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弃疾《水龙吟》的课件
加入VIP免费下载

辛弃疾《水龙吟》的课件

ID:1114272

大小:654.92 KB

页数:37页

时间:2022-04-29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千金纵买相如赋,脉脉此情谁诉(摸鱼儿)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青玉案)少年不知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丑奴儿)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破阵子)千古兴亡,百年欢笑,一时登览(水龙吟)千古忠肝义胆,万里蛮烟瘴雨,往事莫惊猜(水调歌头)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菩萨蛮)麾之即去,招则须来(沁园春)2021/9/29jyq辛弃疾 水龙吟辛弃疾2021/9/29jyq 学习目标了解辛弃疾及诗作的背景和内容。根据本诗借景抒情,善用典故的特点,理解词人报国无门,壮志难申的悲愤心情。体会词人情感,并感受其形象。2021/9/29jyq 点击添加文本点击添加文本点击添加文本点击添加文本目录古诗鉴赏作者简介朗读2021/9/29jyq 辛弃疾辛弃疾(1140年5月28日-1207年10月3日),字幼安,号稼轩,山东东路济南府历城县(今济南市历城区遥墙镇四凤闸村)人,中国南宋词人,人称词中之龙,与苏轼合称“苏辛”,与李清照并称“济南二安”,“豪放派”词人代表。辛弃疾生于金国,少年抗金归宋,曾任江西安抚使、福建安抚使等职。追赠少师,谥忠敏。有词集《稼轩长短句》,现存词600多首,强烈的爱国主义思想和战斗精神是他词的基本思想内容。著名词作《水调歌头·带湖吾甚爱》、《摸鱼儿·更能消几番风雨》、《满江红·家住江南》、《沁园春·杯汝来前》、《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等。2021/9/29jyq 其词艺术风格多样,以豪放为主,风格沉雄豪迈又不乏细腻柔媚之处。其词题材广阔又善化用前人典故入词,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对当时执政者的屈辱求和颇多谴责;也有不少吟咏祖国河山的作品。著有《美芹十论》与《九议》,条陈战守之策。由于与当政的主和派政见不合,后被弹劾落职,退隐山居,公元1207年秋季,辛弃疾逝世,年68岁。光复故国的大志雄才得不到施展,一腔忠愤发而为词,其独特的词作风格被称为“稼轩体”。造就了南宋词坛一代大家。其词热情洋溢,慷慨悲壮。笔力雄厚,艺术风格多样,而以豪放为主。有《稼轩长短句》。2021/9/29jyq用典 题目解说“水龙吟”为词牌名。建康,即今天的江苏南京市,是东吴、东晋、宋、齐、梁、陈六个朝代的都城。赏心亭是南宋建康城墙上的一座亭台。据《景定建康志》记载:“赏心亭在(城西)下水门城上,尽观赏之胜。”2021/9/29jyq 创作背景辛弃疾从二十三岁南归,一直不受重视,二十六岁上《美芹十论》,提出抗金策略,又不被采纳。宋孝宗淳熙元年(1174年),辛弃疾将任东安抚司参议官。这时作者南归已八、九年了,却投闲置散,任了一介小官,一次,他登上建康的赏心亭,极目远望祖国的山川风物,百感交集,更加痛惜自己满怀壮志而老大无成,于是写下一首《水龙吟》词。词人时年三十五岁,南归已逾十年,壮志依然未酬,胸中充满郁愤之气。这首词是词人早期作品中最负盛名的一篇,艺术上渐趋成熟,豪而不放,壮中见悲,沉郁顿挫。2021/9/29jyq 赏析2021/9/29jyq 上片中词人用了什么表现手法借景抒情词中分别描写了什么景物?江月、山景、落日、断鸿2021/9/29jyq 作者在赏心亭看到什么触动自己心弦的景物?表现了词人怎样的心境?断鸿水天相接,无边无际,雄浑,显得空寂苍凉。比喻,清秀之美。移情入景,满怀愁恨。失群的孤雁,比喻自己因飘零的身世而悲苦和孤寂的心情。江天群山落日比喻南宋国势衰颓的意思,也表达了作者的愁苦悲凉心情。