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市2015年高二生物下学期期末试题(有答案)
加入VIP免费下载

本文件来自资料包: 《西安市2015年高二生物下学期期末试题(有答案)》 共有 1 个子文件,压缩包列表如下:

注:压缩包层级关系提取自源文件,您看到的所有资料结构都和您下载的源文件一致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西安市2015年高二生物下学期期末试题(有答案)‎ 考试时间: 100 分钟 总分:100 分 班级: 姓名:‎ 一、 选择题:(本题共60分,每小题1.5分,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意)‎ ‎1.某兴趣小组为了研究阳光对大豆发芽的影响,而在两个花盆里种了大豆,并设计如下实验:在这一实验设计中,应该改正的错误是 ‎ 花盆 ‎ 阳光 ‎ 温度 ‎ 水 ‎ I ‎ 光照 ‎ ‎‎20℃‎ ‎ 充足 ‎ Ⅱ ‎ 暗室 ‎ ‎‎20℃‎ ‎ 不充足 A.两个花盆应该放在向阳的地方 B.两个花盆都应放在暗处 C.两个花盆的温度不应该一样高 D.两个花盆都应该浇给充足的水 ‎2.将正常的洋葱表皮细胞置于‎0.3g/mL浓度的蔗糖溶液中,一段时间内,细胞的吸水力将( )。‎ A.逐渐增大 B.逐渐减少 C.保持不变 D.忽大忽小,不断处于变化中 ‎3.除哪项外,其余各项都可以通过质壁分离和复原加以鉴定?( )‎ ‎ A.成熟的植物细胞能进行渗透吸水 ‎ ‎ B.蛋白质、淀粉、纤维素的亲水性依次递减 ‎ C.原生质层和细胞壁伸缩性的大小 ‎ D.成熟植物细胞死活 ‎4下列健康人的4种液体样本中,能与双缩脲试剂发生紫色颜色反应的是①尿液②胃液③汗液④唾液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5.格里菲思(F. Griffith)用肺炎双球菌在小鼠身上进行了著名的转化实验,此实验结果 A.证明了DNA是遗传物质 ‎ B.证明了RNA是遗传物质 C.证明了蛋白质是遗传物质 ‎ ‎ D.没有具体证明哪一种物质是遗传物质 ‎6.在采用鸡血为材料对DNA进行粗提取的实验中,若需进一步提取杂质较少的DNA,可以依据的原理是 ‎ A.在物质的量浓度为0.14 mol/L的氯化钠溶液中DNA的溶解度最小 ‎ B.DNA遇二苯胺在沸水浴的条件下会染成蓝色 ‎ C.DNA不溶于酒精而细胞中的一些物质易溶于酒精 D.质量浓度为0.‎1g/mL的柠檬酸钠溶液具有抗凝血作用 ‎7.在制作洋葱根尖压片观察细胞有丝分裂时,不可能用到的试剂是 A.龙胆紫染液 B.醋酸洋红染液 ‎ C.稀盐酸溶液 D.30%蔗糖溶液 ‎8、为证实叶绿体有放氧功能,可利用含有水绵与好氧细菌的临时装片进行实验,装片需要给予一定的条件,这些条件是 A.光照、有空气、临时装片中无NaHCO3稀溶液 ‎ B.光照、无空气、临时装片中有NaHCO3稀溶液 C.黑暗、有空气、临时装片中无NaHCO3稀溶液 ‎ ‎ D.黑暗、无空气、临时装片中有NaHCO3稀溶液 ‎9.某研究人员模拟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进行了以下4个实验:‎ ‎①S型菌的DNA+DNA酶→加入R型菌→注射入小鼠 10‎ ‎②R型菌的DNA+DNA酶→加入S型菌→注射入小鼠 ‎③R型菌+DNA酶→高温加热后冷却→加入S型菌的DNA→注射入小鼠 ‎④S型菌+DNA酶→高温加热后冷却→加入R型菌的DNA→注射入小鼠 以上4个实验中小鼠存活的情况依次是 A.存活、存活、存活、死亡 B.存活、死亡、存活、死亡 C.死亡、死亡、存活、存活 D.存活、死亡、存活、存活 ‎10.用高倍显微镜观察黑藻叶绿体时,可见叶绿体 A.具有双层膜 B.呈绿色带状 C.内部有许多基粒 D.呈绿色椭球形 ‎11.将生长素正确处理过的插条,置于适宜的条件下,其生根状况是 A.形态学下端生根 B.