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中山的三民主义学案(人民版必修3)
加入VIP免费下载

本文件来自资料包: 《孙中山的三民主义学案(人民版必修3)》 共有 1 个子文件,压缩包列表如下:

注:压缩包层级关系提取自源文件,您看到的所有资料结构都和您下载的源文件一致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一 孙中山的三民主义 ‎[学案——新知自学]‎ 一、孙中山首倡三民主义 ‎1.背景 ‎(1)19世纪末20世纪初,西方列强对中国的侵略不断加深。‎ ‎(2)清政府的统治日益腐败。‎ ‎(3)中国反帝反封建的革命运动不断高涨。‎ ‎2.提出 ‎(1)1905年8月,孙中山在为同盟会制定的纲领中提出“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 ‎(2)1905年11月,孙中山在《民报》发刊词中把同盟会的革命纲领第一次明确解释为“三民主义”。‎ ‎3.内容 内涵 评价 民族主义(民族革命)‎ 以革命暴力推翻清王朝的反动统治,争取实现民族的独立自主 把反对清王朝与建立资产阶级统一的民族国家相结合,反映了人民的意愿和时代的要求 民权主义(政治革命)‎ 推翻封建帝制,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要求建立“民主立宪政体”‎ 是孙中山三民主义思想的核心,从理论上解决了革命政党迫切需要解决的夺取政权与建立政权的问题 民生主义(社会革命)‎ 平均地权:核定地价,涨价归公,由国民共享,做到“家给人足”‎ 是孙中山用以解决土地问题的纲领,反映了孙中山维护广大人民利益的美好愿望 ‎4.意义 ‎(1)三民主义是中国近代资产阶级的民主革命纲领,反映了资产阶级对民主政治的追求和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要求。反映了中国人民争取民族独立和国家富强的愿望,代表了时代前进的方向。‎ ‎(2)三民主义成为鼓舞仁人志士进行革命斗争的理论旗帜。‎ ‎(3)对结束封建君主专制,促成中华民国的建立和《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颁布起了巨大的作用。‎ 11‎ 二、新三民主义的提出 ‎1.背景 ‎(1)“二次革命”、护国运动、护法运动的失败,使孙中山认识到真正的革命力量在广大群众之中。‎ ‎(2)孙中山接受共产国际和中国共产党的建议,改组国民党,实行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 ‎2.提出:1924年1月,国民党一大对三民主义做出适应时代潮流的新解释。‎ ‎3.新发展 ‎(1)民族主义:提出了反对帝国主义的口号,主张国内各民族一律平等。‎ ‎(2)民权主义:主张普遍平等的民权。‎ ‎(3)民生主义:提出了平均地权和节制资本的办法,承认“耕者有其田”,谋求改善工人和农民的生活。‎ ‎4.意义 ‎(1)同中国共产党在民主革命阶段的纲领基本一致,成为第一次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和大革命时期的旗帜。‎ ‎(2)是孙中山在开拓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道路上迈出的崭新一步。‎ ‎[轻巧识记] 孙中山的民主革命 ‎[概念阐释] 兴中会与同盟会 ‎(1)兴中会:是近代中国第一个革命团体。1894年11月24日成立于美国檀香山。1905年与华兴会、光复会合并为同盟会。‎ ‎(2)同盟会:1905年由孙中山领导和组织的一个全国性的革命政党,标志着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进入了一个新的时期,促成清王朝的灭亡和中华民国的建立。‎ ‎[易错提醒]‎ ‎1.“平均地权”不等于“平分土地”‎ 11‎ 平均地权是孙中山用以解决土地问题的纲领,其用意是打击封建土地私有,实行资产阶级土地国有,由国民共享。其实质是实行资产阶级土地私有制,并不是平均分配土地,更不是满足农民对土地的所有权。‎ ‎2.新三民主义与“三大政策”‎ ‎(1)新三民主义是革命纲领、具体奋斗目标,充分体现出“三大政策”的精神。‎ ‎(2)“三大政策”是指导思想、方法、途径和具体方针,是新三民主义的实质内容,是孙中山民主革命思想的升华。‎ ‎[名师点拨]‎ 三民主义对中国民主革命的作用 ‎(1)三民主义集中代表了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利益,反映了中国人民要求实现民族独立和民主权利的愿望,推动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发展。