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高三生物二轮细胞的代谢专题练习(带解析)
加入VIP免费下载

本文件来自资料包: 《2015高三生物二轮细胞的代谢专题练习(带解析)》 共有 1 个子文件,压缩包列表如下:

注:压缩包层级关系提取自源文件,您看到的所有资料结构都和您下载的源文件一致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与名师对话】2015届高三生物二轮专题复习 2-2细胞的代谢课时作业 一、选择题 ‎1.(2014·广西南宁模拟)不同种类的生物在不同的条件下,呼吸作用方式不同。若分解底物是葡萄糖,则下列对呼吸作用方式的判断不正确的是(  )‎ A.若只释放CO2,不消耗O2,则细胞只进行无氧呼吸 B.若CO2的释放量多于O2的吸收量,则细胞既进行有氧呼吸也进行无氧呼吸 C.若CO2的释放量等于O2的吸收量,则细胞只进行有氧呼吸 D.若既不吸收O2也不释放CO2,则说明该细胞已经死亡 解析:对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反应式的理解是切入点。动物细胞或乳酸菌,无氧呼吸的产物为乳酸,此时细胞既不吸收O2也不释放CO2,故D项错误。‎ 答案:D ‎2.‎ ‎(2014·陕西铁一中模拟)上图表示呼吸作用过程中葡萄糖分解的两个途径。酶1、酶2和酶3依次分别存在于(  )‎ A.线粒体、线粒体和细胞质基质 B.线粒体、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 C.细胞质基质、线粒体和细胞质基质 D.细胞质基质、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 解析:理解细胞呼吸各阶段场所的知识是解题关键。酶1催化的是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第一阶段反应,由于反应场所是细胞质基质,因此酶1存在于细胞质基质;酶2催化的反应是有氧呼吸第二、三阶段反应,由于反应在线粒体中进行,则酶2存在于线粒体;酶3是催化无氧呼吸产生乳酸的酶,存在于细胞质基质。‎ 答案:C ‎3.‎ - 7 -‎ ‎(2014·河南示范高中高三联考)当呼吸底物不是糖时,有氧呼吸消耗的O2和产生的CO2的体积并不相等。利用两套如图所示装置,设为甲、乙,测定单位质量小麦种子呼吸时CO2释放量与O2消耗量的比值,下列构思可以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A.甲装置烧杯中盛放蒸馏水,在光照下测定O2释放量,乙装置在黑暗下测定CO2释放量 B.甲装置烧杯中盛放蒸馏水,测定CO2释放量,乙装置换成CO2吸收剂,测定O2消耗量 C.甲装置烧杯中盛放蒸馏水,测定气体体积变化量,乙装置换成CO2吸收剂,测定O2消耗量 D.甲装置烧杯中盛放CO2缓冲剂(可吸收和放出CO2),测定O2消耗量,乙装置放死亡种子作对照 解析:理解细胞呼吸的方式是解题的关键。小麦种子呼吸作用消耗氧气产生CO2,所以装置内改变的气体为氧气和CO2。其中一套装置内加入吸收CO2的试剂,小麦种子通过呼吸作用释放的CO2被吸收,故装置可通过U型管两侧液面差测量减少的O2量;另一套装置内加入等量蒸馏水,因蒸馏水基本不影响装置内气体的变化,所以装置内气体的变化量可反映消耗的O2量与释放CO2量之间的差值,C正确。‎ 答案:C ‎4.(2014·广东广州调研)为研究酵母菌的呼吸方式,某生物小组制作了如图中a~f所示装置,下列判断不合理的是(  )‎ A.若a装置液滴不移动,b装置液滴右移,说明酵母菌仅进行无氧呼吸 - 7 -‎ B.若a装置液滴左移,b装置液滴右移,说明酵母菌仅进行有氧呼吸 C.连接e→c→d,给装置通空气,d中石灰水变浑浊,可验证酵母菌进行了有氧呼吸 D.f放置一段时间后,连接f→d,d中石灰水变浑浊,可验证酵母菌进行了无氧呼吸 解析:理解图示内容,获取信息是解题的关键。