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其不可而为之”——孙正聿教授访谈录_哲学论文
加入VIP免费下载

“知其不可而为之”——孙正聿教授访谈录_哲学论文

ID:1181809

大小:68.48 KB

页数:6页

时间:2022-07-11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知其不可而为之孙正聿教授访谈录莫雷【专题名称】哲学原理【专题号】B1【复印期号】2010年10期【原文出处】《晋阳学刊》太原2010年1期第314页【英文标题】DoingSomethingEvenThoughOneKnowsItIsImpossibletoSucceed:AnInterviewwithProfessorSunZhengyu【关键词】EE73UU8407768导语在科学主义盛行的时代在现代西方哲学拒斥和终结哲学之后哲学自身的合法性受到了质疑。哲学究竟该以何种方式存在马克思主义哲学究竟如何发展在当代中国语境下无论从事哪一种哲学研究都不能回避对上述问题的回答都不能回避对哲学研究范式的理论自觉都不能回避对哲学是什么的不断求索也都不能离开对哲学的自我理解的深入反思。孙正聿教授在对哲学本性的追问中阐述了一种系统而又独到的哲学理解即把哲学定位为理论思维的前提批判并从这种前提批判出发展开了对辩证法、本体论、历史观等一系列最为重要的哲学基础理论问题的反思与论证从根本上变革了对哲学的科学主义和知识论的传统理解展现了哲学的形上追求即知其不可而为之的广阔前景。孙正聿教授简介孙正聿1946年生吉林省吉林市人。吉林大学哲学社会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科研基地吉林大学哲学基础理论研究中心主任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基地吉林大学社会发展理论研究中心主任全国政协委员教育部哲学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教育部社会科学委员会委员教育部学风建设委员会副主任中国辩证唯物主义研究会常务理事。主要著作有《理论思维的前提批判》、《哲学通论》、《崇高的位置世纪之交的哲学理性》、《哲学导论》、《哲学修养十五讲》、《马克思辩证法理论的当代反思》、《思想中的时代当代哲学的理论自觉》、《孙正聿哲学文集》九卷本等20多种。自1985年以来孙正聿教授先后在《中国社会科学》中英文版发表10篇论文在《哲学研究》发表9篇论文《新华文摘》全文转载14篇论文先后3次获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2次获国家级教学成果奖2000年被国务院授予全国先进工作者称号2000年被聘为清华大学特聘访问教授2001年被聘为吉林省高等教育特聘教授2003年获首届国家级教学名师奖。访谈时间2009年8月25日访谈地点长春孙正聿教授家中采访人莫雷以下简称莫被采访人孙正聿以下简称孙莫孙老师我首先代表《晋阳学刊》的孙晋浩主编对您接受我们的访谈表示感谢。您在哲学观、本体论、认识论、历史观、辩证法等哲学基础理论方面都有非常系统和独到的见解并且参与和直接推动了中国哲学改革的进程以独到的视角、辨证的思考、严密的论证、凝练的语言形成了独特的对哲学是什么的理解。今天想请您就这个问题谈一谈。孙非常感谢《晋阳学刊》给我这个机会。哲学是什么是我一直追问的问题其他的哲学思考也都是围绕这一问题展开的。应当说对哲学的这种追问不仅和专业研究有关也和我们这一代人的生活经历有关。莫那么就先请结合您的经历介绍一下您是怎么走上哲学研究道路的。 孙我在中学读书时总是喜欢阅读各种各样的课外书特别是喜欢各种作品中的深沉的思想以及思想家的传记。俄国诗人普希金说跟随伟大人物的思想是一门最引人入胜的科学。或许就是由于这门最引人入胜的科学使我特别向往哲学。1966年高考的时候我报考了哲学专业然而文革开始了。