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奴桥•赤壁怀古 (4)
加入VIP免费下载

念奴桥•赤壁怀古 (4)

ID:1143277

大小:857 KB

页数:26页

时间:2022-06-07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引导千古杰作的前奏已经鸣响,一道神秘的天光射向黄州,《念奴娇•赤壁怀古》和前后《赤壁赋》马上就要产生。——余秋雨《苏东坡突围》学怀古词悟怀古情东坡“大江东去”赤壁词,语意高妙,真古今绝唱。——胡仔《渔隐丛话前集》东坡赤壁词殆戏以周郎自况也。词才百余字,而江山人物无复余韵,宜其为乐府绝唱。——元好问《题闲书赤壁赋后》 念奴娇·赤壁怀古苏轼 1、词中是如何塑造周瑜的形象的,又塑造了周瑜怎样的形象?(天才学习组)2、这首词的语言风格是怎样的,请简要分析。(九日组)3、这首词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4、作者引用周瑜典故的目的是什么?(念奴娇组)5、这首词既有景物描写,又有人物刻画和情感抒发,作者把这些内容融合在一起,抒发了词人怎样的感情?(九亿少男之梦小组)6、本词用了什么典故,有什么作用?(探骊组) 7、开篇“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三句奠定了全词怎样的感情基调?是怎样引起下文的?8、“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三句中,哪些词最具表现力?作者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营造出怎样的意境?9、词的上片结尾两句在结构上有什么作用?10、词中运用什么手法刻画了周瑜的形象?有什么作用?(滑水队)11、“穿”“拍”“卷”用得好不好,为什么?12、本词描写了周瑜怎样的形象?13、“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中,作者向谁敬酒,表达了怎样的情感?(羽扇组) 14、词中运用什么手法刻画周瑜的形象,有什么作用?15、词中写小乔嫁与周瑜,其用意是什么?16、本词和《赤壁赋》在表达思想感情方面有什么异同?(第九组)17、本词的写作特色是怎样的?18、小乔是什么时候嫁给周瑜的?为什么?19、“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三句中,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营造了怎样的意境?(第七组) 怀古诗主要是以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陈迹为题材,这类诗由于多写古人、古事、古迹,多用典故、对比等手法,以达到感慨兴衰、怀古伤今、借古讽今等目的。赤壁怀古:题目写历史之事抒一己之怀观眼前之景 上阕:描绘赤壁的景色。下阕:缅怀古人(周瑜),抒发感慨。【解题——整体感知】 1、开篇“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三句奠定了全词怎样的感情基调?是怎样引起下文的?(滑水队)观眼前之景2、“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三句中,哪些词最具表现力?作者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营造出怎样的意境?(滑水队)(羽扇组)(第七组)3、词的上片结尾两句在结构上有什么作用?(滑水队) 开篇“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奠定了全词怎样的感情基调?是怎样引起下文的?(滑水队)1、采取了虚实结合的手法,这里的长江既是眼前浩浩荡荡的江水,又是滔滔不息的历史长河。作者将空间上的实景与时间上的虚景结合起来,点明了题旨(大江是“赤壁”的陪衬,“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点出怀古的主题),创造了一个旷远、深沉的意境,为下阕英雄的出场渲染了氛围。2、起笔大开,旷达的视野、非凡的气象为全诗定下豪迈激昂的抒情基调。 佳句品味: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穿:写出陡峭山崖直插云霄的高峻。