浩渺壮阔气势雄浑苍茫悲凉一起笔,先写景2021/9/29jyq 一切景语皆情语,这些景色描写又牵动了词人怎样的心绪呢?词人由水写到山,有无情之景写到有情之景,“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是词人在赏心亭上看到的江景,水天一色的辽远和如簪似髻的山影便牵动了他久蓄的愁苦。写得气象阔大,笔力遒劲。2021/9/29jyq 人心中有愁有恨,所见之远山也似乎在“献愁供恨”,这是移情及物的手法。那么诗人愁恨为何,又因何而至?(结合时代背景及诗人经历)北望是江淮前线,效力无由;再远即中原旧疆,收复无日。南望则山河虽好,无奈仅存半壁;朝廷主和,壮士不得其位,即思进取,也限于国力。以上种种,是恨之深者,愁之大者。诗人借远山之献供,尽情抒发内心块垒。2021/9/29jyq 词人除了写景,还写到了自己的行为,找出一些富有表现力的动词,它们又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情感呢?看、拍、会、登“吴钩”本是战场杀敌之锐器,现在却闲置身旁,烘托词人空有满腔雄心壮志,却是英雄无用武之地的苦闷。“栏杆拍遍”是胸中说不出的抑郁苦闷之气,借拍打栏杆来发泄,雄心壮志无处施展的急切悲愤的情态。“无人会、登临意”感叹自己空有恢复中原的抱负,而南宋统治集团中却无人是知己。2021/9/29jyq 其中的“游子”指谁呢?这又表达了词人的什么情感?指自己。辛弃疾渡江淮归南宋,原是以宋朝为自己的故国,以江南为自己的家乡的。可是南宋统治集团不把辛弃疾看作自己人,对他一直采取猜忌排挤的态度;致使辛弃疾觉得他在江南真的成了游子,内心酸楚可想而知.2021/9/29jyq 与上片相比,词的下片描写的对象变成了历史人物,那么词人写到了哪些人和哪些事呢?张翰——乐于归隐许汜——谋取私利刘备——雄才大略桓温——叹时光流逝2021/9/29jyq 尽西风,季鹰归未?——反问借张翰来自比, 不过却是反用其意。既表明自己很难忘怀时事、弃官还乡。还写了有家难归的乡思,并抒发了对金人、南宋朝廷的激愤,确实收到了一石三鸟的效果。“乡思”与前面的“游子”呼应,是“落日”、“断鸿”背景里“游子”的真情流露。2021/9/29jyq 西晋张翰,字季鹰,在洛阳做官,见秋风起,想到家乡的味美的鲈鱼,于是弃官回乡。—《晋书·张翰传》2021/9/29jyq 求田问舍,怕应羞见,刘郎才气——推测刘郎在这里泛指有大志的人,这个典故用在这里是说他既不学为吃鲈鱼而还乡的张季鹰,也不学求田问舍的许汜,“怕应羞见”中的“怕应”二字是词人为许汜设想,表示怀疑:你这样的小人,有何颜面去见刘备那样的英雄人物?表达了对英雄的追慕,折射出了辛弃疾的雄心壮志。2021/9/29jyq 三国时许汜去看望陈登,陈登对他很冷淡,独自睡在大床上,叫他睡下床。后来许汜把这事告诉刘备,刘备说:“天下大乱,你忘怀国事,求田问舍,陈登当然瞧不起你,如果是我,我将睡在百尺高楼,叫你睡地下,岂知相差上下床呢?”——《三国志·陈登传》2021/9/29jyq 可惜流年,忧愁风雨,树犹如此——感叹流年,即年光如流;风雨,指国家在风雨飘摇之中。“树犹如此”指辛弃疾对国事飘摇,时光流逝,北伐无期,恢复中原的夙愿不能实现的忧惧。2021/9/29jyq 桓温北伐,经过金城,见自己过去种的柳树已经长到几围粗,便感慨地说:“树犹如此,人何以堪?”意思是说树已经长得这么高大了,人怎么能不老呢?—《世说新语·言语》2021/9/29jyq 自己既不愿弃官归隐,又不肯去追求享受,他决定要为实现自己抗金复国的理想而奋斗到底。2021/9/29jyq 小结:这首词立意辽远、意境开阔,它仿佛令我们拔地凌空、极目游骋。仰则天高,俯则水远。天高水远,无边无垠。像这样的壮观景象,一般的凡夫俗子难得有心领略,而鹪鹩偃鼠之辈则消受不起。2021/9/29jyq 辛弃疾的词不是用笔写成,而是用刀和剑刻成的。他是以一个沙场英雄和爱国将军的形象留存在历史上和自己的诗词中。辛词比其他文人更深一层的不同,是他的词不是用墨来写,而是蘸着血和泪涂抹而成的。我们今天读其词,总是清清楚楚地听到一个爱国臣子,一遍一遍地哭诉,一次一次地表白;总忘不了他那在夕阳中扶栏远眺、望眼欲穿的形象。2021/9/29jyq 梁衡在文中借郭沫若评说陈毅的“将军本色是诗人”来评说辛弃疾这个人,“词人本色是武人,武人本色是政人”。