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练习课件 第29课 改革开放以来的巨大成就
加入VIP免费下载

部编版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练习课件 第29课 改革开放以来的巨大成就

ID:1260921

大小:2.44 MB

页数:55页

时间:2022-12-07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第十单元第29课 改革开放以来的巨大成就历史高中同步学案优化设计GAOZHONGTONGBUXUEANYOUHAUSHEJI 内容索引课前篇自主预习课堂篇探究学习 课标定位(1)认识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在各个领域取得的成就、综合国力及国际影响力的不断提高(2)认识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伟大意义(3)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重要意义,认清我国发展的新的历史方位(4)形成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体系、制度、文化的形成过程及意义的系统认识 素养解读(1)通过了解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理解改革开放以来取得巨大成就的思想之源,培养历史解释的素养,树立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2)搜集各方面史料,从“史料实证”角度感受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在各个领域取得的巨大成就(3)结合不同领域的巨大成就,从“家国情怀”角度培养对社会主义建设成就的认同,增强民族自信和自豪感 课前篇自主预习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与发展1.含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 2.邓小平理论(1)概况: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以邓小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逐步形成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路线、方针、政策。(2)解决问题:阐明了在中国建设社会主义、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基本问题。(3)意义:邓小平理论指引着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不断前进。(4)写入党章:1997年中共十五大上。 3.“三个代表”重要思想(1)概况:1989年中共十三届四中全会以后,以江泽民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中,逐渐形成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2)解决问题:加深了对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和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认识。(3)意义:是中国共产党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4)写入党章:2002年中共十六大上。 4.科学发展观(1)概况:2002年中共十六大以后,以胡锦涛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形成了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2)解决问题:新形势下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等重大问题。(3)意义: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4)写入党章:2007年中共十七大上,科学发展观被写入党章。2012年中共十八大上被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5.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1)概况:2012年中共十八大,明确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的基本要求。2017年中共十九大,确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中国共产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 (2)意义思想地位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历史作用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导下,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懈奋斗载入宪法2018年3月,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载入国家根本法 概念阐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历史解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核,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根本性质和基本特征,反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丰富内涵和实践要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高度凝练和集中表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是国家层面的价值目标,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社会层面的价值取向,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公民个人层面的价值准则。 二、综合国力不断提升【启思导学】观察数据你能发现哪些问题?(史料实证)2011至2018年中美日国内生产总值柱状图提示中国的国内生产总值提升较快;与美国差距缩小;日本略有下降;但中国的人口基数大,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仍偏低。 