‎ ‎(2)建立起中国历史上第一个资产阶级共和国政府,并以三民主义思想为指导,制定并颁布了第一部资产阶级民主宪法——《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对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起到了重大推动作用。‎ ‎1.孙中山提出的三民主义,是中国近代资产阶级的民主革命纲领,是20世纪初期引领中国社会前进的旗帜。在它的指引下,中国发生了辛亥革命。‎ ‎2.《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体现了三民主义思想,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资产阶级民主宪法。‎ ‎3.新三民主义发展了旧三民主义,明确提出了反帝反封建思想,成为国共两党合作的政治基础,体现了孙中山与时俱进的革命品格。‎ ‎ ‎ 新、旧三民主义的异同 ‎ ‎ ‎[材料一] 我们宣传革命主义,不但是要推翻清政府,并且要建设共和……我们要把这种做皇帝的思想完全铲除,一概肃清。‎ ‎(1)孙中山提出了怎样的革命目标?‎ ‎[教你读史]‎ 关键句“推翻清政府”“建设共和”,最后一句体现了其思想核心。‎ ‎[提示] 推翻清政府的统治,消灭封建帝制,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 ‎[材料二]‎ 11‎ ‎ (一)民族主义。……有两方面之意义:一则中国民族自求解放;二则中国境内各民族一律平等……(二)民权主义。……凡真正反对帝国主义之个人及团体,均得享有一切自由及权利。……(三)民生主义。……其最要之原则不外二者:一曰平均地权,二曰节制资本。……‎ ‎——《国民党一大宣言》‎ ‎(2)材料二反映出的孙中山的主张,有哪些新的发展?其原因是什么?‎ ‎[教你读史]‎ 提炼关键信息,尤其是在民权主义方面的突出变化。材料出处是重要的提示。‎ ‎[提示] 把旧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具有反帝反封建的新内容。原因:孙中山总结了革命失败的教训,接受了中国共产党和共产国际的建议。‎ ‎[材料三] 1924年8月孙中山指出,我们国民党的民生主义,目的就是要把社会上的财源弄到平均,不过办法不同。‎ ‎——孙中山《三民主义》‎ ‎(3)孙中山解决民生问题最初的主张是什么?材料三中所提的“办法”与最初的主张相比有何主要变化?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说明这种变化的历史背景。‎ ‎[教你读史]‎ 注意时间信息,1924年8月,新三民主义已经提出,由此理解民生主义的“办法”。‎ ‎[提示] 最初主张:平均地权。变化:增加“节制资本”。背景:第一次国共合作。‎ 新三民主义和旧三民主义的比较 项目 旧三民主义 新三民主义 内 容 民族主义 相同:民族主义都主张反对民族压迫 反对民族压迫,反对满洲贵族对中国的专制统治 增加对外反帝、对内主张民族平等的新内容 民权 相同:民权主义都要求人民享有自由平等的权利 主义 推翻君主专制政体,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中华民国,国民一律平等 主张普遍平等的民权,赋予一切反帝反封建的个人和团体一切自由和权利 民生 相同:民生主义都主张平均地权 主义 解决以土地为中心的财富重新分配问题,平均地权 平均地权,节制资本,实行“耕者有其田”,改善农民和工人的生活状况 实践 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理论基础 成为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推动了国民革命的发展 ‎ ‎ ‎ ‎ 11‎ 新三民主义与中国共产党民主革命纲领的比较 ‎ ‎ ‎[材料一] (一)清除内乱,打倒军阀,建设国内和平。‎ ‎(二)推翻帝国主义的压迫,达到中华民族完全独立。‎ ‎(三)统一中国本部(东三省在内)为真正民主共和国。‎ ‎……‎ ‎——摘自《中国共产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宣言》‎ ‎(1)根据材料一及所学知识,新三民主义为什么能成为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 ‎[教你读史]‎ 提炼关键词:“打倒军阀”“推翻帝国主义”“统一”,这三大革命目标。