a装置中的NaOH溶液能够吸收CO2,若a装置液滴不移动,b装置液滴右移说明酵母菌仅进行无氧呼吸,A正确;若a装置液滴左移,b装置液滴右移,说明酵母菌既进行有氧呼吸又进行无氧呼吸;连接e→c→d,给装置通空气,其中的e装置能够吸收空气中的CO2,d中石灰水变浑浊,可验证酵母菌进行了有氧呼吸;f放置一段时间后,消耗了装置中的氧气,连接f→d,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可验证酵母菌进行了无氧呼吸。‎ 答案:B ‎5.(2014·湖南衡阳六校联考)在做“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时,甲、乙、丙、丁四位同学对相关试剂的使用情况如下表所示(“+”表示使用,“-”表示未使用),其余操作均正常,他们所得的实验结果依次应为(  )‎ 甲 乙 丙 丁 丙酮 ‎-‎ ‎+‎ ‎+‎ ‎+‎ 水 ‎+‎ ‎-‎ ‎-‎ ‎-‎ CaCO3‎ ‎+‎ ‎+‎ ‎-‎ ‎+‎ SiO2‎ ‎+‎ ‎+‎ ‎+‎ ‎-‎ A.①②③④        B.②④①③‎ C.④②③① D.③②①④‎ 解析:理解色素提取过程和注意事项是解题的关键。由表可知,甲同学加的溶剂为水,而不是有机溶剂丙酮,色素不溶于水,因而提取不到叶绿体中的色素,所得结果应为②;乙同学的操作正确,应为④,即自上而下依次出现胡萝卜素、叶黄素、叶绿素a和叶绿素b,且叶绿素a和叶绿素b的含量较多;丙同学尽管使用了有机溶剂丙酮,可以提取到色素,但由于未加CaCO3,叶绿素可能会被破坏,因而下边的两条色素带比正常的窄,应为①;丁同学未加SiO2,可能研磨不充分,导致各种色素的提取量均少于正常水平,应为③。‎ 答案:B ‎6.(2014·辽宁抚顺一模)下列关于叶绿体中色素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矿质元素能影响叶绿素的合成 B.提取叶绿素时选用层析液的原因是色素可溶于有机溶剂 C.低温条件下色素合成受阻 D.黄化苗中无叶绿素,但有其他色素存在 解析:理解色素形成和提取过程是解题的关键。Mg是合成叶绿素的主要矿质元素;提取叶绿素是利用叶绿体中的色素溶解于有机溶剂如酒精或丙酮(相似相溶),层析液的作用是溶解并分离不同的色素,这是两个不同的过程;低温会降低酶的活性进而影响反应速度;黄化苗因缺光而不能产生叶绿素,所以变黄,但有其他色素存在。‎ 答案:B - 7 -‎ ‎7.(2014·江苏镇江模拟)下面关于光合作用及光合色素的叙述,正确的是(  )‎ A.适宜光照下,叶绿体和线粒体合成ATP都需要O2‎ B.从高等植物叶片中分离出4种光合色素,其中呈橙黄色的是叶黄素 C.叶绿体的类囊体膜上含有自身光合作用所需的各种色素 D.植物光合作用中的光反应,其主要功能是固定二氧化碳 解析:理解色素与光合作用的关系是解题关键。解答本题需要掌握以下几个关键的知识点:(1)色素的种类及颜色。(2)色素的分布。(3)叶绿体和线粒体合成ATP的条件。A错误,叶绿体合成ATP的同时释放氧气;线粒体在有氧呼吸的第三阶段合成ATP时需要O2;B错误,胡萝卜素呈橙黄色.叶黄素呈黄色;D错误,固定二氧化碳是在暗反应中完成的。‎ 答案:C ‎8.(2014·北京海淀一模)将叶面积相等的甲、乙两种植物的叶片分别放置在相同的、温度适宜且恒定的密闭小室中,给予充足的光照,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甲、乙两叶片的光合作用强度一定相同 B.甲、乙两叶片的光合作用强度都将逐渐下降 C.若实验一段时间后,甲叶片所在小室中的CO2浓度较乙低,则甲叶片的呼吸强度一定比乙低 D.若实验一段时间后,甲叶片所在小室中的CO2浓度较乙低,则甲固定CO2的能力较乙低 解析:理解细胞光合作用过程是解题的关键。不同植物的遗传特性不同,相同条件下甲、乙两叶片的光合作用强度不一定相同;随着光合作用的不断进行,密闭小室的CO2浓度逐渐降低,甲、乙两叶片的光合作用强度都会逐渐降低;一段时间后,若甲叶片所在密闭小室中的CO2浓度较乙低,说明甲固定CO2的能力比乙强,不能说明甲叶片的呼吸强度一定比乙低。‎ 答案:B ‎9.‎ ‎(2014·浙江嘉兴调研)20世纪30年代,美国科学家鲁宾和卡门利用氧的同位素18O,分别标记水和二氧化碳,使它们分别成为HO和C18O2,然后进行如右图所示的两组光合作用实验(容器中为一种低等绿色植物——小球藻悬液)。