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高考历史一轮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新中国外交教案(岳麓版)
加入VIP免费下载

本文件来自资料包: 《2017高考历史一轮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新中国外交教案(岳麓版)》 共有 1 个子文件,压缩包列表如下:

注:压缩包层级关系提取自源文件,您看到的所有资料结构都和您下载的源文件一致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第11讲 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新中国外交 考点1| 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外交 ‎1.独立自主的外交方针 ‎(1)政策:毛泽东提出“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一边倒”的外交政策。‎ ‎(2)成就:新中国成立一周年时,已同苏联等17个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 ‎“一边倒”并不是放弃独立自主原则 ‎(1)“一边倒”不是指依附苏联,而是指坚定地站在社会主义阵营一边。‎ ‎(2)“一边倒”的外交政策和独立自主的外交方针并不矛盾,因为它的最终目的是捍卫新中国的独立和主权,并不是盲目地顺从苏联而不维护自己的国家利益。‎ ‎2.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1)背景:在同邻近国家和新兴的民族独立国家发展友好关系的过程中逐步形成。‎ ‎(2)内容:互相尊重主权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 ‎(3)实践 ‎①参加日内瓦会议:新中国第一次以五大国之一的身份参加,大大提高了国际声誉。‎ ‎②参加亚非国际会议:中国提出了“求同存异”方针,促进了亚非国家的团结和合作。‎ ‎(4)意义 ‎①标志着新中国外交政策的成熟。‎ ‎②它超越了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的差异,成为解决国与国之间问题的基本准则。‎ ‎“求同存异”‎ ‎“求同存异”方针是周恩来为了粉碎帝国主义的阻挠、破坏而提出来的。“同”,一是指与会亚非国家的遭遇相同,都曾沦为殖民地或半殖民地;二是都面临着发展民族经济和维护民族独立的任务。 “异”,是指与会国家的社会制度、意识形态、宗教信仰、生活习惯等有所差异。‎ 新中国的外交政策和原则 15‎ 史料一 关于帝国主义对我国的承认问题,不但现在不应急于去解决,就是在全国胜利以后的一个相当长时期内,也不应急于去解决。因为虽然①我们愿意按照平等原则同一切国家建立外交关系,但帝国主义是绝不能很快地就以平等态度对待我们的。‎ ‎——《中华人民共和国史》‎ ‎②与苏联结盟只是政治方针,不是倒向苏联怀抱……在战略上是联合,但战术上不能没有批评。‎ ‎——周恩来 史料二 中国好比大象,缅甸好比羔羊,大象会不会发怒,无疑会使羔羊常常提心吊胆。……很坦率地讲,③我们对大国是很恐惧的。‎ ‎——缅甸总理吴努 ‎[学会读史]‎ 史料一反映出新中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①表明新中国真正开始以平等的身份登上世界外交舞台;②表明周恩来主张奉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制定“一边倒”的外交方针。‎ 史料二通过形象的比喻说明缅甸总理吴努对中缅关系的担心。③说明缅甸等国家对中国的不信任。‎ ‎[学会用史]‎ ‎(1)史料一体现了新中国怎样的愿望和外交原则?为什么会提出这样的愿望和原则?‎ ‎【提示】 愿望:取缔列强在华特权。外交原则:独立自主。‎ 原因:①近代中国人民革命斗争经验教训的总结。②美国“扶蒋反共”的对华政策,造成了美国与新中国的敌对关系。③帝国主义对中国革命的破坏和阻挠。④两大阵营对峙,中苏两国的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相同。‎ ‎(2)根据史料二及所学知识,“羔羊”对“大象”的恐惧反映了什么问题?出现该问题的原因是什么?为了消除“羔羊”的恐惧,“大象”做了哪些努力?‎ ‎【提示】 问题:两极格局下,周边国家对中国的不信任。‎ 原因: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存在分歧。