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叙文的立意和选材实验中学郭琼英教学目标:1、让学生明白什么是“立意”与“选材”。2、明白立意与选材的要求。3、学会立意与选材的方法。教学重点:1、明白立意与选材的要求。2、学会立意与选材的方法。教学难点:学会立意与选材的方法。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师:同学们,你们害怕写作文吗?你们为什么会害怕呢?是啊,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没有材料我们怎么写作文呢?今天,我们就一起说说写作中关于材料的问题。(板书:材料。出示课件:说说选材)二、结合例文,说说选材1、了解“材”包括的内容及其来源。师:说到材料,我们首先要弄清楚材料是什么?同学们能说说你们的理解吗?材就是材料,就是我们写作的内容。能把它具体点吗?它可以是人,事,景,物(出示课件)。想一想,我们平常都去哪儿找材料?(对,我们写作的材料都来源于生活。生活的范围很广,比如学校生活、家庭生活、社会生活、自然生活、阅读生活、网络影视生活等)可见,选材的范围真的很广泛,我们在选材时只要打开思维,就会有丰富的材料涌现在脑海。面对众多的材料,我们究竟该选取哪样的材料来写作呢?2、结合例文分析,让学生明确选材应具备的特点前两天,我们写了一篇以“变化”为话题的作文。(出示作文题目)请同学们再次浏览题目,进一步明确要求,对我班同学下面的两篇作文,就选材情况做点分析。(出示课件)默读《到底扶不扶》和《一张空课桌》,思考讨论:1、两篇文章分别选取了什么材料?2、你认为他们所选的材料好不好?为什么?教师对学生的概括做点评,明确选材的要求。板书关键词:真
实、细小、典型、新颖。(《到底扶不扶》选取的材料就是:过去的小城民风淳朴,如今姑姑主动扶起一个被摩托车蹭倒的老人竟遭诬陷;《一张空课桌》选取的材料是曾经积极乐观的好友彬因禁不住诱惑如今变得堕落以致厌学在家。)师做结出示课件。过渡语:同学们,我们明确了材料的含义、来源和要求,但仅仅知道这些还不够,要知道材料是为了表达一定的意旨服务的。边板书(立意)边说:下面我们就来说说立意。三、结合例文,说说立意1、明确立意的含义。师:何谓意?哪位同学能告诉我?(预设:意就是文章的中心或主旨或主题)师追问:你们能结合课文将它具体化吗?。如朱自清的《背影》通过父亲攀爬月台买橘子的背影表达了父子情深,从中我们明白“意”可以是一种情感;宗璞的《紫藤萝瀑布》通过紫藤萝由盛到衰再到盛的生长历程感悟到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从中我们明白“意”可以是一种感悟;如《走一步再走一步》通过我爬山遇险父亲指导我走一步再走一步最终脱险的事情告诉了我们无论遇到怎样的困难,只要化大为小逐个解决就能战胜,从中我们明白“意”也可以是一个道理;如《羚羊木雕》通过父母逼我从好朋友万芳那里要回木雕的事情引发了我对如何处理好少年世界与成人世界矛盾的思考,从中我们明白了“意”也可以是一种思考。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关键词(情感、感悟、道理、思考……)明确了意是什么,下面我们来看看立意有哪些要求2、分析例文,讨论探究A、跳读《到底扶不扶》,划出表明作者立意的句段——请学生概括一下作者要表达的意旨——一篇文章允许有这么多不同的立意吗?如果要你保留一个意旨,你会删去哪几个呢?为什么?(不够深刻的,肤浅的)此环节旨在让学生明确一篇文章立意应达到的要求。过渡语:明确了立意的要求,那么我们该怎样去立意?B、请同学们速读《一张空课桌》,根据作者的选材,结合上下文,在横线上填补一句话表达作者的意旨。(提示:)师:将学生填补的意旨投影出来,问:你为什么会这样立意呢?这
篇文章就是某某,我们请他来说说他的立意(由此引出立意的几种方法)强调:从材料中挖掘意蕴。四、课堂小结引导学生围绕板书总结本节课学习内容,教师做结:这节课,我们明白了作文材料可以是人,事,景,物,这些材料来源于外延广阔的生活,其中我们应该选取真实、细小、典型、新颖的材料,当我们从这些材料中挖掘出它特定的深刻内涵,成为我们作文的立意。那么一篇立意鲜明血肉丰满的文章就会诞生,希望同学们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对记叙文的立意与选材有了清晰的理解,树立起作文的信心,写出好的作文。五、写作实践:以“良师”为话题,进行立意与选材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