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生命远程反思
加入VIP免费下载

生命生命远程反思

ID:1178458

大小:23.5 KB

页数:5页

时间:2022-07-06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教育不是灌输,而是点燃火焰——《生命生命》观课反思做教师已经十年多了,一直担任语文学科的教学,可是学生到底喜欢什么样的课堂?我一直在思索。为什么上课时,学生很容易走神,注意力如此不集中,有的孩子还产生了厌学的情绪,问题的根本到底在哪里?我本人认为教育是培育生命的事业,是关注学生生命成长的一项工程,孩子们课堂上度过的分分秒秒是痛苦的,还是快乐的,都是由我们教师的手来翻阅,教育不应该是灌输,而应该是点燃学生智慧和思想的火焰,我们的语文课堂究竟应该如何去翻阅孩子的生命。《生命生命》是小学语文四年级的一篇精读课文。引导孩子一定要珍惜生命,决不让它白白流失,使自己活得更加光彩有力。如此抽象、严肃的文章如何引发学生的共鸣,如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是我刚开始看到课题时一直考虑的问题。但吕老师在执教时时刻从孩子的视角去思考问题,从孩子的角度设计问题。因此在观课中,我重点从新理念下的语文课堂中学生为主体,教师为引导者这个观察点来进行。一、给学生一个情感的课堂。1、在语文课中,如何体现语文学科的“人文性”,其基点就在于“情感”。我常常在思索着:一个没有激情的教师,如何能调动学生的情感,能让学生充满热情地学习?吕老师在执教《生命生命》这篇文章时,充分挖缺其中的情感,把课文中微妙的情感传递给学生,深挖教材和教学过程当中的每一个情感因素,把其对于课文内容、对于生活、对于人生的每一份感悟、每一种情感,用她的语言、她的眼睛、动作……传递给学生,展现给学生一个“充满激情的我”,陪伴孩子度过一趟属于他们的“激情燃烧的岁月”!2、尊重“需要”,注重“激趣”。尊重学生学习的“需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实现“学生积极、主动学习、提高教学效率”的前提。一位教学经验非常丰富的老师曾告诫我:“语文课一定要了解学生读书、求知和情感的需要,切 忌灌输,重在引发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本节课中吕老师通过多种方式在教学过程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或直观演示、或旁征博引、或巧设悬念……激发他们的阅读欲望和动机,创造“我要学”“我想学”的积极教学气氛。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吕老师在刚开始导课时,幻灯片中呈现刚发芽的小苗、沙漠中的仙人掌……使抽象难懂的“生命”转化成图文并茂的画面,使静态的事物变成动态的情景,让无声的世界充满美妙的乐曲,引起学生对生命的更好诠释,这一切要比老师单纯的说教更能使人震撼。3、教学活动中要注重“溶情”。“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教学当中的“情”犹如教与学双边活动的“催化剂”,有了它,学生才会在教师的点拨下进入课文佳境。《生命生命》这篇文章含义非常深刻,短小精悍,从飞蛾求生、瓜苗破土、静听心跳三件小事中,向我们展示了生命的意义:虽然生命短暂,但是,我们却可以让有限的生命体现出无限的价值。作者还表达了自己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一定要珍惜生命,决不让它白白流失,使自己活得更加光彩有力。文章中的三个事例非常清楚,并都采用先叙事后谈感受的模式来记叙,于是我就让学生通过读,用心去发现、去体会。学习第一个事例时,教师导学这一部分内容,让学生找出令自己感受深刻的句子,进行批注,学习这种阅读方法,再通过找关键词语的方法,抓住“挣扎、极力、鼓动、跃动”等词语和三个“!”,一遍遍转换角色的朗读来拉近学生与文本的距离,使学生入情入境,直接与作者进行心灵的对话,体会飞蛾那种强烈的求生欲望。第二个事例,让学生运用学习第一个事例的阅读方法,小组合作学习,再在班级里交流,抓住“冲破、不屈向上、茁壮生长”等词语,体会瓜苗那种顽强的生命力。而且又让学生在一次又一次的升华朗读课题中,切身体会到“生命”这一沉重话题的意义。二、给学生一个“交流的课堂”。以前的语文课堂,学生只是可怜的倾听者,谈不上和谁去“交流”。我们要还给学生一个“交流”的课堂,实现“文本对话”、“师生交流”和“生生交流”。在教学中,采用让学生作“圈点批注法、小组讨论交流、换词、分析重点句子” 等方式,对学生学习和语言的训练有一定的指导作用。课堂上围绕“在作者杏林子心中,生命是什么,她对生命有着怎样的思考?”这样一个主问题引导学生展开阅读,去深入思考,学生通过感悟语言,想象画面、角色置换理解了一只弱小的飞蛾、一粒小小的香瓜子对生命的热爱。并通过诵读生命的格言,探究思考生活中像杏林子一样珍爱生命的人还有哪些?在贝多芬的《命运交响曲》书写生命的感言,将读写结合起来,引导学生感受生命的美丽,在学生有了深刻体验和感悟的基础上,有机地进行表达的训练。多方面、多层次、实实在在的语言训练,保证了课堂教学的高效益。