努力: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作为处理中缅关系的基本准则。‎ 思维拓展 ‎ 新中国成立初期的三大外交方针与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比较 项目 三大外交方针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内容 ‎“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一边倒”‎ 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 目的 以维护独立和主权为主 为发展同所有国家的外交关系 特点 以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划分阵营 超越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的差别,‎ 15‎ 具有包容性和开放性 影响 保障了人民革命的胜利成果,巩固了新中国的独立 逐渐得到国际社会认可,成为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在国际上产生了深远影响 地位 是新中国成立初期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的具体表现 标志着新中国外交政策的成熟 ‎1.20世纪50年代,中国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参加日内瓦会议和万隆会议并取得成功。这些成就(  )‎ A.消除了意识形态对外交的影响 B.体现了外交政策的独立自主精神 C.实现了不结盟外交的政策转变 D.反映了中美关系从对抗走向缓和 ‎【解析】 A项表述错误,当时中国的外交仍受意识形态的严重影响。不结盟是中国在20世纪80年代以后的外交政策,排除C项。20世纪50年代,中美关系仍处于对抗和敌对状态,D项表述错误。‎ ‎【答案】 B ‎2.(2016·广东六校联考)下列日程是周恩来参加某次国际会议过程中其中一天的行程安排。这次会议(  )‎ A.提出了“求同存异”的方针 B.加强了中国与不结盟国家的合作 C.推动了印度支那问题的解决 D.恢复了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解析】 1954年,周恩来率中国政府代表团赴日内瓦,出席有苏、美、英、法及有关国家参加的旨在和平解决朝鲜和印度支那问题的外长会议,当会议陷入僵局时,周恩来提出建设性意见,促成《关于恢复印度支那和平的日内瓦公约》的达成,推动了印度支那问题的解决,故C项正确;A项是在万隆会议上提出的,排除;B项与题意不符,排除;中国在1971年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主要得益于亚非拉国家的支持,不会涉及与法国、苏联会晤,故D项错误。‎ ‎【答案】 C 15‎ ‎3.1955年亚非会议最后公报中指出:“一切国家都应有权按照联合国宪章的宗旨和原则,自由选择它们自己的政治、经济制度和它们自己的生活方式。”与此材料相符的主张是(  )‎ A.“一边倒” B.“另起炉灶”‎ C.不结盟 D.互不干涉内政 ‎【解析】 “一边倒”是指倒向社会主义阵营一边,不符合题意,故A项错误;“另起炉灶”是指不承认国民党建立的一切旧的屈辱的外交关系,不符合题意,故B项错误;不结盟坚持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下的结伴而不结盟,不符合题意,故C项错误;题干中说“一切国家都应有权按照联合国宪章的宗旨和原则,自由选择它们自己的政治、经济制度和它们自己的生活方式”,体现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中的互不干涉内政的原则,故D项正确。‎ ‎【答案】 D 考点2| 开创外交新局面 ‎1.70年代的外交成就 ‎(1)中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恢复 ‎①原因 ‎②标志:1971年,第26届联大恢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一切合法权利。‎ 中国是“恢复”而不是“加入”联合国 ‎1971年,中国是“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而不是“加入”联合国。因为中国是联合国创始会员国,也是安理会五大常任理事国之一。新中国成立后,按照国际法,应由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接替中国在联合国的代表资格,恢复在联合国的一切合法权益。