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万州分水中学高一语文《屈原列传》导学案 新人教版
加入VIP免费下载

重庆市万州分水中学高一语文《屈原列传》导学案 新人教版

ID:1098254

大小:170.5 KB

页数:8页

时间:2022-04-24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重庆市万州分水中学高一语文《屈原列传》导学案新人教版【文言文新课标解读】【总体学习目标】1.通过反复诵读,把握文言的实虚词,掌握文言特殊句式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2.深入解读文本,挖掘文句内涵。3、了解屈原的生平事迹,学习屈原的爱国精神和志洁行廉、刚正不阿的高尚品德。学习重点、难点:掌握重点实虚词,特殊句式,翻译。体悟诗人爱国情怀。学习课时:2课时【课前导学】一、知识链接——作家零距离:1.屈原:是我国第一个伟大诗人。他的作品,流传下来的有《离骚》、《九章》、《天问》等。汉代把它们合编为《楚辞》。屈原是伟大的政治家,他的命运影响着楚国的命运,楚国的命运又决定了屈原的命运。个人的命运和国家的命运,紧密地结合在一起。《屈原列传》一文。重点记述了楚国的重大政治事件,记述了屈原与上官大夫、令尹子兰等的矛盾和斗争,痛斥怀王的昏庸,把屈原个人的遭遇和楚国的命运交织地叙述并进行描写,从而突出了屈原热爱祖国关心人民疾苦的爱国主义精神。它是我国历史上出现得最早的一篇记载屈原事迹、思想、人品的文献。后世的研究屈原的著作,都以它为出发点:它又有着很高的文学价值。2司马迁:在司马迁看来,他与屈原有着类似的遭遇。他侍奉汉武帝,原来也受信任,他自己也“绝宾客之知,忘室家之业,日夜思竭其不肖之力”为主上服务。不料在李陵事件上却受到极不公正的惩罚。他和李陵本无交情。李陵被俘投降时,他因李陵平素颇有“国土”之风,又因李陵被俘前,只凭五千人的兵力,就跟匈奴数十万兵力连战十余天,转战千余里,最后才因失尽道穷,救兵不至被俘,就揣想李陵也许是想暂时保全自己,然后再找机会报答汉朝。加上他又看不惯那满朝文武的丑态,当李陵未被俘以前,看到武帝高兴,就争着奉觞上寿,现在李陵投降,看到武帝恼怒,就又争说李陵的坏话,于是就想为李陵说几句公道话。这一来,就触怒了武帝,被下狱治罪,被处以腐刑。在封建士大夫看来,受腐刑,这是极大的耻辱。他之所以还活着,是因为要完成《史记》这部伟大著作,就如屈原被放流以后,发愤写出《离骚》一样。这就是他要在《屈原列传》中寄托自己政治幽愤的原因。-8- 2、文体——传记:传,是一种文体,主要以写人物的经历为主。本文记载了屈原的事迹和他在政治上的悲惨经历,表现了他在政治上和文学上的杰出才能赞颂了他的爱国精神和志洁行廉、刚正不阿的高尚品德。本文是一篇评传,特点“传”与“评”结合二、预习导读1、自读文本,结合课下注释及相关工具书,自主完成以下知识积累属()草稿惨怛()帝喾()靡不毕见()濯()淖()蝉蜕()滋垢()浊秽()皭()然泥()而不滓()谗谄()()既绌()商于()既咎()眷()顾被()发渔父()憔()悴()哺()育餔()其糟啜()泣罹()难()枯槁()汨()罗啜()其醨()举类迩()2、理解把握文本成语用法及含义,解释相关字词。怀瑾握瑜语出《楚辞·九音·怀沙》:“怀瑾握瑜兮,穷不知所示。”王逸注:“在衣为怀,在乎为握;瑾、瑜,美玉也。”比喻人具有纯洁优美的品德。博闻强志语出本文。见识广博,记忆力强。又作“博闻强记”“博闻强识”,《礼记·典礼上》:“博闻强识而让,敦善行而不怠。随波逐流语出本文。比喻无原则、无立场地与世相沉浮。弹冠振衣语出本文。整洁衣冠。与世推移语出《楚辞·渔父》。随着世道的变化而变化以合时宜。3、借助课下注释及工具书,尝试将加点字词解释落实到书上,指出划“”句的句式,翻译划“”句,有疑问处用红笔圈出。屈原者,名平,楚之同姓也。为楚怀王左徒。博闻强志,明于治乱,娴于辞令。入则与王图议国事,以出号令;出则接遇宾客,应对诸侯。王甚任之。上官大夫与之同列,争宠而心害其能。怀王使屈原造为宪令,屈平属草稿未定,上官大夫见而欲夺之,屈平不与。因谗之曰:“王使屈平为令,众莫不知。每一令出,平伐其功,曰:以为‘非我莫能为’也。”王怒而疏屈平。  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谗谄之蔽明也,邪曲之害公也,方正之不容也,故忧愁幽思而作《离骚》。“离骚”者,犹离忧也。夫天者,人之始也;父母者,人之本也。人穷则反本,故劳苦倦极,未尝不呼天也;疾痛惨怛,未尝不呼父母也。