两端都生根,形态学下端数量较多 ‎ C.形态学上端生根 D.两端都生根,数量基本一致 ‎12.研究者给家兔注射一种可以特异性破坏胰岛B细胞的药物―链脲佐菌素(STZ)进行血糖调节研究,为了准确判断STZ是否成功破坏胰岛B细胞,应 ①在兔饱足状态下 ②在兔空腹状态下 ③测定血糖含量 ④测定尿液是否含糖 ⑤测定血液胰岛素含量 A.①③④ B.①③⑤ C.②③⑤ D.②③④‎ ‎13.对下表中所列待测物质的检测,所选用的试剂及预期结果都正确的是 待测物质 检测试剂 预期显色结果 ‎①‎ DNA 甲基绿 红色 ‎②‎ 脂肪 苏丹Ⅲ 橘黄色 ‎③‎ 淀粉 斐林试剂 蓝色 ‎④‎ 蛋白质 双缩脲试剂 紫色 A. ①③ B.② ③ C.①④ D.②④‎ ‎14.下列有关实验及显色结果的叙述,正确的有 ‎ A.水浴加热条件下,蔗糖与斐林试剂发生作用生成砖红色沉淀 ‎ B.沸水浴条件下,脱氧核苷酸与二苯胺发生作用呈现蓝色 ‎ C.常温条件下,蛋白质与双缩脲试剂发生作用呈现紫色 ‎ D.常温条件下,核糖核酸与甲基绿作用呈现绿色 ‎15.现有与某种植物种子萌发有关的4组实验处理如下表 ‎ 实验组 Ⅰ Ⅱ Ⅲ Ⅳ 处理 种皮完整,‎25℃‎蒸馏水浸泡24h 机械破损种皮,‎25℃‎蒸馏水浸泡24h 种皮完整,0.05%赤霉素水溶液‎25℃‎浸泡24h 机械破损种皮,0.05%赤霉素水溶液‎25℃‎浸泡24h 下列组合不能达到相应目的的是 A.仅做Ⅰ组与Ⅱ组实验,可探究机械破损对该种子萌发的影响 B.仅做Ⅰ组与Ⅲ组实验,可探究种皮完整条件下赤霉素对该种子萌发的影响 C.仅做Ⅱ组与Ⅲ组实验,可探究赤霉素或机械破损对该种子萌发的影响 D.仅做Ⅱ组与Ⅳ组实验,可探究机械破损条件下赤霉素对该种子萌发的影响 ‎16、下列对实验的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探索淀粉酶对淀粉和蔗糖的专一性作用时,可用碘液替代斐林试剂进行鉴定 B.纸层析法分离叶绿体色素的实验结果表明,叶绿b在层析液中溶解度最低 C.调查人群中某种遗传病的发病率时,应选择有遗传病史的家系进行调查统计 D.鉴定蛋白质时,应将双缩脲试剂A液和B液混合以后再加入待检组织样液中 ‎17.下列关于低温诱导染色体加倍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10‎ A.原理:低温抑制染色体着丝点分裂,使子染色体不能分别移向两极 B.解离:盐酸酒精混合液和卡诺氏液都可以使洋葱根尖解离 C.染色:改良苯酚品红溶液和醋酸洋红溶液都可以使染色体着色 D.观察:显徽镜下可以看到大多数细胞的染色体数目发生改变 ‎18、下列关于实验操作步骤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 A.鉴定可溶性还原糖时,要先加入斐林试剂甲液摇匀后,再加乙液 ‎ B.用于鉴定蛋白质的双缩脲试剂要先将A液B液混合均匀后,再加入样品试管中 ‎ C.脂肪的鉴定必须用显微镜才能看到被染成橘黄色的脂肪滴 ‎ D.斐林试剂与蔗糖溶液水浴煮沸5分钟将出现砖红色沉淀 ‎19、下列哪一组实验材料最适合探究不同温度对酶活性影响的实验:( ) ‎ A.H2O2、过氧化氢酶 B.淀粉、淀粉酶 ‎ C.A、B两项均合适 D.A、B两项均不合适 ‎20、图为取自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的一个处理后的细胞。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图示细胞处于初始质壁分离状态或质壁分离复原过程中或失水和吸水的动态平衡中 ‎ B.5的浓度比正常细胞液的浓度高 ‎ ‎ C.4具选择透过性,其主要成分是蛋白质和磷脂 ‎ D.细胞呈紫色的部分是3,该细胞为成熟植物细胞,主要通过渗透作用吸水 ‎ 21、在下列实验中,必须始终用活组织作实验材料的是:( )‎ ‎ ①观察植物细胞的有丝分裂 ②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与复原 ‎ ③观察细胞质的流动 ④叶绿体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 ⑤DNA的粗提取 ‎ A.