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保定市高一历史4月月考试题(带答案)
加入VIP免费下载

本文件来自资料包: 《2016年保定市高一历史4月月考试题(带答案)》 共有 1 个子文件,压缩包列表如下:

注:压缩包层级关系提取自源文件,您看到的所有资料结构都和您下载的源文件一致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保定三中2015—2016学年度第二学期4月月考 高一历史试题 命题:王艳辉 审题:赵雨 时间:110 分钟 分值:100分 一、选择题(共40小题,每小题1.5分,共60分)‎ ‎1、图1到图2的变化,反映我国古代农业生产中( )‎ ‎ ‎ ‎ 图1 图2‎ A.铁犁牛耕的出现 B.耕犁技术的成熟 C.精耕细作的开始 D.单位亩产量提高 ‎2、《史记》有《河渠书》,《汉书》有《沟洫志》,主要针对黄河患害的严重而写的。但是《后汉书》到新、旧《唐书》都没有《河渠书》或《沟洫志》等篇章。学者归因于黄河基本上安流无事,无需专辟一篇。请问此一时期安流的最可能原因是什么?( )‎ A. 北方自然环境良好,黄河从未发生水患 B. 黄河地区主要居住游牧民族,黄河流域变农为牧 C. 黄河中游西侧农业大为进步,水利发达 D. 都江堰、郑国渠的修建成功的解决了黄河水患 ‎3、白寿彝《中国通史》指出:“自北魏产生,经历隋唐的均田制,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国家所有的田制。”在这一“田”制下( )‎ A.土地全部归国家所有 B.土地都可以自由买卖 ‎ C.农民只需向国家缴纳赋税 D.无主荒地由国家重新分配 ‎4、某古代水利工程“旱时引水浸润,雨则杜塞水门,故记曰‘水旱从人,不知饥馑’。后来三国时蜀相诸葛亮“征丁十二百人护之”,据此判断,这项水利工程是( )‎ A.都江堰 B.郑国渠 C.灵渠 D.芍陂[来源:学。科。网]‎ ‎5、古代南京云锦集历代织造工艺之大成,位列中国古代四大名锦之首,是专供宫廷御用或赏赐功臣之物。云锦配色多达十八种,大量使用金线,形成金碧辉煌的独特风格。其织造工艺高超,用“七个范子,八个障子”就能把杂乱无章的线理得井井有条,成语“七上八下”就出自云锦。南京云锦最有可能生产于(  )‎ A.民营手工业 B.官营手工业 C.工场手工业 D.家庭手工业 ‎6、英文单词CHINA是瓷器的意思,读音来自“昌南”的读音,昌南镇即被称为瓷都的景德镇。古代中国的制瓷业特别发达,世界领先,因此瓷器成为中华文明的标志。下列有关中国古代制瓷业的叙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东汉出现较为成熟的瓷器—--青瓷 B.唐代越窑烧制出的白瓷享有盛名 C.宋代制瓷技艺高,涌现出一批名窑 D.清代康熙年间发明了粉彩瓷器 ‎7、1985年,一艘荷兰东印度公司的沉船被发现,船上载有景德镇生产的青花瓷。该船沉没的时间最早应为( )‎ A.北宋中期 B.元末明初 C.明末清初 D.鸦片战争时期 ‎8、著名史学家钱穆先生在《中国历史研究法》中这样评价道:“直到清代,中国社会从未能有垄断性的大资本家出现,即是此项政制之绩效”。结合所学知识判断,此项政制是指( )‎ A.中央集权 B.盐铁官营 C.“贱商令” D.“海禁”政策 ‎9、诗歌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社会生活的变化,下列诗句反映了当时“市”的管理制度已开始发生变化的是( )‎ A 洛阳风俗不禁街,骑马夜归香满怀 B 百千家似围棋局,十二街如处菜畦 ‎ C金多众中为上客,夜夜算络眠独迟 D 今朝半醉归草市,指点青帘上酒楼 ‎10、宋史专家赵宝珠认为,“……是宋代以前商品经济发展形势下出现的一种新事物,它扎根于农村商品经济的基础上,逐步变为沟通城乡的经济纽带,而后把与城市相连的部分变为城市的重要市区,使宋代城市达到一个新的历史水平,创出了中国古代城市……的新道路”。