说辛弃疾是“词人”是“武人”是一般人的判断,而说辛弃疾是“政人”恐怕就是梁衡的独见了。梁衡说“他的词是在政治的大磨盘间磨出来的豆浆汁液。他由武而文,又由文而政,始终在出世与入世间矛盾,在被用或被弃中受煎熬”。2021/9/29jyq我自己的体会(辛弃疾) 辛弃疾的祖父在金国,因而他本可以好好地在金国安安稳稳地度过一生,甚至当个不小的官,但他选择了回到南宋,和许多人一样,他希望凭借自己的力量为飘摇的宋王朝找回一线生机。绍兴三十一年,金主完颜亮大举南侵,二十一岁的辛弃疾聚集了两千人,参加了由耿京领导的一支声势浩大的起义军。在他完成使命归来的途中,听到耿京被叛徒张安国所杀、义军溃散的消息,便率领五十多人袭击几万人的敌营,把叛徒擒拿带回建康,交给南宋朝廷处决。在起义军中的表现,以及辛弃疾惊人的勇敢和果断,使他名重一时。宋高宗便任命他为江阴签判,从此开始了他在南宋的仕宦生涯,这时他才二十五岁。这时的他大概认为自己一定能完成自己的理想吧。然而,他以为的开始其实是梦想的终结。2021/9/29jyq 他初来到南方时,对南宋朝廷的怯懦和畏缩并不了解,所以在他南宋任职的前一时期中,曾写了不少有关抗金北伐的建议,尽管这些建议书在当时深受人们称赞,广为传诵,但已经不愿意再打仗的朝廷却反应冷淡,只是对辛弃疾在建议书中所表现出的实际才干很感兴趣,另外,“归正人”的尴尬身份也阻拦了他仕途的发展,于是他先后被派去治理荒政、整顿治安。当时的南宋,有多少爱国志士眼见自己的国家一点一点被蚕食,却无能为力,显然,辛弃疾也是其中之一。虽然他干得很出色,但由于深感岁月流驰、人生短暂而壮志难酬,内心也越来越感到压抑和痛苦。现实对辛弃疾是残酷的。2021/9/29jyq 他太爱国家,爱百姓,爱朝廷了,于是朝廷怕他,烦他,忌用他;他工作特别认真,简直是个工作狂,于是招来许多诽谤,甚至说他独裁,犯上,皇上也就对他时用时弃;他爱提意见,45年间,他都不停地上书,不停地唠叨,不停地要求痛杀贼寇,收复失地,这怎能不让主和苟安的朝廷心烦?辛弃疾的这些特点在今天看来都是优点,是大大的优点,但在当时的朝廷看来却都成了令他们心烦的缺点,是不能容忍的缺点。于是他就只能痛拍栏杆,吟诗寄恨了。空有有出色的才干,豪迈倔强的性格和执着北伐的热情却使他难以在官场上立足。所以他最后选择了归隐,却仍在心中保留了一丝希望,希望哪天朝廷能像当初问廉颇那样也来请他出战。2021/9/29jyq 从一个沙场英雄对军营的渴望,到一个忧国游子对苍天的发问,从“金瓯缺,月未圆,山河碎”的心病,到“艰辛做就,悲辛滋味,总是辛酸辛苦”的内痛,这里有悲壮的呼喊,有遗憾的叹息,也有无奈的自嘲。他归隐后的诗作中没有陶渊明的淡泊,也没有苏轼的豁达,他有的是一种极高期望破灭成为绝望时无法销磨的痛苦。开禧三年秋天,农历九月初十,辛弃疾逝世世,享年68岁。据说他临终时还大呼“杀贼!杀贼!”有心杀贼,无力回天,辛弃疾最终伴着满腔热血和一生的悔恨离开人世。2021/9/29jyq 謝謝大家2021/9/29jyq 2021/9/29jyq 用典丰富文化(思想)内涵,增添文采和趣味性。用典的好处之一是使表达含蓄而不浅露。用典过滥,人们贬之为“掉书袋子”,故意卖弄,不可取;用典恰到好处,却足以表现出一种含蓄雅洁的风姿。汉语中有许多成语,人们喜欢学,也喜欢用,就是因为成语中常常隐含着某些历史传说或寓言故事,内蕴比较丰富。现代汉语在实际应用中,也常常保留着“用典”的痕迹。言简意丰,以少胜多,能“寓万于一”,较好地传达出丰富、复杂的思想感情。2021/9/29jyq 2021/9/29jyq 刘孟节,常“凭栏静立,怀想世事,吁嘘独语,或以手拍阑干,尝有诗曰:‘读书误我四十年,几回醉把阑干拍。’”——《渑水燕谈录》back2021/9/29jyq所以,“栏杆拍遍”往往表示借拍打栏杆来发泄心中说不出来的抑郁苦闷之气。在词人把栏杆拍遍的振聋发聩的声响中,我们读出了辛弃疾真实的复杂的心情:不满、愤懑、焦虑、懊恼、无耐、等待、企盼…… 给下列加点字注音:(1)遥岑远目________(2)玉簪螺髻_________________(3)鲈鱼堪脍_________________(4)揾英雄泪________cénzānjìlúkuàiwènbackread2021/9/29jyq 2021/9/29jyq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