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1: 同步练习 第10课 当代中国的法治与精神文明建设
加入VIP免费下载

部编版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1: 同步练习 第10课 当代中国的法治与精神文明建设

ID:1261124

大小:62 KB

页数:7页

时间:2022-12-08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第三单元 第10课【学考过关练】一、选择题1.1954年宪法与《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在内容上的根本不同在于(  )A.规定的国家政体不同B.1954年宪法规定了人民的权利和义务C.规定的社会形态和体现出的原则不同D.规定的权利不同【答案】C 【解析】1954年宪法是中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体现出社会主义和人民民主两大原则;《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是对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经验总结,体现了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过渡的特点,故选C项。2.现代中国的法制建设之路并非一帆风顺,在某一历史时期曾经遭到严重破坏。这一历史时期是(  )A.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B.解放战争时期C.改革开放时期D.“文化大革命”时期【答案】D 【解析】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在“文化大革命”时期民主法制遭到严重破坏,故选D项。3.1982年以来,我国不仅颁布了新宪法,还对它进行了多次修订,并相继出台了选举法、刑法、刑事诉讼法、民事诉讼法等各种法律法规。这体现了我国(  )A.民众法律意识提高 B.民主制度最终确立C.法律具有中国特色 D.法制建设日益完善【答案】D 【解析】根据材料“1982年以来,我国不仅颁布了新宪法,还对它进行了多次修订,并相继出台了选举法、刑法、刑事诉讼法、民事诉讼法等各种法律法规”可知,1982年以来一系列法规的出台表明我国法制建设的步伐大大加快,法制建设日益完善,故D项正确;材料并无体现民众法律意识提高的内容,故A项错误;材料并无体现“民主制度最终确立”,故B项错误;材料并无体现“法律具有中国特色”,故C项错误。4.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法治是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最早把此理念写入宪法是在(  )A.1978年B.1982年C.1995年D.1999年 【答案】D 【解析】199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把“实行依法治国”写进宪法,故选D项。5.中国分别于1954年、1962年、1979年、2002年四次组织民法典的编纂工作。因时机不成熟,均未成功。2020年5月,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正式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民法典的颁布(  )A.奠定了非公有制经济起步发展的基础B.凸显了社会主义法学家的重要作用C.标志着成熟完备的法律体系最终形成D.奠定了民事权利和国家权力的边界【答案】D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民法典的颁布奠定了民事权利和国家权力的边界,故D项正确;改革开放初期,我国非公有制经济已经起步,排除A项;B项表述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是一个不断完善发展的过程,排除C项。6.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涌现出大批英雄模范集体和个人,全国劳动模范孟泰,“铁人”王进喜,党的好干部焦裕禄,解放军好战士雷锋,科学家李四光、邓稼先等是杰出代表。这些英雄模范人物所体现出来的最突出的共同时代精神是(  )A.善于改革B.无私奉献C.崇尚节俭D.勇于创新【答案】B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这些英雄模范人物都体现了关心集体、无私奉献的精神,故选B项。7.抓精神文明建设要办实事、讲实效,紧紧围绕促进人民福祉来进行,努力满足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这说明(  )A.坚持群众路线是治国的核心内容B.引领社会风气变革的是人民C.人民群众是精神文明建设的主体D.实事求是是工作的基本原则【答案】C 【解析】根据材料“抓精神文明建设要……紧紧围绕促进人民福祉来进行”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人民群众是精神文明建设的主体,是展开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点,故C项正确;精神文明建设只是治国的一项内容,A项属于对材料过度解读,排除;材料并未提及人民群众对社会风气变革的作用,排除B项;之所以要办实事、讲实效,也是为了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D项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8.2020年8月11日,习近平签署主席令,决定授予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斗争中作出杰出贡献的钟南山“共和国勋章”,授予张伯礼、张定宇、陈薇“人民英雄”的国家荣誉称号。这一决定(  )A.丰富了新时代特色理论体系 B.有利于全面提升公民的素养C.利于中国快速战胜重大疾病D.对精神文明建设起推动作用【答案】D 【解析】2020年8月,国家表彰为抗疫斗争作出杰出贡献的钟南山等人,宣传了正能量,有利于推动精神文明建设,故D项正确;奖励对国家和人民作出重大贡献的英雄人物不能丰富新时代特色理论体系,故A项错误;国家奖励在抗疫斗争中作出重大贡献的英雄人物与“全面提升公民的素养”不符,故B项错误;国家奖励在抗疫斗争中作出重大贡献的英雄不是快速战胜重大疾病的重要条件,故C项错误。二、非选择题9.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1954年9月,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全票通过了新中国第一部宪法。