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曲三首《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
加入VIP免费下载

诗词曲三首《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

ID:1127394

大小:0 B

页数:5页

时间:2022-06-01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李白)  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蓬莱文章建安骨,中间小谢又清发。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明月。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  (一)阅读诗歌《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  回答问题  1、李白,字_________,号_________,是我国___朝著名的_________诗人,文学史上誉为“_________”。2、《宣州谢眺楼饯别校书叔云》是一首送别诗。写送别情景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南朝宋代诗人中,“大谢”指,_________“小谢”指_________。  4、“建安骨”又称_________,指东汉末年建安时代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父子为首的作家群的诗文风格。  5、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一、二两句蕴含了作者对时光飞逝,功业难成的精神苦闷,也饱含着诗人对污浊的政治现实的感受。  B、三、四两句读者面前展现出一幅壮阔明朗的万里秋空图画,也展示出诗人豪迈阔大的胸襟。  C、五、六两句,上句赞美李云的风格刚健,下句自比小谢,流露出对自己才能的自信。  D、最后两句写作者在精神上遭受重压之后,放弃对进步理想的追求,显示出逃避现实的消极色彩。 6、对《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B)A、李白的一位官为校书郎的族叔李云将要离去,李白为饯别行人而写成此诗。诗中不直言离别,而是重笔抒发自己怀才不遇的牢骚、愤懑。  B、此诗开头两句展示了这首诗的基调,但并没延续着写烦说忧,而是展现出另一番天地。其中三、四句写春季天高气爽,万里长风中雁群高飞,面对着这样开阔的景致,可以在高楼上把盏痛饮。  C、结尾两句说在这个社会里理想不能实现,诗人将解除烦忧、获取自由的希望寄托在明朝,这虽是一个渺茫的幻想,但表现了他那不甘沉沦的、豁达乐观的精神。  D、此诗开头两句用散文句法表达内心浓重的烦忧,诗的中间部分起伏跌宕,开阖变化,充分体现了诗人内心有无法解开的烦忧之结。7、简要谈谈你对“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一句的理解和看法。答案:1.太白青莲居士唐浪漫主义诗仙;2.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3、谢灵运谢眺;4、建安风骨曹操曹丕曹植刚健清新;5、D6、B7、表明作者对现实的不满,从而寄情山水,超脱尘世的豁达胸襟,但也表现了作者逃避现实的消极悲观的思想。 (二)阅读诗歌《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回答问题1.诗人在这首诗中表达的思想核心是一个字:___________。2.将开头两句诗翻译成现代汉语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开头两句诗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心情?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诗人在此诗中运用了比喻的方法,请举一例说说其作用。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诗的最后两句表现出了诗人消极的态度,对此,你如何认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愁2.“昨日”那些时日弃我而去,不能挽留;现在的时日扰乱着我的心,使我有许多烦忧3.显示出诗人郁结之深,忧愤之烈,心绪之乱。4.示例一:逸兴、壮思本来很不容易说清,而诗人用“欲上青天揽明月”这一比喻很形象,很具体,使人容易理解。示例二:诗人用“抽刀断水”比喻“举杯销愁”,使人更强烈地感受到了诗人理想与现实的矛盾不可调和,内心更加忧愁苦闷的心情。5.李白的理想与现实的矛盾在当时的条件下是无法解决的。因此,他总是陷于“不称意”的苦闷中。而且,只能找到“散发弄扁舟”这样一条摆脱苦闷的出路。