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童趣》(二)导学案
加入VIP免费下载

5《童趣》(二)导学案

ID:1187584

大小:53 KB

页数:3页

时间:2022-07-13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5《童趣》导学案第二课时一、导入:上一节课我们了解了课文内容,知道作者回忆了童年的三件趣事。这一节课我们继续学习,探讨怎样才能获得物外之趣。二、归纳整理:1.讨论:怎样才能获得“物外之趣“呢?齐读第1自然段“明察”、“细察’’是两个关键词语,意思是观察敏锐、仔细。只有这样才能获得“物外之趣”。“张目对日,明察秋毫”——观察的本领。“见藐小微物,必细察其纹理”——观察的习惯。时有物外之趣——观察的收获。齐读第2、3、4段,思考:只是“明察”“细察”了,是否就有“物外之趣”了?明确——除“明察、细察”之外,还要有丰富的想像,才能真正获得“物外之趣”。2.讨论:三件趣事,你最喜欢哪一个?作者是怎样想像的?明确:第一件趣事:先把夏蚊“私拟作群鹤舞空”,自得其乐;再把蚊子留在素帐中,“徐喷以烟,使其冲烟飞鸣”,怡然称快。第二件趣事:以“丛草为林”“虫蚁为兽”“凸者为丘”“凹者为壑”,从而怡然自得。第三件趣事:把癞蛤蟆看做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尽吞二虫,以及如何惩罚癞蛤蟆。3.讨论:三件趣事可否调换位置,为什么?明确:不可以。因为三件趣事的写作的顺序是由室内到室外。三件趣事在程度上是逐步加深的:由把夏蚊拟作群鹤,到把草木、虫蚊、土墙凸凹处拟作“林、兽、丘、壑”,再由癞蛤蟆与小虫在其中的生死之斗。三、拓展提高:1.讨论:(1)癞蛤蟆已捉在手,又打了几十鞭子,想像一下,是什么样的鞭子?癞蛤蟆竟没有死,是为什么?(2)读了此文,你得到了哪些启示?明确:3 (1)鞭子可能是一根草,也可能是一小枝条。童年的作者不是真要打死癞蛤蟆,说明他心中是热爱小动物的(学生言之成理即可)。(2)热爱动物,热爱自然,热爱生活;要学会观察,善于观察,观察要敏锐;要有丰富的联想和想像能力。只有这样,才能成为一个富有情趣的人。2.背诵课文,背诵时想像三幅画面,在理解的基础上背诵。四、当堂训练:阅读下文,回答问题。余常于土墙凹凸处,花台小草丛杂处,蹲其身,使与台齐;定神细视,以丛草为林,以虫蚁为兽。以土砾凸者为丘,凹者为壑,神游其中,怡然自得。一日,见二虫斗草间,观之,兴正浓,忽有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盖一癞虾蟆,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余年幼,方出神,不觉呀然一惊。神定,捉虾蟆,鞭数十,驱之别院。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1)兴正浓:(2)方出神:(3)鞭数十:2.翻译下列句子。(1)神游其中,怡然自得:(2)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3.文中有两个成语,分别是和。答案:1.(1)兴趣(2)正(3)鞭打2.(1)我便凭着假想在这个境界中游赏,愉快而又满足。(2)舌头一吐,两只小虫全被它吃掉。3.怡然自得庞然大物五、课外作业:阅读下面课外文言语段,完成后面题目。晋平公问于师旷曰:“吾年七十,欲学,恐已暮矣。”师旷曰:“何不炳烛①乎?”平公曰:“安有为人臣而戏其君乎?”师旷曰:“盲臣②安敢戏君乎?臣闻之:“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炳烛之明,孰与昧行③乎?”平公曰:“善哉!”注:①炳烛:点烛。②盲臣:师旷为盲人,故自称为盲臣。③昧行:在黑暗中行走。1.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1)恐已暮矣:(2)盲臣安敢戏君乎:3 2.翻译下列句子。(1)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2)炳烛之明,孰与昧行乎:3.晋平公担心学不好的理由是:答案:1.(1)迟(2)怎么2.(1)年龄小学习,(就)如同初升的太阳(2)点着蜡烛照明(行走),与在黑暗中(行走)哪一个(更好)呢?3.年纪大板书:童趣沈复物外之趣:观蚊为鹤热爱自然神游山林善于观察鞭打蛤蟆联想想像【教学反思】3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