材料论述的是宋代出现的(  ) ‎ ‎ A.街市 B.坊市 C.夜市 D.草市 ‎11、据古碑记载:“汉建成二十年设沛国于相(今淮北市), 颁布‘酒榷’,在濉溪口、柳孜专设税官,征收盐酒税。”材料表明汉代( )‎ A.开始推行重农抑商政策 B.盐酒税成为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 C.实行坊市完全分置政策 D.对市场交易已经进行了严格管理 ‎12、有学者指出:“划分官方指定市场区域的边界并将其与居住区分离开来的管理瓦解了。……有形的分区壁垒已彻底消失了,代之而起的是一种更为自由的街道模式。”与这一现象说法相一致的是(  )‎ A.百千家似围棋局,十二街如种菜畦 B.草市迎江货,津桥税海客 C.日中而市,交易而退 D.坊巷桥门及隐蔽去处,俱是铺席买卖 ‎13、据资料统计:在明后期至清前期200余年间,世界白银产量的一半流入中国,拥有一流城市和最为密集、完善的市场网络的中国,成为当时世界经济和贸易的中心区域。然而当时它却没有形成强大的扫荡旧经济基础的革命性变化。其中内在的原因在于 A.“重农抑商”和“闭关禁海”政策的压制 B.大河流域的农耕文明不适于工商业发展 C.鸦片大量流入导致白银的大量外流 D.英国工业革命后对中国进行的商品输出 ‎14、被誉为“山西紫禁城”和“华夏第一宅”的晋中王家大院,包含三大建筑群,共有大小院落123座,房屋1118间,面积共45000平方米。太原王氏是明清时期著名的晋商,“以商贾兴,以官宦显”,在做官发财之后,大兴土木。这一现象产生的消极影响是(   )‎ A.留下了丰富的晋商文化 B.影响了工商业的扩大再生产 C.使手工业缺乏市场 D.不利于农业经济的商品化 ‎15、胡适之先生说:“一个地方如果没有徽州人,那地方只是一个村落。徽州人来了,就开始成立店铺,逐步扩大,把小村落变成小市镇了。”所以当时沿江区域向有“无徽不成镇”之谚。这表明( )‎ A.徽州商人是市镇兴起的根本原因 B.江南市镇的兴起都与徽商密切相关 C.商业活跃促使村落发展成为市镇 D.中国江南地区市镇兴起于明清之际 ‎16、乾隆《震泽县志》载:(农村)“无产者赴逐雇倩(请),抑心殚力,计岁而受值者曰长工,计时而受值者日短工……少隙则又计日受值为人佣作日忙工。”这说明当时震泽县农村( )‎ A.存在农业雇佣关系 B.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C.商品经济发展迅速 D.农业经营方式发生根本变化 ‎17、“(晚明上海)棉布盛行,富商巨贾操重资而来市者,白银动心数万计,多或数十万两……以故牙行(商行)奉布商如王侯,而拿布商如对垒。”这段材料反映当时上海①棉纺织业兴盛 ②白银大量使用 ③资本主义萌芽出现 ④商业竞争激烈:( )‎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18、有学者认为:“中国凭借着在丝绸、瓷器等方面无与匹敌的制造业和出口,与任何国家进行贸易都是顺差……在1800年以前,欧洲肯定不是世界经济的中心。”按这一观点,18世末世界贸易中心最有可能是:( )‎ A.长安 B.北京 C.上海 D.广州 ‎19、19世纪70年代末,一位英国人写道:“一个重庆商人如果要在上海采办洋货,他可以到一个钱庄……押借一笔款项……(然后)将订货单寄予他在上海的代理人,钱庄经理也通知与他有关系的上海钱庄或其分庄,由后都向洋行或其中国的代理人处付予这笔款项”。可见此时的钱庄( )‎ A、已经完全变成了洋行的附庸 B、在中外贸易中居于关键地位 C、一般不愿支持土货出口业务 D、在洋货内销中具有重要作用 ‎20、右图为《点石斋画报·快枪述奇》描绘的洋务企业“金陵机器制造局”试验武器的情景。图中三人为:官员郭月楼和徐仲虎,工首唐履堂。图中文云:“工首……匠心运用,造成快枪。”从图文可以得出的信息是 ‎①晚清官府推动洋务军事工业 ②洋务产品足令洋人为之汗颜 ③“师夷长技”思想的具体实践 ④标志民族资本主义工业诞生 A、①③ B、②④ C、①②③ D、①③④‎ ‎21、在鸦片战争后的半个多世纪里,中国社会发生了巨变。