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数学下册第四单元《小数的数位顺序表》教案▷教学内容教科书P34例2,完成P34“做一做”,P36~P37“练习九”第4、8、9题。▷教学目标1.认识小数的计数单位、小数的数位名称及顺序,概括整理小数的数位顺序表。2.经历观察、对比、分析、推理等活动,培养学生知识迁移、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能力。3.感受数学学习方法,体会小数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教学重点能够正确认识小数的数位名称和相应的计数单位。▷教学难点掌握小数的数位顺序。▷教学准备课件。▷教学过程一、复习整数数位顺序表,导入新课课件出示一组数。师:这些是什么数?(整数)整数的数位、计数单位是什么?相邻两个计数单位间的进率是多少?
【学情预设】结合上面的几个数,学生很容易回顾整数的数位、计数单位和相邻两个计数单位间的进率。整数的数位有个位、十位、百位、千位、万位……计数单位有一(个)、十、百、千、万……相邻两个计数单位间的进率是10。(学生汇报,教师出示整数数位顺序表。)师:这就是我们学过的整数数位顺序表。本单元我们学习的是小数,那小数的数位顺序表又是怎样的呢?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来研究它。(板书课题:小数的数位顺序表)【设计意图】通过复习整数的计数单位、相邻两个计数单位间的进率及整数的数位顺序表,为学生自己整理小数的数位顺序表打好基础,自然地导入新课。【教学提示】教学中要注重迁移,引领学生整理小数的数位顺序表。二、自主合作,探究新知1.创设情境,学习小数的组成。课件出示教科书P34例2的主题图。师:通过观察主题图,你知道了哪些信息?【学情预设】我知道了小长颈鹿和它爸爸的身高分别是1.8m、5.63m。【设计意图】通过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2.探究小数的组成。师:请同学们认真观察,这两个小数各由哪几部分构成?【学情预设】学生可能会说:整数部分、小数点、小数部分。(教
师根据学生的汇报板书。)3.探究小数的数位和计数单位。(1)认识数位。师:这两个小数的小数点左边第一位是什么位?计数单位是什么?这一位上的数表示什么?那第二位呢?第三位呢?【学情预设】因为前面已经回顾了整数数位顺序表,学生很快会说出:小数点左边第一位是个位,计数单位是一(个),个位上的数表示几个一;小数点左边第二位是十位,计数单位是十,十位上的数表示几个十;小数点左边第三位是百位,计数单位是百,百位上的数表示几个百。也就是说小数的整数部分和整数的数位顺序是一样的。(2)认识计数单位。师:小数点左边的整数部分我们已经弄清楚了,那小数点右边第一位的计数单位是什么?这一位上的数表示什么?叫做什么位?【学情预设】学生根据上节课学习的知识应该可以想到:小数点右边第一位的计数单位是十分之一,这一位上的数表示几个十分之一,我们叫它十分位。师:小数点右边第二位呢?如果小数的数位更多,小数的数位顺序又是怎样的?同桌之间互相说说,再全班交流。【学情预设】有了前面的引导,学生讨论交流后得出:小数点右边第二位的计数单位是百分之一,这一位上的数表示几个百分之一,我们叫它百分位;小数点右边第三位的计数单位是千分之一,这一位上的数表示
几个千分之一,我们叫它千分位。【设计意图】通过引导学生进行对比观察,使学生深刻理解计数单位表示的含义。①横向对比观察思考:整数部分是按照一定顺序排列的,从右往左分别是个位、十位……使学生明确小数部分也像整数一样,是按照一定的顺序排列起来的,它们所占的位置也叫数位。②纵向对比观察思考:这个小数的小数点左边一位是什么位呢?计数单位是多少?表示什么呢?小数点右边一位呢?右边第二位呢?使学生明确一个数字所【教学提示】充分让学生经历观察、对比、分析、推理等活动,认识小数的计数单位、小数的数位名称及顺序,概括整理小数的数位顺序表。在的数位不同,表示的含义也不同,进而加深学生对小数计数单位含义的认识和理解。4.整理小数数位顺序表。师:小数部分的数位,每个数位上的计数单位我们都清楚了。请同学们整理出小数的数位顺序表,有信心完成吗?(1)各学习小组讨论怎样整理,共同做一张表进行展示。学生讨论、交流,教师巡视指导。(2)集体汇报分享。教师板书。(3)师:想一想,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是几?【学情预设】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是10。(板书)(4)师:请同学们想一想,小数部分哪个计数单位最大?它和整数部分个位上的计数单位之间是什么关系?
【学情预设】小数部分计数单位最大的是十分之一,它和整数部分个位上的计数单位之间是十进制关系。【设计意图】通过表格的形式直观地把小数的数位名称、相应的计数单位分别对应起来,同时也把整数部分和小数部分的关系表示出来,使学生熟悉小数数位。三、巩固运用,解决问题1.教科书P34“做一做”。学生自主填空后指名学生汇报。2.教科书P36“练习九”第4题。(1)学生独立完成。(2)全班汇报交流。(3)组织学生对各数中“2”的意思进行对比并展开讨论。【学情预设】学生基本上能写出各数中不同数位上“2”表示的意思,教师要进一步引导学生展开对比讨论,在辨析中深刻理解小数的各个数位及其计数单位。3.教科书P37“练习九”第8题。学生动手操作后全班反馈。重点引导学生注意1.7的正确涂色方法,用刻度尺辅助以保证在涂色刻度处没有倾斜等错误。4.教科书P37“练习九”第9题。先同桌之间相互说一说这些小数的含义,再举出生活中的例子说一说。四、课堂小结
师: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能说一说吗?【教学提示】对比是促进学生在认知过程中深化理解的重要方式。通过对相同点和不同点的辨析,促使学生对知识形成更清晰的整体认识,深化理解知识的本质。▷教学反思本节课的教学,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进行自主探索,并通过合作交流,总结概括出小数的数位顺序表。这样不仅体现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和归纳能力,使学生在教学活动中充分体会成功的喜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