‎ ‎(2)中美关系的改善 ‎①原因 a.60年代末,美国的霸权地位面临着苏联的严峻挑战。‎ b.美国对华长期敌视政策的失败。‎ c.中苏关系的恶化,中国面临苏联的威胁。‎ d.中美两国都有改善关系的共同要求。‎ ‎②进程 a.1972年,尼克松访华,双方在上海发表《中美上海公报》,中美关系开始正常化。‎ b.1978年12月,中美两国发表《中美建交联合公报》。‎ c.‎1979年1月1日,中美两国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15‎ ‎③影响 中美关系正常化与中美建交 中美关系正常化并不等于中美建交。1972年尼克松访华以及《中美联合公报》的签署说明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中美正式建交不是在1972年,而是1979年。1979年中美两国建交,中美关系实现完全正常化,但并不意味着美国放弃压制中国的政策。‎ ‎(3)中日关系的改善 ‎①原因:美国改善对华关系的推动。‎ ‎②过程:1972年9月,田中角荣访华,签署《中日联合声明》,实现中日邦交正常化,揭开了中日两国关系新的一页。‎ ‎③中美、中日关系的改善对国际关系的影响:打开了中国外交的新局面,许多西方国家纷纷和我国建立外交关系,在国际上出现了一个和中国建交的热潮。‎ ‎2.改革开放以来的外交调整 ‎(1)经济上——国际交流与合作 ‎①原则:平等互利、形式多样、讲求实效、共同发展。‎ ‎②成就 a.扩大同发展中国家的经济技术合作,巩固和加强同发展中国家的关系。‎ b.在多边经济领域取得显著成就,2001年底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c.积极参与地区性国际组织的外交活动,90年代以来,参加亚太经合组织的各项活动。‎ d.积极加强与东盟合作:2002年,中国和东盟签订《中国—东盟全面经济合作框架协议》,决定建立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加强该地区的经济合作与文化交流。‎ ‎③意义:推动各种国际交流与合作,在国际社会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2)政治上——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 ‎①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 ‎②改善和发展同世界大国的关系,形成面向21世纪的全方位的外交格局。‎ ‎③积极致力于促进地区的和平与稳定,2001年成立上海合作组织。‎ ‎④积极开展“反恐”外交,与各国合作,共同维护世界的和平与发展。‎ 新时期的中国外交 15‎ 中美关系缓和的原因和影响 史料一 如果没有(中国)这个①拥有七亿多人口的国家出力量,要建立稳定和持久的国际秩序是不可设想的。‎ ‎——尼克松 ‎1969年3月,苏联军队入侵乌苏里江主河道中国一侧的珍宝岛,中苏军队发生激烈交火,珍宝岛之战将已经恶化的②中苏关系降到了冰点。‎ ‎——《世界近代现代史》下册 史料二 双方声明:美国认识到,在台湾海峡两边的中国人都认为只有一个中国,③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美国政府对这一立场不提出异议。‎ ‎——1972年《中美上海公报》‎ 美利坚合众国承认④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是中国唯一合法政府……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 ‎——1978年《中美建交联合公报》‎ 史料三 从某种角度看,毛泽东和尼克松都有所获。中美双方结束了对骂状态,都有一种如释重负的感觉,苏联再也不可能窃喜于北京和华盛顿互相没有接触了……⑤日本赶忙拥抱北京,并断绝了同台北的关系。‎ ‎——罗斯·特里尔《毛泽东传》‎ ‎[学会读史]‎ 史料一反映了中美关系正常化的背景。①说明中国国力增强;②说明改善中美关系是两国的共同愿望。‎ 史料二反映了中美关系正常化。③说明美国承认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④表明美国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是中国唯一合法政府。‎ 史料三反映了中美关系正常化的影响。⑤表明中美关系正常化直接影响中日关系正常化。‎ ‎[学会用史]‎ ‎(1)史料一表明中美关系改善的原因有哪些?这说明了什么?‎ 15‎ ‎【提示】 原因:中国国力的增强;中苏关系紧张。说明:改善关系是中美两国的共同要求和愿望。