1.国民经济保持快速增长2020年,中国经济总量突破100万亿元。2013年至2019年,中国对全球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接近30%。中国国际竞争力持续增强。2.基础设施建设走在世界前列(1)交通:高速铁路、高速公路总里程数都位居世界第一。港口建设成就突出。(2)高科技领域:我国自主研发和制造的实力提升。(3)移动通信、人工智能等:呈现跨越式快速发展。 3.思想文化领域(1)思想建设: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两手抓,两手都要硬”;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构筑共同的思想道德基础。(2)文化建设:文化事业迅速发展,老百姓有越来越多的文化获得感。 4.国防和军队改革取得历史性突破(1)形成军委管总、战区主战、军种主建新格局,人民军队组织架构和力量体系实现革命性重塑。(2)中国人民解放军整体实力跃升,向着世界一流军队迈进。(3)武器装备加速发展,军事斗争准备取得重大进展。 三、国际影响力不断扩大1.原因(1)改革开放以来综合国力的不断提升。(2)中国遵循和平发展理念,全方位开展对外交往,积极参与国际事务。 2.表现(1)推动建设相互尊重、公平正义、合作共赢的新型国际关系。①大国关系:积极发展全球伙伴关系,扩大同各国的利益交会点,推进大国协调合作,构建总体稳定、均衡发展的大国关系框架。②周边国家:按照“亲、诚、惠、容”的理念,深化同周边国家关系。③非洲国家:提出“真实亲诚”理念,形成中国与非洲国家休戚与共、共同发展、文明互鉴的友好合作关系。④欧洲、拉美国家:相互增进了解,加强合作。 (2)积极发挥在联合国中的作用①倡导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支持联合国在国际事务中发挥核心作用,推动和平解决国际和地区热点问题。②积极促进全球治理体系改革与完善,推动《巴黎协定》生效。③倡议设立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是对既有国际金融体系的有益补充。④提出以共商、共建、共享为核心理念的共建“一带一路”倡议。⑤中国正从经济全球化的积极参与者变成更具有影响力和作用力的推动者。⑥中国坚持和平发展道路,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为世界和平与发展提供中国方案。 概念阐释1.全方位外交(历史解释)中国自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21世纪以来,形成了“提倡新安全观,推进国际关系民主化,高举‘和平、发展、合作’大旗”等一系列外交新思路。主要内容是反对强权政治,维护世界和平;促进世界各国的合作与发展,繁荣人类和社会的经济;维护我们自己的国家安全和稳定,为我们国家的内政提供坚强的外交保障;维护国家主权、内政和领土完整,促进祖国的统一大业;为我们的继续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服务,为改革和建设提供坚实的外交基础。 2.人类命运共同体(历史解释)在追求本国利益时兼顾他国合理关切,在谋求本国发展中促进各国共同发展。人类命运共同体这一全球价值观包含相互依存的国际权力观、共同利益观、可持续发展观和全球治理观。 课堂篇探究学习 情境体验主题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材料一我们的现代化建设,必须从中国的实际出发……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走自己的道路。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1992年邓小平南方谈话等 材料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我国稳定解决了十几亿人的温饱问题,总体上实现小康,不久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人民美好生活需要日益广泛,不仅对物质文化生活提出了更高要求,而且在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安全、环境等方面的要求日益增长。同时,我国社会生产力水平总体上显著提高,社会生产能力在很多方面进入世界前列,更加突出的问题是发展不平衡不充分,这已经成为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主要制约因素。——习近平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 情境解读材料一体现了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道路的论述,即走自己的路,将中国国情与马克思主义原理相结合,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材料二体现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互动探究(1)材料一反映的核心思想是什么?体现了邓小平理论的什么特点?(2)材料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什么?新时期社会矛盾的主要影响因素有哪些?提示(1)思想:走自己的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特点: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2)社会主要矛盾: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因素: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生产力总体上显著提高,社会生产能力进入世界先进行列;人民生活水平普遍提高,对社会生活的要求提高;城乡、区域之间,经济发展还存在很大差异。 素养史论1.家国情怀——四个自信道路自信道路自信是对发展方向和未来命运的自信。坚持道路自信就是要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这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必由之路理论自信理论自信是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特别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科学性、真理性的自信 制度自信制度自信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具有制度优势的自信。坚持制度自信就是要相信社会主义制度具有巨大优越性,相信社会主义制度能够保障人民群众的自由平等权利和人身财产权利文化自信文化自信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先进性的自信。