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光》教学设计十八(第一课时)
加入VIP免费下载

《司马光》教学设计十八(第一课时)

ID:21257

大小:20.92 KB

页数:5页

时间:2020-12-18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司马光》教学设计十八(第一课时) 作者:佚名    转贴自:转载    点击数:149 《司马光》教学设计十八(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习了解司马光临危不慌、砸缸救人的故事,激发学生向司马光学习遇事镇静、机智过人的情感;    2)学习本课10个生字和一些词语,认识“走”(走字底);    3)学习并会用“谁和谁干什么”的句式说话;    4)能根据语言内容读出情感,背诵课文。    教学用具:生字卡片、投影片、小黑板、投影仪。    教学时间:二课时。 【感谢您浏览语文课堂网!请在站内输入课题关键字搜索更多资料!本站(语文课堂网)网址是www.ywkt.com】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启发谈话,揭示课题     1)小朋友,今天我们又要学习课文了,先请你们看课题:22.司马光(齐读)    2)(介绍司马光)司马光是900多年前一个很有名的人物,他姓司马,名光,司马是复姓。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师范读课文,生思考:课文讲了司马光小时候的什么事?    2)通过交流,概括出课文讲了司马光砸缸救人的故事。    3)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朗读要求:①读准字音,读通句子。②数数课文有几个小节,标上小节号。    4)用手势告诉老师,课文有几小节?(指名分节读课文)    5)用引读法学习第一小节。    ①从前,有个孩子叫什么?    ②什么时候,有个孩子叫什么?    6)在投影片上找出谁是司马光。    讲读课文,理解内容     1)学习第二小节。    ①指名读课文。(想想:他是谁?)    ②比较句子:一天,他和小朋友们在花园里玩。                司马光和小朋友们在花园里玩。    两句话的意思一样吗?为什么课文第二小节要用 “他”而不用“司马光”?    ③出示练习。          一个小朋友掉到_______里去了。    学习“掉”(动作演示)“缸”(看图介绍)。    ④小朋友掉到水缸里了,焦急吗?用焦急的语气读一读。    ⑤齐读第一、二小节。    (2)学习第三、四小结。    ①学生自由朗读课文。    朗读要求:    a.找出小朋友慌了的句子,用“____”划出来,找出小朋友表现的句子,用“------”划出来。    b.看这个练习,想想该怎么填?    ________都慌了。司马光_________一块石头,使劲________那口缸,缸_______了。    ②交流从小朋友们慌了的句子中圈出的表示动作的词语。    板书:小朋友们都慌了,叫、喊、跑、找,学习“喊”。(分析字形)    如果你当时在场,你会怎么叫,怎么喊?(试着喊、叫)    ③读出小朋友慌了的语气,读第三小节。    ④小朋友们都慌了,如果你在场,你会想什么办法救掉在缸里的小朋友?(简要板书)    ⑤司马光怎么做,找出动词,标出“△”。    板书:司马光没有慌  拿起  使劲砸    学习“起”(析字形,动作演示)“砸”(动作演示,书空)“使劲”(找同义词:用力)    ⑥用镇定的语气读课文第四小节。    ⑦同桌对读第三、四小节(男女生对读),试着背背。    2)学习第五小节。    ①指名读课文,想想:司马光使劲砸缸,结果怎样?    ②交流,学习“流”(看投影片)。    ③用轻松愉快的语气朗读课文第五小节。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评价想法,概括全文     1)四人小组讨论:你们想的方法和司马光的方法,哪种好,为什么?    2)学习课文,你知道司马光是个怎样的人?    【第二课时(略)】    【附板书】:                     22      司马光                   小朋友们都慌了,叫、喊、跑、找                   司马光没有慌    拿起    使劲砸    【附对本课教学的说明】                      《司马光》是一篇讲读课文。司马光是900多年前的一个人物。在备课时,我首先考虑的是让学生有兴趣地学,能在有限的40分钟内,学到知识,掌握一些识字的方法,有获得知识后的愉悦体验。     一、引导学生乐学。     教学是教师与学生共同组成的双边活动,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生通过自己参与才能获得认知与能力的发展。因此,教师必须创设愉悦情境,注重引导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与主体性,使学生乐于学习。     司马光砸缸救人的故事对一年级的小学生来说是很陌生的,有些学生连大缸也没见过,课文语言比较简练抽象。在导入教学时,我用复合投影片让学生比较形象地理解司马光砸缸救人的出众智慧和意义所在。“那么课文中又是怎样具体描述的呢?”这样就唤起学生学习课文的兴趣,产生了学习课文的需要。     课文第三小节写了小朋友都慌了,叫着,有的跑去找大人。这一节内容如果由教师讲解,学生就会觉得平淡,提不起劲。我让学生说说:“如果你当时在场,你会怎么叫?怎么喊?”学生的兴趣被激发了,一个个边做动作边喊叫。喊叫的过程中,学生也在学习语言,而接下去的评价喊叫是否合理的过程,更是一种对语言的理解、运用、表达的过程。这样的教学环节,使学生在轻松愉快中理解了“喊、叫”的意思,而全体学生都参与了喊叫和评价,也体现了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动性原则。     二、指导学生会学。     学生在一堂课上的所得,并不只是书本上的知识,更应该是素质的提高,学会学习的方法和形成能力。     课文第二小节有一句话:“一天,他和小朋友在花园里玩。”我让学生先读读、想想,比较两句话的意思是一样吗?为什么课文中用“他”而不用“司马光”。学生通过读,明白两句话是一样的,用“他”就避免了重复。这中间还用了联系上下文的意思读下文,这是一种读书学习的方法,这种方法的掌握有助于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     又如课文第三、四小节分别写了小朋友慌了和司马光没有慌的表现。如果由教师一味讲解,学生就会被教师牵着鼻子走,索然无味。我让学生先读读这两节,讲讲读懂了什么?再读读课文,用“_____”划出小朋友的表现,再用“-------”划出司马光的表现,然后思考下面这个填空题:(    )都慌了。司马光(    )一块石头,使劲(    )那口缸。通过这样的读读、划划、讲讲、填填,使学生学习、内化了课文语言,学会了读懂课文的方法。通过对小朋友和司马光不同表现的比较,激发学生学习司马光临危不慌的愿望,增强了学生学习的乐趣。     三、让学生有利于发展地学。     学会课堂上所教的知识,这不是学生学习的终结,也不是课堂教学的终结。课堂教学是为了学生更好地发展,要让学生的思维得以发展。     在学习司马光砸缸救人的方法前,我先请学生讲讲他们救小朋友的方法。有的说推缸倒水救人,有的说用绳子把落水的小朋友拉上来,也有的说用抽水机将缸里的水抽调,还有的说打110报警电话……学生的这些想法有的不合理,有的不符合当时情况,但学生都通过自己的思考有了自己的想法,发展了思维。学完课文后,我再请学生比较自己的想法,发展了思维。学完课文后,我再请学生比较自己的想法与司马光的做法哪一个更适合当时的情况。这样,训练了学生运用语言的能力和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这是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的一种发展。     另外,本课出现的生字较多,依据每个字的特点,我把“掉、起、使劲、喊、叫”归入动作演示,理解意思,把“流”归入看图理解意义,把“砸、缸、救”归入分析字形结构,并书写除部首外的一部分。运用多种方法,使学生更容易在课堂上掌握。  【感谢您浏览语文课堂网!请在站内输入课题关键字搜索更多资料!本站(语文课堂网)网址是www.ywkt.com】     总之,种种教学方法都是为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在教师的引导下,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学会知识,掌握方法,加强能力,提高学生的素质。     

资料: 29.3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