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1: 第2单元 单元总结提升
加入VIP免费下载

部编版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1: 第2单元 单元总结提升

ID:1261141

大小:2.27 MB

页数:19页

时间:2022-12-08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第二单元 官员的选拔与管理单元总结提升 【体系建构】 一、中国官员选拔与管理制度的演变1.官员选拔。(1)先秦到明清时期。①先秦:世官制。特点是王权与族权统一,它依靠血缘亲疏定等级尊卑与官爵高下。②秦汉到魏晋南北朝:荐举制。这一时期的选官制度是西汉的察举制和魏晋南北朝的九品中正制,后者是前者的发展,它将官员选拔权由地方收归中央,但最终沦为门阀统治工具。【专题整合】 ③隋唐到明清:科举制。从隋唐到明清,科举制共存续1300多年,是中国封建社会中后期的主要选官制度,但世官制、荐举制以及功劳制等其他选官制度仍然作为补充而存在。(2)民国时期。①中华民国成立后,按照孙中山的文官考试思想出台了一系列选官的法规草案,奠定了中国文官制度的基础。②北洋政府时期,建立文官考试制度,但存在性别歧视。③南京国民政府时期,公务员制度建立,此时的文官考试制度更具开放性、平等性,但实施过程中漏洞百出,任用亲信、拉帮结派现象始终无法禁绝。 (3)中华人民共和国时期。①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我国实行干部制度,改革开放后,干部制度进入改革和进一步完善阶段。②20世纪90年代后,我国开始推行公务员制度,为优秀青年提供了一个公开、公平、公正的竞争机会,也为政府筛选了优秀人才。 2.官员管理。(1)秦汉到明清时期。①秦汉:秦汉时期的官员考核方法为上计制,还建立了监察体系,汉武帝建立刺史制度。②隋唐至两宋:隋唐考核官员的标准为才能、品德,最高监察机构为御史台;宋代考核制度标准严格,监察制度变化为台谏合一。 ③元明清:元朝的监察机构严密,中央设有御史台,地方设有行御史台、肃政廉访司;明朝考核有考满、考察,监察有都察院和六科;清代的考课制度有京察和大计,都察院中并入了六科,行监察职能。(2)民国时期:在重视选拔官员的同时,也不断完善监察制度。(3)中华人民共和国时期:党管干部原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干部管理制度的根本。 二、西方文官制度的演进1.开始酝酿:18世纪初,英国规定大臣以外的官员不得当选为下院议员。19世纪初,开始设立常务次官的职位。2.初步奠基:1853年,英国两名官员撰写《关于建立常任文官制度的报告》,它奠定了后来英国文官制度的基础。3.首先建立:1870年,英国再次颁布法令,最终确立文官制度。4.普遍建立: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法国、德国和日本等国的文官制度也最终建立起来。 三、晚清官制改革的特点与影响1.特点。(1)以集权为目的,以重用皇亲勋旧为手段。(2)在一定程度上取法西方,以权力制衡为原则设官分职。(3)以因循渐进的方式进行官制改革,官制改革具有不彻底性。 (4)晚清的官制变革是在中国社会向半殖民地化演进过程中进行的,因此,不免也带有明显的半殖民地化性质,特别是一些对外交涉机构的设置,反映了帝国主义的利益和要求。(5)晚清的官制变革也在一定程度上适应了中国官制的近代化的需要,通过变革逐步确立了中国官制的近代框架,促进了清朝政治制度的近代化,为近代中国社会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某些保障。 2.影响。(1)晚清的设官分职是国家整个政治体制包括文官制度的大变革、大调整,其规模、深度和广度为前代所无,反映了一种历史的必然。(2)改革在一定程度上完善和扩大了国家职能。(3)官制改革所试图建立的文官制度,促进了国家体制的近代化过程。 命题主题:中国不同时期的监察制度【命题材料】材料一我国古代行政监察制度是适应君主专制和中央集权而建立起来的。两汉时期,朝廷设立各级监察机构和监察官员,监察机构开始独立于行政系统。监察官员的品级比相应行政官员的级别低,但职权较大,如隋朝御史大夫为从三品,但其监察范围包括公卿宰相和各级官员。唐朝以来,各朝推行“检举、控告、采访调查、深入部门定期检查、重大政治活动亲临现场督察以及考课督察结合”等方式,以保证监察效能的实现。宋代设立监司、监州,完善地方监察体系。清朝不仅在全国设十五道监察御史,还规定都御史统辖省按察使。——摘编自林志强、张旭日《中国古代行政监察制度特征研究》【素养拓展】 材料二随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展,中国共产党借鉴苏俄社会主义政权建设模式,结合中国革命的具体实际,于1931年成立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为保证苏维埃政权的有效运转,抵制封建官僚思想的侵蚀,中国共产党在根据地逐步形成了以党政监督为主体,专业性监督部门和群众性监督组织相结合的监督制度。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的监督实践成为后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监督制度的源头。——摘编自吴超《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监督制度研究》 材料三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公报指出:“国要有国法。”1982年,全国90%左右的县团级以上党委建立了纪检机构,国务院各部、委、办、局都基本设立了纪检组织。是年12月,第五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国家行政机关、审批机关、检察机关都由人民代表大会产生,对它负责,受其监督;国务院设立审计机关,对国务院各部门和地方各级政府的财政收支,对国家的财政金融机构和企事业组织的财务收支,进行审计监督。1986年,国家监察部成立后,各级地方政府行政监察机关迅速建立起来。——摘编自谢撼澜、谢卓芝《改革开放以来党和国家监督制度建设的进程与经验》 【问题设计】(1)根据材料一,概括我国古代监察制度的基本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积极作用。(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时期监督制度形成的背景。(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新时期我国监督制度建设的意义。 【命题视角】(1)考查的学科核心素养和能力:本题考查家国情怀、历史解释与史料实证等学科核心素养,以及阅读材料、分析问题和知识迁移的能力。(2)难度分析:本题难度中等。(3)选材形式:本题以教材知识为基础,通过相关材料考查中国不同时期的监察制度。 【解题策略】(1)解题角度:本题将教材相关知识提炼为相应的史料,然后分析不同时期我国监察制度的特点、背景与意义。(2)解题步骤:首先,应该明白材料中考查的是我国各个时期监察制度形成的基本史实;其次,分析每个时期监察制度的特点及成因。(3)方法技巧:首先,判断材料考查的知识点;其次,仔细阅读材料,重点关注材料中的标点符号,进行分层解读,然后进行概括,形成答案。 【参考答案】(1)特点:服务于君主专制;监察机构与行政机构逐渐分离;监察官员位卑权重;监察方式多样化;重视地方督察。积极作用:加强君主专制中央集权体制;有利于澄清吏治,减少行政机构工作失误;有利于稳定社会秩序,促进生产发展。(2)背景: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的建立;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广泛传播;苏俄社会主义监督制度的影响;革命形势高涨,适应革命战争的需要。(3)意义:构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监督体制;推动了社会主义民主法治建设;促进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有序进行。

资料: 3260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