‎ ‎(2)史料二反映出《中美建交联合公报》比《中美上海公报》在内容上有何发展?‎ ‎【提示】 美国从认为“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的含糊态度到“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是中国唯一合法政府”的明确立场,这是一个进步。‎ ‎(3)根据史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谈一谈你对中美关系的认识。‎ ‎【提示】 ①中美两国作为世界上的大国,理应加强接触与合作,尽管前路曲折,但只要美国能正确处理台湾问题,两国关系的改善和发展是大势所趋。②中美两国在事关世界特别是亚太地区和平与发展的一系列重大问题上拥有广泛的共同利益,面临诸多共同挑战,负有重要的共同责任,中美关系的正常发展,不仅有利于亚太地区的稳定与和平,也有利于世界的和平与发展。‎ 思维拓展 ‎ 中美关系正常化对中国和世界的影响 ‎(1)对中国:打破了长期以来因美国遏制中国所形成的外交僵局,推动了我国外交事业的发展;加强了中国同世界各国的联系,有利于中国在国际事务中发挥更大的作用,进一步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有利于中国同世界各国的经济和文化交流,加快了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程。‎ ‎(2)对世界:加强了各国之间的联系,有利于保持国际社会的稳定;有利于实现各国的共同繁荣,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促进世界的和平与发展。‎ ‎4.王顺生认为:“从1972年起,我国的外贸、金融及与之有关的其他经济领域,出现了一个建国以来对外引进技术设备、开展经济交流的第二次高潮。”这一局面的出现得益于(  )‎ A.对外开放政策的实行 B.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 C.中国外交环境的改善 D.中美外交关系的建立 ‎【解析】 中国对外开放政策的实行是在1978年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时间晚于题干时间1972年,故A项错误;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是在1953年,时间早于题干时间,故B项错误;1972年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及中日邦交正常化,有助于改善对外关系格局,加强国家间交流合作,故C项正确;中美外交关系的建立是在1979年,故D项错误。‎ ‎【答案】 C ‎5.在41届(1986年)至第43届联大上,中国代表团多次提出关于核裁军和常规裁军的提案并获顺利通过。在第44届联大期间,中国首次作为共同提案国,与其他国家共同提出“亚非拉和平与裁军中心”的提案等,并获得通过。材料体现出我国新时期的外交(  )‎ 15‎ A.以反对霸权主义为内容之一 B.以实现裁军为首要目标 C.积极发展与周边国家的关系 D.借助联合国开展多边外交 ‎【解析】 新时期我国外交的目标是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但材料没有体现出反对美国的霸权主义,故A项错误;新时期我国外交是为我国经济建设创造一个稳定的国际国内环境,故B项错误;材料没有体现出与周边国家的关系,故C项错误;材料中的两个史实都是关于以联合国为中心而开展的,故D项正确。‎ ‎【答案】 D 近年新课标全国卷命题考查情况分析 考纲 近年全国卷已考试题 情境创设 相关考点 新中国建立初期的重大外交活动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中美关系正常化和中日邦交正常化;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联合国和地区性国际组织中的重要外交活动 ‎2010·新课标全国卷·34‎ ‎《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的签订 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外交 主题一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外交 ‎[主题立意]‎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基本外交方针,从新中国成立到20世纪50年代中期,是新中国外交的奠基时期,打破了帝国主义孤立封锁中国的政策,取得了一些重要的外交成果,日内瓦会议是新中国第一次以五大国之一的身份参加的重要国际会议,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国际上产生了深远影响,越来越得到国际社会的普遍赞同。