①② B.②③ C.③⑤ D.②④‎ ‎22、下面有关生物实验原理、方法或结果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 ‎ A.“观察植物细胞有丝分裂”实验中,不须保持细胞的活体状态 ‎ B.在“DNA粗提取和鉴定”实验中,将所得到的DNA粘稠物加入到0.14mol/L的NaCl溶液中,经过滤后,此时应取滤液继续提纯DNA ‎ C.番茄含有丰富的葡萄糖和果糖,常用作还原糖鉴定的材料 ‎ D.显微镜下观察到的质壁分离是指细胞质与细胞壁的分开 ‎ 23、下列各项叙述正确的是:(  )‎ ‎ A.鉴定蛋白质时,要先将双缩服试剂A 和B 混合均匀后,再加入组织样液 ‎ B.纸层析法分离叶绿体色素的原理是不同色素在层析液中溶解度不同 ‎ C.观察细胞质壁分离和复原时,应选用根尖分生区作实验材料 ‎ D.DNA 遇二苯胺在沸水浴时会染成紫色 ‎ 24、取五支试管,各加入2mL 0.5mol/L的过氧化氢溶液,然后按下表要求分别加入试剂或材料:‎ 试管号 ‎1‎ ‎2‎ ‎3‎ ‎4‎ ‎5‎ 过氧化氢 ‎2mL ‎2mL ‎2mL ‎2mL ‎2mL 试剂或材料 ‎1mL唾液 锈铁钉 生土豆块 熟土豆块 生土豆块和稀酸 实验现象 几乎无气泡 少量气泡 大量气泡 几乎无气泡 少量气泡 ‎ 请根据上述实验,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以上组合实验中,包含了空白对照组 ‎ B.用1号和4号组对比,可以说明酶具有专一性 ‎ C.用3号和4号组对比,可以说明酶具有高效性 D.用3号和5号组对比,可以说明酶的催化效率受pH影响 10‎ ‎25、科研小组欲从火烈鸟血细胞中提取出某种化学物质。在提取过程中,首先把血细胞从血液中分离出来,加入蒸镏水并快速搅拌。此举的作用是:(  )‎ ‎ A.防止血细胞凝集 B.让血细胞沉淀 ‎ C.洗掉血细胞的红色 D.使血细胞破裂 ‎26.在“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实验中,将口腔上皮细胞置入8%的盐酸溶液中水解的主要目的是 A.使细胞中的DNA水解成脱氧核苷酸 ‎ B.使细胞中物质全部水解 C.利用盐酸改变细胞膜的通透性,加速染色剂进入细胞 D.使染色体中的DNA与蛋白质分离,有利于蛋白质与染色剂结合 ‎27.提取和分离叶绿体中色素的正确顺序应该是 A.进行纸层析→制取滤液→在滤纸条上画线→将实验材料研磨 B.制取滤液→进行纸层析→在滤纸条上画线→制取滤液→再画线 C.将实验材料剪碎、研磨→在滤纸条上画线→制取滤液→进行纸层析 D.将实验材料剪碎、研磨→制取滤液→在滤纸条上画线→进行纸层析 ‎28.叶绿体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主要证明了 A.四种色素在层析液中的溶解度和扩散速度不同, ‎ ‎ B.叶绿体的含量是类胡萝卜素的四倍 C.叶绿体中色素的种类和色素的颜色 ‎ ‎ D.色素分布在叶绿体片层结构的薄膜上 ‎29.匈牙利学者帕尔在1914~1918年间进行植物生长的实验研究时,曾在黑暗条件下,将切下的燕麦胚芽鞘顶部移到切口的一侧,胚芽鞘会向另一侧弯曲生长(如下图),这个实验主要证实 A.顶端产生某种“影响物” B.合成“影响物”不需要光 C.“影响物”具有促进胚芽鞘生长效应 D.使背光一侧“影响物”分布多 ‎30.为了验证胚芽鞘尖端确实能产生促进生长的某种物质,用胚芽鞘和琼脂块等材料进行实验时,对照实验的设计思路是 A.完整胚芽鞘分别置于单侧光照射和黑暗条件下 B.胚芽鞘尖端和未放过尖端的琼脂块分别置于胚芽鞘切面的同一侧 C.未放过尖端的琼脂块和放过尖端的琼脂块分别置于胚芽鞘切面的同一侧 D.胚芽鞘尖端和放过尖端的琼脂块分别置于胚芽鞘切面的同一侧 ‎31. 