在1968年底下乡当知青之前的两年里由于既无学可上又无工可做我大量阅读了那时可以看到的书籍其中主要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和《鲁迅全集》。在鲁迅的作品中特别是在他的各种杂文集中我深深地感受到一种思想的穿透力而在马克思和恩格斯的著作中我强烈地感受到了一种理论的魅力。当年阅读这些理论著作主要是激发了我的理论兴趣和拓宽了我的理论视野但却没有能力进行深沉的理论思考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主要是一些格言警句式的名言但还不是思想本身。在后来当知青和当工人的日子里一直没有放弃读书和思考。1977年当进入大学学习的机会终于到来时我又一次报考了哲学专业从此开始了我的真正的哲学专业学习。1982年初大学本科毕业我选择留校讲授马克思主义哲学。1986年我又有机会在职攻读博士学位并在1990年以《理论思维的前提批判论辩证法的批判本性》这篇论文通过博士学位论文答辩。莫您为什么会想到以辩证法的批判本性作为学位论文选题为什么会想到哲学是对理论思维的前提批判孙我想这不仅是专业研究的成果更是我从生活中体悟出的对哲学的理解。马克思说在太阳的辉耀下每一颗露水珠都会闪烁出五颜六色的光芒为什么人的精神却只能有一种颜色即灰色在文革的年代那么多传递知识的书籍被烧掉那么多有知识的人被批斗这对一个有志于读书的青年来说既感到痛心疾首又感到百思不得其解。于是我也追问人的精神怎么能只是一种颜色所以把哲学归结为理论思维的前提批判这不仅是一种理论探索的结果而且也是执著地追问生活的产物。莫具体说来您是如何展开对理论思维前提的哲学批判的孙自从开始哲学专业学习我常常向自己提出一个问题我所从事的专业即哲学它到底是什么在《哲学通论》中我明确地表达了自己的追问哲学不是宗教为什么它也给予人以信仰哲学不是艺术为什么它也给予人以美感哲学不是伦理为什么它也引导人以向善哲学不是科学为什么它也给予人以真理难道哲学什么都是又什么都不是吗在20世纪80年代的思考中我的思想逐渐地聚焦到哲学与科学的关系上。p分页标题e这个聚焦点的形成是同当代中国的哲学改革直接相关的。通行的哲学原理教科书告诉人们科学研究世界的各个领域哲学则以整个世界为对象科学提供各个领域的特殊规律哲学则提供关于整个世界的普遍规律因此科学为哲学提供知识基础哲学则为科学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对于这种解释我向自己提出的追问是如果哲学与科学是一种普遍与特殊的关系哲学不就是一种具有最高的概括性和最大的普遍性的科学吗哲学还有什么独立的特性和独特的价值呢正是在这种苦苦的求索中恩格斯的一段论述使我豁然开朗真有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之慨。恩格斯的这段格言是我们的主观的思维和客观的世界服从于同样的规律因而二者在自己的结果中不能互相矛盾而必须彼此一致这个事实绝对地统治着我们的整个理论思维。它是我们的理论思维的不自觉的和无条件的前提。哲学之外的全部科学都是把思维和存在所服从的同一规律作为不自觉的和无条件的前提运用理论思维去研究自然、社会和思维本身的规律哲学则是把这个不自觉的和无条件的前提作为自己的对象。这不是表明哲学是对科学活动中的不自觉的和无条件的前提的批判性反思吗于是我把理论思维的前提批判确认为我对哲学的理解。 在《哲学通论》中我进一步深化了这个思想。我把人类的思想活动区分为两个基本维度一个是构成思想的维度一个是反思思想的维度。科学以整个世界为对象从而形成关于世界的全部思想而科学所形成的关于世界的全部思想又成为哲学反思的对象。在这个意义上哲学已经无家可归成为丧家之犬了。恩格斯就是这么说的。恩格斯在他的三部名著当中用了个最尖锐的词驱逐在19世纪中叶哲学已经被驱逐出自然界了哲学已经被驱逐出社会历史了而在20世纪最发达的就是思维科学哲学已经被驱逐出思维领域了。三大领域里哲学全被撵出去了你不就是无家可归了么你不就是丧家之犬了么然而只有当哲学无家可归的时候哲学才四海为家了哲学才获得了自己真正的研究对象因为哲学就是反思么什么叫反思思想以自身为对象反过来而思之么科学所形成的关于世界的全部的思想都构成了哲学反思的对象哲学不就真正以思想的海洋为家了么不就是四海为家了吗诉诸哲学史诉诸科学史它就是一个哲学和科学分化的过程么分化到什么程度了分化到世界所有可能的研究领域都成为科学研究的对象。