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世家》
加入VIP免费下载

《孔子世家》

ID:1097696

大小:444 KB

页数:64页

时间:2022-04-24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孔子世家[西汉]司马迁 学习目标:积累重要的文言实词、虚词和特殊句式,了解相关的文学文化常识。通过学习,了解孔子的生平与事迹伟大的人格与坚持理想的不懈精神。 第一段孔子生鲁昌平乡陬邑。其先宋人也,曰孔防叔。防叔生伯夏,伯夏生叔梁纥。纥与颜氏女野合而生孔子,祷于尼丘得孔子。鲁襄公二十二年而孔子生。生而首上圩顶,故因名曰“丘”云。字仲尼,姓孔氏。译:孔子出生在鲁国昌平乡陬邑。他的祖先是宋国人,名叫孔防叔。孔防叔生下伯夏,伯夏生下叔梁纥。叔梁纥和颜氏的女儿不合礼法媾合而生下孔子,他们向尼丘进行祈祷而得到孔子。鲁襄公二十二年孔子出生,孔子生下来头顶中间凹陷,所以就取名叫丘,取字叫仲尼,姓为孔氏。1、简介孔子的出生地、家世、出生的时间及有关情况。 第二段孔子贫且贱。及长,尝为季氏史,料量平;尝为司职吏而畜蕃息。由是为司空。已而去鲁,斥乎齐,逐乎宋﹑卫,困于陈蔡之间,于是反鲁。孔子长九尺有六寸,人皆谓之“长人”而异之。鲁复善待,由是反鲁。译:孔子家境贫寒,又地位低下。等到长大成人,曾经做过季氏手下的官吏,管理统计准确无误;又曾做过司职的小吏,使牧养的牲畜繁殖增多。由此出任司空。不久离开鲁国,在齐国受到排挤,被宋人、卫人所驱逐,在陈国、蔡国之间受困,于是返回鲁国。孔于身高九尺六寸,人们都称他为“长人”而感到奇异。鲁君又善待孔子,因此返回鲁国。2、概括介绍孔子一生的从政情况。 1、课文第二段主要概括介绍了孔子一生的从政情况,在这段简短的介绍方面的评价中,流露出作者对孔子怎样的评价?明确:(1)孔子出身贫贱;(2)孔子具备从政为政才能,施政效果显著;(3)孔子一生谋求从政为政的生涯,但仕途坎坷,屡“斥”“逐”,不能如愿。 第一部分(1---2):介绍孔子的身世和从政情况。 第三段鲁南宫敬叔言鲁君曰:“请与孔子适周。”鲁君与之一乘车,两马,一竖子俱,适周问礼,盖见老子云。译:鲁人南宫敬叔对鲁昭公说:“请允许我跟随孔子前往周京洛邑。”鲁昭公给他们一辆车、两匹马,还有一名童仆同行,前往周京洛邑询问周礼,据说见到了老子。 辞去,而老子送之曰:“吾闻富贵者送人以财,仁人者送人以言。吾不能富贵,窃仁人之号,送子以言,译:孔子告辞离去时,老子送他说:“我听说富贵之人用财物来送人,仁义之人用言语来送人。我不能富贵,只好盗用仁人的名义,用言语来送你, 曰:‘聪明深察而近于死者,好议人者也。博辩广大危其身者,发人之恶者也。为人子者毋以有己,为人臣者毋以有己。’”孔子自周反于鲁,弟子稍益进焉。译:这几句话是:‘聪慧明白洞察一切反而接近于走投无路,是因为喜好评论他人的缘故。广博善辩宽广弘大反而危及其身,是因为揭发别人丑恶的缘故。做人儿子的就不要考虑自己,做人臣子的就不要考虑自己。’”孔子从周京洛邑返回鲁国,投到他门下的弟子逐渐增多。3、孔子适周问礼。 第四段孔子适齐,为高昭子家臣,欲以通乎景公。