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川市2015-2016高一历史12月月考试卷(附答案)
加入VIP免费下载

本文件来自资料包: 《临川市2015-2016高一历史12月月考试卷(附答案)》 共有 1 个子文件,压缩包列表如下:

注:压缩包层级关系提取自源文件,您看到的所有资料结构都和您下载的源文件一致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临川十中2015-2016学年度12月月考高一历史试卷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有39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78分。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符合题目要求。)‎ ‎1.《左传》僖公二十四年曰:“昔周公吊二叔之不咸,故封建亲戚,以蕃屏周。”据此可知,‎ A.宗法制度自此建立起来 B.分封制以屏护周朝为目的 ‎ C.分封对象都是宗族血亲 D.血缘亲疏是受封等级依据 ‎2.下列选项中,有利于巩固秦朝统治的是 ①先后统一六国 ②确立三公九卿制度 ③始建郡、县地方行政体制 ④在岭南置郡 ‎ A.② B.②④ C.③④ D.①②④‎ ‎3.史料记载:“ 687年,或诬告(宰相)祎之,……(武)则天特令肃州刺史王本立(人名)推鞫(审问)其事。本立宣敕示祎之,祎之曰:‘不经凤阁(中书省)鸾台(门下省),何名为敕?’”刘祎之不认可王本立宣读的“敕书”,主要是因为它违反了 A.诏令须经起草和审议的程序 B.诏令须由枢密院负责的规定 ‎ C.中书省监察地方政务的惯例 D.尚书省负责执行诏令的定制 ‎4.“王沔(音mian,三声),字楚望,齐州人。……加左谏议大夫、枢密副使。……改户部侍郎,参知政事。”此段文字中的王沔最有可能是 ‎ A.汉朝人 B.唐朝人 C.宋朝人 D.清朝人 ‎5.近代某条约规定:“因大英商船远路涉洋,往往有损坏须修补者,自应给予沿海一处,以便修船及存守所用物料。今大皇帝准将香港一岛给予大英国君主暨嗣后世袭主位者常远据守主掌,任便立法治理。” 这一规定 ‎ A.直接体现英国发动战争的目的 B.破坏了中国的领土主权和完整 ‎ C.破坏了中国的航运和贸易主权 D.使中国开始沦为了半封建社会 ‎6.“以永禁或设、或入与诸国仇敌之会,违者皆斩……如复滋伤害诸国人民之事,或再有违约之行,必须立时弹压惩办,否则该管之员,即行革职,永不叙用”。 这一条款应当出自于 A.《南京条约》 B.《北京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7.中国近代史上,面对列强侵略,爱国军民不屈不挠、顽强抗争。下列人物组合与方框中材料描述顺序完全吻合的是 甲、他在台湾率领抗日义军,振臂高呼:“大丈夫为国捐躯,死而无撼!”‎ 乙、他率军英勇抵抗,迫使日军三易主帅。‎ 丙、他率领致远号英勇抗敌,壮烈牺牲。‎ 丁、他指挥百团大战,沉重打击了日军的侵略气焰。‎ ‎ ‎ ‎ A.林则徐、安德馨、邓世昌、彭德怀 B.徐骧、蔡廷锴、邓世昌、彭德怀 ‎ C.刘永福、谢晋元、邓世昌、聂荣臻 D.徐骧、谢晋元、林永升、彭德怀 ‎8. “大刀向鬼子们的头上砍去”被用作电视剧《大刀》的主题曲,该剧以艺术的形式反映了中国军队从1933年的长城抗战到1937年的卢沟桥抵抗,这支军队应属于 ‎ A.国民革命军 B.八路军 C.中国工农红军 D.新四军 ‎9. ‎1940年12月30日,中国共产党创建的第一个广播电台——延安新华广播电台第一次正式播音。当天可能播出的新闻是 A.百团大战的最新战况    B.法西斯德国无条件投降 7‎ C.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  D.日本偷袭美国的珍珠港 ‎10.辛亥革命是中国社会近代化进程中显著的里程碑。这一“里程碑”在政治方面体现为 A. 使民主共和的观念逐渐深入人心 B. 中央集权的政治体制威势从此不再 C. 