这样做不免有些消极,但是他这样做也是在表示对恶势力的不屈服,表示与现实社会的决绝。【链接中考】阅读李白的《秋登宣城谢朓北楼①》,完成下列三题。江城②如画里,山晚望晴空。两水③夹明镜,双桥落彩虹。  人烟寒橘柚,秋色老梧桐。谁念北楼上,临风怀谢公。  [注]①谢朓,是李白很佩服的南齐杰出诗人。谢朓北楼,即谢朓楼,为谢朓任宣城太守时所建,是宣城的登览胜地。这首诗作于天宝十三年(754),李白在长安为权贵所排挤,弃官而去,政治失意,漂泊流荡。②这里的“江城”,泛指水边的城。③“两水”,指句溪和宛溪,“两水夹明镜”,是指两水绕城,水如明镜。  (1)这首诗中,最能体现秋天特点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  (2)联系学过的《宣州谢跳楼饯别校书叔云》,说说尾联流露出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简析】这一题主要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第一题是对写景句的理解,这一题相对较为简单;第二题是对思想感情的领悟,解题时就可以结合注释①提供的写作背景,联系前面的写景句和学过的《宣州谢跳楼饯别校书叔云》所蕴含的情感,揣摩出诗歌的思想感情。对内容的理解一般以主观题为主,因此需要同学们掌握一定的方法,多练习,多思考。  【参考答案】(1)人烟寒橘柚,秋色老梧桐。(2)诗人政治欠意的苦闷与寂寞之情。诗人找不到出路,只得寄情山水缅怀古人,这种复杂的情感却无人理解。(本题2分,答“苦闷”、“愁闷”、“郁闷”或“寂寞”、“孤寂”、“寂寥”给1分,答“寄情山水,缅怀古人,复杂的情感无人理解”或“无人理解其思想情感”再给l分。) 《渔家傲》(范仲淹)中考试题综合(1)该词是范仲淹驻守西北边防时所作。词的上阕写______________,下阕写______________,笔力雄健,感情沉郁。(2)“千障里,长烟落日孤城闭”,写出了塞外怎样的景致?试加以描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下面对这首词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A.“塞下秋来风景异”中的“异”字,写出了边塞秋天的景物与江南一带不同。B.“千嶂里”中的“千嶂”是指很多像壁障一样并列的山峰。C.“浊酒一杯家万里”形象地写出了戍守边关的将士们的思乡之情。D.“羌管悠悠霜满地”写出了边关虽寒冷,但有羌管鸣奏,生活并不艰苦。(4)“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抒发了将士们怎样的情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词的上片间接点明季节的词语是"______________"(限2个字)。(6)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词的上片重在写景,主要描写了塞下秋景之"异";词的下片集中抒情,主要抒发了征人思乡爱国之情。B.词的上片中"长烟落日孤城闭",与"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意境相似。C.词的下片中"羌管悠悠霜满地",以如霜的月光为背景,烘托了征人凄婉的愁思。D.这首词的意境悲凉、壮阔,形象鲜明、生动,语言质朴、凝练,是宋词中的精品。(7)下面对这首词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A.这首词的上片描写词人身临目见的景物,下片直接抒发作者对朝廷腐朽、软弱的不满。B."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是全词的核心部分,揭示词人和征人们的矛盾心理:思乡而不能回,因为尚未达到建立军功、勒石燕然的目的。C."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指士兵久戍不归,伤心落泪,使白发的将军无计可施。D.全词意境豪放、壮阔,形象鲜明、生动。(8)."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描写了什么景物?在词中起到什么作用?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9)你怎样理解"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一句中的"寐"?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0)、从"长烟落日",你想到了学过的哪两句诗?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这首词的上、下阕分别以什么表达方式为主?全词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2)全词抒发了作者怎样的复杂感情?