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归园田居》浅谈诗歌教学
加入VIP免费下载

由《归园田居》浅谈诗歌教学

ID:1159773

大小:57.5 KB

页数:3页

时间:2022-06-15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由《归园田居》浅谈诗歌教学Ftl《归园田居》浅谈诗歌教学诗歌教学同其他文学样式的教学一样,必须根据其特点,采用相应的教学方法。不管是古诗还是律诗,或者现代诗,都有共通之处。在实施教学中,抓住诗歌的特点和作者所处的时代及其思想,并进行深入分析,揭示诗的意境,讲清诗的内蕴,方能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古人说“诗言志”、“言为心声”,说的就是诗歌是诗人心声的直接流露。唐代现实主义诗人白居易明确提出了“文章合为时而著,诗歌合为事而作”的观点,这就深刻说明了写诗写文都是与时代和作者的思想实际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因此,在教学古诗中,笔者认为除应在讲授时创造诗的氛围外,更应让学生探究诗的意境,而去理解全诗的思想内容。下面以陶渊明的《归园田居》(其一)为例浅谈诗歌的教学。从诗体来说,《归园田居》是一首古诗,它不是乐府诗,也不是律诗。作者写这首诗确是受乐府诗的影响,但又有所创新发展。要讲清这首诗,笔者认为应注意以下几点:首先,应讲清诗人所处的生活时代及其思想。陶渊明生活在东晋末年门阀制度最严重的时期,门阀氏族看不起寒门庶族。陶渊明虽出身于破落官僚地主家庭,但自幼家贫,同样受贵族大户的歧视。在这种等级制度极其森严的社会里,陶渊明看透了社会和官场的黑暗、污浊,因而有“吾不能为五斗米折腰,拳拳事乡里小儿”的慨叹。就这样,他有想摆脱官场束缚获得自rti的热切愿望,后来,他终于“辞官归隐”、“躬耕垄亩”To其次,应深入分析诗的内蕴,把握其意境。诗歌思想内容丰富,饱含深挚感情。讲授时应让学生领会其深刻的思想内涵,掌握全诗的主旨。《归园田居》全诗二十句,可分三层。开头六句“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为第一层,主要写作者的个性和思想。前二句,强调自己从小就缺乏 适应官场习气那种权谋机诈的一套,自己的性格本来就是喜爱山林田野间的生活,明确点出了想远离官场仕途、回归躬耕田园山林的愿望。后四句,用“尘网”、“樊笼”比喻使人受拘束的尘世,用“羁鸟”、“池鱼”来自比,说明自己误入官场,深受束缚,迫切要摆脱束缚,刨归农村的心志。一个“误”字,显示作者对过去被迫当官的悔恨情绪,表示了今天的觉醒。这一层,一方面表现了诗人误入官场的痛心,对黑暗官场的厌弄;另一方面表现了诗人渴望摆脱官场束缚,刨归田园,获得自由的迫切心情。这种感情基调,贯穿全诗。中间十二句“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巅。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为第二层,是全诗的核心。这一层绘声绘色地描写了田园生活的喜人情趣,诗用白描手法,富有诗情画意。前二句,表明作者要到田野去开荒,自己在官场中不会逢迎取巧,用“开荒”、“守拙”表明归隐的决心。接下来八句,描绘了一幅风景优美、宁静,令人向往的农村FH园生活的迷人图景。前四句写近景,从自己的住宅写起。住宅周围有十余亩土地,八九间草屋,地方虽不广,房屋虽不多,但毕竟是自己的小天地,自由自在的王国,榆树柳树的阴影,遮住了后房檐,桃树李树罗列在房子前边,环境是多么幽雅美丽,这环境就衬托出作者心满意足的欣慰情绪。后四句,写远景,用“暧暧”、“依依”写出远景模糊不清,依稀可辨。“暧暧”突出了远处村庄的总体轮廓,“依依”写出了炊烟高高飘逸,袅袅升腾,尽管在远处,但仍然依稀可辨。总之,“暧暧”着眼于“模糊”,“依依”着眼于可见。这农村的自然风光,让人体味到宁静、秀丽、迷人,令人赏心悦目、怡然自得,多么引人向往与热爱。而“狗吠深巷”,“鸡鸣桑树”都以动映静,以有声衬无声,更显示出乡间的宁静、和平。“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这里较为具体地写出诗人的FH园生活Z乐,用“户庭”、“虚室”表明回归农村,用“无尘杂”表述没有官场上乱糟糟的事,看不到令人恶心的官场权谋机诈、黑白不分的黑暗、污浊。“有余闲”表述没有官场上那些客套应酬之劳,可以有充分的读书作诗的悠闲与欢悦。总Z,这十二句诗,描写了一个高妙的令人向往的意境,描绘了一幅比庭院住宅更为广阔的农 村田园景象,字里行间流露出诗人对宁馨淡泊幽静的田园生活的向往与喜爱,真止感受到田园生活那种赏心悦冃、怡然口得、口由口在的无限乐趣。最后二句“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为第三层,写脱离樊笼,返回自然,抒写真情,点明诗意,用“樊笼”比喻受拘束的官场,用“返自然”点明归耕田园。这二句是对以前误入尘网中的官场生活的形象总结,也是对已经开始的新生活的欣喜。总之,教学诗歌,应抓住诗歌本身的特点、作者所处生活吋代及其思想,深入分析诗的意境,讲清诗的内蕴。(韩梅江苏省新沂市第一中学221400)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