五四宪法是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巩固了中国人民革命胜利的历史成果和新中国成立以来政治上、经济上的新胜利,反映了全国人民建立社会主义社会的共同意愿。——摘编自李志勇《礼赞70年:从五四宪法到全面依法治国》材料二 为了保障人民民主,必须加强社会主义法制,使民主制度化、法律化……要保证人民在自己的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不允许任何人有超于法律之上的特权。——《中国共产党第十一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公报》(1978年12月22日通过)(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五四宪法”的主要原则。(2)根据材料二,归纳新时期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发展的特点。【答案】(1)原则:人民民主原则;社会主义原则。(2)特点:制度化;法律化;法律面前人人平等。【选考过关练】一、选择题1.1949年颁布的“共同纲领”第17条规定:“废除国民党反动政府一切压迫人民的法律、法令和司法制度,制定保护人民的法律、法令,建立人民司法制度。”第19条第2款中还使用了“人民司法机关”的概念。这些规定(  )A.为协商民主奠定了基础B.有利于实现人民当家作主C.确立了审判独立的原则D.具有社会主义革命的性质【答案】B 【解析】根据材料可知,“共同纲领”规定废除国民党反动政府一切压迫人民的法律、法令和司法制度,建立人民司法制度,同时使用“人民司法机关”的概念,这些规定奠定了新政权的司法基础,有利于实现人民当家作主,故B项正确;“共同纲领” 是第一届人民政协期间制定的,是协商民主的结果而不是为协商民主奠定了基础,排除A项;C项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共同纲领”中的这些规定体现了民主革命而不是社会主义革命的性质,排除D项。2.“它经过民主程序最终完成了国家建构的过程。它的里程碑作用表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民主法治制度是最适合中国国情的民主法治制度,是国家长治久安,蓬勃发展的重要保证。”“它”(  )A.促进了国民经济的迅速恢复B.确立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C.成功代行了全国人大的职能D.初步建立了政治协商制度【答案】B 【解析】根据材料“它经过民主程序最终完成了国家建构的过程”可知描述的是1954年宪法,这是在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上通过的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正式确立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故B项正确;1954年时国民经济恢复工作已经完成,排除A项;代行全国人大职能的是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排除C项;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召开初步建立了政治协商制度,排除D项。3.改革开放后,全国人大加紧全面立法。截至2017年6月底,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新制定法律20件,通过修改法律的决定39件,涉及修改法律100件,废止法律1件,作出法律解释9件。这表明中国(  )A.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更加完善B.全国人大是国家最高权力机关C.依法治国的理念已经全面落实D.民主与法制关系是相辅相成的【答案】A 【解析】根据材料“改革开放后,全国人大加紧全面立法”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不断建立和健全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故A项正确;材料没有反映出全国人大的地位,排除B项;材料没有涉及依法治国的全面落实,排除C项;材料没有体现出法制与民主之间的关系,排除D项。4.1954年,全国人大首次组织民法典起草工作,后因各种原因数次中断。2017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总则》通过,成为民法典出台的重要基础。2020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正式通过。这反映出中国(  )A.民法典立法工作不断推进B.新时期大力推进依法治国方略C.基层民主建设进一步完善D.建成完备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答案】B 【解析】材料“2017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总则》通过,成为民法典出台的重要基础。2020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正式通过” 反映出2017年以后民法典立法工作迅速推进并最终完成,与之前的立法工作形成鲜明对比,故B项正确;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民法典立法工作数次中断,故A项错误;基层民主建设与材料无关,故C项错误;民法典的通过并不代表“建成完备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故D项错误。5.2019年,习近平在中共十九届四中全会上的讲话指出:“我国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始终着眼于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使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这说明我国(  )A.发展经济就是提高人民生活水平B.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发生了根本转移C.改善民生以国家制度改革为前提D.