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月下独酌》
加入VIP免费下载

论文《月下独酌》

ID:1105164

大小:50.5 KB

页数:6页

时间:2022-04-26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学科园地安徽文学2009年第期11203汉诗英译中音形意的再现——李白《月下独酌》英译文对比赏析◎贺靓(湖南工业大学外国语学院湖南??株洲412008)摘要本文通过对唐代著名诗人李白的《月下独酌》及其英译本的比较分析来探讨在汉诗英译中,原诗的音、形、意美在译文中是如何再现的。关键词音美形美广义意境狭义意境再现文章编号1671-0703(2009)11-203-03诗歌作为四大文学体裁之一,是一种精炼的艺术形式,其主要特征是感情丰富、韵律和谐、选词精炼、意境悠远,讲求音乐美、形式美和意境美。因此,诗歌翻译的要求很高,如何处理诗歌的音、形、意,直接影响到译文对原诗韵味的传达。过去有相当一部分人认为“诗不可译”,即:诗歌不能跨语言转换。为此,文化翻译观的领军人之一巴斯奈特(SusanBassnet)撰文《种子移植——诗学与翻译》(TransplantingtheSeed:Po-etryandTranslation),详细论证了诗歌的可译性。她认为诗歌翻译是种子移植,译者不是单纯地复制原文,而是创造与原文相似的文本。但中、英语言属于不同语族,形式有别、文化有异,这种创造很有难度。为此,笔者试图对李白的《月下独酌》及其三个英译本进行比较与分析,看汉诗中的音、形、意三美在英译中是如何再现的。一、音美的再现诗歌是富有音乐性的语言艺术,富有很强的韵律和节奏感。尤其是我国的古代诗歌,更注重韵律和节奏。声音在诗歌中是不容忽视的要素之一,它能表达情感,渲染气氛,烘托形象。汉语诗歌主要以平仄音调来形成节奏;而英语诗以音步为单位,用轻重音节相间的形式组成节奏;这是无法植入到彼此文化中的部分。但是汉英诗歌还具有共同点,那就是都讲求诗句的尾韵,尾韵除了给诗歌增添音乐性,使读者诵读诗歌时抑扬顿挫、朗朗上口外,还让读者获得美的感受。因此,诗歌中的韵是汉诗英译中再现音乐美的重要因素。我们先来对李白《月下独酌》原文中的音美进行分析,原文如下: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举杯邀明月,对饮成三人。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醒时同交欢,醉后各分散。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全诗为五言律诗,共十四句,其中多句押了尾韵:第二、五句,第四、六句以及第十、十一、十二、十四句分别押韵,其韵脚分别为2、5句的“亲”和“饮”(-in);4、6句的“人”和“身”(-en);10、11、12、14句的“乱”、“欢”、“散”和“汉”(-an)。这些尾韵相互呼应,形成了婉转动听的音调。下面我们再来对《月下独酌》的三个英译本进行对比分析,三个译本分别如下:译本一、许渊冲先生的DrinkingAloneunderTheMoonAmongtheflowersfromapotofwineIdrinkalonebeneaththebrightmoonshine.Iraisemycuptoinvitethemoon,whoblendsHerlightwithmyshadowandwe'rethreefriends.Themoondoesnotknowhowtodrinkhershare;Invainmyshadowfollowsmehereandthere.TogetherwiththemforthetimeIstayAndmakemerrybeforespring'sspendaway.Isingthemoontolingerwithmysong;MyshadowdispersesasIdancealong.Sober,wethreeremaincheerfulandgay;Drunken,wepartandeachgoeshisway.Ourfriendshipwilloutshineallearthlylove;Nexttimewe'llmeetbeyondthestarsabove.