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幕遮(燎沉香)》剖析复习进程汇编
加入VIP免费下载

《苏幕遮(燎沉香)》剖析复习进程汇编

ID:1113423

大小:572.5 KB

页数:34页

时间:2022-04-29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苏幕遮(燎沉香(chénxiāng))》剖析第一页,共34页。 周邦彦得天独厚的音乐与文学的双重才能使得(shǐde)他作起词来,既重文学抒情功能,又重其本来应有的音乐功能;既重篇章辞句,又重音律之美;能清能丽,亦雅亦俗。周邦彦是婉约派的集大成者,并对南宋的姜夔、吴文英等婉约派词人有很大的影响,被誉为“北宋末词坛的坛主”。但周邦彦的宮廷词人身份限制了词的內容,既沒有苏轼的博大胸怀,也舍弃了柳永的市民情趣,主要写恋情、离愁和咏物,題材相对显得狭窄单薄。第二页,共34页。 苏幕遮周邦彦燎沉香,消溽暑。鸟雀呼晴,侵晓窥檐语。叶上初阳干宿雨,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故乡(gùxiāng)遥,何日去?家住吴门,久作长安旅。五月渔郎相忆否?小楫轻舟,梦入芙蓉浦。第三页,共34页。 [翻译]细焚沉香(名贵香料),来消除夏天闷热潮湿的暑气。鸟雀鸣叫呼唤着晴天(旧有鸟鸣可占雨之说),拂晓时分我偷偷听它们在屋檐下的“言语”。荷叶上初出的阳光晒干了隔夜的雨,水面清润圆正,荷叶迎着晨风,每一片都挺出水面。 (看到这风景)我想到遥远的故乡,何日才能回去啊?我家本在吴越一带(今钱塘),长久地客居长安。五月,故乡的我小时候的伙伴是否在想我,划着小船,我的梦中来到了荷花(héhuā)塘(词中指杭州西湖)。第四页,共34页。 这首词虽写久居汴京与消夏思归的情思,但却以描绘荷花(héhuā)的风神而著称于世。   上片写景。下片写对故乡的怀念。第五页,共34页。 上片写景(xiějǐnɡ),作者写了哪些景?明确:⑴鸟雀(niǎoquè)呼晴。⑵荷塘美景。第六页,共34页。 上阙:写景(xiějǐnɡ)时间(shíjiān):梅雨季节的清晨室内环境(huánjìng)——雨后的房间里面又潮又湿心情——如房间的环境(huánjìng)一样,闷闷的室内活动:燎沉香——消溽暑屋外:(屋檐下)“鸟雀呼晴,侵晓窥檐语”互相转告天气转晴的信息——鸟儿们发出清脆的叫声,叽叽喳喳,非常欢快。第七页,共34页。 “窥”——把鸟儿们东张西望的神态表现得活灵活现。鸟雀的欢快叫声为潮湿闷热的早晨带来了一股清新(qīngxīn)凉爽的气息。“呼”——表现出了小鸟欢快的叫声和活泼灵动(línɡdònɡ)的神态。第八页,共34页。 荷塘美景:“叶上初阳(chūyánɡ)干宿雨,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荷塘荷叶摇摆(yáobǎi)图:①水面是水平的,“清圆”的荷叶以及荷叶上的雨滴是圆的,而亭亭玉立的荷茎又是垂直的。——简约第九页,共34页。 第十页,共34页。 ②荷叶在水面上错落有致、疏密相间、高低起伏,颇具层次感。(“一一”)③微风吹过荷塘,荷叶随风轻轻摇动。(“风”)④荷茎修长挺拔(tǐngbá)、英姿飒爽,极具精气神。(“风”造成左右摇摆的力,“举”代表向上的力,荷在风中“举”,具有动感,尤见精神。)第十一页,共34页。 第十二页,共34页。 第十三页,共34页。 词人是如何(rúhé)引出自己的思乡之情的?下片,写对故乡的怀念。前四句是思归。换头两句故作推宕。词笔由实转虚,从面前的荷花想到遥远的故乡,引出深沉的乡愁。“家住吴门,久作长安旅”两句承前,把空间(kōngjiān)的想象落实在两个点上:一是“吴门”,一是“长安”。