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江汉2015年高一历史12月月考试题(含答案)
加入VIP免费下载

本文件来自资料包: 《湖北江汉2015年高一历史12月月考试题(含答案)》 共有 1 个子文件,压缩包列表如下:

注:压缩包层级关系提取自源文件,您看到的所有资料结构都和您下载的源文件一致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江汉油田高级中学高一年级2015-2016学年度上学期12月月考历史试卷 第I卷(选择题共60分) ‎ 一、 单选题(本大题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1.文明史学者认为,从隋唐到宋元,文化发展的大趋势是文化的下移,即“从世族垄断文化的状态转向庶族士人的活跃,再转向市民文化人的出现和活跃”。这一趋势出现的背景是( )‎ ‎①科举制度的实行 ②城市商业的繁荣 ③印刷技术的应用 ④中外交流的扩大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2.历史发展既有传承又有创新,每一时代都有这一时代的名片与特色。下面所列信息,按朝代先后排列正确的是( )‎ ‎①三司使、话本、风俗画 ‎②九品中正制、耕耙耱技术、翻车 ‎③三省六部制、筒车、南青北白 ‎④理藩院、风力水车、珐琅彩 A.②③①④ B.③②④① C.④②①③ D.③①②④‎ ‎3.中华文明上下五千年,但长期以来确切纪年是从共和元年(公元前841年)算起的。时间都去哪儿了?近年来史学家协同自然科学家,通过研究日食规律,确定文献记载的“(周)懿王元年,天再旦(日食)”的时间为公元前899年,从而将确切纪年上推半个多世纪。下列说法中最为合理的是( )‎ A.历史记载存在纯粹客观性 B.自然科学事实等同于历史事实 C.跨学科研究是历史学发展的重要途径 D.研究自然和物的科学方法同样可以用来研究社会与人 ‎4.西汉时期董仲舒提出“天人合一”和“天人感应”学说;东汉时期谏官成为定官,谏官制度(专职监察皇帝的制度)得到发展;唐朝时三省六部制进一步完善。这反映出汉唐时期( )‎ A.中央集权制度有一定的民主性 B.开始限制君主的权力 C.意图解决君权与相权的矛盾 ‎ D.君主专制制度不断地完善 ‎5.中国古代不同时期的政治体制显著不同,但在政治理念方面却有相同之处。其相同之处体现在( )‎ A.“陛下有海内,而子弟为匹夫” B.“天下一家”“大一统”‎ C.“天下之事无大小,皆决于上” D.“天人合一”“敬德保民”‎ ‎6.右图是某研究性学习小组设计的示意图,最适合作为其标题的是( )‎ A.《多样性的政治文明》 B.《典型的民主政治制度》‎ C.《中央集权制度的演变》 D.《权力的制约与平衡》‎ 7‎ ‎7.下面是某电视专题片中出现的三组镜头,分别反映了不同朝代为解决洪水灾害,中央政府的运作情况:①蜀郡洪水为患,丞相与诸卿拿出治理方案,交给皇帝裁决。②渝州发生洪灾,中书省按皇帝旨意起草文件,交门下省审核后,再交尚书省,尚书省交工部、户部办理。③徐州府爆发洪灾,阁臣据皇帝旨意写成诏书,直送工部、户部执行赈灾。据所学知识判断,上述历史场景最早出现的朝代分别是( )‎ A.秦、唐、元 B.汉、宋、明 ‎ C.秦、元、清 D.秦、唐、明 ‎8.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一世和法国国王路易十四都曾发出这样的感叹:“中国科举制度是世界各国中所用以选取真才之最古最好的制度。”甚至称之为“中国的第五大发明”。从时代发展的角度来看,当时该“发明”的着眼点在于( )‎ A.抑制门阀势力,加强中央集权 B.弘扬儒学正统,约束官吏言行 C.防范武将专权,完善官僚体制 ‎ D.