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叉小径的花园》PPT课件
加入VIP免费下载

《交叉小径的花园》PPT课件

ID:1115166

大小:411.6 KB

页数:14页

时间:2022-05-05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交叉小径的花园(阿根廷)博尔赫斯 博尔赫斯(1899—1986)是20世纪阿根廷具有世界声誉的小说家和诗人,也是名震世界文坛的魔幻现实主义的大师。被誉为20世纪最伟大的作家之一。博尔赫斯是这样一个人物:他没有获得过诺贝尔文学奖,但智利的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巴勃罗·聂鲁达却认为他是“影响欧美文学的第一位拉丁美洲作家”;阿根廷全国文化委员会曾拒绝授予博尔赫斯全国文学奖,到头来阿根廷文学在世界上的声名却几乎全是博尔赫斯一个人赢得的。 博尔赫斯一生读书写作,堪称得心应手,晚年双目失明,仍以口授的方式继续创作,成就惊人。然而,博尔赫斯的婚姻生活并不如意。他长期独身,由母亲照料生活,直至68岁才结婚,3年后即离异。母亲辞世后,他终于认定追随他多年的日裔女秘书为终身伴侣。他们1986年在日内瓦结婚。同年,一代文学大师在日内瓦逝世。 ?问题探究?1、小径分岔的花园是个庞大的谜语,它的谜底是什么?2、俞琛为什么要杀死一个叫斯蒂芬.阿尔贝的汉学家?3、俞琛为什么要拼死完成任务?4、在此基础上概括本文的故事情节。 文本探究这是博尔赫斯关于时间命题最直白的小说。故事的背景设在一战的欧洲,战争与杀戮既是当时混乱的现实世界的直接表征。情节发生在1916年的英国。 主人公是个名为俞琛的中国人。一战期间在英国为德国人当间谍。故事的开头是他得知了同伴被捕,而英国特工马登马上会来追杀他,因为他掌握了一项军事绝密情报:法国小城阿尔贝有个威胁德国军队的英国炮兵阵地,这一情报对英德两国都极为重要。但是当时俞琛与德国上司的正常联系渠道已被中断,怎样才能把这个城市名传给上司?俞琛逃命之余得出灵感:杀死一个和阿尔贝城名字相同的人,谋杀案见报后,德国上司通过阅读报道后就能破译其中的秘密。 制定计划后,俞琛赶火车去杀一个叫斯蒂芬·阿尔贝的人。他到阿尔贝家时并与其交谈后惊讶地发现阿尔贝是一个在中国呆过多年的汉学家。斯蒂芬·阿尔贝潜心研究的是俞琛的曾祖父崔朋当年完成的一部名为《小径分岔的花园》的小说。崔朋当年花了十三年来写小说和建迷宫,后来有个来历不明的人暗杀了他。小说变得毫无意义,迷宫也找不到了。阿尔贝现在手里有这部小说的存稿,他破解出其秘密:迷宫并不存在,《小径分岔的花园》这部小说才是一座真正的迷宫,一个庞大的寓言,其谜底就是“时间”。“时间的无形迷宫”中小径的交叉指的是时间而非空间的分岔,即众多可能性的并存导致不同的将来和结局同时存在。时间是非线性的,它是一张结构复杂的关联之网,其中每一结点既是一个选择的结局又是另一选择的起点,过去、现在与将来交织重叠,循环往复,永无止境。当俞琛与阿尔贝聊得很深入以致差点忘记自己的使命时,他看到花园小径上英国特工马登的身影沿着阿尔贝家花园的小径向他走来的时候,他想起了自己的任务,并开枪打死了阿尔贝。最后俞琛被处以绞刑。小说的体裁是一份犯人的狱中书面供词。 想一想说一说1、《小径分岔的花园》一共套了哪几层故事?《小径分岔的花园》一共套了三层故事。间谍俞琛的故事,汉学家斯蒂芬·阿尔贝的故事和古代云南总督崔朋的故事交叉进行。多种巧合重叠在一起。叙事中有叙事,如同迷宫中的道路,分岔中有分岔,情节交叉进行。 2.《小径分岔的花园》究竟想说什么?《小径分岔的花园》看似一篇侦探小说——战争、军队、间谍、追踪、谋杀,情节曲折,但作者真正的意图不在这,他用小径分岔的花园造了一座时间迷宫,下面的话才揭示了小说的主题: “由相互靠拢、分歧、交错或永远不干扰的时间织成的网络包含了所有的可能性。小径分岔的花园象征着时间,没有绝对和同一的时间,即同一时间有若干可能性并存并导致不同的将来和结局,而我们只能选择其中的一种可能性,而且一经选择,就再也无法回头。 3.小说结尾为何说“我的无限悔恨和厌倦”?你认为主人公有没有更好的人生选择?俞琛在明白自己在劫难逃时感到非常孤独和绝望,他厌倦并渴望摆脱间谍的身份.遇到知音阿尔贝后,却不得不杀害他.这是一项毫无意义的任务,只是为了验证他的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他为德国所作出的贡献并不会换来德国的一丝感恩,在战争中个人只是历史的牺牲品.主人公的每一种选择都有一种结局,而且一旦选择便无法回头,选择具有不可逆转性.无所谓最佳或最好。 “小径分岔的花园”象征着迷宫,也就暗示着时间的多重选择可能。 知识拓展博尔赫斯曾给《聊斋志异》写过一篇序,文字大概是这样的:“这是梦幻的王国,或者更确切地说,是梦魇的画廊和迷宫。死者复活;拜访我们的陌生人顷刻间变成了一只老虎;颇为可爱的姑娘竟是一张青面魔鬼的画皮;一架梯子在天空消失,另一架在井中沉没,因为那里是刽子手、可恶的法官以及师爷们的起居室。” 吴晓东教授对此点评道:“博尔赫斯显然是从幻想文学的角度看《聊斋志异》的,他认为,一个国家的特征在其想象中表现得最为充分。”在博尔赫斯的观念里,《聊斋志异》使人依稀看到一个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化,同时也看到一种与荒诞的虚构异乎寻常的接近。博尔赫斯习惯把中国放在神秘主义的色调中加以描述,这就不难理解为什么《小径分岔的花园》会关涉中国。作为一位具有玄学气质的小说家,他让自己的作品在充满百科全书式的书卷气的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带着老庄一般的哲理意味。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