什么是横向科学、交叉科学、边缘科学和综合科学什么是科学的整体化与分支化什么是老三论、新三论科学以整个世界为对象么这是一个哲学史的基本事实也是一个科学史的基本事实。所以我觉得我们在今天研究哲学它对我们提出的一个最大的问题是首先理解哲学本身这个问题不解决我认为在今天再去研究哲学跳不出教科书的那种研究范式。莫从理论思维的前提批判出发理解哲学不仅能够重新理解哲学和科学的关系而且也有助于重新理解思维和存在的关系这个哲学的基本问题。孙对我在关于哲学的反思思想和前提批判的思考中最重要的是重新阐释了作为哲学基本问题的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我们往往是从对哲学基本问题的固定理解出发去理解哲学和科学的关系。什么意思呢我们从普遍性与特殊性的关系去理解哲学和科学的关系或者说从普遍性程度去理解哲学和科学的关系是同我们对哲学基本问题的误解密切相关的。我常愿意说一句话当我们说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并追加说也就是精神和物质的关系的问题的时候就把复杂的、具有丰厚的哲学史内涵的哲学基本问题简单化了。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同物质和精神的关系问题究竟是什么关系这是我在理解哲学、追问哲学当中由哲学与科学的关系直接引发出来的一个更为直接的问题。精神与自然界的关系具有重大的哲学意义但是这个关系本身直接地是一个经验的问题、科学的问题也就是说它是一个在事实上、在科学的意义上孰先孰后、谁决定谁的问题也就是一个时间先在性问题。而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作为哲学基本问题它不仅包含经验和科学意义上的时间先在性问题更包含哲学意义上的逻辑先在性问题。人的思维把思维和存在的关系作为问题而进行反思这才构成哲学的基本问题。这就是说作为哲学基本问题的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只有在反思的意义上才能被提出来才能获得自己的真实的意义。我从哲学基本问题提出问题第一个问题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不是思维和存在的问题这是最重要的。哲学基本问题是哲学家自觉地把思维和存在的关系作为问题而进行反思这叫哲学。而我们原来是把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变成思维和存在的问题了认为哲学就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的普遍规律的科学也就是关于思维和存在的普遍规律的科学。这样就把作为哲学基本问题的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变成思维和存在的问题了也就是把哲学反思的问题变成实证科学的问题了。我认为这是一个最严峻的哲学问题。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而不是思维和存在的问题思维和存在的问题是科学问题而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问题。这是两个问题它决定我们是搞科学还是搞哲学。 重新理解哲学是当代中国哲学的一个最根本的事件而重新理解哲学的根本问题是重新理解哲学与科学之间的关系再进一步看理解哲学与科学的关系则在于重新理解哲学的基本问题。p分页标题e莫从反思哲学究竟是什么到反思哲学与科学的关系再到重新理解哲学基本问题这都是一脉相承的但是理论思维的前提批判给人的感觉总是太思辨、太抽象了。