强化君主专制,培养忠臣顺民 ‎9.某史书记载:“军国大计,罔不总揽。自雍乾后百八十年。威名所寄……盖隐然执政之府也。”材料所说的“盖隐然执政之府”指的是( )‎ A.中书省 B.中书门下 C.内阁 D.军机处 ‎10.明代内阁在皇权控制的决策系统中起主导作用,并向丞相化的方向发展。从职位上看,内阁之职与丞相之职有很大的相似之处;从职责上看,内阁虽然没有法定的相权与相职,但实际上却行丞相之权,因而也会担丞相之责。这说明( )‎ A.丞相职责是明代内阁的一个重要功能 B.内阁控制中央决策权 C.明代的内阁首辅实际上就是丞相 D.丞相制度重新恢复 ‎11.雅典民主制的基本特点不包括( )‎ A.人民主权 B.轮番而治 D.直接民主 D.发源于大河流域 ‎12.下图为古罗马正义女神像。它体现了罗马法的诸多原则,如高擎的秤体现的是裁量公平,手握利剑体现的是法律的强制力。据此,双眼蒙布所体现的原则是,法官审案应( )‎ A.不受表象迷惑洞察事实真相 B.主要依据道德良知 C.排除一切干扰遵从民众意愿 D.侧重听取证人证言 ‎13.在罗马法司法体系中,万民法是比较成熟和发达的部分,也是后期罗马法的基本内容。之所以说“万民法是罗马帝国统治范围内的国际法”,是因为它( )‎ A.通用于世界各地 ‎ B.适用于罗马帝国的公民 C.包含了罗马帝国的全部法律文献 D.适用于罗马统治范围内一切自由民 7‎ ‎14.《罗马法》规定,对无主物实行“先占制度(谁先发现谁占有)”,但同时又规定“委弃物的原物主须有抛弃该物的意思和事实,故如漂流物、遗失物、沉没物,其所有人并无委弃之意思,均不能先占”。由此判断罗马法( )‎ A.法律规定存在形式主义 ‎ B.主旨在于鼓励人们开拓进取 C.注重对私有财产的保护 D.倡导拾金不昧的精神和理念 ‎15.18世纪英国诗人雪莱曾写道:“我们的法律、文学、宗教和艺术都起源于希腊。如果没有希腊,我们现在还可能蒙昧无知,与野人无异。”雪莱认为希腊文明与近代西方文明之间的关系是( )‎ A.希腊人创造出的法学体系沿用至今 ‎ B.近代西方文明复原了古希腊文明 C.希腊文明完全涵盖了近代西方文明 D.希腊文明是近代西方文明的源头 ‎16.古代雅典就大会发言作出这样的规定:“任何人在五百人会议或公民大会上发表演说时,必须针对当时讨论的议题,不可同时讨论两个独立的议题。同一场会议中也不得就相同的问题两次发言。不可谩骂或打断他人发言,且不可攻击主持会议的官员。”这一规定( )‎ A.在梭伦执政期向率先实行 B.铲除了世袭贵族的特权 C.体现了直接民主过于泛滥 D.保证了会议的高效有序 ‎17.下列图片所反映的历史人物为希腊民主制度做出了巨大贡献,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梭伦 克利斯提尼 伯利克里 ‎①梭伦改革奠定了希腊民主政治的基础 ‎ ‎②克利斯提尼基本铲除了旧氏族贵族世袭特权,确立起雅典的民主政治 ‎③克利斯提尼为维护雅典民主政治,确立了陶片放逐法 ‎④伯利克里时代是雅典民主政治的“黄金时代”‎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①②④‎ ‎18.“改革肃清了氏族制的残余.标志着雅典一个多世纪以来平民与贵族斗争的胜利结束,确立了奴隶主民主政治。材料中的“改革”指的是( )‎ A.商鞅变法 B.梭伦改革 C.克里斯提尼改革 D.伯利克里改革 ‎19.古代罗马颁布的《民法大全》中规定:“任何人不能因为思想而受惩罚”。这说明( )‎ A.古罗马人认为人是衡量万物的标准 ‎ B.罗马法保证人在各个方面是平等的 C.罗马法强调司法实践中的证据意识 ‎ D.古罗马人强调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 ‎20.