但仍以荷花把两地牵连。第十四页,共34页。 “五月”三句写梦游。这三句把孤立(gūlì)的两点进一步缩小并使之具体化。“吴门”化作“渔郎”,“长安”化作作者自己。“五月”二字是串接时间的长线,它一头挽住过去,一头接通现今(“溽暑”),甚至牵连到作者的梦境。“梦入芙蓉浦”终于把时间与空间的距离缩短,使作者思归之心得到片刻的满足。下片抒情,叙写梦境,情中见景,并以逆挽手法呼应起句,补足“水面清圆”的画面。第十五页,共34页。 “五月渔郎相忆否”——设问(用设问反写不知旧友是否忆我,不仅把自己对故乡、对朋友的思念之情表达得更细腻(xìnì)真切,而且使得不落俗套的意境又进一层——王国维赞之曰:“诗中老杜,非先生不可”(王国维《清真先生遗事》))“小楫轻舟,梦入芙蓉浦”——虚幻的梦境(思乡之切以至梦中飞度,恍若已回故乡,与友人小楫轻舟又畅游于芙蓉浦——以梦景作结,使词意又多了一层,乡情又浓了一分。)第十六页,共34页。 小结:这首词的内容(nèiróng)很简单,全篇六十二字,写的不外是荷花以及与荷花有关的情事。但是,作者善于把荷花的形象以及与之有关的情事集中起来,从不同的侧面、不同的角度来加以烘托,于是,作者的美感便层次清晰地展现在读者面前,使读者有身临其境的感受。作者的情思,作者的美感是靠画面、靠镜头的组接,靠蒙太奇表现出来的。第十七页,共34页。 本词以荷花(héhuā)为焦点,并从这一点上散射开来,最后又集中在这一点上加以收束。全词可分四层,上片前四句是一层,烘托五月雨后清晨的气氛。后三句多侧面刻画荷花(héhuā)的风神。下片前四句是一层,分别叠印出“吴门”与“长安”两个不同的地点。后三句又以“梦入芙蓉浦”把前几层散射出的侧面加以归结、收束。第十八页,共34页。 周邦彦是善于使用艺术语言的大师(dàshī),他往往运用优美的语词来创造生动的形象,有时精雕细刻,富艳精工;有时用典,融化古人的诗句人词。但这首词却既未用典,也未融化前人的诗句,而主要是用从生活中提炼出的词语,准确而又生动地表现出荷花的风神,抒写了自己的乡愁,有一种从容雅淡、自然清新的风韵。第十九页,共34页。 【品读与探讨】前人论周邦彦词的艺术特色,有““模写物态,曲尽其妙”([宋]强焕语)和“、“言情体物,穷极工巧(gōngqiǎo)”(王国维语)之说。请结合《苏幕遮》(燎沉香)举例分析。第二十页,共34页。 《苏幕遮》(燎沉香)中“鸟雀(niǎoquè)呼晴,侵晓窥檐语”和“叶上初阳干宿雨、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都有“模写物态,曲尽其妙”、“言情体物,穷极工巧”的艺术特色。“呼”字暗示昨夜雨,今朝晴,极为生动传神。“窥”字写鸟雀(niǎoquè)多情,窥檐告诉人以新晴之欢,生动而有风致。“呼”、“窥”两字具有人格化的色彩,其声音,其情状,如在耳边,如在目前。“举”字更是极写荷花的生动景,动人丰姿,动态可掬,使全词立了起来。第二十一页,共34页。 课堂合作探究:阅读周邦彦《苏幕遮》,完成下列题目。1.前人认为(rènwéi)周邦彦“摹写物态,曲尽其妙”,请就“叶上初阳干宿雨、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一句分析。清新的绿荷叶面昨夜雨后水珠仍在。但作者仔细观察水珠被蒸发的过程,形象细微之致。荷花荷叶摇动,这一定有响动,因此又引出音乐的效果了,手法超凡。其后一“举”字令绵绵的上阙有了风骨,而又不失风韵。视点上,作者是很考究的。先一个雨珠,后扩大、降低到水面,最后远望整个池塘,仿佛(fǎngfú)在摄影一样。真是“曲尽其妙”。第二十二页,共34页。 2.下片主要(zhǔyào)写什么内容?采用什么手法?下片,写对故乡的怀念。用笔由实转虚,叙写梦境,情中见景,从面前的荷花想到(xiǎnɡdào)遥远的故乡,引出深沉的乡愁。