译本二、W.J.B.Fletcher的WeThreeOnepotofwineamidtheFlowersAloneIpour,andnonewithme.ThecupIlift;theMooninvite;Whowithmyshadowmakesusthree.Themoonthendrinkswithoutapause.TheshadowdoeswhatIbegin.Theshadow,MoonandIinfereRejoiceuntilthespringcomein.Ising:andwaverstimethemoon.Idance:theshadowanticstoo.Ourjoyswesharewhilesoberstill.Whendrunk,wepartandbidadieu.Oflovelessoutingthisthepact,www.docin.com学科园地安徽文学2009年第期11204Whichweallsweartokeepforaye.ThenexttimethatwemeetshallbeBesideyondistantmilkyway.译本三、AmyLowell的DrinkingAloneintheMoonlightApotofwineamongflowers.Ialone,drinking,withoutacompanion.Iliftthecupandinvitethebrightmoon.Myshadowoppositecertainlymakesusthree.Butthemooncannotdrink,Andmyshadowfollowsthemotionsofmybodyinvain.Forthebriefesttimearethemoonandmyshadowmycom-panions. Oh,bejoyful!OnemustmakethemostofSpring.Ising–themoonwalksforwardrhythmically;Idance,andmyshadowshattersandbecomesconfused.Inmywakingmomentswearehappilyblended.WhenIamdrunk,wearedividedfromoneanotherandscattered.ForalongtimeIshallbeobligatedtowanderwithoutinten-tion.Butwewillkeepourappointmentbythefar-offCloudyRi-ver.为了忠实地再现原诗中的音乐美,许渊冲和Fletcher都采用了韵体译法。许渊冲先生的译文除四句为十一音节外,每句十音节,为抑扬格五音步,与原诗字数相同,韵式为aabbccddeeddff。Fletcher的译诗格律工整,除第一句九音节外,其余每句都为八音节,为四音步抑扬格,韵式为abcb,defe,ghih,jkbk。此两者都很好地再现了原诗的音乐美,使其读起来音调铿锵,读来琅琅上口。相较起来,Lowell就稍逊一筹,他采用的是散体译法,将原诗译成了无韵体散诗,诗句短的六音节,长的十七音节,与原诗的音律大相径庭。二、形美的再现作为一种语言艺术形式,不论汉语诗还是英语诗,都有其自身的结构要求。格律诗对形式的要求尤为严谨。格律诗诗句的长短多为一致,排列整齐,这样既给诗歌赋予了外在的结构美,又使其具有鲜明的节奏性。因此,形美是诗歌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李白的《月下独酌》一诗具有鲜明的形美。全诗共有五组诗句,每组形成相对完整的一部分。在再现原诗的形美的方面,Fletcher相较而言,略胜一筹,许渊冲次之,Lowell最次。Fletcher其译诗格律工整,除第一句九音节外,其余每句都为八音节,较好地再现了原诗简约、浓缩的艺术风格。许渊冲先生把原诗的形式移植到英语中,使结构尽可能类似,虽然译文的行间字数不像原诗那样整齐,但总体上来说既符合英语诗的结构要求,又体现了形美。