孙对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的反思并不是一种超然世外的抽象的精神活动而是一种面向事情本身的现实的思想活动。哲学所反思的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在其现实性上就是人与世界的关系问题就是人生在世的问题。哲学的反思是从人的存在方式出发去反思人与世界的关系去寻求解释人与世界关系的各种前提人如何构成同世界的主客体关系人为何能把世界视为现象与本质的矛盾关系人依据什么来改变世界人根据什么来规范自己的思想与行为人类所追求的真善美的根据、标准和尺度是什么这种关于人生在世的前提批判使我把哲学的目光聚焦于对哲学的本体论的反思聚焦于对真善美的求索。这种反思和求索的产物首先就是我的第二本书《现代教养》。莫听说《现代教养》这本书受到了青年人的欢迎在几个月的时间内就销售一空了孙是的。《现代教养》这本书是对人生的前提批判具体地说就是对现代人的真善美的哲学反思。这本书的写作时间并不长仅仅用了半年时间就完成了。但是这本书所包含的人生感悟却远非一朝一夕形成的。从20世纪80年代从事哲学的教学与研究以来我个人始终萦绕于怀的一是对哲学本身的追问一是由这种追问所形成的对人生的感悟和理解并有志于把这种感悟和理解以雅俗共赏的方式讲述给人们尤其是青年大学生们。由于《现代教养》这本书是以散文的风格写作的把我对人生的感悟和理解展现在对真、善、美的哲学阐释之中因而引起了青年人、特别是青年大学生的共鸣。莫前提批判是对规范人们的全部生活的思想的前提批判而这种规范生活的思想前提在您看来就是古往今来的哲人孜孜以求的本体孙是的。思想的前提并不是一般的思想内容而是思想构成自己的根据和原则也就是思想构成自己的逻辑支撑点。思想的前提作为思想中的一只看不见的手和思想构成自己的幕后操纵者既具有规范思想的逻辑强制性又具有看不见、摸不着的隐匿性。思想的前提作为思想构成自己的根据和原则它就是哲学所寻求的规范人的思想与行为的本体哲学的反思则是以思想自身为对象反过来而思之揭示和审讯构成思想的前提即发现和批判哲学所寻求的本体。莫您对本体的这种理解与传统教科书对本体的理解截然不同究竟该如何理解本体什么才是哲学意义上的本体 孙教科书模式把本体归为物质、精神谁为第一性的问题把超验之在变为在者这就把本体问题经验化了。绝大多数学者都是在逻辑的意义上理解本体把本体理解为超验之在。但是他们只是追问什么是本体而没有追问为何有本体正是在这个意义上高清海老师非常深刻地批判了这种本体论的思维方式揭露了这种本体论思维方式的三个内在矛盾一、它把本质和现象割裂开来去追问隐藏在现象背后的存在何以可能二、它把主观与客观割裂开来去追问超越了全部的主观性的纯粹客观性何以可能三、它把相对和绝对割裂开来抛开一切的相对去追问那种绝对的绝对。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我把这种对本体的解释模式称之为逻辑的解释模式。我是从文化的意义上来理解本体也就是从本体论何以存在的意义上来追问。所以我从这个意义上说哲学就是本体论。什么意思呢我首先做了一个原则的区别把逻辑的解释模式与文化的解释模式区别开来从而把本体论的思维方式同哲学的本体论追求区别开来。莫您所做的就是一种文化模式的本体论诠释孙我写了一系列关于本体论的论文。第一篇是1991年在《社会科学战线》上发表的三终极的文章即《终极存在、终极解释、终极价值作为终极关怀的本体》。在我看来本体论作为它自身而言有三重内涵这就是终极存在、终极解释和终极价值。作为本体论的直接的指向性它指向了终极的存在。所以你看从最早的哲学家开始一直到我们现在都是如此。科学哲学家瓦托夫斯基就专门讲过这个问题无论是传统形而上学还是现代形而上学都想获得人的思维和世界最深层的统一性所以他总是寻求那种终极的存在。赖欣巴哈说形而上学源于人类的不幸的本性他总想获得一种普遍性的解释当科学还没有达到做出对普遍性的解释的程度的时候哲学就代替了它哲学是作为对普遍性的假解释而产生的。所以哲学本体论指向终极的存在本质上它获得的是一种终极的解释。亚里士多德说哲学是寻求最高原因的基本原理。全部的哲学都是如此它寻求的是一种终极解释对世界的所有千变万化的、千差万别的现象以及关于整个世界的所有现象的全部知识做出一种根本的解释。