一些实验必须先制作玻片标本,然后在显微镜下观察。下面的实验过程错误的是 A.有丝分裂观察:解离根尖→染色→漂洗→制片→观察 B.脂肪鉴定:切取花生子叶薄片→染色→去浮色→制片→观察 ‎ C.质壁分离观察:撕取鳞片叶表皮→制片→观察→滴加蔗糖溶液→观察 D.细胞质流动观察:取黑藻小叶→制片→观察 ‎32.下列各项依次是实验用剂、该用剂目的和实验目的,其中错误的是 A.无水乙醇:作有机溶剂,提取叶绿体色素 ‎ ‎ B.生长素:促进子房发育,培育单倍体无籽果实 C.醋酸洋红:使核物质染色,观察有丝分裂 ‎ ‎ D.30%蔗糖溶液:洋葱表皮细胞失水,观察质壁分离 ‎33.下列实验试剂或材料与其实验名称不相符合的是 10‎ A.甲基绿吡罗红—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 ‎ B.澄清石灰水—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的方式 C.碘液—探究温度对唾液淀粉酶活性的影响 ‎ ‎ D.紫色的洋葱表皮细胞—观察植物细胞的有丝分裂 ‎ ‎34.科学家利用“同位素标记法”搞清了许多化学反应的详细过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用15N标记核苷酸搞清了分裂期染色体形态和数目的变化规律 B.用18O标记H2O和CO2有力地证明了CO2是光合作用的原料 ‎ C.用‎14C标记CO2最终探明了CO2中碳元素在光合作用中的转移途径 D.用35S标记噬菌体的DNA并以此侵染细菌证明了DNA是遗传物质 编号 实验处理 ‎30min内上浮叶圆片数(片)‎ 叶圆片来源 叶圆片数(片)‎ 自来水(mL)‎ NaHCO3(克)‎ ‎1‎ A ‎10‎ ‎40‎ ‎0‎ ‎2‎ ‎2‎ B ‎10‎ ‎40‎ ‎1‎ ‎6‎ ‎3‎ C ‎10‎ ‎40‎ ‎3‎ ‎4‎ ‎4‎ D ‎10‎ ‎40‎ ‎5‎ ‎5‎ ‎35.某同学想探究二氧化碳浓度与光合作用速率的关系。他取A、B、C、D四株都有5张叶片的小白菜,用直径‎1cm的打孔器打取小叶圆片各10片,并设法抽去气体使之下沉,置于光下。取100mL三角瓶5个,编号1~4,按下表操作(光照、温度相同且适宜)并记录结果。下列评价或修正不合理的是 A.自变量二氧化碳浓度的控制不严格      ‎ ‎ B.只要控制光照、温度相同即可 C.实验材料本身存在的差异会影响实验结果  ‎ ‎  D.制备的叶圆片在投入三角瓶之前应放于黑暗处 ‎36.科学研究过程一般包括发现问题、提出假设、实验验证、数据分析、得出结论等。在孟德尔探究遗传规律的过程中,导致孟德尔发现问题的现象是 A.等位基因随同源染色体分开而分离 ‎ ‎ B.具一对相对性状亲本杂交,F2表现型之比为3︰1‎ C.F1与隐性亲本测交,后代表现型之比1︰1 ‎ ‎ D.雌雄配子结合的机会均等 ‎37、用正常的黄瓜雌花验证生长素的作用,设计的做法是:将用实验的雌花在开花前套上纸袋,然后分别作如下处理,①1号花开花后给雌蕊柱头涂一定浓度的生长素;②2号花开花后人工授粉。此设计的缺陷是:(  )‎ A.1号花未进行人工授粉 B.2号花未涂生长素 C.缺乏自然传粉的雌花 D缺乏只作套袋处理的雌花 ‎38. 北京时间‎10月4日下午5点30分,2010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揭晓,英国科学家罗伯特·爱德华兹(Robert 10‎ ‎ Edwards)因发展体外授精疗法获奖。作为辅助生殖手段,试管婴儿在20多年前也曾被世界舆论界视为洪水猛兽而大加抨击,但时至今日,这项技术已经被全世界绝大多数国家所承认,并被认为是20世纪对人类有重大贡献的技术发明之一。下列各项中与 “试管婴儿”的培育有关的是 ‎①体外受精 ②体内受精 ③主要在体外发育 ④主要在体内发育 ⑤运用基因工程技术⑥运用胚胎工程技术⑦属于有性生殖⑧属于无性生殖 A.①③⑥⑧ B.①④⑥⑦ C .②③⑥⑦ D.①④⑤⑧‎ ‎39.