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3)请揣摩"霜满地"在表达上的作用。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4)请赏析"长烟落日孤城闭"的妙处。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5)这首词中描写边地荒凉冷落景色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16)下面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这首词是作者边地生活经历的写照,反映了边塞生活的艰苦,表达了戍边将士思念家乡、为国建功的情怀。B.这首词通过“塞下”“长烟落日”“霜”等词语写出了边塞秋季的景色特点。C.“衡阳雁去无留意”一句是说,衡阳的大雁飞去,没有丝毫想留下来的意思。D.“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揭示了词人和征夫们的矛盾心理:思乡而不能回,因为尚未达到建立军功、勒石燕然的目的。【答案】《渔家傲》⑴、边塞秋色、思乡之情⑵、群山连绵,炊烟袅袅,夕阳西下,一座孤城,表现了边塞的悲凉。(3)D(4)抒发了将士们壮志难酬、思乡忧国的情怀。(言之成理即可)(5)雁去(1分)(6)C(2分)(7)、B(8)、此句形象描绘了坐落在崇山峻岭间的孤城,夕阳西下时,便紧紧地关闭城门的情景,突出塞下秋景与中原的不同。(2分)同时点明了战事吃紧,戒备森严的特殊背景。(1分)(9)睡觉(2分)(10)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2分)(11)上阕侧重于描写,下阕侧重于抒情。全词表达了戍边将士建功力业的英雄气概和浓浓的思乡之情,侧面反映了边塞生活的艰苦。(答对一种表达方式给1分,后一问意思接近即可给2分。共4分)(12)本题2分,一点1分。a、慨叹功业未立;b、思念家乡。其它如"壮志难酬、有家难归"、"爱国的情怀、思乡的苦闷"之类的意思也得全分。(13)本题1分。借边地夜景表达凄清悲凉之感;在时间上是"长烟落日"的延续;表现了守边将士寒夜戍守的艰辛。(答对其中一点得全分,若答"交代时令特征"或"借景抒情"、"渲染气氛"之类的内容,也得1分)(14)本题2分。写出了塞外的奇异(壮阔)风光;反映宋朝守军力量薄弱,军情紧急;为下阕抒情作铺垫。(答对一点得1分,答对两点得全分)。(15)千幛里,长烟落日孤城闭。(16)C  《天净沙•秋思》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1.《天净沙•秋思》是一首散曲中的______。天净沙是______,秋思是散曲的______。2.《天净沙•秋思》作者______,是______代著名______作家、______家。他与_______、_______、_______被称为“杂剧四大家”。他的《天净沙•秋思》被称为“___________”。3.全曲中,暗含题中“秋”字的三个最直接的景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与“夕阳”相呼应的是:“________”,与“天涯”相呼应的是:“________”,最能触发旅人(游子)思乡之情的景物是:“________”。体现“思”字的一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对这首曲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这首曲的题目叫“秋思”,“秋思”的意思是“秋天的思考”。B.“枯藤”句中的“枯藤”、“老树”是最有特征性的秋景,给人以萧条、寂寞、悲凉的感觉。C.“小桥”一句读来令人亲切,可仔细想去,却更增添了“断肠人”的愁绪。D.“断肠人”句中的“断肠人”是一位“离人”,“天涯”即“极远的地方”。5.对这首曲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前三句十八个字,写了九种景物,有静有动、有声有色,而加在名词前的定语则体现了诗人对那些景物的独特感受。B.这首小令,写景由近到远,感情抒发由浅入深,开头一句“枯藤老树昏鸦”是诗眼。C.这是一幅秋景图,又是一幅绝妙的秋思图。图中有景有人,人和景都是经过作者精心选择的,最能表现“秋思”。D.这首小令用极有限的字句,塑造了极丰富的意象;人与物结合,情与景交融,有一种动人心魄的力量。6.对这首曲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此曲的前三句选取了富有特征的九种事物组成了一幅深秋的景色图。B.第二句描写诗人所见异乡的幽美、恬静的景象,越发使人感到孤独。C.从整个构图来看,前四句写景,末一句写人。景物是背景,人是主体。写景是为了烘托人。D.从此曲的题目来看,作者所要表达的是对秋的伤感,而并无思乡之情。参考答案:1.小令曲牌名题目2.马致远元戏曲散曲关汉卿王实甫白朴秋思之祖3.枯藤老树西风昏鸦古道人家断肠人在天涯4.A5.B6.D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