国家治理以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为目标【答案】D 【解析】根据材料“始终着眼于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使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可知,我国国家政权以人民利益为基本出发点,努力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故D项正确;发展经济的成果需要共享于民才能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排除A项;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依然是经济建设,并未改变,排除B项;材料不是强调需要通过变革国家制度以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排除C项。6.20世纪90年代,全国各地广泛开展以创建文明城市、文明村镇、文明行业为主要内容的活动,对促进社会风气好转起到了积极作用。与这一活动相关的原因是(  )A.《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颁布B.开展“五讲四美三热爱”活动C.《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颁布D.改革开放为精神文明建设奠基【答案】D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20世纪90年代,改革开放的发展为精神文明建设奠定了基础,推动了当时创建文明城市、文明村镇、文明行业等活动的开展,故D项正确;《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的颁布与全国各地开展创建文明城市等活动无关,故A项错误;20世纪80年代我国在青少年中开展的“五讲四美三热爱”活动,与全国各地开展创建文明城市、文明村镇和文明行业的活动没有因果关系,故B项错误;《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颁布于2001年,不是20世纪90年代创建文明城市等活动的原因,故C项错误。7.自1979年9月提出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以来,人民群众创造性地开展了多种形式的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例如“五讲四美三热爱”、全民文明礼貌月、“五个一工程”、创建文明城市、创建文明村镇等活动。这些活动(  )A.提高了全社会的文明程度B.同人民普遍关心的实际问题紧密结合C.改善了城乡人民生活水平 D.与中国的民主法治建设进程相互促进【答案】B 【解析】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改革开放以来,人民群众创造性地开展了多种形式的精神文明创建活动,这些活动同人民群众普遍关心的实际问题紧密结合,在提高群众生活质量等方面起了极大的促进作用,故B项正确;A项表述过于绝对,排除;材料体现的是精神文明建设而不是物质文明建设,排除C项;D项与材料信息无关,排除。8.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大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高全民族思想道德水平,这说明党中央(  )A.高度重视文化建设B.全面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C.推行可持续发展战略D.确定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目标【答案】B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大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高全民族思想道德水平,这说明党中央全面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故B项正确。二、非选择题9.民主是人类政治文明发展的成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正在不断健全、完善和发展。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从形式上看,1982年宪法是在修改1978年宪法的基础上形成的;但从实质上看,1982年宪法是在“否定”1978年宪法的基础上形成的。因为,1982年宪法虽改自1978年宪法,但是它所继承和发展的不是1978年宪法的基本原则,而是1954年宪法的基本原则。——摘编自林尚立著《当代中国政治形态研究》材料二 习近平指出,现行宪法公布施行以来,对我国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活产生了极为深刻的影响。现行宪法序言明确规定:“今后国家的根本任务是集中力量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宪法规定一切国家机关、政党、社会团体、企业事业组织和公民个人都必须遵守宪法和法律,还提出要发展包括协商民主和基层民主在内的民主形式。宪法进一步完善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并根据“一国两制”方针规定了特别行政区制度。宪法规定“城乡劳动者个体经济,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的补充”,明确指出了“市场调节的辅助作用”。——摘编自许安标主编《宪法及宪法相关法解读》(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982年宪法继承和发展的“基本原则”,并概括1982年宪法颁布的意义。(2)根据材料二,概括“现行宪法”所体现的基本精神,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现代民主政治发展的主要趋势。【答案】(1)基本原则:人民民主原则;社会主义原则。意义:它是中国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一部比较完善的宪法; 成为中国在新时期治国安邦的总章程;发展了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2)基本精神:集中力量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和法治;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坚持改革开放和经济体制改革。主要趋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正在不断健全、完善和发展。

资料: 3260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