Lowell虽按照了原诗的形式,译成了十四句,但译诗长短不一,参差不齐。诗行短的六音节,长的十七音节,与原诗严格的表现格式相去甚远,从而使得译文在美感上大打折扣。笔者认为诗之所以为诗就在于其特殊的韵律格式所赋予的美感,没有这种美感也就不能称之为诗。吴钧陶先生说:“原著是诗,最好不要把它翻译成散文。原著是严谨的古典格律诗,最好不要把它翻译成现代自由诗。”(周方珠,2004:291)当然译诗时,过分拘泥于原文而因形害义的做法固然不可取,如韵式、音节数不能苛求与原文一致,但也不能因达不到形式的尽善尽美而放弃对形似的追求。笔者认为在不损害意境及神韵的前提下,译诗应力求形似。三、意美的再现中国古典诗歌讲究意境。意境是诗人或作者运用形象描写表现出来的境界和情调。其一般隐蕴于字里行间,读者虽难于在诗行中明确指出,却能从中体味到含蓄和朦胧。因此有人说意境只可意会不可言传。一首译诗即使能成功地体现原诗的音美和形美,但若失去了意境,那也是失败的。一般来说,一首诗的意境可分为广义和狭义两种。广义的意境指的是整首诗烘托出的总意境;狭义的意境指的是诗中个别词语的意境。如何处理诗歌的这两种意境,将直接影响到译文对原诗韵味的传达。(一)广义意境的再现在《月下独酌》中,诗人通过独白的形式,以拟人化的手法,融情入景,托月发慨,表现出一种独而不独,不独又独的复杂情感,抒发了诗人狂放不羁的情怀,以及怀才不遇的愤懑。从三种译文来看,Fletcher和许渊冲都是从原诗的广义意境“独”入笔的,并成功地烘托了原诗的意蕴氛围,译文都采用韵体译法,形式优美,声韵和谐。相比之下,Lowell虽然也较好地再现了“独”的意境,但其采用散体译法,将原诗译成了无韵体散诗,译诗长短不一,参差不齐,与原诗的格律相去甚远。音、形再现这两个方面都大打折扣,从而在整体意境上较前两者失色不少。(二)狭义意境的再现1、《月下独酌》诗名的翻译。原诗的标题中的“独”字,既点明了作者独自饮酒这一事实,又深刻地表现了作者孤寂抑郁的心境,因为在中国独自饮酒往往是与愁闷联系在一起的。在英译中,大多数译者都采用了直译法,如许渊冲和Lowell,这两者分别将其译为了DrinkingAloneunder和TheMoonD-rinkingAloneintheMoonlight,而且两者都用了drinkingalone这一词组,一语中的,使得诗人孤寂抑郁的心境不言自明。但也有少部分译者采用了意译法,如Fletcher就将其译为了WeThree,Fletcher虽然点出了诗中的三位人物:诗人,以及诗人所幻化出的两位游伴,但就诗的意境和主题而言,未免差之千里。 2、诗句的翻译。原诗的第七、八句“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与第五、六句相互映衬,共同创造了月夜幽寂清冷、诗人心情孤寂的意境氛围。尽管诗人那样盛情,“举杯邀明月”,但明月毕竟是“不解饮”的,影子也是不会喝酒的,那诗人有该怎么办呢?还是暂且和明月、身影做伴,趁此良辰美景及时行乐吧。在对七、八句中的翻译中,许渊冲将“暂伴月将影”译成了TogetherwiththemforthetimeIstay,很确切地将“暂伴”表达出来了,Lowell的thebriefesttime也很好,但Fletcher的相比之下就稍逊一筹,“暂”字丧失,文意略显僵直,破坏了原诗简练凝炼的语体结构风格,使得诗句的意境逊色不少。(下转第207页)www.docin.com学科园地安徽文学2009年第期11205自然语言理解的体验性及其数据化◎江景涛(华南师范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广东??广州510006)摘要基于物理符号主义思想构建的各种语言计算模型有一个理论假设,认为语言符号的意义来自于它的指称对象,但这一论点却受到了严厉指责。按照Lakoff认知语言学的观点,人的语言理解具有体验性,是和现实互动的结果,文字符号必须借助于人身体的认知体验这一中介才能够指称现实物理对象。计算机想要达到人类语言理解的高度,就必须相应的对物理对象进行体验,即根据一定的时空形式,把各种计算机物理传感器感知到的关于现实物理对象的信息,加以规范化形式化,形成名词性动词性范畴概念的数据模型,这相当于人类体验所形成的表象意象。