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单元    氧化还原反应(4)
  授课人:董 xx
 ①掌握化学反应的四种基本类型。
教学目标: ②掌握重要氧化剂、还原剂之间的常见反应。
 ③能分析并标示氧化还原反应中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
 
教学重点: 氧化性还原性强弱的比较和计算
教学难点: 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的配平及计算
教学方法: 归纳法和比较法相结合
教学过程: 第四课时
高考考点透析
一、考纲要求
(1)掌握化学反应的四种基本类型:化合、分解、置换、复分解。
  (2)理解氧化还应反应,了解氧化剂和还原剂等概念。掌握重要氧化剂、
还原剂之间的常见反应。能判断氧化还原反应中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并能配
平反应方程式。
二、考点透析
氧化还原反应在生产实践中应用极为广泛,它贯穿于中学化学的全过程,是
高考命题的热点之一。在命题中经常涉及的知识及题型有:
①从氧化还原反应的角度来分析反应类型;
②判断化学反应中的氧化剂和还原剂、电子转移方向和数目;
③比较氧化性或还原性的强弱,判断氧化还原反应的可能性及反应产物;
④完成并配平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
⑤氧化还原反应的有关计算。
近几年高考命题除注重基本概念考查外,还出现了将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配
平与物质的分析推断结合在一起,或已知参加反应的氧化剂与还原的物质的量
(或质量)之比,计算后确定氧化产物与还原产物等新题型。今后高考命题仍将继续从上述方面进行综合考查,可能推出新的题型和新的
设问方式,特别是与工农业生产、日常生活、科学实验等实际紧密结合。
典型试题剖析
1.下列反应中,属于非氧化还原反应的是 (  D  )
A. 3CuS+8HNO3 =3Cu(NO3)2+2NO↑+3S↓+4H2O
B. 3Cl2+6KOH =5KCl+KClO3+3H2O
C. 3H2O2+2KCrO2+2KOH =2K2CrO4+4H2O
D. 3CCl4+K2Cr2O7 =2CrO2Cl2+3COCl2+2KCl
2.(96 年高考题)24 毫升浓度为 0.05 摩/升的 Na2SO3 溶液,恰好与 20 毫
升浓度为 0.02 摩/升的 K2Cr2O7 溶液完全反应,则元素 Cr 在被还原的产物中的化
合价是(  B )
A +6                    B +3                    C +2             D 0
3.(97 年高考题)某金属单质跟一定浓度的硝酸反应,假定只产生单一的还
原产物。当参加反应的单质与被还原硝酸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2:1 时,还原产物是
( C  )
    A NO2            B NO           C N2O           D N2
4.(99 年高考题)一定条件下硝酸铵受热分解的化学方程式(未配平)为:
NH4NO3=HNO3+N2+H2O,在反应中被氧化与被还原的氮原子数之比
为 (  A )
A 5:3    B 5:4   C 1:1   D 3:5
5. ( 2000 年 高 考 题 ) 硫 代 硫 酸 钠 可 作 为 脱 氯 剂 , 已 知 25.0mL  0.100 
mol·L -1 Na2S2O3 溶液恰好把 224mL(标准状况下)Cl 2 完全转化为 Cl-离子,则
S2O32-将转化成(  D )
A  S2-     B  S      C  SO32-    D  SO42-
6.(2001 年高考题)将 NO3
-+Zn+OH-+H2O→NH3+Zn(OH)42-配平后,离
子方程式中 H2O 的系数是( C )
A  2           B  4           C  6            D  87.(2002 年高考题)R、X、Y 和 Z 是四种元素,其常见化合价均为+2 价,
且 X2+与单质 R 不反应;X2++Z=X+Z2+;Y+Z2+=Y2++Z。这四种离子被还
原成 0 价时表现的氧化性大小符合(  A  )
A  R2+>X2+>Z2+>Y2+    B  X2+>R2+>Y2+>Z2+
C  Y2+>Z2+>R2+>X2+    D  Z2+>X2+>R2+>Y2+
8.(2003 年高考题)在一定条件下,RO3n-和氟气可发生如下反应:RO3n-+
F2+2OH-=RO4
-+2F-+H2O。从而可知在 RO3n-中,元素 R 的化合价是(  B  )
A  +4        B  +5          C  +6          D  +7
