思想家。②襦(rú):短袄。③复裈(kūn):夹裤。裈, 裤子。④下:下身。⑤国器:治国之才,国家的栋梁之材。 1.下列句中加着重号的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B) A.止得襦(同“只”) B.母殷夫人自成之(成熟) C.寻作复裈(不久) D.母甚异之(对……感到惊异) 解析:B.“成”为“缝制”成成之意。 2.下列句中加着重号的虚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C) A.①母殷夫人自成之 ②当余之从师也(《送东阳马生序》) B.①母问其故 ②其如土石何(《愚公移山》) C.①乃答曰 ②乃重修岳阳楼(《岳阳楼记》) D.①火在熨斗中而柄热 ②潭西南而望(《小石潭记》) 【解析】A.代“襦”/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无义;B.代指韩康伯/放在 “如……何”之前,加强语气;C.于是;D.连词,表顺承/连词,表修饰。 3.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今既著襦,下亦当暖,故不须耳。 如今已经穿了上衣,下身也应该暖和了,所以不需要了。 4.下列各项理解不当的一项是(B) A.文中的殷夫人是一位关爱孩子,并且善于洞察孩子心理的母亲。 B.“母甚异之,知为国器”侧面表现出韩康伯从小就身体强健,超过常人。 C.这个故事若作为事实论据则可论证这样的论点:穷人的孩子早当家。 D.从本文选自《世说新语·夙惠》可以看出,“夙惠”有“早年聪慧”的 意思。 【解析】国器,国家的栋梁之材,从韩康伯的表现,母亲看出这个人见识非凡,将来可 成为“国器”,因此 B 项错误。 附参考译文: 韩康伯很小的时候,家里非常穷,到了最冷的季节,他还只穿了件短袄,是母亲殷夫人 给他做的短袄,(做时)让康伯提着熨斗,对康伯说:“你先穿着短袄,过段时间再给你做夹 裤。”儿子说:“这就够了,不要夹裤了。”母亲问他原因,他回答说:“火在熨斗里熨斗 把就热了,我现在穿了上衣,下身也就暖和了,所以不要了。”母亲非常诧异(康伯的回答), 知道他将来一定会成为治国之才。 (二十四)(2019·原创)刘邦论得天下之道 帝置酒洛阳南宫。上曰:“列侯、诸将毋敢隐朕①,皆言其情:我所以有天下者何?项70 氏之所以失天下者何?”高起、王陵对曰:“陛下使人攻城略地,因以与之,与天下同其利; 项羽不然,有功者害之,贤者疑之,此其所以失天下也。”上曰:“公知其一,未知其二。 夫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②;镇国家,抚百姓,给饷馈,不绝粮道,吾 不如萧何;连百万之众,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三者皆人杰,吾能拥之,此吾所以 取天下者也。项羽有一范增③而不用,此所以为我所擒也。”群臣说服。 ________________ ①列侯:汉代制度,王子封为侯的,叫诸侯;不姓刘的大臣因功封侯的,叫列侯。②子 房:张良,刘邦的谋士。③范增:项羽的谋士。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着重号的词。 (1)因以与之 与:给 (2)群臣说服 说:喜悦,高兴 2.下列句中“其”与“此其所以失天下也”中的“其”用法相同的一项是(B) A.公知其一,未知其二 B.其必曰(《岳阳楼记》) C.其真无马邪(《马说》) D.其一犬坐于前(《狼》) 【解析】例句中“其”为代词,代指“他”。A.其中的;B.代词,代指“他”;C.表反问 ;D.其中的。 3.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项羽不然,有功者害之,贤者疑之,此其所以失天下也。 项羽不是这样,杀害有功的人,怀疑有才的人,这就是他失掉天下的原因。 4.用自己的语言分别概括帝、张良、萧何、韩信的才能。 帝:礼贤下士,驾驭人才的才能。 张良:出谋划策的才能。 萧何:安抚百姓,供给军饷的才能。 韩信:统兵打仗的才能。 附参考译文: 汉高祖刘邦在洛阳南宫摆酒宴,说:“各位王侯将领不要隐瞒我,都说出真实的情况。 我得天下的原因是什么呢?项羽失天下的原因是什么呢?”高起、王陵回答说:“陛下让人 攻取城池取得土地,就把它(城镇、土地)赐给他们,与天下的利益相同;项羽不是这样,杀 害有功绩的人,怀疑有才能的人,这就是他失天下的原因啊。”刘邦说:“你只知道那一个 方面,却不知道另一个方面。(就拿)在大帐内出谋划策,在千里以外一决胜负(来说),我不 如张良;平定国家,安抚百姓,供给军饷,不断绝运粮食的道路,我不如萧何;联合众多的 士兵,打仗一定胜利,攻占一定取得,我不如韩信。这三个人都是人中豪杰,我能够任用他 们,这是我取得天下的原因。项羽有一位范增而不任用(他),这就是他被我捉拿的原因。” 众大臣高兴地认同了这一说法。 (二十五)(2019·预测)物各有短长 甘戊①使于齐,渡大河。船人②曰:“河水间③耳,君不能自渡,能为王者之说乎?” 甘戊曰:“不然,汝不知也。物各有短长,谨愿敦厚④,可事主不施用兵⑤;骐骥、騄駬 ⑥,足及千里,置之宫室,使之捕鼠,曾不如小狸⑦;干将⑧为利,名闻天下,匠以治木, 不如斤斧。今持楫而上下随流,吾不如子;说千乘之君,万乘之主⑨,子亦不如戊矣。” (刘向《说苑·卷十七·杂言》) ________________ ①甘戊:战国秦武王时丞相。②船人:船夫。③间:间隔。④谨愿敦厚:谨慎老实,诚71 恳厚道。⑤不施用兵:不能够用他们带兵打仗。施,使用。⑥骐骥、騄駬:四种骏马的名称。 ⑦小狸:小野猫。⑧干将:古代利剑的名称,这里泛指利剑。⑨千乘之君,万乘之主:指小 国、大国君主。 1.下列加着重号的词语,解释错误的一项是(D) A.甘戊使于齐   于:到 B.不然,汝不知也 然:这样 C.物各有短长 短:短小 D.说千乘之君 说:高兴 【解析】D 项中的“说”应解释为“劝说,说服”。 2.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匠以治木,不如斤斧。 木匠用它砍削木头,还比不上斧头(锋利)。 3.下列对短文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B) A.船夫对甘戊出使齐国的能力很佩服,但对甘戊连一条河都过不去很瞧不起。 B.甘戊指出任何事物都有其长处与短处,应扬长避短,才能充分发挥其作用。 C.甘戊从不同的角度论述了万事万物的长处与短处在一定条件下会互相转化。 D.甘戊认为自己的才能是善于游说君王,而船夫擅长在河里游来游去。 【解析】选文告诉人们要扬长避短,要用长。船夫擅长撑船,国士擅于说服国君,各有 所长。 附参考译文: 甘戊出使齐国,要乘船渡过一条大河。船夫说:“河水间隔很窄,你都不能靠自己的力 量渡河,怎样说服齐王呢?”甘戊说:“不是这样的,你不知道这其中的道理。事物各有长 处和短处,那种谨慎老实诚恳厚道的臣子,可以辅助君王,不能够用他们带兵打仗;好马(可 以)日行千里,而把它们放在家里,让它们去捕老鼠,还不如野猫;干将可以算是锋利的宝 剑,天下闻名,可是工匠用它劈削木头,还不如斧子。现在用桨划船,进退自如,我不如你; 说服小大国君主,你就比不上我了。”

资料: 29.3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