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历史9上: 教案 第1单元 古代亚非文明
加入VIP免费下载

部编版历史9上: 教案 第1单元 古代亚非文明

ID:1260570

大小:291.71 KB

页数:11页

时间:2022-12-06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九年级·上】第1单元古代亚非文明第1课 古代埃及一、知识与技能知道尼罗河对古埃及文明的产生和发展所起的重要作用;了解金字塔是古埃及文明的象征。二、过程与方法观察《古代埃及示意图》,了解古埃及的地理位置以及尼罗河对古埃及农业和文化等方面的影响;通过查阅相关资料,了解关于金字塔的知识。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金字塔既是古埃及国王奴役劳动人民的历史见证,又是古埃及人智慧的结晶。重点:古埃及代表性的文明成就。难点:分析自然环境对文明产生的影响;理解古埃及法老与金字塔的关系。【导入新课】历史学家希罗多德曾评价古埃及说:“没有任何一个国家有这样多的令人惊异的事物,没有任何一个国家有这样多的非笔墨所能形容的巨大业绩。”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第1课:古代埃及。【内容探究】一、尼罗河与古埃及文明1.图片展示: 国际空间站看地球夜景:尼罗河岸灯火通明2.材料展示:啊,尼罗河,我赞美你!你从大地涌流而出,养活着埃及!一旦你的水流减少,人们就停止了呼吸。你用你神秘的方式,带来了肥沃的土壤,让我们歌唱!你滋润了太阳神赋予的土地,养育着所有的人民,让我们在干涸的沙漠里畅饮!你慷慨无私地给予我们所有美好的东西!  3.教师提问:解释诗歌“一旦你的水流减少,人们就停止了呼吸”“你用你神秘的方式,带来了肥沃的土壤”。提示:尼罗河是古代埃及的重要水源,为人类生存提供了条件。它每年定期泛滥,非常有利于农业生产。4.教师总结:尼罗河为人们的生存繁衍提供了条件,定期泛滥促进了古埃及农业的发展;而其平缓的河水以及盛行风又提供了便利的航运条件。这些有利条件促进了尼罗河流域的统一。5.教师提问:列举古埃及的重大事件。提示:(1)约从公元前3500年开始,在尼罗河下游陆续出现了若干个小国家。(2)公元前3100年左右,古埃及初步实现了统一。(3)在法老图特摩斯三世统治时期,古埃及成为强大的军事帝国。(4)公元前525年,波斯帝国吞并古埃及。(5)后来,亚历山大帝国和罗马帝国先后占领古埃及。6.图片展示:古埃及的象形文字。7.教师提问:请学生回答象形文字的特点。提示:与事物形态相似。8.教师小结:古埃及的象形文字是世界上最早的文字之一,是古埃及人民创造的文明成就。古埃及在天文学(太阳历)、数学和医学方面也取得了突出成就。二、金字塔1.图片展示:《金字塔》《狮身人面像》。2.教师提问:埃及有句古谚语:“人类惧怕时间,而时间惧怕金字塔。”请介绍一下你所知道的金字塔。 提示:金字塔是古埃及法老为自己修建呈角锥体状的陵墓,它每个侧面都形似汉字“金”,因此,中国人称之为“金字塔”。3.材料展示:材料一 (胡夫)强迫所有的埃及人为他做工……他们分为10万人的大群来工作,每一个大群要工作3个月……金字塔本身的建造用了20年……金字塔是用磨光的石块、极其精确地砌筑而成的。——古希腊历史学家希罗多德材料二 胡夫金字塔……该塔原高约146.5米,由于几千年的风雨侵蚀,现高130多米。原四周底边各长230多米,现长227米。锥形建筑的四个斜面正对东、南、西、北四方,倾角为51度52分。塔的四周原铺设着一条长约1千米的石灰石道路,目前在塔的东、西两侧尚有遗迹可寻。整个金字塔建在一块巨大的凸形岩石上,占地约5.29万平方米,体积约260万立方米,是由约230万块石块砌成。