下列情形有可能出现在该时期的有 ①福建厦门某茶商向英国出口茶叶,订单数量急剧增加 ②上海某地主从国外引进机器设备,创办了纺织工厂 ③外国在华创办工厂的数量不断增多,并逐渐合法化 ④清政府曾经允许政府和民间私人创办近代民族企业:( )‎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②③④ D.②③④‎ ‎22、李鸿章《论试办轮船招商》中说:“目下既无官造商船在内,自无庸官商合办,应仍官督商办,由官总其大纲,察其利病,而听该商董等自立条议,悦服众商。”对其认识正确的是 A.民族资本主义企业由此萌发        B.纯封建官办工业发展日盛 C.洋务企业创办方式有所变化        D.民用工业将取代军事工业 ‎23、有学者认为:“鸦片战争的军事失败还不是民族致命伤,失败后还不明了失败的理由,那才是民族的致命伤。倘使同治、光绪年间的改革移到道光、咸丰年间,我们的近代化就要比日本早20年。”这次发生在同治、光绪年间的改革对中国近代化的推动表现在:‎ A.实现了中国政治制度的根本性变革 B.标志着中国近代工业的起步 C.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 D.促使西方民主自由思想的传播 ‎24、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在近代经历了产生、初步发展、进一步发展的“三大热潮”, 它们的共同点有:( )‎ ‎①主要分布在沿海地区,以轻工业为主 ②都推动了中国近代社会的进步 ③一直受到中国反动政府严厉限制 ④始终受到外国资本主义的压迫和束缚,但又往往对外国资本主义有依赖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②③ ‎ ‎25、商务印书馆编印的《中国近代史》指出:“自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产生以来,纵观中国民族工业的成长,经历的是一条曲折发展的道路。”造成民族工业成长道路曲折的主要原因是:( )‎ ‎①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侵略和掠夺   ②中国社会自然经济的顽固与强大 ‎③近代中国政府始终不支持民族工业 ④“重农抑商”思想一直是中国近代主流思想 A.①②   B.①③④   C.②④     D.①②③④‎ ‎26、河北唐山的启新洋灰公司,是旧中国最大的民营水泥工业,1934年前最高年产量达到27万吨。但自1934年后产量不断下降。1947年仅为16万吨,1948年跌至13万吨,并被征军用。综合分析上述材料,1934年后,启新洋灰公司经营艰难每况愈下的外部原因有:( )[来源:学科网ZXXK]‎ ‎①资金少,技术力量弱,产品竞争能力差 ②官僚资本的强制掠夺 ‎③日本侵略者野蛮的经济掠夺 ④美国的经济侵略 ⑤国民党发动内战,经济环境恶化 A.①②③④⑤  B. ②③④⑤   C. ③④⑤  D. ①②③④[来源:学|科|网Z|X|X|K]‎ ‎27、1904年,商部头等顾问张謇上书商部,提出划定捕鱼区建议,并区别近海和远洋,主 张“以内外渔界,定新旧渔业行渔范围”,保护中国近海“本国自主之权”。后清政府绘制了《江海渔界全图》,这一史实:( )‎ A.有利于发展实业与维护海权 B.遏制了列强对渔业资源的掠夺 C.推动了中国近代海军的发展 D.收回了帝国主义在华侵略权益 ‎28、下表为中国工业发展初期(1872~1911年)设立的厂矿数量统计。其中,纺织业的数量最有可能是( )‎ 行业 矿冶业 机器业[来源:学科网]‎ 纺织业 食品工业 其他工业 数量(家)‎ ‎72‎ ‎3‎ ‎?‎ ‎100‎ ‎153‎ A、2 B、‎31 C、73 D、193‎ ‎29、下边是抗日战争期间大后方七省(川、滇、黔、陕、甘、湘、桂)开办工厂数量统计示意图(1937、7~1944).