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末测试
得分________ 卷后分________ 评价________
一、积累与运用(30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同的一项是( )(2分)
A. 殉职/嶙峋 缉拿/打躬作揖 鞠躬尽瘁/粉身碎骨
B.巷道/街巷 对偶/负隅顽抗 目不暇接/闻名遐迩
C.妖娆/打扰 侍弄/恃才放旷 悄怆幽邃/悄悄冥冥
D.哽咽/咽喉 阴晦/污言秽语 大相径庭/不胫而走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2分)
A.觥筹交错 不二法门 慷慨淋漓 害人听闻
B.根深缔固 一意孤行 侠肝义胆 作茧自缚
C.矫揉造作 鸠占鹊巢 沁人心脾 涕泗横流
D.与日俱增 言不及义 九宵云外 心旷神怡
3.下列句中加点词语运用无误的一项是( )(2分)
A.在读书汇报会上,张山同学旁征博引、断章取义,赢得了同学们的一致好评。
B.莫高窟是无数大师前仆后继,用智慧和汗水建造出来的一座恢宏的艺术宫殿。
C.韩国执意部署“萨德”,对我国的严正声明和强烈抗议置之度外,必将自食其果。
D.阅读是源头活水,课堂是半亩方塘,只有把活水引入方塘,语文教学才能清澈如许,这是不言而喻的。
4.阅读下列语段,完成题目。(4分)
①节制是一种良好的品德。②节制不是束缚、遏制个性。③相反,________懂节制、能节制,________能使个性在社会准则许可的范围内得到正常、健康发展。④“从心所欲,不逾矩”是一个懂节制、能节制的人所能够达到的最高境界。
(1)第②句有语病,请将修改后的句子写在下面。(2分)
(2)请给第③句补上一组恰当的关联词语,写在文中的横线上。(1分)
(3)请提取第④句的主干,并写在下面。(1分)
5.依次填入下面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2分)
建筑学专著《营造法式》在北宋哲宗朝首次修撰颁行,到徽宗朝由将作监李诫重新编修。在正文之外,全书前还有目录和“看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在世界建筑史和整个人类文化遗产中都有相当重要的地位。
①《营造法式》是北宋官方编订的建筑设计与施工规范专著
②对当前的古建修复、仿古建筑施工与古典风格室内外装饰等也有直接的参考指导作用
③这样一部既有理论根基又有详尽工程技术细节指导的专著
④被学界称为“中国古籍中最完善的建筑技术专书”
⑤“看详”主要是对各种“作”制度中若干规定的理论依据的简要阐述
6
⑥也是研究中国古代建筑必不可少的参考书
A.①⑥④②③⑤ B.③④②⑥①⑤
C.④⑤②⑥③① D.⑤①④⑥②③
6.古诗文默写。(8分)
(1)__________________,爱上层楼。(辛弃疾《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
(2)__________________,夜吟应觉月光寒。(李商隐《无题》)
(3)范仲淹在《岳阳楼记》中动静结合,描写洞庭湖月夜美景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不忘初心,整装出发,这是一种使命,更是一种追求。李贺在《雁门太守行》中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是一种誓死效忠的勇毅;韩愈在《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中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这是一种以死相谏的坚守。
7.名著阅读。(4分)
请从下列故事中任选一个,简析主人公的姓名、有关情节及表现出的性格特点。
①沂岭杀四虎 ②车迟国斗法 ③大闹长坂桥
8.综合性学习。(6分)
你班开展“风流人物诗歌朗诵会”活动,活动中有一些问题,请你参与解决。
(1)本周五下午班级举行活动,小华同学代表班委拟写了一则邀请函,想邀请语文组王老师担任活动评委。邀请函格式和内容有三处错误,请你按要求帮他修改。(2分)
邀请函
尊敬的王老师:
您好!
本周五下午九(1)班将开展“风流人物诗歌朗诵会”活动,邀请您担任评委,届时请您务必光临指导!
此致
敬礼!
2018年1月20日
九(1)班班委
①邀请函在格式上有一处错误,请指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邀请函中________和________交代不具体,应交代清楚。
(2)下列诗句没有体现爱国思想的一项是( )(2分)
A.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B.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C.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D.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3)为了对“风流人物”的内涵有更准确的了解,班级在学生和家长中进行了两次问卷调查,结果如下:
“风流人物”内涵认可度调查统计表
英雄人物
科技工作者
娱乐明星
6
家长
45%
50%
5%
学生
35%
15%
50%
仔细分析上表,从中概括出两条信息。(不得出现数字)(2分)
二、阅读理解(40分)
(一)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9、10题。(4分)
早发
[唐]韦庄
早雾浓于雨,田深黍稻低。
出门鸡未唱,过客马频嘶。
树色遥藏店,泉声暗傍畦。
独吟三十里,城月尚如珪。
9.诗歌题为《早发》,请简要分析全诗是怎样扣住“早”字来写的。
10.诗歌尾联用了什么手法?表达了诗人什么情感?