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两个装置,一个置于光下,一个置于暗处相同时间 B.若两管在光下相同时间,甲管释放的氧气有放射性 C.有同学认为将通入CO2改成溶解5%的NaHCO3,会增加实验的可靠性 D.该实验的目的是要证明光合作用需要CO2‎ - 7 -‎ 解析:解答本题需要掌握以下几个关键的知识点:(1)甲、乙两装置中原料的区别。(2)实验的结论。(3)光合作用过程中的物质变化。鲁宾和卡门的实验目的是研究光合作用释放氧气的来源。要使甲、乙都进行光合作用必须给予一定光照。实验过程中若通入C18O2速度快,导致排出的气体中会含有C18O2而得出错误的结论;改成溶解5%的NaHCO3会增加实验的可靠性。‎ 答案:C ‎10.‎ ‎(2014·山东枣庄模拟)上图表示高等植物体内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部分代谢途径,对此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过程①相关的酶分布在叶绿体的类囊体薄膜上 B.过程②发生在叶绿体基质中 C.过程③为有氧呼吸的第一阶段 D.过程④发生在线粒体内膜上 解析:解答本题需要掌握以下几个关键的知识点:(1)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每一过程的物质变化。(2)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每一过程发生的具体场所。图中过程①为光合作用的光反应,发生在叶绿体的类囊体薄膜上。过程②为暗反应,发生在叶绿体基质中。过程③为有氧呼吸的第一阶段和第二阶段,发生在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基质中。过程④为有氧呼吸第三阶段,发生在线粒体的内膜上。‎ 答案:C 二、非选择题 ‎11.(2014·福建理综)氢是一种清洁能源。莱茵衣藻能利用光能将H2O分解成[H]和O2,[H]可参与暗反应,低氧时叶绿体中的产氢酶活性提高,使[H]转变为氢气。‎ ‎(1)莱茵衣藻捕获光能的场所在叶绿体的________。‎ ‎(2)CCCP(一种化学物质)能抑制莱茵衣藻的光合作用,诱导其产氢。已知缺硫也能抑制莱茵衣藻的光合作用。为探究缺硫对莱茵衣藻产氢的影响,设完全培养液(A组)和缺硫培养液(B组),在特定条件下培养莱茵衣藻,一定时间后检测产氢总量。‎ 实验结果:B组>A组,说明缺硫对莱茵衣藻产氢有________作用。‎ 为探究CCCP、缺硫两种因素对莱茵衣藻产氢的影响及其相互关系,则需增设两实验组,其培养液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产氢会导致莱茵衣藻生长不良,请从光合作用物质转化的角度分析其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在自然条件下,莱茵衣藻几乎不产氢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因此可通过筛选高耐氧产氢藻株以提高莱茵衣藻产氢量。‎ 解析:(1)真核细胞吸收光能的场所是叶绿体的类囊体薄膜。‎ ‎(2)B组产氢总量大于A组,说明缺硫促进了氢的产生;为了探究CCCP和缺硫两种因素对产氢的影响,需增设一组含CCCP的完全培养液和一组含CCCP但缺硫的培养液。‎ ‎(3)产氢时,光反应的产物[H]用于还原C3的量就减少,所以有机物生成量就减少,从而导致生长不良。‎ ‎(4)低氧时,产氢酶活性提高,使[H]转变为氢气;自然条件下,氧气的存在抑制了产氢酶的活性,从而抑制了[H]转变为氢气。‎ 答案:(1)类囊体薄膜 - 7 -‎ ‎(2)促进 添加CCCP的完全培养液 添加CCCP的缺硫培养液 ‎(3)莱茵衣藻光反应产生的[H]转变为H2,参与暗反应的[H]减少,有机物生成量减少 ‎(4)氧气抑制产氢酶的活性 ‎12.