拍:突出了惊涛骇浪与江岸搏击的力度。卷:写出了波涛力量的浩大。三个动词描摹出了赤壁山势之险要高峻,水势之汹涌澎湃,使整幅画面极富动感,营造了雄浑壮阔的意境。(拟人)(夸张)用“雪”比喻浪花,十分形象贴切,且“千堆”用了夸张的手法写出江浪之多之汹涌。千堆雪:乱石凌空,惊涛扑岸,扬起千堆雪。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这句话在结构上有什么作用?(滑水队)明确:过渡句,很好地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不仅概括了上阕风景之壮美,还巧妙地引出了下阕人物的出场。 3、作者引用周瑜典故的用意是什么?(探骊组)(念奴娇组)(滑水队)写历史之事2、词中塑造了周瑜怎样的形象,又是如何塑造的?(天才学习组)(滑水队)(羽扇组)(第九组)1、词中写小乔嫁与周瑜,其用意是什么?小乔是什么时候嫁给周瑜的?(第九组)(第七组) 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年轻得意意气风发风流儒雅指挥若定词中塑造了周瑜怎样的形象,又是如何塑造的?潇洒从容侧面映衬正面描写:外貌描写神态描写细节描写夸张 34风流儒雅幸福美满东吴都督功成名就47早生华发妻子早亡团练副使功业难成对比周瑜苏轼年龄:外表:婚姻:职位:际遇:怀古——伤己作者引用周瑜典故的用意是什么? 苏轼一生的坎坷遭遇宋神宗时,苏轼因反对新法被贬黄州(湖北)。宋哲宗时,他又因反对全部废除新法而被贬惠州(广东),最后到偏远的儋州(今海南).他在晚年曾用这样一首诗概括自己的一生:心似已灰之木,身如不系之舟。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 情场官场战场,场场得意;黄州惠州儋州,州州失意。 2、这首词既有景物描写,又有人物刻画和情感抒发,作者把这些内容融合在一起,抒发了词人怎样的感情?(九亿少男之梦小组)(念奴娇组)抒一己之怀1、“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两句中,作者向谁敬酒,表达了怎样的情感?(羽扇组) 【人生态度】合作探究:自这首词问世以来,人们对“人生如梦”这句有许多的争论,主要有两种看法:一种理解是此时苏轼善于自我解脱,自我安慰,比较达观;另一种理解是此时的苏轼有些消沉,愤懑无法排解,只好寄情山水。你怎么看?(提示:可从词内和词外的角度回答,可结合作者生平、写作背景、《前赤壁赋》等思考) 从词内看:1、全词:①景(壮景)②人(豪杰)③情(豪情)从词外看:1、作者的身份、个性、生平(参破世间宠辱的智者、生性乐观、从未退隐)2、同期诗词文《赤壁赋》、《定风波》(都体现他的洒脱和旷达)2、关于结句:①“人生如梦”非及时行乐,而是自我安慰、自我排解。②“酒祭江月”是倾诉苦闷,借以排遣愁绪、脱却苦闷。参考意见一:积极思维点拨: 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苏轼《前赤壁赋》 余秋雨认为,在黄州的苏东坡是成熟了的苏东坡。这种“成熟是一种不再需要对别人察言观色的从容,一种终于停止向周围申诉求告的大气,一种不理会哄闹的微笑,一种洗刷了偏激的淡漠,一种无须伸张的厚实,一种并不陡峭的高度”。他说,“经历了一场旷世未遇的人生劫难的苏东坡,渐渐回归于清纯和空灵”,而《念奴娇•赤壁怀古》正是这种清纯和空灵的一个音符。——余秋雨《苏东坡突围》 从词内看:1、全词:①景(貌似壮观,实则渲染环境险恶,暗示命运多舛)②人(“豪杰”俱往,流露出对历史无奈与对现实无为的哀怨和悲凉)③情(无限凄楚、沉郁情调、忧戚心态)2、结句:①“人生如梦”(人生虚无、出世、退隐)②“酒祭江月”实属无奈之举。参考意见二:消极 从词外看:1、“乌台诗案”:作者遭贬(心灰意冷)。2、同期词作前后《赤壁赋》、《定风波》都是故作旷达。3、同期词作《西江月·世事一场大梦》:“世事一场大梦,人生几度新凉?”(悲情、凄凉) 作者的复杂思想:儒:积极入世,忧国忧民,平生倾慕贾谊佛:精通佛理,不计得失,常与僧人来往道:好学老庄,齐万物,一死生,追求内心调和外儒内道从愤懑走向平静的自我排解。消极苍凉,难掩豪放旷达。 1、背诵全词。2、对比诵读《赤壁怀古》与《京口北固亭怀古》,请比较两首词之间的异同。3、课外练笔:请你以“东坡先生,我想对您说”为题写一段话送给苏轼,字数不限。【课后作业】【推荐阅读】余秋雨《苏东坡突围》林语堂《苏东坡传》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