第二十三页,共34页。 扩展阅读:阅读下面一首词,完成后面题目。关河令周邦彦秋阴时晴渐向暝,变一庭凄冷。伫听寒声,云深无雁影。更深人去寂静(jìjìng),但照壁孤灯相映。酒已都醒,如何消夜永?第二十四页,共34页。 1.前人在评论这首词时曾说,“融情于景”是本词的突出特色。你是否同意此说?为什么?请结合(jiéhé)全词简要赏析。同意。本词上片先写薄暮凄清(qīqīng)之景,孤独的旅客默立客庭中,长鸣传来,不见雁影,营造了一种凄清(qīqīng)的螽围。下片的“孤灯”与上片相呼应,孤寂凄名之情自然流露于词的字里行间。第二十五页,共34页。 【积累(jīlěi)与应用】诵读下列词中名句,悉心体味其精妙之处,任选两句,和同学交流你的鉴赏心得。第二十六页,共34页。 (1)“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中,落花、微雨渲染着离情的缠绵,双飞之燕反衬着独立之人的惆怅难堪。两句融情入景,虽未正面表现词人情绪,然而无限眷恋之情托笔而出,极富韵外之致。其情意(qíngyì)之缠绵凄婉,景致之妍美如画,为人称道。第二十七页,共34页。 (2)“今宵剩把银钰照,犹恐相逢是梦中”二句,贯穿全篇情愫,细腻刻画了久别重逢的惊喜之情。别后以梦为真,而今却将真疑梦,故而擎灯照了又照。两句由杜甫《羌村》诗中“夜阑更秉烛,相对如梦寐”脱化而出,情思深厚,笔致轻婉(qīnɡwǎn),声韵谐美,造成一种似梦非梦、迷离惝恍之境,富于感染力。第二十八页,共34页。 (3)“若有人知春去处,唤取归来同住”两句,就空托起,以浪漫(làngmàn)的奇想,把对春日的依恋之情,表露得极为深切。第二十九页,共34页。 (4)“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二句,正面表现羁旅生活。孤处贬地本已寂寞难捱,何况客舍紧紧(jǐnjǐn)封闭于料峭春寒之中。更加之以夕阳惨淡,徐徐西下,耳畔传来杜鹃鸟“不如归去”的阵阵悲鸣,这一切岂堪忍受!两句声情凄厉,景物描写注入了浓重的感情色彩。第三十页,共34页。 (5)“若问闲情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中,词人以“若问”句呼起,随之接连三喻,在叠答中具体形容闲愁情状。三句分别选取颇具江南暮春特征的烟草、风絮、梅雨作比,形象生动地写出了闲愁之多之广,之纷繁杂乱,之缠绵不尽。三种景致并非各自孤立,而是复合在同一画面上。天地(tiāndì)迷蒙,色调灰暗,恰与身处其间的失意人心境相谐。词人即景抒情,多方取譬,将无迹可求的抽象情感转化为具体生动的景物,亦景亦情,韵味悠长。第三十一页,共34页。 (6)“叶上初阳干宿雨、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中,“叶上”句,清新而又美丽。“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则动态可掬。这三句,实是交互句法,配合得极为巧妙,而又音响(yīnxiǎng)动人。是写清圆的荷叶,叶面上还留存昨夜的雨珠,在朝阳下逐渐地干了,一阵风来,荷叶儿一团团地舞动起来。这里像电影的镜头一样,有时间性的景致。词句炼一“举”字,动景如生,使全词立了起来。第三十二页,共34页。 亭亭(tíngtíng)净植,不蔓不枝。荷塘晓色,悠悠(yōuyōu)情思。思浸我心,梦回(mènɡhuí)故乡……再见第三十三页,共34页。 此课件下载可自行编辑修改,仅供参考! 感谢您的支持,我们努力(nǔlì)做得更好!谢谢第三十四页,共34页。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