从而形成现实物理对象,数据模型,范畴文字符号三个层次有机结合的完整的自然语言理解系统。关键词自然语言理解指称体验数据化文章编号1671-0703(2009)11-205-03自然语言理解,又可以称为自然语言处理或计算语言学,这种研究的目的是为语言构建出足够精细的计算模型,以便你能够写出由计算机程序来完成的涉及自然语言的各种任务,其终极目标是能够给出一些模型,这些模型在完成阅读、写作、听、说等任务时能够接近人的行为。我们从哲学上的角度来考虑,则主要是评论这些模型中的语词是否具有意义,以及它们完成的自然语言处理的任务是否是一种对于意义的理解。下面我们将对这一问题进行进一步分析。一、物理符号主义语词意义的指称观我们现在一般比较成功的自然语言计算系统主要是基于符号计算的思路。这主要是来自A??纽厄尔和H??A??西蒙两人工作的成果。他们把心灵视作一个符号计算系统,人类智能可通过一组组控制着行为和内部信息处理的输入输出规则得到解释,物理符号计算对智能系统来说是充分和必要的。西蒙同时又往往会把物理符号主义的观点,追溯到分析哲学家弗雷格、罗素、维特根斯坦等人的思考上,说是受到逻辑原子主义思想的巨大启发。罗素构造了一个人工语言的系统,语句命题是这样一个人工语言系统的基本单位。整个形式语言系统的结构对应外在世界的本质结构,是对外在世界镜像的反映。形式系统中的复杂命题是简单命题真值函项的构成的,复杂命题对应于外在世界的复杂事实,简单命题对应于外在世界的简单事实,罗素分别称之为原子事实和分子事实。所有的复杂命题都可以由构成它的简单命题真值函项的推导出来。原子命题是整个形式系统最底层的不可分的部分,直接由人们亲身经验的原子经验事实逻辑地构造出来。原子命题中最基本的变项是“这”“那”这样的逻辑专名,它们是直接的人们自身亲知的经验知识。其余包括普通专名在内的名词、形容词、动词都是在所观察的对象的性质和关系的摹状的基础上,通过不同程度的抽象而形成的。整个复杂的人工语言系统便是在最基本的词项和句子的基础上构 建了起来,并且是和外在世界相符合的。如果说符号和符号组合的意义来自于对外在客观的符合,那么这种符合关系具体是怎样的,它又是如何实现的呢?一般的解释思路是借用指称的观念,认为语言符号本身是标签,它们的意义就是它们所标示的对象。比如我们大脑中的文字符号“苹果”,它实际指称反映了外在客观世界的对象x的本质;文字符号“红的”实际指称反映了对象x的一个客观特征;“苹果是红的”指称反映了客观世界的一个本质事实。根据这样的思路,指导形成了我们现在物理符号主义人工语言系统的研究思路,即把所有这些具有指称的文字符号抽取出来,按照一定的规则形成一个文字符号的系统,在计算机中加以表示、存储和计算,并认为这个文字符号系统就是对大脑语言思维的有效逼真模拟,是在进行对于意义的理解的。二、语词意义的体验性但这样一个符号系统的因为指称而具有意义理解的观念受到了塞尔的批评。塞尔举了一个中文屋的思想实验,假定塞尔被关在一间屋子里,从外面给了他一批中文文本和英文的操作规则,塞尔可以根据英文的操作规则对中文文本做出一定的匹配操作,并把匹配操作的结果送出去。这样在门外的人看来,塞尔好像理解了中文,但实际上在塞尔眼中的中文文本跟一些无意义的曲线没有分别。而在同样的情况下输入一些英文文本,塞尔却可以理解它们的意义并给出适当的输出。在这两者之间到底是什么使得塞尔的“理解”不同了呢?对这样的一个问题,由认知语言学家Lakoff所提出的体验性概念可以进行比较完美的回答。体验性主要是强调了意义来源于我们在语言理解中的指向对象和构建对象。首先人类有眼睛,所以能够指称具体的客观对象,这相当于是在说,指称的时候我们的身体是参与其中的,指称必须借助于感官通道。而传统的范畴观念持有者恰恰忽略了这一事实,认为文字符号和实在对象是直接的镜像的表征。其次我们的感知经验对外在对象的认识是经过了主观变形改造的,持有不同信念的人在同样的环境背景下看同一个对象,可以www.docin.com学科园地安徽文学2009年第期11206得到不同的感知经验。这就是著名的观察渗透理论的原理。传统指称观念基础上的语义观认为语词的意义是由客观事物的基本特征决定的。