亚里士多德说:“我们确认自然生成的城邦先于个人,就因为(个人只是城邦的组成部分)每个隔离的人都不足以自给其生活,必须共同集合于城邦这个整体(才能大家满足其需要)。凡隔离而自外于城邦之人者,他如果不是一只野兽,那就是一位神袛。”基于这种认识,雅典人认为( )‎ A.居民应自觉将自身与城邦融为一体 ‎ 7‎ B.普通公民对城邦具有高度的责任感 C.内争是导致国力削弱的最主要因素 D.希腊奴隶制民主政治终究会被淘汰 ‎21.1734年,法国哲学家伏尔泰在他的《英国书简》中写道:“英国的宪法《权利法案》已经如此的完美,使得所有的人都能够享受在几乎所有君主国家被剥夺的自然权利。”这主要基于( )‎ A.英国《权利法案》是最完美的法案 B.英国人民获得了普遍的民主权利 C.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后君主制度遭到否定 D.英国较早确立了资本主义代议制 ‎22.在历史复习中,如果要从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方面对世界近代史的基本发展趋势进行概括,你认为下面各项中不够准确的是( )‎ A.从君主制过渡到共和体制 B.从专制主义走向民主政治 ‎ C.从农业社会走向工业社会 D.从封建神学走向科学理性 ‎23.亚里士多德在《政治学》中明确指出:“把权威赋予人等于引狼入室,因为欲望具有兽性,纵然最优秀者,一旦大权在握,总倾向于被欲望的激情所腐蚀。”针对这一现象,18世纪设计出解决方案的历史文献是( )‎ A.《论法的精神》 B.《权利法案》 C.《社会契约论》 D.《天演论》‎ ‎24. 17世纪中期英国政府颁布《航海条例》,同时期的中国政府却多次颁布“禁海令”,促成这种不同政策的根本原因是( )‎ A.经济因素 B.政治体制 C.市场因素 D.国际因素 ‎25.17世纪中期以来,英国流传着一句民谚:“我的破茅屋,就是我的城堡。风能进,雨能进,国王不能进。”下列人物的思想中能体现这一民谚精髓的是( )‎ A.霍布斯 B.卢梭 C.洛克 D.伏尔泰 ‎26.19 世纪晚期的英国和德国的政体均被称为“君主立宪”。两国君主立宪政体的相同点是( )‎ A.均由本国成文宪法确定 B.最高行政机关均由议会产生 C.议会下院均由民选产生 D.国家元首都可以解散议会 ‎27.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规定,首相( )‎ A.对总统负责 B.对帝国议会负责 C.对联邦议会负责 D.对皇帝负责 ‎28.日本1889年宪法规定,天皇总揽统治大权,内阁辅佐天皇。下列宪法中包含有相似规定的是( )‎ A.英国《权利法案》 B.美国《独立宣言》‎ C.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 D.《德意志帝国宪法》‎ ‎29.法国经过近一个世纪的斗争和多次反复,最终于1875年确立了( )‎ A.君主立宪制 B.共和制 C.君主专制 D.联邦制 ‎30.“经过革命的洗礼后,这个国家已成为自由和机会的象征,作为没有以往数千年负担和积淀的一块新土地受到人们的羡慕。”这里的“革命”指( )‎ A.法国大革命 B.美国独立战争 C.英国光荣革命 D.中国辛亥革命 7‎ 第II卷(非选择题)‎ 二、简答题(40分)‎ ‎31.(15分)材料 辽景宗病死的次日,年仅12岁的长子耶律隆绪即位,是为辽圣宗,遗诏由皇后萧绰(燕燕)摄政。……萧太后也不时减免税赋、徭役,对地方官采取考任制,进一步实行汉官制,改各部的令稳为节度使,又推行部分汉律,统和六年还开始科举考试,最初虽只录取一二名汉人进士,却开辟了吸收汉族地主通过科举进入仕宦的途径,又在南京设立太学以培养汉族地主进入统治集团,进一步巩固了辽的统治基础。‎ ‎——摘自白寿彝《中国通史》‎ ‎(1)根据材料,概括萧太后改革的主要措施。 (6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萧太后改革的主要影响。(9分)‎ ‎32.(12分)孙中山是中国民主革命的先行者,其革命的一生给后人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当时的清政府,正如孙中山所形容的那样,像“一座即将倒塌的房屋,整个结构已从根本彻底的腐朽了”,“全国革命的时机,现已成熟”。可见,辛亥革命的发生,是客观情势使然,而不是什么“激进主义思潮”的产物。因此,辛亥革命作为中国近代史上的伟大事件,“无疑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次飞跃,它推翻了中国最后一个封建王朝,结束了在中国绵延几千年并被奉若神明的君主专制制度,破天荒地宣布了主权“属于国民全体”,从而扫清了中国社会前进的巨大障碍,使民主共和的思想深入人心,其政治意义是决不能低估的。‎ 一一陈其泰《近代史上有关重大是非的两个问题的评价》‎ 材料二 辛亥革命后,某人翻译一本书名叫《平民政治》,但现在却准备易名为《共和政治》后再出版。《国粹学报》过去一段时间销路不畅,但最近改名《共和杂志》,重新变得抢手。‎ ‎——摘编自徐兆玮《棣秋馆日记》‎ 革命后地方不同了一点,绿营制度没有改变多少……守兵当值的,到时照常上衙门听候差遣。马兵仍照旧把马养在家中。衙门前钟鼓楼每到晚上仍有三五个吹鼓手奏乐……‎ ‎——沈从文《辛亥革命的一课》‎ ‎(1)材料一是从什么角度评价辛亥革命?(2分)据此指出辛亥革命最大的历史功绩。(2分)‎ ‎(2)归纳材料二两段材料关于辛亥革命影响的不同看法,对此应如何理解?(6)你认为在研究历史时应该注意什么?(2分)‎ ‎33.(14分)法制是人类共有的精神财富,是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中国法典的缘起与(罗马)查士丁尼法典的组成方式有相同之处……限制《中国法典》之外的出版物的发行(政府除外),罗马亦是如此:两国都各自以公告、律令和诏书等形式立法,还有诸如过继、家庭财产共同占有关系等都有相同之处。‎ ‎——田涛《西方人眼中的中国法律接触与碰撞》‎ 材料二 新兴地主阶级反对奴隶主贵族垄断法律,坚决要求把成文法律公布出来,以保护他们的私有财产和其他权利。汉文帝接受贾谊的“儒家‘兴礼乐’,更新秦朝法律,‘刑不上大夫’”的建议。汉律规定,对普通人犯随时逮捕,对有贵族官僚身份的人犯,如需要逮捕的,必须先奏请皇帝批准,逮捕后不加刑具,以示宽容。刘邦时,法令规定商人“不得衣丝乘车”,吕后、惠帝时规定“市井子孙不得为官吏”。‎ ‎——据李小兵《中国古代法律制度》整理 材料三 公元前3世纪左右,平民在法律上已取得与贵族平等的地位,开始享有完全的公民权。到公元212年,罗马皇帝卡拉卡拉颁布敕令,授予一般臣民以公民权。帝国初期罗马法学家们讲的“平等”,不仅是建立在奴隶制基础上的平等,而且也是建立在罗马奴隶制社会相当发达的私有制和商品交换基础上的平等。古希腊多葛学派 7‎ 进一步提出自然法体现人的理性的观点。古罗马思想家西塞罗和后来的法学家们继承并系统论述、论证自然法学说。‎ ‎——沈宗灵《略论罗马法的发展及其历史影响》‎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归纳古代中国与罗马在法治方面,有哪些相似点?(3分)‎ ‎(2)对比材料二、三,指出古代中国与罗马法律在保护对象、立法理念、经济主张等方面有何不同?(6分)‎ ‎(3)黑格尔在《法哲学原理》说:“法律决非一成不变的,相反地,正如天空和海洋因风浪而起变化一样,法律也因情况和时运而变化。”试以古罗马法的演变为例,阐释该观点。