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灭的游仙梦---------谈《梦游天姥吟留别》
加入VIP免费下载

破灭的游仙梦---------谈《梦游天姥吟留别》

ID:1126433

大小:0 B

页数:4页

时间:2022-06-01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破灭的游仙梦---------谈《梦游天姥吟留别》李春良单位:河北  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中国文坛谜一样的人物,至今未弄明白他的家族、种族。出生于中亚碎叶城,成长于四川青莲乡,渡壮年于名山大川,亡于江南。如果说唐诗是白雪皑皑的高峰,李白便是凌霜傲雪的高峰征服者;如果说唐诗是波翻浪滚的海洋,李白便是战风斗浪的弄潮人;如果唐诗是姹紫嫣红的百花园,李白便是餐花品叶的撷英客。李白凭借其丰富的联想,奇特的想象,大胆的夸张,放荡不羁的豪情,以及如泉涌的才思,汪洋恣肆的诗情,登上了唐代诗歌圣殿的最高处,成为盛唐气象的形象代言人。李白用手中的笔抒发“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的凌云壮志;畅谈“天生我材必有用”“我辈岂是蓬蒿人”的人生自信;表达“我本楚狂人,凤歌笑孔丘”的豪放洒脱。但是李白也有“大道如青天,我独不得出”的无奈和叹息,《梦游天姥吟留别》一诗就表现了李白的失落、伤感、孤独、悲戚,直至对人生、对官场、对寻仙访道的绝望。  李白二十岁出蜀,踏上了寻求功名利禄之路,但鄙视科举,幻想由布衣一跃而为公卿,为此可以说是使出浑身解数, “寻仙访道”是其中的一条路径,以寻仙访道成就名声;拜谒名人是一条路径,获得名人举荐;联姻高门是一条路径,希望通过裙带关系获得提携。李白曾拜谒诸多名人,但由于性格原因,不但未获举荐,还惹恼了一些当权人。李白二十七岁与许圉师的孙女结婚(许曾是丞相)不但没有达到自己靠裙带关系进入仕途的愿望,还被迫西游长安,拜谒、联姻两条路都未走通,只得“寻仙访道”以壮声名,李白与道士交游,到终南山隐居,幻想走终南捷径,(终南山的道士在李渊起兵时,曾在舆论和行动上给予支持,并且李唐王朝奉老子为祖先,对道士恩宠有加)曾到持盈法师(唐玄宗之妹玉真公主)别馆作客,得到持盈法师的赏识。  742年(天宝元年)李白因“文辞秀逸”“名动京师”,玄宗“闻而悦之,召入宫掖”。终于实现了由布衣一跃而进入官场、进入宫廷的愿望。李白用“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表达进入官场的喜悦和即将施展雄心大略的畅快。李白被征召,一说是道士吴筠的举荐;一说是持盈法师的举荐,不管是两者中谁举荐,都是李白“寻仙访道”的结果。由此看,“寻仙访道”只是李白进身的阶梯;只是他走上官场的工具,   经过“开元盛世”的唐玄宗,随着在位时间的增长,好道之心大盛,对老子追加封号,大修道观,还亲自导演了几出玄元皇帝降临的神话剧,他不再需要什么治国大道,他需要的是点缀升平的“新词”“佳句”,需要的是为自己享乐生活增添乐趣的文人。他欣赏的是李白的文才和谈玄论道,而非李白的什么治国大道。现实与理想的巨大差距使李白的“待吾尽节报名主,然后相携卧白云”的理想成为一纸空文。  如果说刚刚踏进宫廷时,李白还有一步登天的喜悦的话,那么随时间的流逝,他的政治理想、抱负一点点的落空,使失望逐渐代替喜悦,直至理想彻底破灭。一年多的宫廷生活使李白充分认识到了宫廷政治的黑暗与险恶、官场上的相互排挤与趋炎附势。由于权贵的排挤,(包括杨贵妃、高力士等)更由于自己的傲岸不群,李白在长安站不住脚了,被迫要求唐玄宗放他还山,天宝三年(645年)三月,唐玄宗赐金放还。  李白出京后,面临政治理想破灭,治国大道无法施展的客观现实,他能做什么?仕途之路已断,对人世、对前途的感慨寄予何处?现实之中不能施展壮志,只能寄希望于虚幻飘渺的神仙世界。寻仙访道成了此时最好的精神安慰剂,他和杜甫、高适共游宋、梁寻仙访道。高适长安求宦,杜甫兜囊羞涩先后离去,使孤独的李白更想寻求精神的安慰,因此似乎对寻仙更痴迷,同年请天师高如贵为他举行授道录仪式,正式加入道教。据说受道录仪式在精神上和肉体上很折磨人,但李白坚韧地挺了过来。唐玄宗赐的金,除建了一座酒楼之外,其余的就用来炼丹,从这些看,李白的好道真是投入。但是李白究竟投入没投入进去。可以举晚年的诗为证,《月下独酌》“蟹螯即金液,糟丘是蓬莱,且须饮美酒,乘月醉高台。”在此诗中,金丹不如 蟹螯,蓬莱仙山不如糟丘,其结果不言自明。  646年,李白大病一场,同年秋决意“暂向瀛洲访金阙”南游吴越,临行前作《梦游天姥吟留别》。“暂向瀛洲访金阕”瀛洲是海上三座著名仙山之一,金阕也是神仙居所。上仙山,访神仙,不正是向往神仙吗?所以这首诗被看作游仙诗,表达了他对神仙世界的向往。其实不然,道教讲究大则“长生不老,变化飞升”;小则“强身健体,百病不生”;诗人不但没有变化飞升,还大病一场,神仙也没有降临来救助他,让他免于病痛折磨,可见修道不起丝毫作用,可见神仙之虚无飘渺。即使是潜心奉道之人,这样的结果也只能使人放弃自己的信仰,认清神仙世界的虚幻。更何况,李白只是把寻仙访道作为政治工具和精神麻醉剂。  透过《梦游天姥吟留别》中对神仙世界的描绘,不难看出李白对神仙世界的真正想法。“列阙霹雳,丘峦崩摧,洞天石扉,訇然中开,青冥浩荡不见底,日月照耀金银台,霓为衣兮风为马,云之君兮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