坚持文化自信就是要激发党和人民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历史自豪感,在全社会形成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普遍共识和价值认同 2.历史解释——全面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产物,是以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为指导,与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实践相结合的产物,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四大成果之间是继承与发展的关系。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组成部分,它们在继承中不断发展与完善。 (3)坚持以人为本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核心思想,也是毛泽东思想中群众路线的深化与发展,体现了中国共产党的立党理念。(4)立足于实践、解决实际问题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不断深化的内在源泉,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实事求是的基本特点。 素养达标史料实证——“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它”凝聚着我们党对历史经验的科学总结,对时代特征的正确把握,对“建设什么样的党和怎样建设党”这一关系我们党、国家、民族前途命运的重大问题的深刻思索。材料中的“它”应该是()A.邓小平理论B.“三个代表”重要思想C.科学发展观D.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明立意本题以文献史料为切入点,从“史料实证”的角度考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抓关键“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回答了“建设什么样的党和怎样建设党”的问题,故选B项排干扰邓小平理论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排除A项;科学发展观指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没有涉及党的建设问题,排除C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不涉及“建成一个什么样的党和怎么样建设党”的问题,排除D项获答案B 情境体验主题二中国的国际影响力不断扩大材料一相比中国学者对全球治理理论研究的贡献,中国政府和领导人在国际舞台上贡献了中国智慧。2015年,习近平主席在一系列国际场合中提出了众多新思想、新观点,比如提出了构建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打造全球伙伴关系网、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等。——摘编自赵可金《全球治理的中国智慧与角色担当》 材料二“一带一路”建设是全新的事物,在合作中有些不同意见是完全正常的,只要各方秉持和遵循共商共建共享的原则,就一定能增进合作、化解分歧,把“一带一路”打造成为顺应经济全球化潮流的最广泛国际合作平台,让共建“一带一路”更好造福各国人民。——国家主席习近平在2018年博鳌亚洲论坛开幕式上发表的主旨演讲情境解读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国政府为建设新型国际关系作出了贡献。根据材料二可以分析中国在构建新型国际关系方面的具体贡献。 互动探究(1)国际格局变化影响新型国际关系的建立。根据材料一,指出中国政府为建立新型国际关系贡献了怎样的智慧。(2)2018年博鳌亚洲论坛的主题是“开放创新的亚洲,繁荣发展的世界”,为此,中国做出了哪些努力?提示(1)构建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打造全球伙伴关系网,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2)努力:提出并实施以“共商、共建、共享”为核心理念的“一带一路”倡议;倡议设立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对国际金融体系提供有益补充。 素养史论1.家国情怀——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内涵国际权力观随着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资本、技术、信息、人员跨国流动,国家之间处于一种相互依存的状态,一国经济目标能否实现与别国的经济波动有重大关联。人类社会是一个相互依存的共同体已经成为共识共同利益观既然人类已经处在“地球村”中,那么各国公民同时也就是地球公民,全球的利益同时也就是自己的利益,一个国家采取有利于全球利益的举措,也就同时服务了自身利益 可持续发展观工业革命以后,人类开发和利用自然资源的能力得到了极大提高,但接踵而至的环境污染和极端事故也给人类造成巨大灾难。中国从斯德哥尔摩会议开始就参加了可持续发展问题的历次重要国际会议,在可持续发展理念形成、制度建设、发展援助等方面都发挥了建设性的作用全球治理观由于全球化导致国际行为主体多元化,全球性问题的解决成为一个由政府、政府间组织、非政府组织、跨国公司等共同参与和互动的过程,这一过程的重要途径是强化国际规范和国际机制,以形成一个具有机制约束力和道德规范力的、能够解决全球问题的“全球机制” 2.历史解释——新时期中国外交的特点(1)中国始终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2)赋予了独立自主原则以新的内容,即不结盟政策。中国对外政策是独立自主的,是真正的不结盟。这样做不仅符合中国人民的最高利益,也有利于世界的和平与稳定,是对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的一个重大贡献。(3)中国积极参与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活动,推进建立新型区域合作模式。 (4)中国积极推动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和其他公认的国际关系准则应该成为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的基础。(5)中国实行全方位的对外交往政策,中国愿意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同所有国家建立和发展友好合作关系。中国主张国家之间应超越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的差异,相互尊重,求同存异,互利合作。 