(5分)‎ 参考答案 选择:‎ ‎1_5AACDB 6_10ADADA 11_15DADCD ‎ ‎16_20DACCA 21_25DAAAC 26_30CDDBB 解答题:‎ ‎31.(1)轻徭薄赋;实行汉族的官制和法律;实行科举考试选拔汉族人士。(每点2分,共6分)‎ ‎(2)缓和了社会矛盾;推动了辽国社会的封建化进程;加速了汉和辽文化的融合;巩固了辽的统治基础。(答出三点即可得9分)‎ 试题分析:(1)依据材料中的“萧太后也不时减免税赋、徭役,对地方官采取考任制,进一步实行汉官制,改各部的令稳为节度使,又推行部分汉律,统和六年还开始科举考试”等信息,即可以得出萧太后改革的主要措施为轻徭薄赋;实行汉族的官制和法律;实行科举考试选拔汉族人士 ‎(2)要据所采取主要措施的作用和材料中的“巩固”等信息分析主要影响,轻徭薄赋有利于减轻农民负担,缓和社会矛盾;学习汉族的政治和法律,有利于辽的封建化;科举制有利于选拔汉族官员,加强对汉族的统治,进而巩固自身的统治。‎ 考点: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萧太后改革·内容及影响 ‎32.(1)角度:政治意义(民主政治)(2分)功绩:结束了中国存在几千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扫清了中国社会前进的巨大障碍,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2分)‎ ‎(2)不同看法:第一段 7‎ 材料反映出民国初期民主共和观念风行,反映的现象主要发生在城市里的知识分子中;第二段材料反映出辛亥革命并未带来什么变化,反映的现象主要发生在偏远县城的普通民众中。(4分)‎ 理解:辛亥革命具有不彻底性,其影响在不同地区和不同群体中是不一样的,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是一个缓慢而渐近的过程。(2)‎ 注意:全方面分析材料,不能以偏概全。(2)‎ 试题分析:(1)“其政治意义是决不能低估的”说明角度:政治意义(或民主政治)。“它推翻了中国最后一个封建王朝,结束了在中国绵延几千年并被奉若神明的君主专制制度,破天荒地宣布了主权“属于国民全体”,从而扫清了中国社会前进的巨大障碍,使民主共和的思想深入人心”说明功绩:结束了在中国绵延几千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扫清了中国社会前进的巨大障碍。使民主共和思想深入人心。‎ ‎(2)注意比较两段材料,第一段材料反映出民国初期共和观念风行,第二段材料“革命后地方不同了一点,绿营制度没有改变多少” 反映出辛亥革命并未带来什么变化。进而理解:辛亥革命具有不彻底性、其影响具有不平衡性等。最后升华到史学研究的角度,要全面分析各种史料,务求客观、全面的分析历史事件或人物。‎ 考点: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辛亥革命·中国民主进程的丰碑;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三民主义的形成和发展·三民主义的实践 ‎33.‎ ‎(1)政府垄断立法;立法形式多样化;保护私有财产。(3分)‎ ‎(2)保护对象:中国保护封建地主阶级;罗马保护公民。(2分)‎ 立法理念:中国注重等级观念(礼仪或以儒入法);罗马注重理性、平等(自然法)理念。(2分)‎ 经济主张:中国重农抑商;罗马保护商业。(2分)‎ ‎(3)法律会随着社会发展而变化(1分)。随着平民反对贵族斗争、领土扩张、工商业经济发展(2分),罗马法逐渐由习惯法发展到成文法(1分)、公民法发展到万民法(1分)。‎ 7‎

资料: 29.3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