比如“苹果”这一个词汇指称外界的一个客观对象苹果,并且可以更具体的分解为若干个离散的义素特征,它们分别又有所指,如“红色”、“圆形”等。“苹果”范畴与这些义素之间是充分必要的关系。但 Lakoff举了大量的例子说词项的意义来自于人的身体体验和对环境的认知。比如浅红,红,粉红这一系列的词汇中,虽然它们各自都有具体的所指对象,但是对它们的命名却是依赖于人的生理视觉感受特性的。B.berlin和P.Kay在试验中发现,如果让受试在某个呈现出连续变化的颜色区域当中指出某种最典型的颜色,在不同受试者的不同实验过程当中,总是指向同一个固定的参照点。这里蕴含的深层含义就是受试是依赖该区域中这个固定的参照点来确认其它颜色的。这个参照点就是焦点色,焦点色比非焦点色在短时记忆中更加准确,在长期记忆中保持的时间更长。这首先是由生理因素决定的,视觉颜色椎体的结构和眼睛与大脑的联系方式,对颜色刺激的感知处理方式等等。我们依照焦点色这样的原型色作为颜色的参照点,实现颜色的范畴化,那么“粉红”这一词项是由“红”这一词项的体验经验来加以确定构建的,也就是说语词的意义不是来自与它的直接指称,而是来自人的身体的主客观作用的范畴化构建。三、对计算机基于体验的范畴生成机制的理论分析目前为止虽然还有人对他们的观念持有不同看法,但语词的意向性已经成为一个避不开的公认的人工智能难题。好在也的确有人注意并重视这一种状况,着手设计各类基于感知的逻辑智能机器。钟义信教授提出机器知行学的概念,认为智能是一种生成知识并利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和达到目的的能力。以人为例,在面对外部世界的具体环境,人类是首先通过感觉器官获得环境的信息,然后通过神经系统把这些信息传给思维器官,后者把信息加工为知识,进而在目标的引导下把知识激活为求解问题的智能策略,并通过效应器把智能策略转换为智能行为,从而达到预定目标。而人工智能作为一个智能系统不能没有感受机制的参与,并且应该在感受机制获得的信息的基础上来构建出相应的知识体系来。其中的难点是如何从杂乱的环境信息数据中构建出知识来。这里要注意区分信息和知识两个概念的不同之处,前者类似于康德所说的杂乱无章的感性材料,后者则是指通过一定的认知机制把杂乱的信息进行识别、归类等等的认知操作后形成的可供计算引用的成型的信息内容,用康德的话来说就是经过先天综合判断的时空形式规范过的感知材料。在康德那里,这种认知机制是先天的时空形式,生来自有的,具体到计算机上则可以看做是人手工植入的计算机信息加工的基础规则。说起来简单,在人那里我们是无意识下自动使用这种先天原则来形成知识的,但计算机由于需要人的设计构造,这种先天的时空原则便必须搞清楚它具体是如何由杂乱的信息构建出概念知识来的。我们从计算机视觉说起。计算机视觉研究的目的就是通过机械电子感应和数学计算,来逼近实现人类的视觉感受机制。通过获得的关于物理对象的经验数据我们可以设计实现概念范畴的构建机制。(一)基于空间认知的范畴构建格式塔心理学关于空间知觉的基本组合原理认为视觉机制符合背景、邻近、相似、连续、闭合、对称等等的原则。图像背景是说在知觉某个视野时,一个物体(图像)看起来凸显出来,视野中的其它东西则消退到背景之中;邻近原则是彼此紧密接触的刺激物比相隔较远的刺激物有较大的组合倾向;相似原则是彼此相似的刺激物比不相似的刺激物有更大的组合倾向;闭合原则是如果其他条件相同,形成一个完整图形的刺激将具有组合的倾向等等。而计算机视觉基本实现也需要受到这样原则的限制,从而把对象从背景中独立出来。在知觉组合原则的基础上,Langacker又提出了两个十分重要的概念,组聚(grouping)和概念物化(conceptualreifica-tion)。组聚是一个心理过程,指人们在众多散杂的实体特征中按照一定的原则把一部分实体特征挑选出来,在它们之间建立联系,从而把其他实体特征排除在外;概念物化指为了更高层次的认知目的而把通过组聚产生的那一组实体特征作为一个统一的整体而进行认知操作。上面的两种理论都说明了我们是在知觉的基础上,将外界散杂的自在特性加以规定,整合成一个独立的对象,从而形成关于此对象的范畴并可以单独加工操作的过程。