2010·新课标全国卷·34就是围绕这一主题进行考查的。‎ ‎[知识交汇]‎ ‎1.新中国外交面临着怎样的国际环境?‎ ‎【提示】 (1)资本主义世界体系被严重削弱,除美国以外的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都在战争中受到严重创伤。‎ ‎(2)社会主义超出一个国家的范围,形成世界体系。‎ 15‎ ‎(3)亚非拉民族解放运动日益高涨,许多国家摆脱了帝国主义的殖民枷锁,赢得了民族独立。‎ ‎(4)中国人民革命的胜利,冲破了帝国主义的东方战线,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鼓舞了世界人民的反帝斗争和民主革命运动。‎ ‎(5)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两大阵营的对立和激烈斗争是这一时期国际关系的突出特点,两极格局下的美国对刚成立的新中国充满敌意,它采取政治上孤立、经济上封锁、军事上包围和威胁等手段,妄图将新中国扼杀在摇篮里。‎ ‎2.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有何特点?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内容之间关系如何?‎ ‎【提示】 (1)特点 包容性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既适用于社会制度相同的国家,也适用于社会制度不同的国家;既适用于发展中国家,也适用于发达国家;既适用于国家间的政治关系,也适用于国家间的经济关系 平等性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强调所有国家不论大小、强弱,都应当平等互利、和平共处,体现了国家关系应遵循的基本原则 开放性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和平的原则,也是发展的原则,在不同历史时期它能容纳不同的时代内容,其内涵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得到充实和丰富 创新性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维护世界和平与安全的重要政治基础,它的提出和运用,被誉为国际关系史上的伟大创举 ‎(2)关系 ‎①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是处理各国政治关系的基本准则。‎ ‎②平等互利是各国经济、贸易关系的基本出发点,同时也是国家间处理相互关系的政治基础。‎ ‎③和平共处是目标,前四项原则是实现和平共处的根本基础和前提条件,只有遵循前四项原则,才能实现和平共处。‎ ‎ ‎ ‎3.如何认识新中国成立初期外交的特点?‎ ‎【提示】 (1)革命性,即其主要原则是中国革命的思想理论指导下产生的,同革命运动后期的实践有密切联系。新中国成立初期,在独立自主的立场上确定了我国外交的基本政策,按提出的顺序排序依次是“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对帝国主义“不承认”和站在社会主义阵营一边的“一边倒”等。从产生的指导思想和要解决的主要问题看,这几项外交政策都表现出一种强烈的革命性。从这一意义上说,“一边倒”最具代表性。‎ ‎(2)内向性,即其外交政策往往受到国内政治的制约和影响。‎ ‎(3)过渡性,即其形成过程是从革命型外交向国家型外交过渡的过程 15‎ ‎,它包括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人的历史角色的转变。‎ ‎[跟踪训练]‎ ‎1.(2016·南昌调研)下面是1949—1953年与中国建交国家数量变化情况表,这一变化表明(  )‎ 年份 ‎1949‎ ‎1950‎ ‎1951‎ ‎1952‎ ‎1953‎ 建交国家数 ‎10‎ ‎9‎ ‎1‎ ‎0‎ ‎0‎ A.新中国面临较大的外交困难 B.美国实现完全孤立封锁中国的目标 C.新中国外交取得巨大成就 D.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贯彻 ‎【解析】 从表格内容可知,与新中国建立外交关系的国家很少,说明新中国外交没有取得重大突破,故A项正确;新中国建立第一年与10国建交,可知美国完全孤立封锁中国的目标没有实现,故B项错误;从表格内容可知,与新中国建交国家数量很少,故C项错误;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于1953年提出,与题中1949—1953年的时间不符,故D项错误。