‎ ‎[提示] 新三民主义明确提出反对帝国主义、反对封建军阀统治,与中国共产党的民主革命纲领有相同之处。‎ ‎[材料二] 中国共产党是中国无产阶级政党。它的目的是要组织无产阶级,用阶级斗争的手段,建立工农专政的政治,铲除私有财产制度,渐渐达到一个共产主义的社会。‎ ‎——摘自《中国共产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宣言》‎ ‎(2)据材料二及所学知识,中国共产党革命纲领与新三民主义有何本质不同?‎ ‎[教你读史]‎ 材料出自中国共产党二大宣言,注意逻辑,将材料分为“手段”“目的”两个方面。把握共产主义的特征(政治、经济方面)。‎ ‎[提示] 新三民主义仍实行财产私有,属于资产阶级民主主义范畴,与中国共产党纲领中“铲除私有财产制度”有本质不同。‎ 新三民主义与中国共产党民主革命纲领的异同 ‎(1)异:‎ ‎①性质:新三民主义仍属于资产阶级民主主义范畴,中国共产党民主革命纲领属于无产阶级的革命纲领。‎ ‎②革命前途:新三民主义在政治上的最终目标是要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中国共产党民主革命纲领的目标是建立真正的民主共和国,即新民主主义国家。除此之外,中国共产党的最高纲领规定要实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 ‎(2)同:新三民主义与中国共产党民主革命纲领有着基本相同的革命目标,即反帝反封建。‎ ‎ ‎ ‎ ‎ 11‎ 一、民族主义、民权主义、民生主义三者之间的关系 ‎1.民族主义是前提。民族主义的重点是解决国家的独立自主和生存发展问题,是民权主义和民生主义实现的政治前提。‎ ‎2.民权主义是核心。民权主义从理论上解决夺取政权与建立政权问题,是三民主义的核心。‎ ‎3.民生主义是基础。民生主义要解决人民的贫困、国家的富强问题,能够巩固前两个革命的成果,是三民主义的基础。‎ 二、多角度认识孙中山的三民主义 ‎1.从时代背景看,三民主义产生于《辛丑条约》签订后,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趋于汇流。‎ ‎2.从纲领内容看,三民主义所要解决的是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要求推翻满清统治。‎ ‎3.从民生意识看,三民主义借鉴欧美经验,结合中国国情,同情人民疾苦,呼唤社会公平。‎ ‎4.从民主政治看,三民主义倡导民权,指导了《临时约法》的颁布,确立三权分立式的责任内阁制,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推动了民主政治的进程。‎ ‎5.从时代发展看,三民主义与时俱进,由旧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推动了民主革命的进程。‎ 三、新三民主义的“新”‎ ‎1.内容“新”‎ ‎(1)新民族主义中明确提出了反帝要求,主张各民族一律平等。‎ ‎(2)新民权主义主张普遍平等的民权。‎ ‎(3)新民生主义中提出了要“节制资本”、颁布劳工法和“耕者有其田”的主张,谋求改善工人与农民的生活。‎ ‎2.思想“新”:新三民主义确立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 题组一 孙中山首倡三民主义 ‎1.“他的民权思想,能与黄宗羲等人的反思相应,民生的主张也与中国传统思想的平均主义相应。民族主义的诉求,则触动当时全民悲愤的心弦。”这里的“他”是指( )‎ A.魏源 B.康有为 C.孙中山 D.陈独秀 11‎ 解析:选C 分析材料可知,主要强调了“民族”“民权”和“民生”,符合孙中山三民主义的主张,故选C项。‎ ‎2.1905年孙中山提出了三民主义,其中民生主义的核心内涵是( )‎ A.扶助农工 B.平均地权 C.推翻满清统治 D.反对帝国主义 解析:选B 扶助农工是1924年提出的三大政策之一;1905年孙中山提出了三民主义,其中民生主义的核心内涵是平均地权,故B项正确;推翻满清统治属于民族主义;反对帝国主义属于1924年新三民主义中的民族主义。‎ ‎3.一百年前,孙中山提出的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成为革命党人奋斗的纲领。以下论述能够体现民权主义思想的是( )‎ A.“就算汉人为君主,也不能不革命”‎ B.“驱逐鞑虏之后,光复我民族的国家”‎ C.“改良社会经济组织,核定天下地价”‎ D.