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石头城》(粤教版)
加入VIP免费下载

【教学设计】《石头城》(粤教版)

ID:1131629

大小:0 B

页数:5页

时间:2022-06-01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石头城》◆教材分析《石头城》属于唐代诗歌,具体位置在粤教版高中语文教材必修3第四单元第14课《唐诗五首》中的第四首。刘禹锡《石头城》是一首吟咏“石头城”的七言绝句。学习《石头城》这首诗歌,有助于学生进一步认识近代诗歌的特点,巩固近代诗歌的知识体系,为以后诗歌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1.了解作者刘禹锡及其生平。2.分析这首诗寓情于景的艺术手法。【过程与方法目标】 1.反复吟诵,细细品味诗歌蕴含的思想感情,感知诗歌的声韵美。2.充分调动学生的参与意识,采用讲析和讨论相结合的方法。3.运用多媒体课件等辅助教学手段进行教学,突破教科书、黑板、粉笔的局限,加大课堂的信息容量,渲染课堂气氛,提高课堂效率,让学生在声像创设的情景中得到感染,加深对课文的理解。【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培养爱国情感,接受爱国精神的熏陶。◆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分析诗歌意境。【教学难点】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导入课文我们都知道“金陵”即现在的南京城,它是六朝古都。它前枕长江,后傍钟岭,壮丽险峻,位置重要。六朝时,宋、齐、梁、陈亦相继在此定都,金陵故又有“六朝古都”之称。  然而这些朝代存在的时间都非常的短,在它们悲恨相续的史实中包含极深的历史教训,所以金陵怀古后来几乎成了咏史诗的一个专题。在国运衰微之际,更成为关心政治的诗人常取的题材。若论写得早又写得好的篇章,不能不推刘禹锡的《金陵五题》。《石头城》就是这组诗的第一首。二、介绍石头城石头城:在南京的清凉山西麓,可以看到城墙逶迤雄峙,石崖耸立,这就是依山而筑的石头城。因为石头城的军事地位十分突出,三国时孙吴也一直将此处作为最主要的水军基地。此后数百年间,这里成为战守的军事重镇, 南北战争,往往以夺取石头城决定胜负。经过六朝繁荣,唐初高祖武德元(626年),唐定都长安,石头城废弃。三、作者简介   刘禹锡(772-842),汉族。字梦得 ,生于嘉兴(当时属苏州)。唐代文学家。《旧唐书•刘禹锡传》误作彭城(今江苏徐州)人。  其诗现存800余首。其学习民歌,反映民众生活和风土人情的诗,题材广阔,风格上汲取巴蜀民歌含蓄宛转、朴素优美的特色,清新自然,健康活泼,充满生活情趣。其讽刺诗往往以寓言托物手法,抨击镇压永贞革新的权贵,涉及较广的社会现象。晚年所作,风格渐趋含蓄,讽刺而不露痕迹。词作亦存四十余首,具有民歌特色,刘禹锡在洛阳时,与白居易共创《忆江南》词牌。   四、写作背景《石头城》写于唐敬宗宝历二年,刘禹锡由和洲刺史罢归洛阳,路过金陵,漫游了这座六朝古都。诗人登临时,只见空城犹在、物是人非,六朝豪奢繁荣荡然无存。时值李唐国运衰微,力图中兴,目睹金陵残破衰败的景象,联想到唐敬宗沉溺声色、游乐无度、国事日非,感慨万千,于是吊古伤今,写下了《金陵五题》,《石头城》是其中的一首。五、初读课文,感知诗意1、老师范读诗文,学生注意字音及节奏。2、老师进行朗读指导:这首诗通篇都是写景,以凄凉的基调寄寓着国运衰微的感慨。前两句“故国”“空城”后宜作一顿,以示六代帝王之都已成空城之意,“在”“回”二字系诗人感慨所在,宜重读。后两句借月抒怀,重音须落在“旧时月”和“还过”上,要有讽喻现实的意思。3、学生根据老师指导,自由朗读全诗。六、再读诗文,理解探究(一)思考:“石头城”本是六朝古都,山川形胜之地,现在诗人眼里是一种怎样的情形呢? 明确:今日的“石头城”已失去昔日的繁华,代之以一种荒凉的景象。群山依旧围绕着这座故都,可惜已是座“空城”。潮水拍打着城郭,仿佛也觉到它的荒凉,碰到冰凉的石壁,又带着寒心的叹息默默退去。(二)提问:全诗都写了哪些“境”? 明确:(1)山围故国  (2)潮打空城 (3)月过女墙 (三)分组讨论:“境”所含的“意”是什么? 境(1)所示:群山依然围着石头城,可旧日的繁华已空无所有,有苍茫悲凉之感。 境(2)所示:潮水依旧,城却不再,一“空”字足见其凄凉;因而,潮水碰到冰冷的石壁,只会带着寒心的叹息默默退去。潮水如此,人何以堪? 境(3)所示:旧时的明月,仍旧钨地从城垛后面升起,“还过”一词,意味深长,说明月是见证,虽然还来,然而许多东西已不复返。 总结:这三境,只写山水明月,而六代繁荣富贵的衰落不着一字,然而无景不融合着诗人故中萧条、人生凄凉的深沉感伤,可见其寄意的深远。(四)学生讨论:诗歌句句写景,但又句句生情,结合历史,说说此诗的主题。 明确:刘禹锡写这首诗时,唐帝国已日趋衰败,朝廷里大臣相互排挤,出现了“牛李党争”,宦官专权依然如故;地方上藩镇割据势力又有所抬头。 本诗的主题仍然是讽喻现实,即借六朝的灭亡来抒发国运衰微的感叹,希望当时的统治者能以前车之覆为鉴。(五)白居易在读了刘禹锡的《石头城》后曾赞美道:“我知后之诗人无复措词矣。”试以“潮打空城寂寞回”一句,对本诗的措词作简要分析。明确:此句使用拟人手法,表面写潮,实为写人,写人的心境,写人的感慨。潮水拍打着城郭,仿佛也觉察到石头城的荒凉,碰到冰冷的石壁,又要带着寒心的叹息默默退去。可是想当初,这里曾经过六代豪奢,曾经是那么的繁华富贵。而如今山川依旧,金陵城昔日的繁华却难觅踪影。城空空,心空空,潮寂寞,人寂寞。一切都是那么的悲怆,那么的凄清。面对着这荒芜冷落的景象,不禁引入深思:为何当年的繁华留不下一点痕迹?可以说,诗人在貌似平实的写景中,却饱含着多少难言的情怀,多少深刻的历史教训。可谓字字千钧,撼人心魄。七、课外拓展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登金陵凤凰台  李 白 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   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   三山半落青天外,一水[注]中分白鹭洲。    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注】一水:亦作“二水”. (1)分别概括这首诗颔联和颈联的内容,并说说其中寄寓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慨。  (2)“总为浮云能蔽日”一句中用了何种修辞方法?尾联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答案: (1)颔联写六朝古都的历史遗迹,颈联写金陵美丽的自然风物;寄寓人事沧桑、自然永恒以及六朝兴废的感慨。 (2)比喻。①忧君王为奸邪所蒙蔽,忧奸邪为非作歹;②忧贤者包括自己不得任用,忧国忧君忧民。八、课堂小结这首诗通篇都是写景,句句都融合着诗人故国萧条人生凄凉的深沉感伤,表达了作者希望当时统治者应以前车之覆为鉴的愿望。全诗的语言含蓄,意象具体,笔触凄凉,意境深远。九、布置作业背诵全诗◆教学反思略。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