从中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 A、大后方七省开办工厂的速度逐年递增 B、太平洋战争爆发前后,大后方工业发展迅猛 C、大后方和沿海工业比例发生很大变化 D、大后方工厂开办的主要原因是抑制日本的经济侵略 ‎30.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上海、天津等工业先进地区人均工业产值的增长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这反映出当时中国(  )‎ A.工业发展速度放缓 B.重工业生产速度加快 ‎ C.工业布局发生变化 D.工商业改造已经完成 ‎31、下表是中国某一时期不同所有制企业总产值对比表(单位:%)该表中的开始年和结束年是指 年代 全民 集体 公私合营 私营 全体手工业 开始年 ‎41.5‎ ‎3.2‎ ‎4‎ ‎30.7‎ ‎20.6‎ 结束年 ‎54.5‎ ‎17.1‎ ‎27.2‎ ‎0.04‎ ‎1.2‎ A.1946   1949     B.1952   ‎1956 C.1966   1976   D.1978   1982‎ ‎32、1958年,美国一份评估中国“二五”计划的文件认为,中国虽然面临着农业生产投入不足与人口快速增长的压力,但由于中苏关系良好而可以获得苏联援助,同时减少粮食出口,中国可以解决农业问题,工业也将保持高速发展。这一文件的判断(  )‎ A.对中美关系的急剧变化估计不足 B.低估了苏联对华经济援助的作用 C.符合中苏两国关系的基本走向 D.与中国工农业发展状况不符 ‎33、20世纪50年代,中苏两国对中国的某一新生事物产生了不同看法。前者认为“中国加速社会主义建设,向共产主义过渡的最好形式”;后者则认为20—30年代的苏联类似尝试,但“在经济上是不合理的”。“它”是指( )‎ A.土地改革 B.“一五”计划 C.社会主义三大改造 D.人民公社 ‎34、1962年,中共中央发布文件规定,农村人民公社一般以生产队为基本核算单位,至少30年不变。这项政策在当时 A.促进了农业经济的恢复 B.改变了农村所有制成分 C.消除了“左”的错误影响 D.增加了城市的粮食供应 ‎35、1964年,周恩来与美国作家斯诺交谈时说:“过去15年中有些事情我们是做对了,但我们也做了一些错事。……只有敢于承认自己的缺点和错误,我们才能改正它们。”针对50年代末经济建设中的“缺点和错误”,党和政府的纠正措施是(  )‎ A.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  B.正确分析我国社会主要矛盾 C.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总路线  D.提出调整国民经济的八字方针 ‎36、1968年,成都军区军训部为购买一辆自行车给成都五金公司负责人写了一封信:“五金公司负责同志:战部需购自行车一辆请协助解决,此致”。这封信反映的时代背景是 A.部门交流频繁,行政效率较高    B.国家全力备战,民政服务军事 C.经济体制僵化,生活物资紧缺   D.阶级斗争为纲,取消商品流通 ‎37.社东有条清河水,河岸是个小山坡;社员坡上挖红薯,闹闹嚷嚷笑呵呵,忽听河里一声响,河水溅起一仗多,吓得我忙大声喊:“谁不小心掉下河?”大家一听笑呵呵,一位姑娘回答我:“不是有人掉下河,是个红薯滚下坡!”此诗折射出中国农民(   )‎ A.土地改革时期对农业发展的期待     B.以高度的热情投入到大跃进运动中去 C.对经济领域中“左”的错误的讽刺  D.联产承包责任制实行后丰收的喜悦 ‎38、电视剧《当家的女人》中有这样一个情节:村长带人搜查各家各户私养的羊、兔,“割资本主义尾巴”,女主人公菊香说:“都说是上边政策已经放宽了,你们怎么还这样做呢?”该情节反映的历史时期大致处于( )‎ A.20世纪50年代初 B.农业合作化时期 ‎ C.“文化大革命”初期 D.20世纪70年代末 ‎39、建国以来,中国农村经历了从“干部敲破钟,社员不出工”到“不用敲钟,不用派工,农民赛着往前冲”的巨大变化。这一变化主要来源于( )‎ A.兴办农业合作社有利于农民发家致富 ‎ B.