“涤二百六十年之腥膻,复四千年之祖国”‎ 解析:选A 通过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B、D两项是民族主义,并且还是狭隘的民族主义。C项是民生主义。A项则体现民权主义思想。‎ ‎4.孙中山在《三民主义与中国前途》中说:“我们革命的目的,是为中国谋幸福……不愿君主一人专制,故要政治革命。”“政治革命”属于( )‎ A.民族主义 B.民权主义 C.民生主义 D.社会主义 解析:选B 据材料“不愿君主一人专制”可知是政治革命即推翻专制建立民主政治,故B项正确。‎ ‎5.关于三民主义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反映了资产阶级在政治上和经济上的利益与要求 B.反映了中国人民实现民族独立和民主权利的愿望 C.第一次在中国人民面前提出了彻底的民主革命纲领 D.代表了当时民主革命的方向,推动了中国社会的进步 解析:选C 三民主义作为资产阶级革命派的革命纲领,反映了资产阶级在政治上和经济上的利益与要求,也反映了中国人民实现民族独立和民主权利的愿望,代表了当时民主革命的方向,推动了中国社会的进步,但三民主义不是彻底的民主革命纲领。‎ 题组二 新三民主义的提出 ‎6.1924年8月孙中山指出:“我们国民党的民生主义,目的就是要把社会上的财源弄到平均,不过办法不同。”当时孙中山所提的“办法”主要是指( )‎ A.联俄联共,扶助农工 B.核定地价,国民共享 11‎ C.主权在民,民族平等 D.平均地权,节制资本 解析:选D 依据材料中提供的信息,联系所学知识可知,民生主义是平均地权,节制资本。‎ ‎7.1924年孙中山提出的新三民主义与旧三民主义相比较,最突出的特点是( )‎ A.反对帝国主义 B.反对封建统治 C.反对满洲贵族 D.反对民族压迫 解析:选A 新三民主义和旧三民主义相比最大的不同是明确提出了反对帝国主义的主张,所以符合题意的是A项,B、C、D三项是二者的相同点。‎ ‎8.孙中山的新三民主义成为国共两党合作的政治基础是因为( )‎ A.发展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 B.增加了反对帝国主义侵略和平均地权的内容 C.与中国共产党民主革命纲领的内容基本一致 D.是在中国共产党和共产国际指导下形成的 解析:选C 孙中山的新三民主义成为国共两党合作的政治基础是因为新三民主义与中国共产党民主革命纲领的内容基本一致。‎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32分)‎ ‎1.“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是中国同盟会的革命纲领。其中的“驱除鞑虏”的积极意义主要在于( )‎ A.发展资本主义 B.推翻专制统治 C.建立民主政治 D.实现民族独立 解析:选B 根据所学知识,“驱除鞑虏”即推翻满洲贵族的统治,为创立一个民主的共和国创造条件,故选B项。‎ ‎2.“我们推倒满洲政府,从驱除满人的那一面说是民族革命,从颠覆君主政体那一面说是政治革命……照现在这样的政治论起来,就算汉人为君主,也不能不革命。”这段话表明孙中山强调的革命中心纲领是( )‎ A.驱除鞑虏 B.恢复中华 C.创立民国 D.平均地权 解析:选C 分析材料,孙中山认为“民族革命”只能推翻清朝政府,却无法铲除君主专制政体。要想使革命成功,必须把“政治革命”与“民族革命”紧密地结合起来,而“政治革命”就是推翻君主专制制度,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实现以资产阶级为领导的人民民主权利,故选C项。‎ ‎3.孙中山指出:“近时志士,舌敝唇枯,唯企强中国以比欧美。然而欧美强矣,其民实困……吾国纵能媲迹于欧美,犹不能免于第二次之革命……‎ 11‎ 睹其祸害于未萌,诚可举政治革命、社会革命毕其功于一役。”孙中山为避免“第二次革命”而倡导“社会革命”,他提出了( )‎ A.民生主义 B.民族主义 C.民权主义 D.民主主义 解析:选A 材料强调孙中山针对资本主义国家因为贫富不均而引发的社会问题而提出了民生主义,想通过辛亥革命一次性的解决这些问题,避免再次革命。‎ ‎4.“何谓三民主义呢?简单地说,便是民有、民治、民享。详细地说,便是民族主义、民权主义和民生主义。……三民主义是为人民而设的,是为人民求幸福的。”孙中山的这番讲话强调了( )‎ A.三民主义的核心主张是民权主义 B.三民主义的理论来源是天赋人权 C.三民主义理论中以民为本的思想 D.三民主义的前提是实现民族独立 解析:选C “三民主义是为人民而设的,是为人民求幸福的”说明孙中山强调以民为本,故C项正确。‎ ‎5.1924年,孙中山重新解释“三民主义”,把“三民主义”发展到“新三民主义”。