(二)阅读下面两篇文言文,完成11~14题。(10分)
【甲】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节选自欧阳修《醉翁亭记》)
【乙】修之来此,乐其地僻而事简,又爱其俗之安闲。既得斯泉于山谷之间,乃日与滁人仰而望山,俯而听泉。掇幽芳而荫乔木,风霜冰雪,刻露清秀,四时之景,无不可爱。又幸其民乐其岁物之丰成,而喜与予游也。因为本其山川,道其风俗之美,使民知所以安此丰年之乐者,幸生无事之时也。夫宣上恩德,以与民共乐,刺史之事也。遂书以名其亭焉。
(节选自欧阳修《丰乐亭记》)
11.下面各组句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乱 B.乐
C.杂然 D.而
12.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2分)
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
6
13.甲文中的“禽鸟之乐”“游人之乐”“太守之乐”有什么不同?(3分)
14. 两文皆为欧阳修被贬滁州时所作,其情感一致,请以《丰乐亭记》中的四字词语概括,并说说取名“丰乐亭”的深刻用意。(3分)
(三)阅读下文,完成15~18题。(14分)
清澈的眼神
彭钟富
搬到电信路住,正是一个寒风瑟瑟的冬季。
出了街区不到500米,就是人民南路。每次开车转出大道,我总会看到一个三十来岁的壮年男子,披着一件肮脏不堪的绿色军大衣,在红灯亮起的小段时间里,穿插于长长的车队逐辆乞讨。他甚至懒得伸手,就在肩膀上搭个张着嘴的大布兜。
每次出门前,我都会在车里放一些零钱,趁着红灯,拿出几枚硬币,放在车窗外一双双布满皱纹或稚嫩的手里。可是对于这个身强力壮的男人,我不愿意施舍。他凭什么乞讨?
一个星期天的清晨,那男子又走到了我的车边,露出一张胡子拉碴的落魄脸。我没有搭理,看见黄灯亮起马上踩下油门。
刹那间,车身骤然倾斜,一股底盘与地面碰撞的冲力,几乎让我一头撞到天窗。从后视镜里,我看到后轮的一只轮胎陷在下水道的井口里,井盖已经不翼而飞。
街道上只有零星的车辆疾驰而过,看不到一个行人。我拼命踩着油门,那辆破三菱吃力地吼叫着,却如同失足落入陷阱里的大象,只能歇斯底里地拼命挣扎,无法脱离。
就在我绝望得要放弃时,忽然感觉到车子在慢慢向上移动,幅度很小,但的确在动。来不及细想,我渐渐把油门加到极限。在一阵轮胎与地面刺耳的摩擦声中,车子向前疾冲而出,同时我听到车后传来一声闷哼。
下车时,我看到那个男子艰难挣扎着从地上站起来,肩头一片尘土。
我拿出10元钱,递过去说:“拿着吧,真的谢谢你。”他静静地站着,没有伸手,也没有动。怎么,嫌少吗?我换了一张20元的钞票往他的布兜里塞。
他往后闪了闪说:“不用这么多。没零钱就算了。”
我呆了一下,拉过他的袖子想把钱塞给他。就在我握住他的袖子的刹那,我全身的血液似乎在寒冷的晨风里凝固。袖子里是空的!我下意识地又抓向他另一只袖子,也是空的,一直到肘部!