外层石块约11.5万块,平均每块重2.5吨,最大的一块重约16吨,全部石块总重量为684.8万吨。4.教师提问:请学生结合以上两则材料,对金字塔做简要评价。提示:(1)金字塔是古埃及文明的象征,反映了古埃及社会经济发展的较高水平,是古埃及人智慧的结晶。(2)金字塔的修建,反映了古埃及国王的无限权力。(3)金字塔是奴隶主压迫奴隶的历史见证。三、法老的统治1.图片展示:展示古埃及法老的图片,并要求学生阅读教材“法老的统治”第一自然段,说出法老的地位。2.教师提问:说说法老是个怎样的人物,法老为何拥有如此权威。3.教师小结:古埃及统一后,逐步建立起以法老为核心的专制制度,法老拥有无限权力。4.教师提问:为什么说金字塔的修建反映了法老地位的兴衰?提示:金字塔的修建,反映了古埃及国王的无限权力。胡夫金字塔之后,金字塔越修越小,反映了王权的逐渐衰落。【课堂小结】 举世闻名而又神秘莫测的金字塔是古代埃及文明的象征和人类智慧的结晶。它俯视着埃及大地,目睹着世间沧桑。金字塔的修建创造了古代世界无与伦比的奇迹,也留下了扑朔迷离的“千古之谜”。如今,金字塔的魅力仍在不断激发人们追索人类古代文明的热情与激情。 第2课 古代两河流域一、知识与技能掌握古巴比伦王国和《汉谟拉比法典》等基本史实;培养从图片中提取有效历史信息、辩证地看问题和评价历史事件的能力。二、过程与方法识读《古代两河流域示意图(约公元前3500—前539)》,明确两河流域的地理位置及相关信息;识读《汉谟拉比法典》石柱局部图,理解“君权神授”;通过角色扮演,分析《汉谟拉比法典》的内容。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汉谟拉比法典》,认识《汉谟拉比法典》虽然保护的是奴隶主阶级的利益,但也是人类宝贵的文化遗产。重点:掌握《汉谟拉比法典》的实质与历史价值。难点:理解《汉谟拉比法典》所折射出的古巴比伦王国的阶级关系。【导入新课】空中花园被誉为古代世界七大奇迹之一,你知道空中花园位于哪里吗?空中花园的故事发生在古代两河流域。本节课我们就来学习第2课:古代两河流域。【内容探究】一、古代两河流域文明1.图片展示:《古代两河流域示意图(约公元前3500—前539)》。2.教师提问:“两河”指的是哪两条河?两河流域的地理位置在今天的哪里? 提示:“两河”,是指西亚的幼发拉底河与底格里斯河。两河流域指幼发拉底河与底格里斯河的流经区域,又称“美索不达米亚”,意即“两河之间的地方”,大体上是以今天伊拉克首都巴格达为中心的狭长地带。3.指导学生阅读教材,思考古代两河流域早期国家的产生及两河流域统一的情况。提示:约从公元前3500年起,两河流域南部逐渐产生了一些以城市为中心的小国。大约在公元前24世纪,两河流域实现了初步统一。4.图片展示:楔形文字。5.教师总结:楔形文字,又称为钉头文字,因其书写笔画的形状酷似木楔或钉子而得名。由两河流域的苏美尔人发明,是迄今为止被发现的世界上最早的文字之一,也是古代两河流域最主要的文化成就。二、古巴比伦王国1.材料展示:材料一 古巴比伦王国位于幼发拉底河中游,曾一度向北方的亚述称臣,后利用其地理条件的优势,逐渐发展壮大,但直到汉谟拉比继位之后,古巴比伦才成为一个强国。材料二 汉谟拉比是古巴比伦王国的第六代国王。汉谟拉比十分勤政,他兴修水利,奖励商业,并建立了一支常备军。他制订了雄心勃勃的征服计划,并以百分之百的信心和决心使蓝图变成现实。从公元前1787年起,汉谟拉比开始了统一两河流域之路。他对外采取各个击破的策略,先后征服了伊新、乌鲁克、拉尔沙等国,并占据亚述南部,完成了两河流域中下游地区的统一事业。2.教师提问: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为什么说汉谟拉比在位时是古巴比伦王国最强盛的时期?