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州谢眺楼鉴别校书书云
加入VIP免费下载

宣州谢眺楼鉴别校书书云

ID:1127396

大小:0 B

页数:19页

时间:2022-06-01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Loading... 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 走进李白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朝诗人,有“诗仙”之称,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存世诗文千余篇,代表作有《蜀道难》、《将进酒》等诗篇,有《李太白集》传世。创造了古代积极浪漫主义文学高峰 李白为唐诗的繁荣与发展打开了新局面批判继承前人传统并形成独特风格歌行体和七绝达到后人难及的高度开创了中国古典诗歌的黄金时代 写作背景这首诗作于安史之乱前不久。李白于742年(天宝元年)怀着远大的政治理想来到长安,任职于翰林院。二年后,因被谗而离开朝廷,内心十分愤慨地重新开始了漫游生活。大约是在公元753年(天宝十二载)的秋天,李白来到宣州,客居宣州不久,他的一位故人李云行至此,很快又要离开,李白陪他登谢朓楼,设宴送行。宣州谢朓楼是南齐诗人谢朓任宣城太守时所建。李白曾多次登临,并写过一首《秋登宣城谢朓北楼》。李白要送行的李云,是当时著名的古文家,任秘书省校书郎,负责校对图书。李白称他为叔,但并非族亲关系。李云又名李华,是当时著名的散文家,曾任秘书省校书郎,公元752年(天宝十一年)任监察御史。独孤及《检校尚书吏部员外郎赵郡李公中集序》中记载:“(天宝)十一年拜监察御史。会权臣窃柄,贪猾当路,公入司方书,出按二千石,持斧所向,列郡为肃。”可见李云为官的刚直、清正和不畏权贵。这首诗是在李云行至宣城与李白相遇并同登谢朓楼时,李白为之饯行而作。 古诗原文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唐)李白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蓬莱文章建安骨,中间小谢又清发。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览明月。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 古诗注解宣州:今安徽省宣城县。谢眺楼:又称谢公楼,也称北楼。即谢眺北楼,南齐著名诗人谢眺任宣城太守时所建,在宣城北陵阳山顶,为宣城名胜。校书:官名,校书郎的简称。校书叔,指李白的叔叔监察御使李华。云:指写作这首诗(即云云)。秋雁:喻李云。蓬莱文章:传说中的海中神山,藏有仙府中难得的典籍。东汉朝庭的藏书处东观因藏书丰富,被称为“道家蓬莱山”。这里指李云供职的秘书省。建安骨:建安为汉献帝年号,当时曹操父子及孔融、陈琳、王粲、徐、阮王禹、应、刘桢等建安七子的诗文刚劲雄健、慷慨悲凉,在文学史上被称为“建安风骨”。中间小谢:指诗人谢眺。因谢眺时代在后,谢灵运在前,后人为区分称“小谢”和“大谢”。逸兴:奔逸之兴。清发:诗歌风格清新秀发。 古诗翻译弃我而去的昨天已不可挽留,扰乱我心绪的今天使我极为烦忧。万里长风吹送南归的鸿雁,面对此景,正可以登上高楼开怀畅饮。你的文章就像蓬莱宫中储藏的仙文一样高深渊博,同时还兼具建安文学的风骨。而我的诗风,也像谢朓那样清新秀丽、飘逸豪放。我们都满怀豪情逸兴,飞跃的神思像要腾空而上高高的青天,去摘取那皎洁的明月。然而每当想起人生的际遇,就忧从中来。好像抽出宝刀去砍流水一样,水不但没有被斩断,反而流得更猛了。我举起酒杯痛饮,本想借酒排遣烦忧,结果反倒愁上加愁。啊!人生在世竟然如此不称心如意,还不如明天就披散了头发,乘一只小舟在江湖之上自在地漂流。 古诗赏析首段开头已表达了李白对生活不如意发出浩叹,也融铸了他对污浊的政治现实的感受-心烦意乱,忧愤郁悒。不妨说:这是李白对长期以来政治遭遇和政治感受的一种艺术概括,忧愤之深、强烈,正反映出天宝以来朝政的愈腐败和李白个人遭遇的痛处。即表现在「昨日之日」到「今日之日」上。而首段之「弃我去」,又说「不可留」;既曰「乱我心」,又言「多烦忧」都极生动地表现出李白的心绪之乱。 古诗赏析三、四句忽作转折;描写面对着澄明的秋色,遥望着万里长风吹送着鸿雁,这壮美景色,不由得激起李白满腔豪情酣饮高楼。这两句展现在我们面前,就像一幅画,显现出他那豪迈阔大的胸襟,一望无际似的。由李白本身就可了解他素怀远大的抱负,但因长期被黑暗的环境所压抑,所以无时无刻都向往着广大的空间可以自由地驰骋。看见「长风万里送秋雁」之景,感到精神为之一爽,心情舒畅,「酣饮高楼」的兴致也就油然而生了,在我认为,也有一点藉酒消愁的意味吧! 古诗赏析下两句承高楼饯别分别写主客两人,这首诗是天宝末年李白在宣城期间饯别秘书省校李云之作,唐人多以蓬莱山、蓬阁指秘书省,李云是校书郎,故以「蓬莱文章」借此李云的文章。上句赞美李云的文章风格刚健,下句则以李白极力推崇的小谢(谢朓)比拟自己的诗清新峻秀,正流露出对自己才能的自信。这两句呼应了题目中的谢朓楼和校书。 古诗赏析后两句说明了彼此怀有风起云飞的壮志,想登上青天去把明月揽收。前面秋空,后却「明月」可见后者不是实景。「欲上」是诗人酒酣兴发的豪语。豪放天真,正是李白的性格。这两句展现了彷佛现实中的黑暗一扫而光,心头的烦忧已丢到九霄云外,把前面所激起的昂扬情绪推到最高潮。 古诗赏析然而李白虽是如此想,但身体仍被羁束在污浊的现实中,故更加重了内心的烦忧苦闷,表现在11、12句上。不尽的河水就像无穷的烦忧,为了排除忧愁,引发了抽刀断水的意念,显示李白力图摆脱精神的苦闷。 古诗赏析最后结论消极,甚至逃避现实,因他总陷在「不如意」的苦闷中,终究爆发出要和现实世界决裂的吶喊。这整首诗表现他那愤激的呼声代表多少不能一展鸿图的志士抗议不平。忧愤苦闷中带有自然豪迈雄放的气概。 各位小主:听完我李白的诗,听懂了吗?接下来,就让我考考你们吧 《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中表明“云”与己都有凌云壮志的诗句是: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览明月。 诗中李白用比兴手法写出愁多的诗句是: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 诗中诗人的心理变化历程是什么?(排序)①更加愁苦②振奋③愁苦烦忧③—①—② 有人认为诗的最后两句表现出了诗人消极的态度,对此,你是如何认识的?李白的理想与现实的矛盾在当时的条件下是无法解决的。因此,他总是陷于“不称意”的苦闷中。而且,只能找到“散发弄扁舟”这样一条摆脱苦闷的出路。这样做不免有些消极,但是他这样做也是在表示对恶势力的不屈服,表示与现实社会的决绝。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