他……他刚才是用肩膀把车子顶上来的!我感到眼睛有点胀胀的。
他没说什么,笑了笑。我第一次这么靠近他,这么仔细地去看他的脸,也是第一次发现在一张很脏、很落魄的脸上,也可以看到如此温暖、如此清澈的眼神。在他的眼神里,我看到了自己的卑微。
从那以后,我却再也没有见过那个男子,也许他换了乞讨的地方。但是,他清澈的眼神,却一直留在我心里……
15.梳理情节,请根据示例将文章的故事情节填写完整。(2分)
男子乞讨,令“我”鄙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放弃报酬,令“我”愧疚
16.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揭示了一个怎样的现实?流露出作者怎样的情绪?(4分)
6
17.请从人物描写角度赏析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4分)
18.这篇小说意在赞美“壮年乞丐”的乞讨行为吗?为什么?(4分)
(四)阅读下文,完成19~22题。(12分)
本来面目长如故
韩青
①苏轼在《老人行》中写道:“本来面目长如故。”意思是说,不管时间、环境、地位、遭遇等怎么变,一个人的“本来面目”应该总是跟原来的一样。而这样的始终如一就是一种节操,我们应该好好地保持着。
②而事实早已说明:一个人只有始终如一地保持自己的本色,他才能称得上是一个真正意义上的人。也只有这样的人,才能成为一个成功的人、一个大写的人。著名电影表演艺术家孙道临就是这样的一个人。他的银幕形象风流倜傥,用今天的话说就是“男神”,不仅如此,他的演技更是精湛传神,韵味十足。可是,他并不恃才放旷,而是更加谦逊,哪怕排练一首短诗,他也会在他的包里放一本《新华字典》备查,唯恐稍有闪失。正是他几十年如一日的严谨,练就了他的台词功力,在演艺界有口皆碑:不仅嗓音浑厚,吐字清晰,而且发音准确,字正腔圆,从来没有在演出中念过白字。他曾真诚地说:“中国字那么多,念不出来没什么难为情;但如果想当然地乱念,那是对不起观众的。”他这种始终如一的态度和精神成就了他的事业,也成就了他高尚的人格。
③可是,有一种人,他声称自己是始终如一的人,当他一旦言行不一的时候,就会找个借口来敷衍,这样的人,就不是始终如一的人。因为,真正始终如一的人,不会找一些借口来应付的,即使有时候忘记了曾经的承诺,也会再去找个机会弥补。当代画家李苦禅就是这样的人。凡是答应别人的事,他从不食言。可是,有一次,一个老友请他作一幅画,当时,因为有事在身,他没有及时完成。后来,他在老友病故后才想起这件事,于是立即作了一幅画,并郑重地题上老友的名字,还盖上印章,随后把画作带到后院烧掉。事后,他告诉儿子:“今后再有老友要画,及时催我,不可失信啊。”虽然,迟了一步,但是,他终究没有食言,没有改变自己始终如一的本色。托马斯·麦考利说:“衡量一个人真正的品质,要看他在知道永远也不会被人发现的情况下做些什么。”说实话,李苦禅的这位老友已经离世了,就是不作画,这位老友也不会知道了,可是他知道,这才是真正的始终如一。
④而一个人要真正做到始终如一,就必须保护好自我的纯粹性,不能有其他杂质的介入。美国作家福克纳曾有一段时间为金钱而写作。他不善于理财,加之妻子又崇尚奢华,财政情况如同一团乱麻。为了摆脱负债的状况,他与华纳、福克斯公司等著名电影公司签订了长期的合同,为他们写剧本,这使得他获得了丰厚的收入,却丧失了宝贵的自由。他素来痛恨为了金钱而写作,偏偏却不得不为金钱而写作。这使得他背离了真正的自我,也使他的写作遭受了巨大的损失。如果没有这些欲望、金钱的诱惑与干扰,那么他的文学成就会更大。所以塞内克说:“始终如一,可是一件了不起的事。”那些始终如一者,必须有高尚的品德做根基,否则,建于其上的一切东西,就像无根的浮萍,不能坚守自己的方向。
⑤列夫·托尔斯泰说:“一个人只有保持着始终如一的言行,他才能赢得世人和这个世界的尊敬。”也许有人会说,那些出尔反尔、变化多端的人照样活得风风光光、有滋有味。但是,要知道,那毕竟是暂时的,因为时间如水,终究会洗去他们这些渣滓。
(有删改)
6
19.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2分)
20.第③段画线句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何表达效果?(3分)
21.下面两则名言,哪个更适合作为第②段的道理论据?(3分)
(1)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屈原
(2)当时间的主人,命运的主宰,灵魂的舵手。——罗斯福
22.请简要分析第④段的论证思路。(4分)
三、作文(50分)
23.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作文。(50分)
家是一只船,载满成长的故事;国是浩瀚的海,托起点点的帆。家,展露了国的文明和荣耀;国,汇集了家的幸福与期盼。
请以“家与国”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 围绕话题自拟题目;② 除诗歌外文体不限,可以记述经历,抒发感情,发表见解;③字迹工整,书写规范,字数在600至800字;④不要出现真实的姓名、校名。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