人民公社体制适应了生产力发展要求 C.“大跃进”激发了农民建设社会主义的热情 D.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40.1953年开始的我国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和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在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为主要形式的责任制都是( ) A.为了调整生产关系以发展生产力      B.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C.性质相反的两种经济政策         D.为纠正经济建设中“左”的错误 二、 材料题(40分)‎ ‎4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8分)‎ 材料一 中国古代农业虽然取得了辉煌的成就,但它毕竟主要是在小农分散经营的条件下形成的……由于传统农具明清后没有继续得到改进,由于人口增加、人均占有耕地面积减少,由于经营规模的狭小和分散,劳动效率低下,这极大地限制了其他经济文化事业发展的广度和深度。另一方面,尽管中国古代很早就出现了合理利用自然资源、因地制宜全面发展农业生产的思想……但在封建制度和分散经营条件下,不可能更大规模合理利用经济资源协调发展。   ----李根蟠《中国古代农业》 (1)根据材料一,概括指出中国古代农业生产的主要特点。(4分) ‎ 材料二  明清时期手工业的兴盛突出反映在民间私营手工业迅速发展,取代官办工场、作坊,占据了主导地位。……在这种背景下,开始孕育出主要通过对运用生产技术和调配劳动力等环节加强管理来提高经济效益的新型地主经营;从手工场主、包买商中转化出类似西方资本主义劳动组合中的早期“资本家”。……表明自明中后期至鸦片战争前,已经进入产业革命和工业化的准备阶段并向工业文明发展的过渡阶段。            -----曹大为《明清农耕文明的鼎盛及其在世界工业文明潮流中的殒落》 (2)根据材料二,概括指出明清时期我国手工业领域出现的新变化。(6分) ‎ 材料三  史学家戴逸指出:“18世纪的康乾盛世,貌似太平辉煌,实则正在滑向衰世凄凉,可当时中国没有人认识这一历史真相。历史的悲剧只有在悲剧造成以后很久时间,人们才会感到切肤之痛。” (3)作者说它“实则正在滑向衰世凄凉”的经济依据是什么?(2分)综合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实则正在滑向衰世凄凉”的原因。(6分)‎ 42、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22分)‎ 材料一 从《清明上河图》中看,汴京城十字街口的各种店铺都有明显的招牌商标。表明招牌广告已成为当时商家最基本的广告形式。在古代招牌广告中,许多商家把“仁”“义”“德”“信”等作为字号,刻写于牌额之上,公之于众。湖南沅陵出土的元代油漆颜料包上印有“潭洲,升平坊内白塔街,大尼寺相对住,危家,自烧洗无比鲜红紫艳上等银朱,水朱,雌黄,坚实匙筋.买者请将油漆试验,便见颜色与众不同”的字样和“父业子传”的印号。顺治元年,苏松府就牙商沈青臣“勾同别商,射利假冒布商三阳号”发布晓谕:“觊觎字号,串同客贾,复行假冒”者,“许即指名报官府,以凭立拿究解抚院,立法施行,决不轻贷”。‎ ‎ ——摘自《中国近代商标标识设计流变与演绎》《浅谈中国古代品牌广告传播》等 (1) 上述材料反映了我国古代工商业发展的哪些信息(6分)?‎ 材料二 1890年上海燮昌火柴公司的“渭水”牌商标,是我国最早的经政府批准的“注册商标”。资料显示,1923年以前,中国民族工商业的商标只有一千多个,而外商在中国注册商标却达三万多个。中外商标注册数量为1:30的比例。从1928年到1938年,这种情况发生较大的改变,在全国历年注册的33806件商标中,中国商人呈请注册的达14668件,占总数的43 %。