不属于质粒被选为基因运载体的理由是 ‎ A、能复制 B、有多个限制酶切点 C、具有标记基因 D、它是环状DNA ‎40. 单克隆抗体制备过程中,骨髓瘤细胞和B淋巴细胞诱导融合后,要用特定培养基筛选出杂交瘤细胞,在这种培养基上不能存活增殖的细胞是 ‎①淋巴细胞 ②小鼠骨髓瘤细胞 ③B淋巴细胞自身融合细胞 ‎ ‎④小鼠骨髓瘤细胞自身融合细胞 ⑤杂交瘤细胞 A. ②④ B.①③⑤   C. ①②③④   D.②③ ‎ 二、非选择题:(共40分)‎ ‎41.(5分)用多倍体育种的方法获得无籽西瓜。现有某地明年需要种植大批无籽西瓜,请用最经济快捷的方式为其解决秧苗问题(用流程图简要表示)。‎ ‎42.(10分)已知纯种的粳稻和糯稻杂交,F1全为粳稻。粳稻中含有直链淀粉遇碘呈蓝黑色(其花粉粒的颜色反应也相同),糯稻含支链淀粉,遇碘呈红褐色(其花粉粒的颜色反应也相同)。现有一批纯种粳稻和糯稻,以及一些碘液。请设计实验方案验证基因的分离规律(实验过程中可自由取用必要实验器材,基因用M和m表示)。‎ 实验方法: 。‎ 实验步骤: ‎ ‎ ‎ 实验预期现象: ‎ ‎ ‎ ‎ 实验现象的解释: ‎ ‎ ‎ 实验结论: ‎ ‎ ‎ ‎43.(5分)研究发现,氨基酸等营养物质可以向细胞分裂素浓度高的部位移动。为验证这一结论,有人设计了下列实验方案。请根据提供的实验材料和用具,写出第二步及以后的实验步骤,并预测实验结果。‎ 材料用具:生长状况相同的萝卜成熟叶片若干,适宜浓度的细胞分裂素溶液,含‎14C标记氨基酸的溶液(氨基酸可被叶片吸收并在叶片内移动),蒸馏水,棉签,检测放射性强度的设备等。‎ 实验步骤:‎ 第一步:取生长状况相同的萝卜成熟叶片若干,在叶片左半叶某一部 位涂抹含‎14C标记氨基酸的溶液(如图所示)。‎ 涂抹‎14C标记 氨基酸溶液 第二步:‎ 第三步 10‎ 实验结果:‎ ‎44. (15分)运用现代生物科技相关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目前,科学家正致力于应用生物技术进行一些疾病的治疗,如器官移植、基因治疗等。请回答下列问题:‎ ‎(1)人体器官移植面临的主要问题有_________和免疫排斥,目前临床通过使用_________抑制T细胞的增殖来提高器官移植的成活率。‎ ‎(2)EK细胞来源于囊胚期的__________细胞或胎儿的原始性腺,也可以通过_________技术得到重组细胞后再进行相应处理获得。通过对患者的EK细胞进行_________________,可培育出人造组织器官,进而解决免疫排斥问题。‎ ‎(3)人们发现小型猪的器官可用来替代人体器官进行移植,原因是猪的内脏 ‎ ‎ 与人极为相似,但小型猪器官表面的某些抗原决定簇仍可引起免疫排斥。目前,科学家正试图利用基因工程对小型猪的器官进行改造,采用的方法是将器官供体基因导入某种调节因子,以抑制___________________,或设法除去________________。再结合克隆技术,培育出没有免疫排斥反应的转基因克隆猪器官。‎ ‎(4)基因工程技术还可用于基因治疗。在进行体外基因治疗时,最有效的转化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在进行体内基因治疗时,采用的载体应该是____________ ‎ ‎(5)当获能后的精子与卵子相遇时,首先发生__________反应,释放出有关的酶直接溶解卵丘细胞之间的物质,形成精子穿越放射冠的通路。防止多精入卵的生理反应依次有__________、__________。(时间顺序不可颠倒)‎ ‎(6)生态经济主要是通过利用“_______________”的原理,使一个系统产出的污染物,能够成为本系统或者另一个系统的生产原料,从而实现废弃物的资源化 ‎45. (5分)下图为某个学生根据体细胞杂交技术设计的生产破伤风杆菌抗体的方案。据图回答:‎ 10‎ ‎(1)该方案的目的是 ‎ ‎(2)该方案能达到预期效果吗?如果不能,请指出缺点并纠正。