此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有较大发展 D. 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政体 中共党员变化图 ‎11.观察右图,导致中共党员数量和组成变化 ‎ 的主要原因有 ‎ ①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后的屠杀政策 ‎ ‎ ②中共对民主革命道路的重新选择 ‎ ‎ ③红军长征推动农村革命运动的高涨 ‎ ‎ ④日本扩大侵华对革命力量的打击 ‎ A.①② B.②③ ‎ ‎ C.①③④ D.②③④‎ ‎12.下表是摘录于一部人物传记的目录(部分)。根据所学判断,表中空白处应该是 ‎ 目录 第三章 南昌起义的参谋长 第六章 长征 第七章 到敌人后方去 第十三章 第十六章 决战淮海 A.北伐先遣战江南 B.三次反“围剿”‎ C.千里跃进大别山  D.挥师过大江 ‎13. 近代以来,在中国人民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中出现了许多震撼人心的爱国口号。如:①保卫华北,保卫黄河,保卫全中国 ②还我山东,还我青岛 ③愿人人战死而失台,决不愿拱手而让台。这些口号出现的先后顺序依次是 ‎ A.②③① B.②①③ C.③②① D.③①②‎ ‎14.下表反映了某时期中国与各国贸易的情况。导致表中数据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中国对外贸易总额的国家构成(%)‎ 年份 苏联 美国 其他国家 第一年 ‎30‎ ‎21‎ ‎49‎ 第二年 ‎41.3‎ ‎0.4‎ ‎58.3‎ 第三年 ‎51.759‎ ‎0.003‎ ‎48.238‎ A.国民革命运动兴起 B.抗日战争全面爆发 C.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D.改革开放全面实行 ‎15.下列决策不是在十一届三中全会上作出的是 ‎ A.改革开放 B.“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 ‎ C.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D.停止“以阶级斗争为纲”‎ ‎16.中国网新闻中心曾发表评论指出:“九二共识”虽只是一个用词符号,……但其重要的部分则是两岸双方当时达成的共识内涵,即“□□□□”。这里□□□□处的内容是 A.海峡两岸均坚持一国两制原则 B.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 C.海峡两岸均坚持和平统一原则 D.海峡两岸均放弃武力统一原则 ‎17.‎2008年12月15日,中国海峡两岸实现了直接“三通”(通航、通邮、通商)。最早提出“三通”的是 7‎ ‎ A.1979年全国人大常委会《告台湾同胞书》‎ ‎ B.1981年叶剑英《关于台湾回归祖国,实现祖国统一问题的方针政策》的谈话 ‎ C.1992年“九二共识”‎ ‎ D.1995年江泽民《为促进祖国统一大业的完成而继续奋斗》的讲话 ‎18.根据中国现代国情,党和政府在某些地区实行了特殊的政策,其中特别行政区和民族自治区的共同点是 ‎ A.都实行特殊的经济政策和不同的社会制度  ‎ ‎ B.都由中央人民政府统一管辖经济、文化等各项事务 ‎ C.都实行特殊的民族政策和管理体制     ‎ ‎ D.都有较大的自治管理权和行政自主权 ‎19.菲律宾前外长卡洛斯·罗慕洛在谈到一次国际会议时说:“周恩来是我去时候的敌人,回来时候的朋友。”这次会议应该是 A.雅尔塔会议 B.日内瓦会议 C.万隆会议 D.第26届联大 ‎20.下图是拍摄于1972年的两张历史照片。这组照片反映出的历史信息是 ‎ 毛泽东会见尼克松 毛泽东会见田中角荣 A.中国外交关系取得重大突破 B.中美、中日宣告正式建交 C.中国在广泛地参与国际事务 D.