与齐太师语乐,闻《韶》音,学之,三月不知肉味,齐人称之。译:孔子去到齐国,当齐卿高昭子的家臣,打算以此来与齐景公交往。孔子与齐国太师谈论音乐,听到《韶》的乐曲,学习《韶》乐,陶醉得居然三个月不知道肉的滋味,齐国人称赞孔子。4、孔子适齐闻《韶》。 第五段孔子学鼓琴师襄子,十日不进。师襄子曰:“可以益矣。”孔子曰:“丘已习其曲矣,未得其数也。”有间,曰:“已习其数,可以益矣。”译:孔子向师襄子学习弹琴,学了十天仍不学新的内容。师襄子说:“可以增加学习内容了。”孔子说:“我已经熟习曲子,但还没有掌握演奏的技巧。”过了一段时间,师襄子说:“已经熟习演奏的技巧,可以继续往下学了。” 孔子曰:“丘未得其志也。”有间,曰:“已习其志,可以益矣。”孔子曰:“丘未得其为人也。”有间,有所穆然深思焉,有所怡然高望而远志焉。译:孔子说:“我还没有领会其中的志趣呢。”过了一段时间,师襄子说,“已经熟习其中的志趣,可以继续往下学了。”孔子说:“我还体会不到乐曲作者的风范啊。”过了一段时间,孔子默然沉思,心旷神怡,高瞻远望而意志升华。 曰:“丘得其为人,黯然而黑,几然而长,眼如望羊,如王四国,非文王其谁能为此也!”师襄子辟席再拜,曰:“师盖云《文王操》也。”译:说:“我知道乐曲的作者了,那人皮肤深黑,体形颀长,眼睛深邃远望,如同统治着四方诸侯,不是周文王还有谁能撰作这首乐曲呢!”师襄子离开坐席连行两次拜礼,说:“我的老师说过,这首琴曲是《文王操》。”5、孔子在鲁学鼓琴。 课文第五段写了孔子在鲁学琴的经历,体现了孔子怎样的学习过程?明确:由浅入深的学习过程。这段叙述,一是表现孔子的乐学好学,学琴十日而不进,仍乐此而不疲,勤奋而钻研;二是表现孔子的善学会学,习其曲、得其数、得其志、得其为人,由浅入深,深思善悟,扎实有序。这段文字,有对话描写,也有情态描写,有对孔子的直接描述,也有师襄子的侧面映衬,写得十分传神。 第二部分(3-----5):叙述孔子好学、乐学、善学的事迹。 五、课堂小结这一课时学习了课文的第一和第二部分,初知了孔子的一些情况:孔子的身世和从政经历,以及孔子好学、乐学、善学的事迹。至于孔子的其它情况,留待下一节课了解。 第六段孔子迁于蔡三岁,吴伐陈。楚救陈,军于城父。闻孔子在陈、蔡之间,楚使人聘孔子。孔子将往拜礼,陈、蔡大夫谋曰:“孔子贤者,所刺讥皆中诸侯之疾。译:孔子迁居到蔡国的第三年,吴国军队攻伐陈国。楚国出兵援救陈国,驻扎在城父。听说孔子在陈国、蔡国之间,楚昭王派人聘请孔子。孔子准备前往拜见回礼,陈国、蔡国的大夫谋划说:“孔子是个贤人,他所指责的东西都切中了诸侯国的弊病。 今者久留陈、蔡之间,诸大夫所设行皆非仲尼之意。今楚,大国也,来聘孔子。孔子用于楚,则陈、蔡用事大夫危矣。”译:如今他长久滞留在陈国、蔡国之间,两国大夫的所作所为都不合仲尼的心意。如今楚国,是大国,前来聘请孔子,倘若孔子在楚国被起用,那么我们这些在陈国、蔡国当权的大夫就危险了。” 于是乃相与发徒役围孔子于野。不得行,绝粮。从者病,莫能兴。孔子讲诵弦歌不衰。子路愠见曰:“君子亦有乎?”孔子曰:“君子固穷,小人穷斯滥矣。”译:于是就共同调发役徒将孔子围困在野外。孔子一行人没法行路,断绝了粮食。