‎ 10‎ ‎2014-2015学年度第二学期高二生物期末考试参考答案:‎ 选择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D A B D D C D B D D A B D C C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B C C B D B A B D D C D C C C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A B D C B B D B D C 非选择题:‎ ‎41、(5分)答案:‎ ‎【答案】组织培育的过程可以概括如图所示:‎ ‎42.(10分)【答案】方案一:‎ 实验方法:采用测交法加以验证。‎ 实验步骤:(1)首先让纯合的粳稻与糯稻杂交,获取F1杂合粳稻。(2)让Fl代杂交粳稻与糯稻测交,观察后代性状分离现象。‎ 实验预期:测交后代出现两种不同表现型且比例为1:1。‎ 实验现象解释:依据测交使用的糯稻为纯合体只产生一种含糯性基因(m)的配子,后代既然出现两种表现型,即粳稻和糯稻,则F1必然产生两种类型的配子,即M和m。‎ 实验结论:F1中含有M和m基因,且M和m这对等位基因在F1产生配子的过程中必然随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最终产生了两种不同的配子,从而验证了基因的分离规律。 ‎ 方案二:‎ 实验方法:运用F1花粉鉴定法。实验步骤:(1)首先让纯种粳稻和糯稻杂交。获得F1杂合粳稻。(2)F1开花时取其一个成熟花药,挤出花粉,置于载玻片上,滴一滴碘液并用显微镜观察。‎ 实验预期:花粉一半呈蓝黑色,一半呈红褐色。‎ 实验现象解释:F1在产生配子的过程中产生了一种含M基因的配子(蓝黑色)和一种含m基因的配子(红褐色)。‎ 实验结论:由此说明,F1在减数分裂产生配子的过程中所含的等位基因M和m随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并最终形成了两种不同的配子。从而直接验证了基因的分离规律。‎ 方案三:‎ 实验方法:采用自交法加以验证。‎ 实验步骤:(1)首先让纯合的粳稻与糯稻杂交,获得F1杂合粳稻。(2)让Fl杂合粳稻自交,观察后代性状分离现象。‎ 实验预期:自交后代出现两种不同表现类型且比例为粳稻:糯稻=3:1。‎ 实验解释:‎ 10‎ 依据自交使用的粳稻为杂合体,同时含有M和m基因,因此表现为粳稻。在F1进行减数分裂形成配子时,产生了含有基因M和m的两种雌配子和两种雄配子,无论是雌配子还是雄配子基因M:m都接近1:l,雌雄配子的结合机会是相等的。因此,上述两种雌雄配子的结合所产生的F2便出现了两种表现型,粳稻:糯稻=3:1。‎ 实验结论:F1在进行减数分裂形成配子时,所含等位基因M和m随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分别进入两个配子中,独立地随着配子遗传给后代,从而验证了基因的分离规律。 ‎ ‎43. (5分)    第二步:将叶片均分为两组,编号 第三步:在a组的叶片的右半部某一部位涂抹适宜浓度的细胞分裂素溶液 在b组相应部位涂抹等量的蒸馏水 第四步:在相同条件下放置一段时间后,检测a组的叶片涂抹细胞分裂素部位和b组涂抹蒸馏水部位的放射性强度。‎ 涂抹含‎14C标记氨基酸的溶液 涂抹含‎14C标记氨基酸的溶液 涂抹蒸馏水 涂抹细胞分裂素溶液 ‎44.(15分)(1)供体器官短缺(1分);免疫抑制剂(1分); (2)内细胞团(1分);核移植(1分);体外诱导分化(1分) (3) (每空2分) 构造、大小、血管分布 抑制抗原决定基因的表达 抗原决定基因 (4) (每空2分)显微注射法;(修饰的)动物病毒(或修饰的腺病毒)‎ ‎(5)顶体 透明带反应 卵细胞膜封闭作用(6)物质循环再生 ‎45(5分)【答案】(1)目的:生产破伤风杆菌抗体;(2)不能。可行的方案如下图所示。‎ 10‎

资料: 29.3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