世界格局发生根本性变化 ‎21.2001年,中国、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六国元首相聚上海,共同签署《上海合作组织成立宣言》,在世界外交舞台上成功开创了 A.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模式 B.结伴而不结盟的新型区域合作模式 C.发达国家加强经济合作的新模式 D.大国之间加强军事安全的协作模式 ‎22.历史纪年方法是历史学习的重要内容之一。下列有关历史纪年的叙述,正确的有 ‎ ①梭伦改革发生于公元前六世纪初期 ‎②“太祖”作为朱元璋的年号可以用来纪年 ‎③中华民族取得抗战胜利是在民国三十四年 ‎④中华人民共和国宣告成立是在农历甲午年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23.无论在古代还是在后世,梭伦素有雅典“民主之父”之称。下列对他的改革措施表述正确的是 ‎ A.颁布“解负令”,废除雅典的奴隶制度 ‎ B.使各等级的公民有参选“四百人会议”的权利 ‎ C.设立陪审法庭以受理公民投诉 ‎ D.为担任公职和参加政治活动的公民发放津贴 ‎ ‎24.伯里克利执政时代是希腊民主政治的“黄金时代”,其民主制度的高度发展表现在 ‎①“四百人会议”兼有政府职能 ‎ ‎②确立了以议会立法为主要特征的代议制 7‎ ‎③除十将军外的各级官职向所有公民开放 ‎ ‎④每个公民在公民大会上都有发言权和表决权 ‎ A.②④ B.①③ C.①③④ D.③④‎ ‎25.有同学在学习了《罗马人的法律》后,整理了一份学习笔记。其中错误的有 ‎①按产生先后排序是“习惯法——成文法——公民法——万民法”‎ ‎②《十二铜表法》的颁布体现了平民的作用 ‎③随着对外扩张,外邦人自动获得了公民权,万民法体系形成 ‎④自然法是一种法律观念 A.①②      B.③ C.①③     D.②④‎ ‎26. 马克思说:“(罗马帝国)到处都由罗马法官根据罗马法进行判决,从而使地方上的社会秩序都被宣布无效。”对这段话的准确理解是 A.法官是罗马帝国的最高统治者 B.法官滥用权力,造成社会秩序混乱 ‎ C.罗马法官建立了罗马帝国 D.罗马法稳固了帝国的政治经济基础 ‎27.安妮女王没有子嗣,她去世后王位就要复归詹姆士二世及其世系,“光荣革命”的成果将要功亏一篑。因此,1701年英国议会通过法律规定,安妮去世后王位将转入詹姆士二世的德意志表亲索菲亚手中。这直接体现出英国    ‎ ‎  A.以和平方式实现社会改造        B.由贤能者继承王位 ‎  C.深受欧洲大陆王室的影响        D.议会权力高于王权 ‎28.美国宪法之父麦迪逊说:“在共和政体中,立法权必然处于支配地位,立法权拥有的这种优势可能导致多数人的暴政,因此,必须在制度设计上淡化这种危险。”美国“在制度设计上淡化这种危险”的措施有①确立联邦体制 ②以三权分立原则构建中央政府权力 ③国会由参议院和众议院组成 ④以一定比例计算南方黑人奴隶的人口数量 A.①④ B.②③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29.马克思主义的产生,与下列哪些国家和地区的历史经验有密切关系 A.美英法 B.英法俄 C.美法德 D.英法德 ‎30.“代替那存在着阶级和阶级对立的资产阶级旧社会的,将是这样一个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自由发展的条件。”《共产党宣言》中的这句话,阐述了 A.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 B.资本主义的腐朽本质 C.无产阶级斗争的政党学说 D.未来共产主义社会的原则 ‎31.如果要给右图设置一个主题,准确的是 A.北约与华约的对峙 B.从欧共体到欧盟 C.马歇尔计划与二战后欧洲格局 D.布雷顿森林体系蓝图的构建 ‎32.2011年,德国和法国共同编撰的“讲述欧洲历史的教科书”历时五年终于完成。创造了编撰共同历史教科书的德法模式,即“双方一直磨合到彼此就大部分争议问题达成共识,再开始共同撰写教科书”。