注意此时形成的范畴还没有与文字符号建立起联系,属于前符号的意向表象,我们在此基础上通过复杂的历史文化的因素,把他们抽象出来形成各种各样的象形文字符号(当然这只是文字符号演化最简单的一种情况),此时才可以说是文字符号以及其意义。相当于这是一个逐渐抽象构建的过程,散杂自在物质特性、范畴意象内容、文字符号少了其中任何一个步骤都不行,尤其是中间的范畴意象内容阶段,我们不能设想先天的人脑中就出现了符号,并且先天的就如此这般的和外界对应了起来。人类的范畴形成过程,反映到计算机那里,就是数学模型的形成过程。计算机通过视觉感受器接受外界对象的物理信息,通过知觉的组合原则选择一部分信息数据组聚成一个对象的数据模型,根据经济的原则把相似的数据模型归为一类,并以最典型的一个数据模型作为原型来推出其他非典型性的成员,这对应与人类范畴化中的意向表象阶段。然后把相应的文字符号赋予这些数据模型,在这个过程中省略了人类数千年文字演化的历史,但这并不影响计算机的文字符号和其意义之间的良好匹配与理解调用,只是在具体实践中会有一些偏差和增删的需要调整。这样从本质和原理上来说,计算机的文字符号的确具有了和人的文字符号一样的意向和体验内容的意义。感知经验对应于数据,原型形象对应于典型的数据模型,一直到最后的文字符号层次,计算机的确和人一样具有了真正的对于文字符号意义的理解。(二)基于时间认知的范畴构建但这仅仅是对静态物质名词类对象的感知和范畴化,对www.docin.com学科园地安徽文学2009年第期11207于事件动词类范畴的感知范畴化是否可以在计算机上实现呢?在这里我们是要借助物质的变化来对它进行考察,而在观点上则是近似于奥古斯丁的意见。首先过去的事物已经消失不见,未来的事物还没有发生,我们每经历一秒,就会有一秒永远的失去不可再得,世界是片刻和此在的。用一种形象化的说法,我们是一闪一闪的片在的生活着,看不到过去的“存在”,也看不到未来的“存在”,真正的只有现在的这一刻是存在的。并且当我们说出“现在”的时候,“现在”已经消失不见,世界在永不停息的运动变化着。那么我们绵延犹如画卷一般的时间感是如何得来的呢?有一种记忆假说,主要来自于大多数心理学家都接受的一个观点:我们对持续时间的估计取决于我们所记住的事件的数目,而这个事件的数目同样可以更细微具体化为记忆的片段内容。这里它更强调对与持续时间长短的估计,我们对它加以改造和提炼,就会得到关于绵延持续感的变化∕分割模型(change∕segmentationm odel):对时间的认知是以心理变化为依据的,时间知觉就是知觉变化,时间估计就是把心理上所经历的变化分割为可记忆的片段,然后再根据所分割的变化段数来判断时间的长短。我们在对于此在的事物状态进行感知后存入短时记忆之中,当此在发生变化消失不见,产生新的此在后,我们又对新的此在的事物状态进行感知和记忆。于是这里便有了两个,对历史上的曾经的此在的记忆和对现在真正的此在的记忆,两相对比,我们可以发现两者中同一事物的运动变化,我们把两者的变化这一过程综合起来,整体的加以范畴化,称他为嚼、拍、跳等。这就好像我们看手工绘制的无声动画,我们把一帧帧嘴唇上下翕动的前后记忆内容视作说话。这样假说的基础上,计算机通过视觉感知装置也可以轻易实现运动行为的范畴化。以摄像机拍摄的一帧帧的画面为基础记录下说话的前后变化,对之数据化后采用一些经济的简化策略加以存储,形成一个运动行为的数据模型。原型的观念在这里也是必须的,这样不用每件事情都巨细无遗,而只需要把最典型和最显著的变化记录下来,然后可以用来推导出具体环境下非典型的运动事件范畴和有需要的上下位的运动事件范畴。最后把文字符号赋予它们,文字符号也便具有了意义。“大鱼吃小鱼”,不是文字符号吃了文字符号,而是具体生动的数据模型,是对应于人类的形象表象的,对现实最逼真的认知模拟。四、计算机的意义理解到此为止,我们已经从计算机的感受器开始构建出了一个理解的系统,它可以从外界获得体验信息,在体验信息的基础上构建出空间时间等类的范畴。这样的一个系统首先是基于体验的,外界的物理对象通过感知而被获取的数据信息用来构建各种范畴概念的数据模型,文字符号具有了现实的意义,于是我们可以说它是真正的理解了文字符号的意义;其次,通过不断的获取外界物理信息,它同时又是一个发生发展的,活生生的语言认知系统。