‎ ‎【答案】 A ‎2.印度领导人曾指出:每个国家都应该走自己的发展道路,同时向他国学习而不是被别国强加,这需要一种新思路,而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正好提供了这种思路。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世界上让各国有权选择自己的道路,并在相互尊重和平等的基础上相互发生作用。这表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 A.解决了各国之间的矛盾争端 B.是普遍遵守的国际关系准则 C.具有高度的包容性和开放性 D.消除了各国意识形态的差异 ‎【解析】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有利于各国矛盾的解决,但不能彻底解决各国之间的矛盾争端,故A项错误;材料只是说明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各国道路选择上具有多样性,并没有说明是普遍遵守的国际关系准则,故B项错误;依据材料“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世界上让各国有权选择自己的道路”可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各国制度的选择上具有多样性,并没有消除各国意识形态的差异,故C项正确,D项错误。‎ ‎【答案】 C 主题二 跨越大洋的握手与缔造“和谐世界”的努力——开创外交新局面 ‎[主题立意]‎ ‎20世纪70年代是中国外交出现重大突破的时期,其关键是中美关系的缓和。作为这种缓和的第一步,中国的“乒乓外交”轰动了世界。随着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权益、尼克松访华、中日邦交正常化等一系列事件的进展,中国的对外关系出现了全新的局面。‎ 15‎ ‎[知识交汇]‎ ‎1.中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原因有哪些?‎ ‎【提示】 ‎ 根本原因 中国综合国力不断增强,国际地位不断提高 客观原因 美国霸权地位相对衰落,对联合国的控制减弱;亚非拉发展中国家加入联合国,在联合国中的作用大为加强 直接原因 新中国历来重视发展同第三世界国家的友好关系,而第三世界国家在第26届联合国大会上支持中国 历史原因 中国既是联合国创始会员国,也是安理会五大常任理事国之一。按照国际惯例,中国在联合国的代表权资格应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接替 ‎2.二战后中美关系发展的阶段特征及其成因是什么?‎ ‎【提示】 (1)第一阶段(二战结束到20世纪60年代末):中美关系处于敌对状态。原因:美国推行反共、反社会主义和反人民民主国家的全球霸权政策;其间,支持蒋介石反共内战、侵朝、入侵台湾海峡。‎ ‎(2)第二阶段(20世纪70年代到80年代):中美关系走向缓和,最终实现中美关系正常化并正式建交。原因:美国侵越失败,在美苏争霸中相对削弱并处于劣势,被迫调整对华政策;中国社会主义制度的巩固和国际地位的逐步提高,成为不可忽视的力量;美国霸权政策遭到世界各国人民的反对,中国得到世界人民特别是第三世界国家人民的支持。‎ ‎(3)第三阶段(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美关系时而紧张,时而缓和。原因:美国的“和平演变”在东欧、苏联得逞,使之加紧对中国的“和平演变”,不断制造矛盾和摩擦,这是由其本质决定的。由于我国改革开放的巨大成就和国际政治地位的不断提高,中美经济交流日益增强。‎ ‎3.如何认识新时期中国外交的特点?‎ ‎【提示】 (1)中国始终坚持独立自主的原则,不屈从于任何外来压力,不同任何大国或国家集团结盟。‎ ‎(2)中国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不诉诸武力,不干涉他国内政,反对把自己的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强加于人。‎ ‎(3)中国积极推动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和其他公认的国际关系准则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 ‎(4)中国愿意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同所有国家建立和发展友好合作关系。