随从的弟子疲惫不堪,饿得站不起来。但孔子仍讲习诵读,演奏歌唱,传授诗书礼乐毫不间断。子路生气,来见孔子说:“君子也有困厄吗?”孔子说:“君子能安于困厄而不动摇,小人困厄就胡作非为了。” 第七段子贡色作。孔子曰:“赐,尔以予为多学而识之者与?”曰:“然。非与?”孔子曰:“非也。予一以贯之。”译:子贡怒气发作。孔子说:“赐啊,你认为我是个博学强记的人吗?”子贡说:“是。难道不是吗?”孔子说:“不是啊。我是做人能始终坚守一个根本原则的人。”6、7两段:介绍孔子被困的原因、被困的窘境、被困时的行为和心理。 思考:课文第6、7两节写孔子困于陈蔡之间,作者描述孔子与身边弟子们的不同表现,有何作用?明确:孔子困于陈蔡之间,情况危急,身边的弟子们都“病”得“莫能兴”,而孔子却处变不惊,“讲诵弦歌不衰”,以至引起子路和子贡的反感和怨愤。这是用反衬的手法表现孔子的坚强,贫贱不移,威武不屈。孔子回答子路和子贡的话,既袒露了自己的心境和为人做事准则,也含教育弟子之意。 第八段孔子知弟子有愠心,乃召子路而问曰:“《诗》云‘匪兕匪虎,率彼旷野’。吾道非邪?吾何为于此?”译:孔子知道弟子们有怨恨之心,就召见子路而询问道:“《诗》中说:‘既不是犀牛也不是老虎,却行走在旷野之间。’我的思想和主张错了吗?我为什么竟沦落到了这样的境地?” 子路曰:“意者吾未仁邪?人之不我信也。意者吾未知邪?人之不我行也。”译:子路说:“是不是我们没做到对人仁爱?所以别人不信任我们。是不是我们还不够聪明吧!所以别人不跟着我们走。” 孔子曰:“有是乎!由,譬使仁者而必信,安有伯夷﹑叔齐?使知者而必行,安有王子比干?”译:孔子说:“有这些缘由吗!仲由,我打比方给你听,假如对人仁爱就一定让别人相信自己,哪还会有伯夷、叔齐的遭遇呢?假如聪明的人就一定能让别人跟着干,哪还会有王子比干的遭遇呢?” 第九段子路出,子贡入见。孔子曰:“赐,诗云‘匪兕匪虎,率彼旷野’。吾道非邪?吾何为于此?”子贡曰:“夫子之道至大也,故天下莫能容夫子。夫子盖少贬焉?”译:子路出去,子贡进入见面。孔子说:“赐啊,《诗》中说:‘既不是犀牛也不是老虎,却行走在旷野之间。’我的思想和主张错了吗?我为什么竟沦落到了这样的境地?”子贡说:“老师您的思想和主张是极其弘大的,所以天下容不下您。老师何不稍微降低一点标准呢?” 孔子曰:“赐,良农能稼而不能为穑,良工能巧而不能为顺。君子能修其道,纲而纪之,统而理之,而不能为容。今尔不修尔道而求为容。赐,而志不远矣!”译:孔子说:“赐,好的农夫善于能种好庄稼,却未必能取得丰收,好的工匠能做出很巧的活,却未必能迎合所有人的心意。君子能够认真研究和完善自己的思想和主张,制定法度来规范国家,建立道统来治理臣民,却不一定能被世人接受。现在你不认真研究自己的思想和主张,却只想着怎样能使世人接受。赐,你没有远大的志向!” 第十段子贡出,颜回入见。孔子曰:“回,诗云‘匪兕匪虎,率彼旷野’。吾道非邪?吾何为于此?”译:子贡出去,颜回入门进见。孔子说:“回啊,《诗》中说:‘既不是犀牛也不是老虎,却行走在旷野之间。’我的思想和主张错了吗?我为什么竟沦落到了这样的境地?”” 颜回曰:“夫子之道至大,故天下莫能容。虽然,夫子推而行之,不容何病,不容然后见君子!