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诫子书》教案
加入VIP免费下载

15、《诫子书》教案

ID:1187743

大小:23.07 KB

页数:6页

时间:2022-07-14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15、《诫子书》教案教学目标:1、积累文言实词,熟读成诵,培养文言语感。2、理解课文内容,把握课文脉络,学习本文严密的论证过程。3、通过品读课文,聆听先哲教导,汲取精神养料。教学重点:背诵课文,积累警句;理解主旨“勤学励志,修身养性”。教学难点:体会作者的情感,赏析精彩妙点。教学方法:诵读法、资料助读法、品读赏析法、合作交流法教学准备: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学生预习疏通文意。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一、导入:阅读诗歌《蜀相》,猜猜他是谁?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诸葛亮。你知道他有哪些事迹吗?三顾茅庐、隆中对策、草船借箭、舌战群儒、七擒孟获、赤壁之战、空城计、挥泪斩马谡二、走近诸葛亮诸葛亮(181—234):复姓诸葛名亮,字孔明,号卧龙先生。琅琊阳都(今山东省沂南南)人,三国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作为一代历史伟人,他最大的功绩是辅佐刘备开创蜀国基业,为此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被称为“古今第一贤相”。在世时被封为武乡侯,谥忠武侯,后世称诸葛武侯。代表作有《前出师表》、《后出师表》、《诫子书》等。发明了木牛流马、孔明灯等。诸葛亮在后世受到很大的尊崇,成都有武侯祠。他更以淡泊明志、宁静致远的高风亮节及道德文章,言传身教,惠及子女,为后世楷模。诸葛亮在政治、军事上计谋超群,对后代的教育问题也十分重视。诸葛亮54岁病逝五丈原军中的前夕,还写信给八岁的儿子诸葛瞻,留下了流传百世的《诫子书》。《诫子书》中关于道德、修养、教育方法的至理名言,影响着近二千年来诸葛家后裔的持续发展和我国有志青年积极进取。 三、读准字音,读出停顿:夫(fú)淡泊(bó)淫(yín)慢遂(suì)庐(lú)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四、解释字词:从注释中划出下列词语及其解释:诫、书、夫、静、淡泊、明志、致远、广才、淫慢、励精、险躁、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枯落、多不接世、穷庐、将复何及补充解释:(1)子:品德高尚的人。⑵行:操守、品德。三人行:同行。(3)以:用。⑷宁静:这里指安静,集中精神,不分散精力。背诵以上解释。五、翻译课文: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译文:有道德有修养的人的品行,是依靠屏除杂念和干扰来修养身心,依靠节俭来培养自己的品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译文:不淡泊名利,就不能明确自己的志向,不集中精神,就不能达到远大目标。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译文:学习必须专心致志,(要想有)才干就必须学习,所以不学习就无法增长才干。没有志向就不能使学习有所成就。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译文:放纵懈怠就不能振奋精神,轻薄浮躁就不能修养性情。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译文:年华随同时光而疾速逝去,意志随同岁月而消失,于是就凋落、衰残,成了枯枝落叶,大多对社会没有任何贡献,(等到那时)悲哀地守着那穷困的屋舍,(悔恨)又怎么来得及呢! 六、理解文意1、诸葛亮写这封信的用意是什么?主旨是劝勉儿子勤学立志,生活节俭,修身养性,以此培养自己的品德。要从淡泊宁静中下功夫,最忌怠惰险躁。2、文中表达中心意思的中心句(中心论点)是哪一句?“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3、本文就哪几方面进行了论述?这几个方面是如何展开论述的?A.从学习和做人两个方面进行了论述。B.无论做人还是学习,作者都强调一个“静”字,修身要静,学习要静,获得成功也取决于静,把失败归结于“躁”字,把静、躁加以对比,增强了论述的效果。中心论点“静以修身,俭以养德”——治学、修身——静(正)躁(反)4、诸葛亮认为成才成学的条件是什么?这几个条件之间有什么关系?A、要立志: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B、要学习: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C、要惜时: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也就是志、学、才。诸葛亮主张以俭养德,以静修身,以志成学,以学广才,它们是互相联系的。