再进一步去想为什么要进行这种终极的解释科学不是对整个世界已经做出解释了吗从哲学的产生开始它就不是一种单纯的、纯粹的对终极存在和终极解释的追求它蕴含着最深层的终极价值。用我们中国哲学的话说人的安身立命之本用西方哲学的话说逻辑的最高的支撑点。中西哲学在本体论的意义上是完全一致的所以它们才叫哲学。有的学者提出中国哲学没有本体论马克思主义哲学更没有本体论。我是不赞同的。从人的存在方式去理解本体论人是一种实践的、对世界的否定性的存在。实践本身是无限性的所以它必然指向一个无限的理想因而人的思维就像恩格斯所说的那样它的每次的现实和个别的实现都是有限的、非至上的而就人的思维的历史使命和终极目标来说它是无限的和至上的。也就是说人类的本体论追求是基于人类的实践的和思维的本性在这个意义上人永远是一种理想性的存在。所以我在《超越意识》的那本书里面的第一句话就是人是世界上最奇异的存在超越性的存在。正因如此哲学就是知其不可而为之。明明知道是对理想的追求却偏偏要去追求理想。所以我所说的哲学就是本体论准确地说应当是哲学就是本体论追求。p分页标题e莫蒯因曾把本体论问题区分为两种不同的问题一是何物存在即本体论的事实问题另一是我们说何物存在的问题即本体论的承诺。您所说的本体论追求与蒯因所说的本体论承诺有什么不同孙蒯因区分开了本体论问题与本体论承诺这对于哲学思维来说是重要的。但是他和我的意思不一样我认为哲学的本体论根本不是追问何物存在因而也不是说何物存在。我是从人的存在方式出发提出本体论问题这是一种文化意义的本体论。正是在文化的意义上我对本体论做出了自己的理解和解释。什么叫做本体本体就是规范人类全部思想和行为的根据、标准和尺度。这可以视为我给本体下的定义。莫继三终极的文章发表之后您又发表了《本体的反思与表征》一文这篇文章的针对性是什么 孙在三终极的文章发表之后我发现很多学者谈论三终极的方式和我原本的意思并不一致。主要是针对这种状况我后来在《哲学动态》发表了那篇《本体的反思与表征》具体地讨论了三个问题第一个问题直截了当对本体的追问实际上是在追问人自身的存在第二层意思是说本体观念的形成成立于反思的思维方式离开了哲学的特定的思维方式的反思不可能真正提出本体问题第三层意思是说本体作为一种反思的结果只能表征它。在这篇文章中我突出强调的是不能将三终极割裂开来认为终极存在是存在论终极解释是真理论终极价值是价值论。三终极是统一的它才表现了哲学自身的存在论、真理论和价值论的统一。对于哲学来说一旦把这三者区分开来就不是哲学了。哲学就是本体论为我们的思想和行为提供根据、标准和尺度。在什么意义上我们把传统哲学和现代哲学区分开了传统哲学是把规范人的行为的根据、标准、尺度绝对化了而现代哲学就在于把它变成了一个自觉的、相对的绝对我们时代的绝对历史进程的相对。所以它是本体论的自我批判。本体论的本质是辩证法。本体论就是本体论批判。莫本体论指向终极的东西给人的感觉一般都是固定的、僵化的如何理解这种本体论的自我批判孙由于本体论指向终极存在、终极解释和终极价值是一种终极性的关怀特别是由于传统哲学在其本体论的追求中往往把本体论变成某种不可变易的存在因而人们往往把本体论视为一种阉割掉内在的否定性、僵死凝固的哲学理论。但实际上本体论所追求和承诺的终极存在、终极解释和终极价值既是理论思维指向的永恒目标又是理论思维公开反思和自我批判的对象因而具有自我否定的内在维度。本体论所寻求的确定性、必然性、简单性和统一性总是隐含着内在的否定性并表现为历史性的自我扬弃过程。这里面蕴含着两个基本矛盾其一是哲学本体论与人类历史发展的矛盾人类的历史发展总是不断地向终极解释提出挑战动摇它的权威性和有效性其二是哲学本体论的自我矛盾本体是解释和评价一切的根据、标准和尺度也就是以自身为根据从而造成自身无法解脱的解释循环。因而哲学家们总是立足于新的时代精神揭示隐含于本体论承诺中的诸种前提展现他们所提供的终极存在、终极解释和终极价值的狭隘性、片面性和暂时性从而促使人类在更高的层次上进行新的本体论追求。正是在这种本体论的终极关怀和本体论的自我批判的相互推动中构成了哲学的本体论追求自身的矛盾统一.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