提示:公元前18世纪,古巴比伦王国第六代国王汉谟拉比在位时,对外采取各个击破的策略,完成了两河流域中下游地区的统一事业,建立了统一、强大的奴隶制国家。汉谟拉比实行君主专制制度,加强中央集权,还制定了一部较为系统和完整的法典。他在位时是古巴比伦王国最强盛的时期。3.教师过渡:这“一部较为系统和完整的法典”是什么法典?我们来详细地了解一下。三、《汉谟拉比法典》1.教师讲述:古巴比伦王国是两河流域文明的代表。公元前18世纪时古巴比伦王国的社会面貌是怎样的呢?请大家欣赏小品《打架》。2.学生活动:(学生表演) 国王:“我是古巴比伦王国的第六代国王,我花了这么多年的时间,终于统一了两河流域中下游地区,成为四方之王。但我每天要处理的案件实在太多,我已命人制定了一部法典,这样处理事情就有依据了。”两个自由民正发生争执并打了起来。国王:“你们两个在干什么?给我住手!”两个自由民发现是国王,立即停了下来并向国王行礼。自由民A:“我尊敬的国王,他两天前把我的一只眼睛打伤了,我要找他算账!”自由民B:“是他先侮辱我是奴隶,我才打他的。”国王:“好了,好了,我来给你们判决,你(自由民B)打伤了他(自由民A)一只眼睛,你就让他把你的一只眼睛也打伤吧!”(说完自由民A向自由民B的眼睛打去)3.教师提问:(1)小品中的国王是古巴比伦的哪一位国王?(2)国王的判决有法律依据吗?依据是什么?涉及了哪些方面的法律规定?试举例说明。(3)这样的判决有何原则?你如何看待这样的处罚原则?4.教师指导:学生回答问题(1)时,指出是汉谟拉比。学生回答问题(2)时,指导学生认识《汉谟拉比法典》的组成部分和内容。学生回答问题(3)时,补充说明古巴比伦分为拥有公民权的自由民、无公民权的自由民和奴隶三个严格的社会等级。如果将小品中的自由民A换成是奴隶,那么国王对自由民B的判决就不同了,只需赔偿该奴隶的主人购买这位奴隶的价格一半的钱就可以了。  5.教师小结:《汉谟拉比法典》是古巴比伦王国留给人类的宝贵文化遗产,表明人类社会的法制传统源远流长。  6.问题思考:讨论并理解《汉谟拉比法典》的特点。提示:维护统治集团的根本利益,保护社会成员的私有财产,严格规定了各个阶层的义务,严厉惩罚各种社会犯罪,法典保留了一些原始时代的观念。【课堂小结】本课主要讲述了在西亚地区,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养育了两河流域人民,在适合人类农业耕作的自然环境中催生了灿烂的两河流域文明。其中,古巴比伦王国国王制定的《汉谟拉比法典》是两河流域文明的代表,是迄今已知世界上第一部较为完整的成文法典。 第3课 古代印度一、知识与技能了解古代印度发展的基本线索;知道古代印度的种姓制度,及其对印度社会的发展产生的深远影响;了解佛教的创立和传播;通过对种姓制度的分析,提高对历史的理解和分析能力。二、过程与方法识读《古代印度示意图》,获取有效的历史信息。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古代印度文明的主要成就,赞颂古代印度人民的创造力。重点:古代印度种姓制度和佛教的兴起。难点:古代印度种姓制度的影响。【导入新课】同学们,你们知道《西游记》的故事吗?《西游记》中唐僧师徒四人到西天取经,“西天”是现在的哪里呢?它就是现在的印度。今天的印度是一个人口众多的发展中国家,各个领域的建设都取得了重大成就。那么,古代的印度是什么样子的呢?今天就让我们来学习第3课:古代印度。【内容探究】一、古代印度河流域文明1.图片展示:《古代印度示意图》和当今《印度示意图》。2.教师总结:古代印度在地理上是指今天的南亚次大陆。3.教师提问:古代印度河上游两岸土地肥沃,这里土地肥沃的原因和我们前面学过的哪个国家相似?提示:古代埃及。 4.教师讲述:公元前1500年左右,来自中亚的一支游牧部落侵入印度。他们自称雅利安人,陆续在印度河流域和恒河流域定居下来,从事农业生产。