9.(03 年上海高考题) ClO2 是一种广谱型的消毒剂,根据世界环保联盟的要求
ClO2 将逐渐取代 Cl2 成为生产自来水的消毒剂。工业上 ClO2 常用 NaClO3 和
Na2SO3 溶液混合并加 H2SO4 酸化后反应制得,在以上反应中 NaClO3 和 Na2SO3 的
物质的量之比为(  B  )
A  1:1     B  2:1      C  1:2     D  2:3
10.(2004 北京理综)从矿物学资料查得,一定条件下自然界存在如下反应:
14CuSO4  + 5FeS2  + 12H2O = 7Cu2S + 5FeSO4  + 12H2SO4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C )
 A. Cu2S 既是氧化产物又是还原产物     
 B. 5mol FeS2 发生反应,有 10mol 电子转移
C. 产物中的 SO42-离子有一部分是氧化产物 D. FeS2 只作还原剂
11.下列各溶液中的离子,因氧化还原反应而不能大量共存的是  (  C  )
    A. Na+、 、K+、OH-         B. Fe3+、H+、 、
    C. Fe3+ 、SCN-、 、Cl-        D.  、OH-、Na+、
12.G、Q、X、Y、Z均为氯的含氧化合物,我们不了解它们的分子式
(或化学式),但知道它们在一定条件下具有以下的转换关系(未配平)
       (1) G → Q+NaCl                (2) Q+H2O   X+H2
       (3) Y+NaOH → G+Q+H2O      (4) Z+NaOH → Q+X+H2O
这五种化合物中氯的化合价由低到高的顺序为     (  B  )A. QGZYX      B. GYQZX      C. GYZQX      D. ZXGYQ
       解析:(1)为歧化反应,Q 中氯元素的化合价大于 G;(2)中 H 元素的化合
价降低,则氯元素的化合价升高,故 X 中氯元素的化合价大于 Q;(3)也是歧化
反应,Y 中氯元素的化合价大于 G 而小于 Q;故 Z 中氯元素的化合价大于 Q,
而小于 X 中氯元素的化合价。故应选 B。
13.根据下列反应判断有关物质还原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 (  A  )
       H2SO3+I2+H2O=2HI+H2SO4
       2FeCl3+2HI=2FeCl2+2HCl+I2
       3FeCl2+4HNO3=Fe(NO3)3+2FeCl3+2H2O+NO
A. H2SO3>I− >Fe2+ >NO         B. I− >Fe2+ >H2SO3>NO
       C. Fe2+ >I− >H2SO3>NO         D. NO>Fe2+ >H2SO3>I−
14.根据反应式:(1) 2Fe3++2I- = 2Fe2++I2,(2) Br2+2Fe2+ = 2Br-+2Fe3+,
可判断离子的还原性从强到弱的顺序是   (  B  )
A. Br-、Fe2+、I-                      B. I-、Fe2+、Br-  
C. Br-、I-、Fe2+                      D. Fe2+、I-、Br-
15.在热的稀硫酸溶液中溶解了 11.4 g FeSO4。当加入 50 mL 0.5 mol /
 L  KNO3 溶液后,使其中的 Fe2+全部转化成 Fe3+,KNO3 也反应完全,并有 NxOy 氮
氧化物气体逸出。
    (1) 推算出 x=              ,y= _________
    (2) 配平该化学方程式(系数填写在上式方框内)
    (3) 反应中氧化剂为____________
    (4) 用短线和箭头标出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总数
   答案:(1)1;1   (2)6,2,4 一 1,3,2,4      (3) KNO3       (4)6e-
16.已知:①  2FeCl3+2KI=2FeCl2+2KCl+I2   ②  2FeCl2+Cl2 =2FeCl3 判断
下列物质的氧化能力由大到小的顺序是 (  B  )
A. Fe3+>Cl2>I2                        B. Cl2>Fe3+>I2    C. I2>Cl2>Fe3+                        D. Cl2>I2>Fe3+
17.针对以下 A~D 四个涉及 H2O2 的反应(未配平),填写空白:
       A. Na2O2+HCl — H2O2+NaCl       B. Ag2O+H2O2  — Ag+O2+H2O
       C. H2O2 H2O+O 2      D. H2O2 +Cr 2(SO4)3+KOH—K 2CrO4 +K 2SO4 +
H2O