当然这样一个数据的体验智能达到真正理解语言还有很多的工作,我们这里仅仅是结合人工智能专家的工作,在理论上对这样的一种可能性进行论述。其中具体的细节还有很多的困难需要解决,但这些都是技术性的工作了。在哲学根基上达到通畅融洽之后,所有的技术性难题就都有了一个理论上可以被解决的先在保障,可以使我们安心的工作而不必担心走入死胡同。参考文献:[1]Allen??J.刘群等译.自然语言理解.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5.[2]A??纽厄尔.H??A??西蒙.作为经验探索的计算机科学:符号和搜索.玛格丽特??博登.人工智能哲学.刘希瑞等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06.[3]周昌忠.西方现代语言哲学.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2.[4]J??R??塞尔.心灵.大脑与程序.玛格丽特??博登.人工智能哲学.刘希瑞等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06.[5]G??Lakoff.Women,FireandDangerousThings:WhatCategori-esRevealAbouttheMind.Chicago:UniversityofChicagoPress,1987.[6]陈忠.认知语言学研究.山东:山东教育出版社,2005.[7]钟义信.机器知行学原理.信息知识智能的转换与统一理论.北京:科学出版社,2007.[8]Robert??J??Sternberg,CognitivePsychology.杨炳钧等译.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6.[9]Langacker??R??W.Construcktiongrammers:Cognitive,rad-ical,andlessso[A].InF.j.RuizdeMendozaIbanezandM.S.PeanCervel(eds).CognitiveLinguistics:InternalDynamicsandInterdisciplinaryIn-teraction[C].Berlin:MoutondeGruyter,2005.[10]奥古斯丁.周士良译.忏悔录.北京:商务印书馆出版社,1982.[11]Paul??Fraisse.李美格译.人类活动中的时间认知.心理学报,1981,(2).[12]郭秀艳.实验心理学.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13]王志良.人工心理.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7.(上接第204页)四、结束语译诗难,译中国古典诗歌更难。如何将诗歌中的音美、形美和意美在译文中更好的再现,一直是译者们所追求的目标。笔者认为音美、形美和意美三者是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没有音美和形美,意美就无从体现;而脱离意美的音美和形美,就成了空洞的美、毫无意义的美。在翻译时,只有把这三者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来考虑,才能更好地实现其在译文中的再现。参考文献:[1]许渊冲,谈唐诗的英译.翻译通讯,1983.[2]萧涤非.唐诗鉴赏词典.上海辞书出版社,1983.[3]邵志洪.汉英对比与翻译.中国翻译,2003.[4]张雪光.月下独酌.四种英译对比评析.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3.[5]邵玉丽.浅析许渊冲译.唐诗三百首.之音韵美.河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6.www.docin.com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