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其不可而为之
加入VIP免费下载

知其不可而为之

ID:1181789

大小:104.5 KB

页数:5页

时间:2022-07-11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知其不可而为之  【名家阅读】  漫谈“知其不可而为之”的精神品格  赵建成  孔子在后世被尊为圣人,享有至上的尊荣,然而在其所生活的时代,他却是处处碰壁,甚至发出了“知我者其天乎”的感慨。《论语》记录了时人对孔子的评价:子路宿于石门。晨门曰:“奚自?”子路曰:“自孔氏。”曰:“是知其不可而为之者与?”  这个晨门与《论语》中其他的隐士都是勇于避世、果于忘世的知其不可而不为者。晨门对孔子的评价虽在一定程度上含有一些讥诮的意味,是对孔子的否定,但对孔子的认识却十分深刻,非常准确地概括了孔子一生的主流精神,即坚韧不拔、锲而不舍的追求精神和奋斗精神,又具有悲剧美的意蕴。孔子编订六经、广收门徒、周游列国,为的是实现他的政治理想。而在礼乐崩坏的春秋时代,他的政治主张并不为各国当政者所采纳,因此这只能是一件无法完成的伟业。但孔子并没有放弃,靠的就是这种“知其不可而为之”的精神。孔子在中国的历史与文化中产生如此重大的影响,原因之一也正是这种精神。  “知其不可而为之”的精神是一种十分可贵的文化品格。它可以追溯到上古时代的原始先民时期,是对中国古代民族精神的继承和发展。中国古代神话的一些著名篇章如《山海经》中的“精卫填海”“夸父逐日”“5 刑天舞干戚”等可以看作这种文化品格的最早源头。这虽然是神话传说,但反映的却是中国原始先民的意志品质,可以说是“知其不可而为之”文化品格的先声。  然而,这种文化品格的确立是由孔子完成的,是他为之注入更为深厚和丰富的内涵,并通过具体的行动对后世产生深远的影响。“知其不可而为之”是一种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也是一种文化自信。孔子为匡人所困,他说,文王去世后,周代的文化不都体现在我身上吗?上天如果想要消灭这种文化,后来的人就不可能掌握这种文化了;上天若不消灭这种文化,那么匡人又能把我怎么样呢?可见,孔子是以文王、周公的继任者自居的,这既为他提供了自信的力量,也使他的内心充满了责任感和使命感。  对于孔子而言,他的一切行动不是建立在预判了结果的基础之上的,而是从他所信奉的道德标准出发,去做他该做的事。当然在做之前,他可能已经预见了事情的结果,但这并不会影响他应有的行动。陈成子弑其君齐简公。孔子沐浴而朝,告于鲁哀公而请讨之。哀公命其告夫季孙、孟孙、仲孙三子。孔子又告夫三子,不可。两次“告”的结果,孔子是早就知道的,但“以吾从大夫之后,不敢不告也”。子路也曾经说过,君子出仕,要尽其应尽之职责,而其政治主张行不通,早就知道了。这种对于形势的认识,应来自孔子。  为与不为,都是一种人生选择,但孔子所确立的“知其不可而为之”的文化品格是一种更高的精神境界。朱熹《论语精义》曰:“……夫可不可在天,而为不为在己。圣人畏天命,故修其在己者,以听之天,未尝遗天下。圣人亦不敢忘天下。虽知其不可,得不为哉?”5 宋钱时《融堂四书管见》卷七亦云:“知其不可而不为者,晨门之所以贤;知其不可而不可以不为者,夫子之所以圣。晨门但知晨门,而不知夫子之为夫子者也。”他们都看到了这种文化品格的可贵之处与重大意义。  孔子之后,“知其不可而为之”的文化品格代代相传,成为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并在众多优秀的代表人物身上集中体现出来。屈原和文天祥便是其中尤为出众者。“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这些诗句是他们高洁品格、高尚人格的光辉写照。他们的言行是“知其不可而为之”文化品格的突出表现,尤其在国家和民族面临危亡的重大关头,起到了重大的精神支撑作用,培养了中国士人主动承担历史责任的勇气,影响深远。  今天,“知其不可而为之”的文化品格仍是我们宝贵的精神财富和力量源泉。  (选自《中国社会科学报》2014年9月15日)  写作借鉴  本文结构完整,论据充分,析理透彻。开篇即引《论语》中子路与晨门的对话,引出“知其不可而为之”。作者从神话中追溯“知其不可而为之”的精神源头,接着指出“这种文化品格的确立是由孔子完成的”,继而论述孔子如何知其不可而毅然告于哀公,告于季孙、孟孙、仲孙三子,使抽象的道理具体化。之后将朱熹、宋钱等名家语,屈子、文天祥等贤人事集束式展出,道出了“知其不可而为之”的深远影响。  【习作展示】  悲壮的知其不可而为之5   □叶子叶  我喜欢“知其不可而为之”这短短的七个字,总觉得配得上它的人一定是一个特别执着,甚至带有些悲剧色彩的人物。孔子便是这样一个伟大的人。  孔子的勇气体现在好多方面。以前很喜欢“大无畏”这个词,现在我觉得,这样一个温文尔雅、谦恭平和的孔老夫子的身躯里也充盈着大无畏的力量。这种精神是一种大境界,它不仅在奋勇与黑暗势力抗争的激烈中应运而生,也在坚持自己内心的选择中绽放光芒。在他人的支持和鼓励中前进远比逆流而上容易得多,虽然真理往往掌握在少数人手里,只是没有多少人愿意去做那少数人,因为这意味着要面临巨大的风险和压力。孔子义无反顾地去做了,并且用他的一生去为“行义”而努力,他的勇气和坚忍不言而喻。  “知其不可而为之”虽然无法像利剑一样刺穿黑暗,但至少可以点燃光明的火种,所以才有星星之火可以燎原这种说法,才有了在革命中为全天下的幸福而牺牲自己的幸福的人。中国现在不已经走出封建的束缚了吗,全球不是都已经开始了解我们的儒家文化了吗?中华民族不是已经走出国门,登上国际舞台了吗?那些曾经的被狭隘地视为无用的事物,不是也在时间的一遍遍冲刷下亘古流传,被重新发现吗?大浪淘沙方显英雄本色,那些真正值得被历史怀念的,一定会流传下来,供世人瞻仰。  我不知道孔子如何坚信自己所选的道路是正确的,如何心不动摇地走着自己亲手选定的颠沛流离的路。我无法想象这样一个生命的内核的纯真和高贵。孔子总让我想到西方的那个被称为“完全的人,完全的神”5 的耶稣。尽管耶稣已被神化,但他身体里流淌着的“救赎”的血液让两人有相似之处。耶稣是在以色列受罗马帝国统治的黑暗时期出现的,同样是乱世,他们身上同样有着宽恕的可贵品质。  孔子就像一个在真理的道路上孤独行走的苦行僧,他的背影决绝而高大,但应该也很痛苦吧。使我痛苦者,必使我强大。孔子无疑是在礼崩乐坏的年代里,最清醒、最强大的那一个。  相似对比  相似度:百分之四十五。本文作者很好地把握住了“知其不可而为之”的文化内涵,深刻地认识到孔子身上那种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艺术手法上,设问、排比、对比手法运用娴熟,作者内心感悟丰富,又以热烈而富有激情的语言出之,总体上是一篇不错的文章。5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