编者认为这套书的最终目的,是鼓励学生以批判的眼光看待历史,不会只给一种答案。据此判断,编撰此书体现了 A.历史共识需要批判思维 B.对于民族国家身份的认同 C.价值判断高于史实判断 D.批判思维比历史真实重要 ‎33. 下列三幅图片共同反映的问题是 ‎ 7‎ ‎ ‎ A. 世界日益联系成不可分割的整体 B. 世界经济多极化的趋势形成 C. 西欧、日本努力改善与发展中国家的关系 D. 世界政治格局向多极化方向发展 ‎34.《论衡》中提到:“深耕细锄,厚加粪壤,勉致人工,以助地力”,“地力盛者,草木畅茂,一亩之收,当中田五亩之分”。这直接体现出我国古代农业生产中 A.“人定胜天”的思想 B.“耕织结合”的特点 ‎ C.“不误农时”的思想 D.“精耕细作”的特点 ‎35.古代中国纺织业历史悠久、技术精湛。下列对其发展节点的叙述,符合史实的是 ‎ A.原始遗址中出土的骨梭、陶纺轮等说明丝织业已经萌芽 B.汉代丝织品远销大西洋为中国赢得“丝国”称呼 C.唐代私营纺织业规模扩大,官营纺织业衰落 D.明代部分地区纺织业出现自由劳动力市场 ‎36.读右图,对图中装置理解错误的是 A.是中国古代机械工程史上的重大发明 B.体现利用自然力解放人力的有益探索 C.直接导致了中国古代水利事业的发展 D.该装置的产生时间最早有可能在东汉 ‎37.南朝时期的陶弘景在《重修政和经史证类备用本草》中提到“钢铁是杂炼生(生铁)鍒(熟铁)为刀镰者”,这一记载表明 A.钢铁主要用来制作兵器 B.炼钢技术最早出现于南朝 ‎ C.南朝时期已掌握灌钢法 D.南朝时期淬火工艺空前发展 ‎38. 史书记载:“嘉兴府秀水县濮院镇地跨秀水、桐乡两县,清初‘远方大贾携槖(钱袋子)群至,一镇之内,坐贾持衡,行商麕(群)至,终岁贸易不下十万金’”。材料直接反映出 A.濮院镇已成为区域商业中心 B.商业活动突破时空限制 C.长途水运贸易促进商业繁荣 D.重农抑商政策暂时调整 ‎39.学者吴慧指出:“重农抑商,重农是目的,抑商是手段。这一政策的实质是抑商人而存商业,退私商而进官商。”下列各项中能支持这一观点的是 A.“重农”有效提高了农民阶级的社会地位 B.“抑商”成功地抑制了古代工商业的发展 C.重农抑商强化了国家对社会经济的控制 D.重农抑商成为历代王朝基本的经济政策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有2个小题,第40题11分,第41题11分,共22分。)‎ ‎40.(11分)关注和保障普通人的基本权利,代表了立法理念的进步方向。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不得为了任何个人的利益,制定特别的法律……对刑事判决不服的,有权上告……任何人非经审判,不得处死刑。” ——《十二铜表法》第9表 7‎ ‎(1)《十二铜表法》在罗马法历史上具有怎样的地位?结合材料一指出该条款体现的立法观念?(3分)‎ ‎ 材料二 “美国宪法的目的是规范和限制政府的权力,以保护人民免受恶政之苦。换句话说,它要防的是治者之恶,而非被治者之恶。”‎ ‎——任东来《美国宪政历程:影响美国的25个司法大案》‎ ‎(2)材料二作者认为美国宪法的主要功能是什么?这一功能对美国社会政治产生了什么积极的影响?(5分)‎ 材料三 世界近代各国重要法案一览表 时间 国别 法案名称 主要特点 ‎1689年 英国 ‎《权利法案》‎ 限制了国王的立法权、财政权、军事权 ‎1787年 美国 ‎《联邦宪法》‎ 体现人民主权、权力制约与平衡的原则,确立了三权分立的共和制政体 ‎1791年 法国 ‎《法国宪法》‎ 确立君主立宪制,王权受到严格限制。‎ ‎1871年 德国 ‎《德意志帝国宪法》‎ 规定皇帝拥有军队指挥权、官吏任免权、议会召集权和解散权 ‎1889年 日本 ‎《大日本帝国宪法》‎ 确定了君主立宪政体,保障臣民拥有基本权利,但天皇拥有制定法规、缔结条约等不受议会制约的权力 ‎1912年 中国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中华民国主权属于全体国民,国民拥有人身、言论等基本权利,实行三权分立的共和制 ‎1924年 土耳其 共和国宪法 土耳其共和国第一部宪法,大国民议会被赋予立法、行政和司法的权力,确立了一种以多数人统治为主要原则的民主制度 ‎(3)根据材料三,结合世界潮流和近代亚洲各国宪法,对《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作简要评价。