印度北部逐渐出现了许多小国家。孔雀王朝统治时期是古代印度文明的鼎盛时期。5.教师提问:古代印度在鼎盛时期的表现有哪些?提示:(1)印度基本上实现了统一。(2)农业和工商业都比较繁荣,出现了许多工商业中心城市。(3)首都华氏城是当时世界上最繁华、人口最多的大城市之一。6.教师讲述:孔雀王朝在阿育王统治时期统一了除半岛最南端以外的印度,但是这种统一是不稳固的。后来,由于多次受到外族的侵扰,印度又陷入分裂的状态。7.教师过渡:同学们还记得中国元朝历史中,元朝统治者实行的民族分化政策吗?元朝为了巩固统治,把全国各族分为四等,而古代印度的雅利安人在征服过程中也建立了不同的等级,形成了严格的社会等级制度。二、森严的种姓制度1.学生自主学习:指导学生阅读教材,归纳古代印度种姓制度的几个等级以及他们的名称,各等级有哪些社会阶层,各等级的职责或义务。教师提示:印度的等级制度,也叫种姓制度。种姓在印度的梵文中称“瓦尔那”,意为“颜色,品质”。第一等级是婆罗门,掌管祭祀,是人民精神生活的统治者。第二等级是刹帝利,掌管军事和行政权力,是国家的世俗统治者。第三等级是吠舍,从事农业、畜牧业和商业,供养前两个等级。第四等级是首陀罗,主要由被征服居民构成,从事农业、畜牧业、捕鱼业和手工业,要为前三个等级服务,几乎没有权利。随着生产和分工的发展,在这四个等级之外,又出现了大批的“不可接触者”,即最受歧视和压迫的贱民。种姓制度下的各个等级职业世袭,互不通婚,界限森严,甚至不能共食、共住。2.教师提问:引导学生分析婆罗门祭司将种姓制度赋予神秘色彩的目的何在。种姓制度的实质是什么?提示:为了维护反动的种姓制度,婆罗门祭司把等级制度蒙上了一层神圣的色彩。目的是保护奴隶主贵族的特权,特别是婆罗门的特殊地位。实质是维护雅利安人对当地居民的统治,是极其不平等的森严的等级制度和剥削制度。3.问题思考:种姓制度对后来印度社会的发展产生了哪些不利影响?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鼓励学生联系印度现在的发展,谈谈自己的观点。提示:种姓制度渗透到印度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阻碍了印度社会的发展;在奴隶制的发展中,种姓制度越来越引起人民的不满,社会矛盾愈演愈烈,在这种形势下产生了佛教。 三、释迦牟尼创立佛教1.教师提问:《西游记》中齐天大圣孙悟空保护师父唐僧到西天求取佛经。那么,佛教创立于何时?其创始人是谁?概括佛教的思想主张。  提示:佛教创立于公元前6世纪。创始人是乔达摩·悉达多。佛教提出“众生平等”,不拒绝低种姓的人入教;佛教宣扬“忍耐顺从”。2.拓展延伸:国王为什么支持佛教?为什么佛教能够得到广泛传播?提示:佛教反对第一等级婆罗门的特权,符合以国王为代表的刹帝利这一等级的利益;佛教宣扬的“忍耐顺从”“刻苦修行”等,有利于统治者维护自己的统治。阿育王统治时期,把佛教定为国教,大建佛塔、寺院,也正是在阿育王统治时期佛教开始向外传播。3.教师提问:简述佛教向外传播的情况。提示:公元前3世纪后,佛教开始向外传播。公元前1世纪,佛教经中亚传到中国新疆,再传入中国内地,后又传到朝鲜、日本和越南等国。佛教往南经锡兰,传到缅甸、泰国、柬埔寨等国。【课堂小结】古代印度是亚洲南部的奴隶制国家,公元前1500年左右,雅利安人侵入印度。孔雀王朝统治时期,印度除半岛最南端外基本实现了统一。在印度奴隶制国家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严格的等级制度(种姓制度),体现了鲜明的阶级性,成为印度奴隶制社会的重要特点。随着印度社会经济的发展,婆罗门和其他等级的矛盾激化,在这种形势下产生了佛教。

资料: 3260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