素养达标1.史料实证——人类命运共同体(2021·湖北武汉月考)2019年,习近平指出,“要继续高举联合国这面多边主义旗帜,充分发挥世界贸易组织、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二十国集团、欧盟等全球和区域多边机制的建设性作用,共同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据此可知,新时期中国外交的主要方向是()A.维护国家经济主权的安全B.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C.推动和完善全球多边治理D.发展与第三世界国家关系 明立意本题以习近平的讲话为切入点,从“史料实证”的角度考查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抓关键“充分发挥世界贸易组织、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二十国集团、欧盟等全球和区域多边机制的建设性作用”可见中国倾向于多边治理的主张,故选C项排干扰材料未涉及维护国家经济主权的安全,排除A项;“要继续高举联合国这面多边主义旗帜”是新时期外交的方向,外交的原则是独立自主,排除B项;“共同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没有指明以第三世界为主要方向,排除D项获答案C 2.时空观念——共建“一带一路”(2020·清华基础测试)2019年10月1日,德国下莱茵商会在位于鲁尔区莱茵河畔的杜伊斯堡市举办有关“一带一路”的研讨会。与会人士普遍认为,“一带一路”倡议为鲁尔区和德国带来了巨大发展机遇,并希望中德双方产业界一起拓展潜力。共建“一带一路”能够赢得世界范围的肯定与支持是因为()A.为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带来机遇B.提升了中国的国际地位和影响力C.符合沿带路国家发展的共同利益D.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 明立意本题以“一带一路”研讨会为切入点,从“时空观念”的角度考查共建“一带一路”抓关键根据题干内容可知,“一带一路”“为鲁尔区和德国带来了巨大发展机遇”,说明中国所倡导的共建“一带一路”会促进沿带路国家的经济发展,即符合各国的共同利益,故选C项排干扰“一带一路”沿线各国并不都是发展中国家,排除A项;题干内容主要涉及“一带一路”对国际的影响力,而并不是中国本身的影响,排除B项;题干内容主要涉及中国所倡导的共建“一带一路”,不是强调中国经济发展的实力,排除D项获答案C 随堂演练1.下列图示中中国共产党的会议与理论成果对应正确的是() 答案A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共七大确立毛泽东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A项正确;邓小平理论被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是在中共十五大,B项排除;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作为党的指导思想被写入党章是在中共十六大,C项排除;科学发展观被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是在中共十八大,D项排除。 2.下图漫画表现了中国社会经济生活发生的巨大变化。这种变化反映了()A.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B.“大跃进”运动的开展C.“文化大革命”的结束D.改革开放的成效 答案D解析题干两幅图片分别体现了20世纪60年代和20世纪90年代人们社会生活的状况,从“光有钱买不了东西”到“握点钱不知买啥东西”反映了改革开放以后经济的发展,人民物质生活的丰富,故D项正确。 3.下图是科学发展观的宣传漫画,漫画反映了科学发展观提出的背景是()A.经济建设中的官僚主义现象严重B.经济建设严重破坏了生态环境C.社会收入分配严重不平衡D.“左”倾思想仍然影响着国家的经济建设答案A解析“虚假政绩、形象工程、盲目建设”都与官僚主义作风有直接关系,与生态环境、社会收入无关,官僚主义作风也不属于“左”倾错误,A项正确。 4.观察下图,可以看出()A.中国在区域组织中扮演着重要角色B.西方大国放弃了敌视中国的政策C.中国积极引导区域合作的新模式D.中国在国际事务中的影响力增强 答案D解析从图示信息来看,中国积极参与全球性和地区性组织,在国际事务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故答案为D项。世界贸易组织是全球性国际组织,排除A项;B项与材料信息无关,排除;上海合作组织是区域合作的新模式,但C项不能涵盖材料总体信息,排除。 5.(2021·山东济南高一诊断)在伊朗核问题、叙利亚问题等重大国际和地区问题上,中国积极探索解决办法,维护正义和世界稳定。中国积极促进全球治理体系改革与完善,推动《巴黎协定》生效,倡议和推动“一带一路”建设。这都体现了中国()A.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B.始终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C.主导世界发展的作用已被认可D.为世界和平发展贡献中国智慧 答案D解析中国在国际问题上的举动说明中国坚定维护正义与世界稳定,为世界和平发展贡献中国智慧,故选D项。 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毛泽东义利观主要是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形成的,这就决定了义利观具有自身的一些特征。比如,在物质和精神的关系上,它更多地强调精神,以便于战胜在物质上强于我们的敌人;在国家或集体利益与个人利益的关系上,它更多地强调个人利益服从于国家或集体的利益,以便于在国破家亡中救亡图存等。材料二我们提倡按劳分配,承认物质利益,是要为全体人民的物质利益奋斗。每个人都应该有他一定的物质利益,但是这决不是提倡各人抛开国家、集体和别人,专门为自己的物质利益奋斗,决不是提倡各人都向“钱”看。——邓小平《党和国家领导制度的改革》(1980年8月18日) (1)根据材料一、二,分别概括毛泽东和邓小平的义利观。(2)根据以上材料和所学知识,简要分析造成以上两种不同义利观的原因。参考答案(1)毛泽东:强调义高于利,个人利益服从国家利益。邓小平:更多地强调个人利益,同时兼顾国家、集体利益;反对见利忘义;鼓励勤劳致富。(2)原因:毛泽东的义利观形成于民族危机严重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时期,救亡图存是首要任务;邓小平的义利观形成于改革开放,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取得巨大进步的时期,经济建设、强国富民是国家的中心和首要任务。 本课结束

资料: 3260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