这在客观上反映了( )‎ ‎①帝国主义对华侵略的加剧 ②民族资产阶级继续保持了其革命性的一面 ③中国各革命阶级开始了联合斗争 ④中国革命由旧民主主义革命阶段发展到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 D.①③④‎ 解析:选A 新三民主义事实上确立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依靠资产阶级、无产阶级、农民阶级的联合完成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正是由于无产阶级作为独立的力量登上历史舞台从而使民主革命发展到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整个近代史,中国都面临西方列强的入侵,民族危机的加剧。从旧三民主义到新三民主义,这种理论的完善与发展,说明孙中山对革命的坚持不懈,也就说明了民族资产阶级继续保持了其革命性的一面,故A项正确。‎ ‎6.孙中山的“新三民主义”中增加了“节制资本”的内容,“平均地权,节制资本”的目的是( )‎ A.改善农民和工人的生活状况 B.提高工人和农民的政治地位 C.解放工人和农民 D.约束资本主义的发展 解析:选A “平均地权,节制资本”是属于孙中山民生主义方面的内容。主要是实现国家的富强,人民的富余,反对贫富分化严重。‎ 11‎ ‎7.毛泽东曾强调“新三民主义”必须是“三大政策”的三民主义。在此,毛泽东着重强调新三民主义必须( )‎ A.代表工农阶级的利益 B.符合社会主义革命特点 C.具备广泛的群众基础 D.具有反帝反封建的内涵 解析:选D 新三民主义,在“民族主义”方面,明确提出了反帝的要求,这与当时中国共产党的民主革命纲领(最低纲领:反帝反封建)基本一致,从而成为了国共第一次合作的政治基础。‎ ‎8.“其所恃为后盾者实为多数之民众:若知识阶级、若农夫、若工人、若商人是已。盖民族主义,对于任何阶级,其意义皆不外免除帝国主义之侵略。”这表明孙中山晚年对中国革命的认识发生了重大变化,这种变化是指( )‎ A.革命的领导权和目标 B.革命的进程和对象 C.革命的指导思想和道路 D.革命的依靠力量和对象 解析:选D 由“孙中山晚年”可知题中所指为新三民主义;由“免除帝国主义之侵略”可知,与旧民族主义相比,新民族主义增加了反对帝国主义侵略的内容;由“多数之民众”可知革命所依赖的力量也由最初的民族资产阶级发展为全体民众。‎ 二、非选择题(18分)‎ ‎9.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一)驱逐鞑虏。今之满洲……和中国多事,长驱入关,来我中国,据我政府,迫我汉人为奴隶……满政府穷凶极恶,今已贯盈。义师所指,覆其政府,还我主权……(二)恢复中华。中国者,中国人之中国,中国的政治,中国人任之。驱除鞑虏之后,光复民族的国家。‎ ‎——1911年《军政府宣言》‎ 材料二 一、凡革命以前所有满政府与各国缔结之条约,民国均认为有效,至条约期满为止。其缔结于革命起事以后则否。……三、凡革命前满政府所让与各国国家或国家个人种种之权利,民国亦照旧尊重之,其在革命军兴起以后则否。‎ ‎——1912年孙中山《宣告各友邦书》‎ 材料三 (一)一切不平等条约,如外人租借地,领事裁判权,外人适宜于关税及外人在中国境内行使一切政治的权力侵犯中国主权者,皆当取消,重订双方平等,互尊主权之重要条约。‎ ‎——1924年《国民党一大宣言》‎ ‎(1)据材料一说明孙中山当时的民族主义的宗旨是什么?这种看法有何局限和失误?(10分)‎ 11‎ ‎(2)从材料二到材料三,孙中山对帝国主义列强的态度有何变化?影响孙中山产生这一变化的主要历史因素是什么?(8分)‎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孙中山三民主义中民族主义及其发展。第(1)问,需要认真阅读材料一,从民族主义只指向满洲政府来分析。第(2)问,注意对比材料二、三的内容,从中得出区别;结合材料出现的时间分析时代背景,得出孙中山转变的原因。‎ 答案:(1)宗旨:推翻清政府统治,光复汉民族国家。局限:此时孙中山的民族主义还没有提到反对帝国主义。失误:把国内的民族矛盾、民族问题与外国侵略的界限混淆;把满族排除在“中国”之外,是一种狭隘的民族主义。‎ ‎(2)态度变化:辛亥革命时期孙中山承认帝国主义在中国已取得的特权,承认不平等条约;1924年他则明确提出修改不平等条约,取消帝国主义在华特权。历史因素:斗争的屡次失败,孙中山接受苏俄的建议与中国共产党的反帝反封建的政治主张,把旧三民主义发展为带有反帝反封建内容的新三民主义。‎ 11‎

资料: 29.3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