1938年中外商标注册数量之比增大到1:4。在中国商人呈请注册的商标中,有一些成长为知名的、可与外来品牌相抗衡的民族商标。‎ ‎ ——摘自《中国近代知名民族商标标志的构图类型与文化特点研究》‎ (2) 结合相关知识分析,材料中的“l:30”反映出中国社会经济怎样的发展状况?(2分)从“l:30”到“l:4”,促进民族工业成长的因素有哪些?(4分)‎ 材料三 下是三幅商标图片,左中右依次为:石龙火柴社火花(1913年创办);东亚公司“抵羊(洋)”牌商标(1932年创办);华强火柴厂“77”牌火花(1937年创办)。‎ (3) 三幅商标图案的设计体现了民族资本家们怎样的民族情感?(4分)‎ 材料四 建国后中华老字号同仁堂大事记(部分)‎ ‎1954年,同仁堂掌门人乐松生在《同仁堂公私合营协议》签字:1955年,同仁堂制药厂被划归中国药材公司北京市公司管理,同仁堂被合并到“宣武区药厂”。同仁堂药店归大栅栏红旗街道管理 ‎1966年夏,大栅栏同仁堂药店的老匾被毁,同仁堂药店改名为北京中药店。[来源:学,科,网Z,X,X,K]‎ ‎1979年,经北京市政府批准,同仁堂厂、店牌号恢复,同仁堂焕发出新的生机。‎ ‎1989年,“同仁堂”被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商标局认定为驰名商标。‎ ‎1992年,同仁堂单独挂牌。“中国北京同仁堂集团公司”成立。‎ ‎1997年,同仁堂从集团拆分出北京同仁堂股份有限公司,在上证所上市。‎ ‎2000年,同仁堂组建北京同仁堂科技发展股份有限公司,在香港创业板上市。‎ ‎(4)据材料,结合相关背景知识,分析50年代以来国家政治经济生活的变迁对同仁堂发展的影响。(6分)‎ ‎ 保定三中2015—2016学年度第二学期4月月考 高一历史试题答案 一、 选择题 ‎1—5BCDAB 6—10BCBAD 11—15 DDABC 16—20 ACDDA ‎ ‎21—25CCBAB 26—30BADBC 31—35 BDDAD 36—40CBDDA 二、 材料题 ‎41(1)特点:分散经营(或小农户个体经营);劳动率低下;经济资源协调能力不高。(4分) (2)新变化:私营手工业发展迅速,取代了官营手工业的主导地位;纺织领域出现资本主义萌芽;形成了包括新型地主、手工场主、包买商等早期资本家。(6分)‎ ‎(3)依据:西方资本主义经济发达;中国资本主义萌芽缓慢发展,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仍然占主导地位(2分) 原因:农民贫困,农业经营落后;商品经济虽然得到发展,但重农抑商政策扼杀了经济活力;海禁和闭关锁国政策使中国以极端封闭落后的面貌进入近代世界;封建专制制度严重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6分,其他言之有理酌情给分)‎ ‎42(1)信息:商标的出现是商品经济发展的产物;商标的命名深受传统思想文化的影响;工商业者重视产品质量和信用的宣传;手工业者采取家庭经营的模式;出现假冒他人品牌的侵权行为;政府发布法令打击假冒行为。(6分)‎ ‎(2)状况:中国经济落后,民族工业处于初创阶段;中国门户被打开,外国产品霸占中国市场。(2分)‎ 因素:实业救国思潮的推动;政治革命提高了民族资产阶级的地位;政府实行了一系列发展工商业的措施;思想解放和社会生活观念的进步。(4分) ‎ ‎(3)情感:拥护民主共和;实现国家富强;抵御外国的经济掠夺;挽救民族危亡。(4分)‎ ‎(4)影响:社会主义改造使同仁堂由私人资本主义企业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企业;文化 大革命对同仁堂的发展带来了严重破坏;改革开放政策的确立迎来了同仁堂的春天;经济体制改革促进了同仁堂建立了现代企业制度,走上市场经济之路。(6分) ‎

资料: 29.3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