       (1) H2O2 仅体现氧化性的反应是(填代号)         ,该反应配平的化学方程式
为                                          。
       (2) H2O2 既体现氧化性又体现还原性的反应是(填代号)          。
       (3) H2O2 体现弱酸性的反应是(填代号)          ,其理由为             。
       (1) D;3H2O2+Cr2(SO4)3+10KOH = 2K2CrO4+3K2SO4+8H2O
       (2) C    (3) A;这一反应可看作是强酸制取弱酸的反应
18.铁酸钠(Na2FeO4)是水处理过程中使用的一种新型净水剂,它氧化性比高
锰酸钾更强,本身在反应中被还原为 Fe3+离子。
(1) 配平制取铁酸钠的化学方程式:
Fe(NO3)+NaOH+Cl2─Na2FeO4+NaNO3+NaCl+H2O
反应中      元素被氧化,转移电子总数为          
(2) 铁酸钠之所以能净水,除了能消毒外,另一个原因是                 
答案: (1)2  16  3  2  6  6  8;Fe (或铁);6e−
(2)还原产物 Fe3+发生水解生成 Fe(OH)3 胶体,能吸附杂质
19.在一定条件下,NO 跟 NH3 可以发生反应生成 N2 和 H2O。现有 NO 和 NH3
的混合物 1 mol,充分反应后所得产物中,若经还原得到的 N2 比经氧化得到的 N2
多 1.4g。
(1) 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并标出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
(2) 若以上反应进行完全,试计算原反应混合物中 NO 与 NH3 的物质的量可能
各是多少。
答案:(1)
  
       (2) 6 mol NO 还原得到 3 mol N2,4 mol NH3 氧化得到 2 mol N2,两者相差
1 mol N2。现相差 1.4g, =0.05 mol,相当于 0.3 mol NO 和 0.2 mol NH3 反
应。     依题意,NO 和 NH3 的总物质的量为 1 mol,其中必有一种为过量,所以
有两种情况:
①   0.3 mol NO 和 0.7 mol NH3     ②      0.8 mol NO 和 0.2 mol NH3
20、(2012 江苏高考)18. (12 分)硫酸钠-过氧化氢加合物
(xNa2SO4 ·yH 2O2 ·zH 2O)的组成可通过下列实验测定:①准确称取 1. 7700 g 样品,
配制成 100. 00 mL 溶液 A。②准确量取 25. 00 mL 溶液 A,加入盐酸酸化的
BaCl2 溶液至沉淀完全,过滤、洗涤、干燥至恒重,得到白色固体 0. 5825 g。③
准确量取 25. 00 mL 溶液 A,加适量稀硫酸酸化后,用 0. 02000 mol·L -1KMnO4 溶
液滴定至终点,消耗 KMnO4 溶液 25. 00 mL。H2O2 与 KMnO4 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如下:2MnO4- +5H2O2+6H+=2Mn2++8H2O+5O2↑
(1)已知室温下 BaSO4 的 Ksp =1. 1,欲使溶液中 c(SO42- )≤1. 0×10-6 mol·L -1,应
保持溶液中 c(Ba2+)≥           mol·L -1。
(2)上述滴定若不加稀硫酸酸化,MnO4- 被还原为 MnO2,其离子方程式为
                 。
(3)通过计算确定样品的组成(写出计算过程)。
答案:(1)1. 1×10-4
(2)2MnO4-+3H2O2=2MnO2↓+3O2↑+2OH-+2H2O
(3)n(Na2SO4)= n(BaSO4)= 0. 5825g/233g·mol-1 =2. 50×10-3 mol
   2MnO4- +5H2O2+6H+=2Mn2++8H2O+5O2↑
   n(H2O2)= 5/2×0. 02000 mol·L -1×25. 00 mL/1000 mL·L -1 =1. 25×10-3mol
   m(Na2SO4)= 142 g·mol-1 ×2. 50×10-3 mol=0. 355 g
   m(H2O2)= 34 g·mol-1×1. 25×10-3 mol=0. 0425 g
   n(H2O)=(1. 7700 g×25. 00 mL/100. 00mL-0. 355 g-0. 0425 g)/18 g·mol-1 =2. 
50×10-3mol   x :y :z =n(Na2SO4) :n(H2O2) :n(H2O)= 2 :1 :2
   硫酸钠-过氧化氢加合物的化学式为 2Na2SO4·H 2O2·2H 2O
〖教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