也使学生更真切地感受到生命的意义。三、给学生一个“开放的课堂”。1、让孩子去“展示自己”。“教学不仅仅是一种告诉,更多的是学生的一种体验、探究和感悟”。给孩子多大的舞台,他就能跳出多美的舞蹈。课堂是什么啊?课堂是情感燃烧的动感地带,是他们求知、创造、展示自我、体验成功的平台。是学生健康成长的地方。学生的潜力是无限的,关键在于教师是否给了学生足够大的平台。孩子的创造力有时简直是我们难以想象的。给每个学生提供了发言与学习的机会,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这一理念在本节课上得到了较好的体现。无论是自读自悟,还是小组合作,教师只是作为一个导演,主要学习任务由学生独立或合作完成。学生通过在小组或班级中发言,展示自己的阅读体悟。能够在课堂上得到老师和同学的肯定,就是一种收获,一种成功,应该说每个同学都能够享受到成功的愉悦。2、注重实践,多方面实践感悟语言。叶圣陶先生曾说过:教材无非是例子。那么,利用好例子教给学生学习方法之后,接下来的应该是大量的实践,只有在实践中,学生的能力才能不断巩固、提高。基于这个思想,我们应该经常搜集课外阅读材料,推荐给学生阅读。学生可以拿出更多的时间进行拓展阅读,提高了学生的阅读积极性,拓展了阅读视野。 本节课中吕老师推荐学生阅读海伦凯勒的《假如给我三天光明》,让孩子在课外延伸中更加深刻体会生命的内涵。3、在生活中学语文。“让语文走进生活,在生活中学习语文”。吕老师通过一系列的问题:你觉得怎么样是在糟蹋生命?我们应该怎样拓宽我们的生命宽度……使孩子们深切地感受到:语文离他们很近很近。这样,孩子们便会更加自信、更加主动地去学习。“生活有多广阔,语文就有多么广阔”,生活到处都成了孩子们学习语文的地方。抓住生活的点点滴滴,眼里有资源,心里有教育,课程资源就无处不在本节课中吕老师把对生命的感悟和实际生活结合起来,加深学生对生命的理解。在感悟第三个事例时,让学生切身体验自己的沉稳而有规律的心跳,用认真、郑重、自豪地告诉大家“这就是我的生命,单单属于我的。”在此基础上又进一步引出了这一声声沉稳而有规律的心跳也给了杏林子以启示一一我可以好好地使用它,也可以白白地糟蹋它。一切全由自己决定,我必须对自己负责。并让学生联系课文内容用自己的话说说飞蛾是怎样好好使用生命的?香瓜子又是怎样好好使用生命的?从对杏林子的介绍中让学生体会到杏林子是怎样好好使用生命的。联系实际生活举个例子来说说怎样做是在白白地糟蹋生命?在对待生命的态度上,杏林子的决定就是必须对自己一一负责。这一部分内容,主要让学生学会联系上下文和联系生活的阅读方法来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加强情感体验,从而理解了本课的重点句,突破难点。四、给学生一个朋友式的课堂想想以前的教育,教师为学生“传道、授业、解惑”,学生要惟命是从,一切要听教师的指挥,师生之间是管理与被管理的关系。学生的自主性实际上是被剥夺了,自尊心受到了伤害,自信心受到了摧残,因此,更增长了学生的逆反心理,造成了师生关系的紧张。拿我自身的经历来说吧,在我上初中时,教我的有位老师,他上课时总是手 拿一根戒尺,假如哪位同学上课走神或做小动作,他总是怒目圆睁,戒尺随即就落在了那人的身上,而听他的课感觉就像听经书,大家听他一个人在那里传经布道。外表上大家做的恭恭敬敬,脑子里却糊涂至极,精神上麻木至极,讨厌到了极点,何谈学习兴趣呢。并且见了他都害怕,我都不敢看他的眼神。当时我就有种想法,假如叫我当老师的话,我绝对不当这样的老师。后来上了高中,碰到这样一位教师,讲起来是滔滔不绝,板书写满擦,擦完再写,自己累得了不得,学生的学习效果却并不好,现在想想原因,很简单,课堂成了他演说的舞台,学生只是四脚书橱。《语文课程标准》在“教学建议”中明确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尊重学生选择自己的学习方式”。因此,本次课程改革的重点之一就是推进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和教师教学行为的转变。要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做到以人为本,养成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从某种意义上说,要有老师来帮助完成。作为一名教师,首先要转变观念,认真审视自己的教学行为,有意识地为学生创设自主学习的情境和提供自我发展的机会,激发学生的兴趣,以满足不同学生学习和发展的需要。我认为教师应该用自己的人格魅力和高尚的思想品德去感染学生,做学生的思想上的引路者,行为上的示范者,学习上的激励者,生活上的关心者。真正做学生的良师益友。作为老师的我们,就应该与学生交友,因为我们都明白“亲其师,信其道”的古训。总而言之,就是教师要有意识为学生松绑,还学生学习的自由,真正让学生由“奴隶”变成“主人”,由“主人”变成“朋友”。只有这样,才能建立人道的、和谐的、民主的、平等的师生关系,师生之间才能平等交流,相互沟通、相互影响、相互补充,达到共识、共享、共进的目的,做到真正意义上的教学相长。总之,一个能交流、开放的课堂,就一定是能感悟、有情感的课堂,也注定是学生喜欢的课堂。这是我们希望看到的,也是我一致追求的。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