屈平正道直行,竭忠尽智,以事其君,谗人间之,可谓穷矣。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能无怨乎?屈平之作《离骚》,盖自怨生也。上称帝喾,下道齐桓,中述汤、武,以刺世事。明道德之广崇,治乱之条贯,靡不毕见。其文约,其辞微,其志洁,其行廉。其称文小而其指极大,举类迩而见义远。其志洁,故其称物芳;其行廉,故死而不容。自疏濯淖污泥之中,蝉蜕于浊秽,以浮游尘埃之外,不获世之滋垢,皭然泥而不滓者也。推此志也,虽与日月争光可也。-8- 屈平既绌,其后秦欲伐齐,齐与楚从亲。惠王患之,乃令张仪佯去秦,厚币委质事楚,曰:“秦甚憎齐,齐与楚从亲,楚诚能绝齐,秦愿献商于之地六百里。”楚怀王贪而信张仪,遂绝齐,使使如秦受地。张仪诈之曰:“仪与王约六里,不闻六百里。”楚使怒去,归告怀王。怀王怒,大兴师伐秦。秦发兵击之,大破楚师于丹、淅,斩首八万,虏楚将屈匄,遂取楚之汉中地。怀王乃悉发国中兵,以深入击秦,战于蓝田。魏闻之,袭楚至邓。楚兵惧,自秦归。而齐竟怒不救楚,楚大困。  明年,秦割汉中地与楚以和。楚王曰:“不愿得地,愿得张仪而甘心焉。”张仪闻,乃曰:“以一仪而当汉中地,臣请往如楚。”如楚,又因厚币用事者臣靳尚,而设诡辩于怀王之宠姬郑袖。怀王竟听郑袖,复释去张仪。是时屈平既疏,不复在位,使于齐,顾反,谏怀王曰:“何不杀张仪?”怀王悔,追张仪,不及。  其后诸侯共击楚,大破之,杀其将唐眜。  时秦昭王与楚婚,欲与怀王会。怀王欲行,屈平曰:“秦,虎狼之国,不可信。不如毋行。”怀王稚子子兰劝王行:“奈何绝秦欢?”怀王卒行。入武关,秦伏兵绝其后,因留怀王以求割地。怀王怒,不听。亡走赵,赵不内。复之秦,竟死于秦而归葬。长子顷襄王立,以其弟子兰为令尹。楚人既咎子兰以劝怀王入秦而不反也;屈平既嫉之,虽放流,眷顾楚国,系心怀王,不忘欲反;冀幸君之一悟,俗之一改也。其存君兴国而欲反覆之,一篇之中三致志焉。然终无可奈何,故不可以反。卒以此见怀王之终不悟也。  人君无愚、智、贤、不肖,莫不欲求忠以自为,举贤以自佐;然亡国破家相随属,而圣君治国累世而不见者,其所谓忠者不忠,而所谓贤者不贤也。怀王以不知忠臣之分,故内惑于郑袖,外欺于张仪,疏屈平而信上官大夫、令尹子兰。兵挫地削,亡其六郡,身客死于秦,为天下笑。此不知人祸也。  令尹子兰闻之,大怒,卒使上官大夫短屈原于顷襄王,顷襄王怒而迁之。  屈原至于江滨,被发行吟泽畔,颜色憔悴,形容枯槁。渔父见而问之曰:“子非三闾大夫欤?何故而至此?”屈原曰:“举世混浊而我独清,众人皆醉而我独醒,是以见放。”渔父曰:“夫圣人者,不凝滞于物,而能与世推移。举世混浊,何不随其流而扬其波?众人皆醉,何不餔其糟而啜其醨?何故怀瑾握瑜,而自令见放为?”屈原曰:“吾闻之,新沐者必弹冠,新浴者必振衣。人又谁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宁赴常流而葬乎江鱼腹中耳,又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之温蠖乎!”乃作《怀沙》之赋。于是怀石,遂自投汩罗以死。-8-   屈原既死之后,楚有宋玉、唐勒、景差之徒者,皆好辞而以赋见称。然皆祖屈原之从容辞令,终莫敢直谏。其后楚日以削,数十年,竟为秦所灭。学习反馈表存在的问题想法和建议【第一课时】【学习目标】 掌握本课的文言常用实词;熟记通假字“离”、“反”、“濯”、“见”、“指”,“绌”“质”、“被”,正确理解古今异义的词,复习巩固判断句与被动句。 【学习重点】1、积累文中重点实词、虚词和句式等文言知识。2、默写背诵文段。翻译重点文言语句。【学习过程】【课中导学】环节一:整体感知1、读课文,读准字音。2、再读课文,疏通文意,理清思路。全文可分为五个部分第一部分(1段)第二部分(从段至段)第三部分(从段至段)第四部分(从段至段)第五部分(段)环节二:合作探究小组讨论“文言知识积累”部分。环节三:巩固提升自主讲解“文言知识积累”部分。【课后导学】巩固提升一、掌握下面的加点虚词用法1、①楚之同姓也。             ②上官大夫与之同列-8-   ③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       ④复之秦,竟死于秦而归葬。2、①怀王以不知忠臣之分       ②秦割汉中地与楚以和。  ③以勇气闻于诸侯。         ④皆以美于徐公。3、①信而见疑,忠而被谤。     ②而母立于兹。  ③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④人而无信,不知其可。4、①何不随其流而扬其波。     ②丞相祠堂何处寻?  ③徐公何能及君也?         ④沛公来何操?二、通假字:解释句中通假字。1、离骚者,犹离忧也。()2、人穷则反本()3、靡不毕见()4、其称文小而其指极大()5、自疏濯淖污泥之中()6、屈平既绌()7、齐与楚从亲()8、亡走赵,赵不内()9、被发行吟泽畔()10、厚币委质事楚()三、把握下面加点词语的古今义:1、 出则接遇宾客,应对诸侯。   2、 其存君兴国而欲反复                               3、  颜色憔悴,形容枯槁4、 然皆祖屈原之从容辞令四、解释下列句中词类活用:1、厚币委质事楚(        ) 2、其后楚日以削(      )3、内惑于郑袖(         ) 4、短屈原于顷襄王(     )5、皆祖屈原之从容辞令(      6、方正之不容也(     )7、屈平正道直行8、明道德之广崇()9、莫不求忠以自佐()五、判断文言句式,并翻译划线句子:1、“离骚”者,犹离忧也(       )2、信而见疑,忠而被谤(    )3、内惑于郑袖,外欺于张仪。(    )4、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    )5、求人可使报秦者(      )  6、明于治乱,娴于辞令(   )7、是以见放(      )8、 邪曲之害公也,方正之不容也。()9、 兵挫地削,亡其六郡,身客死于秦,为天下笑。()10、 数十年,竟为秦所灭。()11、举贤以自佐()12、人又谁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8- 六、一词多义:1、害 :A、争宠而心害其能()B、为陶谦所害()C、除国之大害()D、不能害人()2、疾A、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B、疾在腠理()C、疾风知劲草()D、君子疾夫舍曰欲之()e老臣病足,曾不能疾走 ()      f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3、属A、亡国破家相随属()B、属予作文以记之()C、司命之所属()D、屈平属草稿未定()E、有宁越徐尚……之属()F吾属且为所虏 ()  4、疏A、王怒而疏屈原()B、梅以疏为美()C、其于计之疏也() D天网恢恢疏而不漏()   E《论积贮疏》()       F禹疏九河()5、迁A、王怒而迁之()B、再迁为太史令()C、予左迁九江郡司马()D、齐人未尝赂秦,终继五国迁灭()6、闻A、博闻强识()B、闻道有先后()C、闻寡人之耳()7、审A、审问之,慎思之()B、审矣,何足怪乎()C、审时度势()D、明日再审之()8、望A、望桓侯而还走()B、欲望百姓亲附()C、自幼有公辅之望()D、若望仆不相师()9、过A、过宋将军而不见()B、求,无乃尔是过欤()C、过犹不及()D、人谁无过()10、志①博闻强志 ②项脊轩志      ③于石刻字以为志      ④推其志11盖①盖怨自生也  ②今已亭亭如盖矣 ③盖文王拘而演《周易》12绝①秦伏兵绝其后     ②而绝江河      ③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④ 会当凌绝顶13伐①平伐其功         ②坎坎伐檀兮     ③齐师伐我           ④此王霸之伐也七、翻译重点语句(1)惠王患之,乃令张仪详去秦,厚币委质事楚。-8- (2)张仪闻,乃曰:“以一仪而当汉中地,臣请往如楚。”(3)如楚,又因厚币用事者臣靳尚,而设诡辩于怀王之宠姬郑袖。(4)屈平既嫉之,虽放流,眷顾楚国,系心怀王,不忘欲反,冀幸君之一悟,俗之一改也。(5)人君无愚智贤不肖,莫不欲求忠以自为,举贤以自佐。【第二课时】【学习目标】1、深入解读文本,挖掘文句内涵。2、了解屈原的生平事迹,通过辩论理解屈原的选择。【学习重点】学习屈原的爱国精神和志洁行廉、刚正不阿的高尚品德。【学习过程】【课中导学】环节一:局部感知1、课文第二部分(4到10段),记叙了与屈原有关的几件大事?并把屈原个人的遭遇同楚国的命运紧密地连在一起,其用意是什么?2、-8- 在《屈原列传》中,关于渔夫和屈原的对话,只是单纯的叙写死前的情景吗?从两人的对话中,反映出屈原怎样的人生态度?谈谈自己的认识。环节二:辩论探究——你对屈原自投汨罗而死的举动,如何看待。正方:重如泰山反方:轻如鸿毛理由阐述:理由阐述:总结陈词:总结陈词:【评价反思】自我反思评价-8-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