(2014·广东理综)观测不同光照条件下生长的柑橘,结果见下表,请回答下列问题:‎ 光照强度 叶色 平均叶面积(cm2)‎ 气孔密度(个·mm-2)‎ 净光合速率(μmol CO2·m-2·s-1)‎ 强 浅绿 ‎13.6(100%)‎ ‎826(100%)‎ ‎4.33(100%)‎ 中 绿 ‎20.3(149%)‎ ‎768(93%)‎ ‎4.17(96%)‎ 弱 深绿 ‎28.4(209%)‎ ‎752(91%)‎ ‎3.87(89%)‎ 注:括号内的百分数以强光照的数据作为参照 ‎(1)CO2以________方式进入叶绿体后,与________结合而被固定,固定产物的还原需要光反应提供的________。‎ ‎(2)在弱光下,柑橘通过________和________来吸收更多的光能,以适应弱光环境。‎ ‎(3)与弱光下相比,强光下柑橘平均每片叶的气孔总数________,单位时间内平均每片叶CO2吸收量________。对强光下生长的柑橘适度遮阴,持续观测叶色、叶面积和净光合速率,这三个指标中,最先发生改变的是________,最后发生改变的是________。‎ 解析:考查光合作用及从图表中获取信息的能力。‎ ‎(1)二氧化碳以自由扩散方式进入叶绿体,与五碳化合物结合生成三碳化合物,被光反应产生的[H]还原,消耗光反应产生的ATP。‎ ‎(2)据表可知,弱光下,柑橘通过增加叶绿素含量和增大叶面积,来吸收更多的光能。‎ ‎(3)表中没有直接给出平均每片叶的气孔总数和单位时间内平均每片叶CO2吸收量,需要通过计算得出。平均每片叶的气孔总数=平均叶面积×气孔密度,计算得出强光、弱光下的平均每片叶的气孔总数分别为(13.6×826×100)、(28.4×752×100),比较可知强光下平均每片叶的气孔总数比弱光下要小。单位时间内平均每片叶CO2吸收量=平均叶面积×净光合速率,计算得出强光、弱光下每秒平均每片叶CO2吸收量分别为13.6×4.33/10000、28.4×3.87/10000,比较可知强光下比弱光下要小。(注:只比较大小,可不考虑单位换算,将两数值直接相乘进行比较即可)对强光下生长的柑橘适度遮阴,光照强度减弱,光反应产生的[H]、ATP减少,从而影响暗反应的进行,因此净光合速率最先降低。叶色与叶绿素的合成相关,而叶面积与细胞分裂和细胞生长相关,相比之下,叶绿素的合成增加导致的叶色变深改变更快,因此最后发生改变的是叶面积。‎ 答案:(1)自由扩散 五碳化合物(C5) [H](NADPH)和ATP ‎(2)提高叶绿素含量 增加叶面积 ‎(3)较少 较少 净光合速率 叶面积 ‎13.(2014·安徽理综)某课题小组研究红光与蓝光对花生幼苗光合作用的影响,实验结果如图所示。(注:气孔导度越大,气孔开放程度越高)‎ - 7 -‎ ‎(1)与15d幼苗相比,30d幼苗的叶片净光合速率________。与对照组相比,________光处理组的叶肉细胞对CO2的利用率高,据图分析,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叶肉细胞间隙CO2至少需要跨________层磷脂双分子层才能到达CO2固定的部位。‎ ‎(3)某同学测定30d幼苗的叶片叶绿素含量,获得红光处理组的3个重复实验数据分别为2.1 mg·g-1、3.9mg·g-1和4.1 mg·g-1。为提高该组数据的可信度,合理的处理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1)分析第一幅题图中信息可知,30 d幼苗的叶片净光合速率高于15 d幼苗;蓝光处理组单位时间内、单位叶面积上CO2的吸收量高于自然光处理组与红光处理组,而据第三幅图中信息可知,蓝光处理组叶肉细胞胞间 CO2浓度较自然光处理组与红光处理组低,说明蓝光处理组的叶肉细胞对CO2的利用率最高,据第二幅图中信息可知,其原因是蓝光处理组的气孔导度大,利于CO2的吸收,暗反应快。‎ ‎(2)叶肉细胞间隙中的CO2进入被固定的部位,需跨过细胞膜、叶绿体的外膜和内膜,共3层膜,即3层磷脂双分子层。‎ ‎(3)提高实验数据可信度,可采用多次测量的办法以及随机取样,重复测定等。‎ 答案:(1)高 蓝 蓝光促进了气孔开放,CO2供应充分,暗反应加快 ‎(2)3 (3)随机取样进行重复测定 - 7 -‎

资料: 29.3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