‎ ‎(5)中国实行全方位的对外开放政策,愿在平等互利原则的基础上,同世界各国和地区广泛开展贸易往来、经济技术合作和科学文化交流,促进共同繁荣。‎ ‎(6)中国积极开展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活动,成为维护世界和平和地区稳定的坚定力量。‎ 15‎ ‎[跟踪训练]‎ ‎3.(2015·泰州二模)菲力普·肖特在《毛泽东传》中说:“在当年(1970年)国庆节那天,周恩来带着埃德加·斯诺(美国记者)夫妇,去和毛在天安门上拍照。这是一种空前的姿态:从未有一个外国人获得过如此殊荣。‘很不幸’,基辛格以后承认,‘他们的表达方式太曲折了,我们西方人粗疏的心灵完全错失了这一关键点’,在过了一段长时间后,他才意识到……因此,第二年春天,毛做出一个甚至连鲁笨的美国人都能够理解的姿态。”材料表明(  )‎ ‎①中美友好交往的大门即将打开 ②与美国的对话得到毛泽东的支持 ③中美关系的改善存在一些障碍 ④中美关系的改善既有渐进性,也有曲折性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解析】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72年中美关系开始正常化,“中美友好交往的大门即将打开”符合时间信息“1970年”,故①正确;“周恩来带着埃德加·斯诺夫妇,去和毛在天安门上拍照”表明中美对话得到毛泽东的支持,故②正确;由“他们的表达方式太曲折了”可知,中美关系的改善存在一些障碍,故③正确;从埃德加·斯诺夫妇访华到基辛格秘密访华的方式来看,中美关系的改善既有渐进性,也有曲折性,故④正确。故选D项。‎ ‎【答案】 D ‎4.(2016·合肥质检)“中国已不再是旧式‘中央帝国’或游离于国际社会之外的‘孤独的革命者形象’,而是‘今日地球村’里维护整体和平与稳定、促进共同发展与繁荣的一个重要成员。”对该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 A.旧中国处于孤立无援的境地 B.新中国之初打破资本主义阵营 C.新中国游离于世界外交舞台之外 D.新时期外交致力于维护和平与发展 ‎【解析】 材料中论述的是新中国的外交政策,不是旧中国,故A项错误;材料中“今日地球村”的信息说明是经济全球化的今天,故B项错误;“新中国游离于世界外交舞台之外”不符合材料中“中国不再是游离于国际社会之外的‘孤独的革命者形象’”的信息,故C项错误;材料中“维护整体和平与稳定、促进共同发展与繁荣”的信息体现了新时期中国外交指导方针,故D项正确。‎ ‎【答案】 D ‎[展答题模板]‎ ‎“三看三思”快速、准确解答选择题 选择题是高考中的主要题型,快速解答选择题的前提是准确审题,‎ 15‎ 要对题干中明确规定的或隐含着的时间、空间、角度、次数等限制条件看懂、审清,抓好关键,要注意“三看三思”:‎ ‎(1)题干要三看:一看时间、空间,界定答题范围;二看否定、肯定,确定答题方向;三看关键词语,明确其内涵和外延。‎ ‎(2)备选项要三思:认真思考每一个备选项是否符合历史事实;是否符合题干要求;是否与题干有必然的逻辑联系。‎ ‎[示经典例题]‎ ‎【例】 (2015·江苏高考)周恩来在万隆会议期间透露,中国愿同美国谈判,也准备同蒋介石谈判,以便能用和平方式解放台湾。同时,毛泽东也主动通过外国来访者表示,台湾问题可以用谈判来解决,中国尤其希望和美国签订和平条约。材料表明(  )‎ A.和平统一祖国的方针已正式确定 B.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得以正式确立 C.中国已成为世界外交舞台的强国 D.台湾问题已牵涉到中美外交问题 ‎【点拨】 解答本题要注意“三看三思”,一看时间“万隆会议期间”,表明是1955年召开的万隆会议;二看“和平方式解放台湾”,确定答题方向;三看关键词语,“台湾问题可以用谈判来解决,中国尤其希望和美国签订和平条约”,表明台湾问题牵涉到中美外交关系问题。再分析备选项,1955年,万隆会议召开;1979年元旦,全国人大常委会发表《告台湾同胞书》,宣布采用和平方式统一祖国的方针,故A项错误。1953年,周恩来在接见印度代表团时,第一次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1954年,周恩来访问印度和缅甸,与两国总理发表联合声明,一致同意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作为指导中印、中缅关系的基本 原则,故B项错误。1955年,中国已成为世界外交舞台的强国与史实不符,故C项错误。“中国愿同美国谈判……以便能用和平方式解放台湾”“台湾问题可以用谈判来解决,中国尤其希望和美国签订和平条约”的信息说明台湾问题已牵涉中美外交问题,故D项正确。