(3分)‎ ‎41. (11分)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朱元璋)因考虑到“人主以一身统御天下,不可无辅臣”,遂于是年九月“置四辅官”。要求他们“宜体朕怀,心常格神,行常履道,位理赞化,以安生民”。‎ ‎ ——魏千志《明清史概论》‎ 材料二 (明朝)大学士叶向高,言:我朝阁臣,只备论思顾问之职,原非宰相。中有一二权势稍重者,皆上窃君上之威灵,下侵六曹之职掌,终以取祸。臣备员六年,百凡皆奉圣断,分毫不敢欺负。部务尽听主者,分毫不敢与闻。 ‎ ‎ ——《明神宗实录》‎ 材料三 “光荣革命”后的一段时间里,国王仍能独立行使行政权。……此时的君主立宪政体仍显粗糙。……(汉诺威王朝的)乔治一世和乔治二世来自德意志,不谙英国事务,很少出席内阁会议。时间一长,国王不出席内阁会议便也成了惯例。而且,从1714年之后,乔治一世再也没有否决过内阁会议的决定,事实上放弃了对行政权的控制。这祥,内阁会议先就来事作出决定,然后提交国王认可。如此,一个对议会负责的内阁政府形成了。‎ ‎ ——《历史教学研究与资源》‎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三,概括中英两国内阁制形成的原因。(3分)‎ 7‎ ‎(2)根据材料二、三,比较明朝内阁与英国内阁的不同之处。(4分)‎ ‎(3)根据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中、英两国内阁制度对本国历史发展产生的主要影响。(4分)‎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有39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78分。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符合题目要求。)‎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B B A C B D B A A D A C C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C B B A D C A B B C D C D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D B D D C A D D D C C A C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有2个小题,第40题11分,第41题11分,共22分。)‎ ‎40.‎ ‎(1)地位:是罗马第一部成文法。(1分)观念:法律面前人人平等。(2分)‎ ‎(2)功能:限制政府的权力,充分保障人民主权。(2分)影响:防止了专制的出现,保证了人民的基本权利;缓和了矛盾;有利于社会稳定和发展。(3分)‎ ‎(3)确立了人民主权的原则(或“保护普通人的权利”也可);顺应了世界民主化潮流;立法理念领先于亚洲国家。(3分)‎ ‎41.‎ ‎(1)原因:明朝:废丞相后,皇帝无法处理所有的政务。(1分)‎ ‎ 英国:资产阶级不满国王把持行政权;汉诺威王朝国王不愔英国事务,为内阁摆脱国王的控制提供了有利时机。(2分)‎ ‎(2)不同:明朝:不是法定的一级中央行政机构(或皇帝的顾问机构);对皇帝负责。(2分)‎ ‎ 英国:是最高行政机构;对议会负责。(2分)‎ ‎(3)影响:明朝:进一步强化了封建君主专制制度;使中国落后于西方。(2分)‎ 英国:使君主立宪制更加完善;为资本主义社会的发展提供了保证。(2分)‎ 7‎

资料: 29.3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