志是成才的前提和基础,但志向的培养又必须修养道德,所以造就人才,必须从“静”和“俭”的修养开始。5、举例说明本文句式方面的特点。例如:“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澹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这样的句子文中有许多,它们多用(对偶)句,(句式整齐),(节奏感强),所以文章用语简明,用意却很深刻。后一句用(双重否定)句加强语气。 第二课时一、合作探究1、说说你对下列两句话的理解。(课文后第二题)(1)静以修身,俭以养德。(2)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明确:(1)这句话的核心是“静”,因为屏除杂念和干扰方可清心寡欲,避免浪费。这就要求人们的内心世界始终保持宁静,不会为贪图丰厚的物质享受而分神劳力。“俭以养德”是建立在“静”的基础上的美德。生活中,我们只有内心沉静,才会看淡名利,享受生活的幸福和快乐。(2)这句话的意思是:不内心恬淡,不看轻世俗的名利,就不能明确自己的志向;不身心平静,就不能达到远大的目标。告诉我们:守得住淡泊,耐得住宁静,保持轻松的心态和冷静的头脑,才能担重任而不急,临危难而不乱,把握好大局,处理好大事。2、画出文中提到“志”的语句,联系上下文,说说你对文中“志”与“学”的关系是如何理解的。(课文后第三题)文中提到“志”的语句:“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志无以成学”志与学的关系:人首先要坚定自己的志向,有远大的理想,为了实现这些志向、理想,才能保证自己会去学习,而在学习的过程中,才能增长才干,才能学业有成。二、拓展延伸:为本文补充论据1、道理论据淡泊: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出师表》);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陶渊明)。立志: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李白)惜时: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谚语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长歌行》•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岳飞《满江红》•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颜真卿《劝学》•无端的空耗别人的时间,其实是无异于谋财害命的。•时间就像海绵里的水,只要你挤,总是有的。——鲁迅•你热爱生命吗?那么你就别浪费时间,因为时间是组成生命的材料。——富兰克林2、事实论据:(1)立志:毛泽东:从小立有远大志向:立志救国、献身革命,最终缔造新中国。周恩来:从小立志“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成为令世人敬仰的人。(2)治学:车胤囊萤、孙康映雪、范仲淹苦学成才。(3)宁静:居里夫人淡泊名利,追求宁静,在简陋的实验室里精心研究,最终发现了镭,获得诺贝尔奖。诸葛亮告诫我们“淡泊以明志,宁静以致远”,你能为本文的观点补充一个论据吗?居里夫妇的居室里简单到只有两把椅子,他们自己刚好每人一把。因为担心来访的客人在舒服的座位上逗留过久会占用她宝贵的研究时间。这就是“静”的最高境界。居里夫人把英国皇家学会颁给她的金质奖章送给小女儿做玩具,她说:“我是想让孩子们从小就知道,荣誉就像玩具,只能玩玩而已,绝不能永远守著它,否则就将一事无成。”这是因为居里夫人是一个淡泊名利的人,所以她能在科学的路上走得更高更远。宁静的反面论据:薛谭学讴(ōu,唱歌),自足而归,知不足而得返。就是“躁”的最好例证。薛谭向秦青学习唱歌,还没有彻底掌握秦青的歌唱技艺,(就)自以为学尽了,于是就告辞回去。秦青没有劝阻他,在城外大道旁用酒食设宴(给他)送行,秦青打着节拍,高唱悲歌/唱着慷慨雄壮的歌。歌声振动了林木,(那音响)止住了流动的云。薛谭于是(向秦青)道歉,想要回来继续学习。(从此以后,)他一辈子也不敢再说要回去。乐羊子学一年即返,后被妻子感动,复返求学,终有所成。也是“躁”的最 好的例证。(4)惜时:爱迪生珍惜时间的故事“浪费,最大的浪费莫过于浪费时间了。”爱迪生常对助手说。“人生太短暂了,要多想办法,用极少的时间办更多的事情。”一天,爱迪生在实验室里工作,他递给助手一个没上灯口的空玻璃灯泡,说:“你量量灯泡的容量。”他又低头工作了。过了好半天,他问:“容量多少?”他没听见回答,转头看见助手拿着软尺在测量灯泡的周长、斜度,并拿了测得的数字伏在桌上计算。他说:“时间,时间,怎么费那么多的时间呢?”爱迪生走过来,拿起那个空灯泡,向里面斟满了水,交给助手,说:“里面的水倒在量杯里,马上告诉我它的容量。”助手立刻读出了数字。爱迪生说:“这是多么容易的测量方法啊,它又准确,又节省时间,你怎么想不到呢?还去算,那岂不是白白地浪费时间吗?”助手的脸红了。爱迪生喃喃地说:“人生太短暂了,太短暂了,要节省时间,多做事情啊!”三、作业:背诵全文。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