‎ ‎【答案】 D ‎【听课笔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练全国考题——引领]‎ ‎1.(2010·全国卷)1950年签订的《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规定:“一旦缔约国任何一方受到日本或与日本同盟的国家之侵袭因而处于战争状态时,缔约另一方即尽其全力给予军事及其援助。”1989年中苏关系正常化后,两国未再签订类似条约。这主要是因为(  )‎ A.双方的战争威胁消失  B.苏联的政治经济改革 C.世界多极化趋势加强 D.中国奉行不结盟政策 ‎【解析】 新中国成立初期奉行“一边倒”的外交政策,‎ 15‎ 同苏联签署了《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两国结成军事、政治同盟,条约的有效期为30年。改革开放后,中国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表现为不结盟政策。‎ ‎【答案】 D ‎[练分省考题——借鉴]‎ ‎2.(2015·广东高考)下表反映了中国某时期与各国贸易的情况,据此推出符合史实的结论是(  )‎ 中国对外贸易总额的国家构成(%)‎ 年份 苏联 美国 其他国家 第一年 ‎30‎ ‎21‎ ‎49‎ 第二年 ‎41.3‎ ‎0.4‎ ‎58.3‎ 第三年 ‎51.759‎ ‎0.003‎ ‎48.238‎ A.抗日战争胜利,中苏贸易激增 B.实行“一边倒”政策,中美贸易剧减 C.改革开放初见成效,中国对外贸易蓬勃发展 D.不结盟运动兴起,中国与发展中国家贸易往来密切 ‎【解析】 抗日战争胜利后,国民政府与美国签订《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条约》,美国取得在华的政治、经济特权,美国商品也大量涌入中国市场,所以抗战胜利后,中美贸易额应该是激增的,而中苏贸易没有很大变化,A项不符合题意,排除。新中国成立初期,美国和一些资本主义国家对新中国采取政治上不承认、经济上封锁禁运、军事上包围封锁的政策。而新中国实行“一边倒”政策,坚定地站在社会主义阵营一边,1950年与苏联签订《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中国与苏联的贸易快速增长,与美国的贸易骤减到几乎为零,B项符合题意。改革开放后,中国与美国等国家的贸易应该是逐年增加的,C项不符合材料信息,排除。材料中的其他国家不确定,不能就此判断是发展中国家,D项不符合题意,排除。‎ ‎【答案】 B ‎3.(2015·山东高考)1950年1月,英国宣布承认新中国;1954年6月,中英互派代办;1972年3月,中英关系升格为大使级外交关系。在这一进程中,起决定性作用的因素是(  )‎ A.中美关系的发展演变 B.冷战背景下中英两国的现实需要 C.欧共体对华政策的变化 D.中英两国意识形态对抗的逐渐消失 ‎【解析】 一个国家的外交政策和对外关系是由国家利益决定的,中英双边关系的不断改善归根结底是由两国的现实需要决定的,故选B项。A、C两项对中英双边关系的改善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但并不是决定性因素,故排除。中英两国的关系虽然不断改善,但作为社会主义国家的中国与资本主义国家的英国在意识形态领域的对抗并没有消失,故D项错误。‎ 15‎ ‎【答案】 B ‎ ‎ ‎4.(2015·安徽高考)联合国大会关于“恢复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议案表决通过后,美国驻联合国首席代表布什感叹:“任何人都不能回避这样一个事实——虽然这可能是令人不快的,刚刚投票的结果实际上确实代表着大多数联合国会员国的看法。”由此可见(  )‎ A.西方的“冷战”政策彻底破产 B.中美两国关系已经实现了正常化 C.大多数联合国会员国反对美国 D.国际社会需要中国发挥应有作用 ‎【解析】 根据“投票的结果实际上确实代表着大多数联合国会员国的看法”可以判断,国际社会需要中国发挥应有作用,故D项符合题意。“冷战”政策是由美国发起的针对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国家,而不是仅针对中国,中国成功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不能体现西方“冷战”政策的彻底破产,所以A项不符合题意,排除;中美关系实现正常化是在1979年,B项不符合题意,排除;C项表述绝对化,不符合史实,排除。‎ ‎【答案】 D 15‎

资料: 29.3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