夫道之不修也,是吾丑也。夫道既已大修而不用,是有国者之丑也。不容何病,不容然后见君子!”译:颜回答道:“老师您的思想和主张是极其弘大的,所以天下容不下。尽管如此,您仍在尽力推行,不被世人接受又有什么可忧虑的,世人不能接受,这才显出君子本色!如果思想和主张不完善,那是我们的耻辱。如果思想和主张已经十分完美了而不能被采用,那就是当权者的耻辱。不被人接受有什么可担忧的,不被人接受才能显出谁是君子!” 孔子欣然而笑曰:“有是哉颜氏之子!使尔多财,吾为尔宰。”译:孔子高兴地笑道:“有道理啊,你这颜家的孩子!假使你拥有许多财产,我给你当管家。” 第8----10段:分别写孔子与子路、子贡、颜回的谈话。三个弟子对孔子“吾道”分别有怎样的看法?从他们的对话中,能够反映各人怎样的性格和行为特征?明确:子路认为孔子的思想和主张中有不仁不智的因素,因而导致众叛亲离;子贡认为孔子的思想和主张过于迂阔而不切实际,因而无法取得社会的认可和民众的支持;只有颜回,认为孔子的思想和主张是尽善尽美的,不能得到社会认可和民众支持的原因是统治者不愿求美向善。坦诚直率、敢于质疑小心谨慎、讲求务实信念坚定、能言善辩 第十一段于是使子贡至楚。楚昭王兴师迎孔子,然后得免。译:于是孔子派子贡到达楚国。楚昭王派军队迎接孔子,孔子这样以后才得以脱身。写被围陈蔡之间的困境被解除,孔子一行人化险为夷。 第三部分(6----11):叙述孔子在陈蔡之间被困的经过情形。 第十二段孔子之时,周室微而礼乐废,《诗》《书》缺。追迹三代之礼,序《书传》,上纪唐虞之际,下至秦缪,编次其事。曰:“夏礼吾能言之,杞不足征也。殷礼吾能言之,宋不足征也。足,则吾能征之矣。”译:孔子的时代,周王室衰微而礼乐废弃,《诗》《书》残缺。孔子推究考察了夏、商、周三代的礼制,为《书传》写序,上记唐尧、虞舜之际,下至秦穆公之时,依次编排其间史事。孔子说:“夏代的礼仪制度我能说出来,只是夏人后裔杞国的文献不足以为我说的作证了。殷代的礼仪制度我能说出来,但殷人后裔宋国的文献不足以为我说的作证了。如果文献足够的话,我就能用来证明我的说法了。” 观殷夏所损益,曰:“后虽百世可知也,以一文一质。周监二代,郁郁乎文哉。吾从周。”故《书传》《礼记》自孔氏。译:孔子研究了商、夏两代所废除的和增加的礼仪制度,说:“将来即使一百代也可以借此预知,因为总是一代崇尚文采而一代崇尚质朴。周代借鉴了夏、商两代,周礼多么丰富多彩啊。我主张实行周代的礼仪制度。”所以《书传》《礼记》是经孔子之手整理的。 第十三段孔子语鲁大师:“乐其可知也。始作翕如,纵之纯如,皦如,绎如也,以成。”“吾自卫反鲁,然后乐正,《雅》《颂》各得其所。”译:孔子告诉鲁国的太师说:“音乐(的特点和规律)是可以了解和掌握的。刚开始演奏的时气势盛大;展开后,越来越和谐、清晰,并且连续不断,一直到乐章演奏完成。”我从卫国返回鲁国,音乐篇章得到整理和规范,《雅》《颂》中的篇章分别处于适当的位置。” 第十四段古者《诗》三千余篇,及至孔子,去其重,取可施于礼义。三百五篇孔子皆弦歌之,以求合《韶》《武》《雅》《颂》之音。礼乐自此可得而述,以备王道,成六艺。译:古代留传下来的《诗》有三干多篇,等到孔子整理的时候,删去其中重复的,选取可以在礼节仪式中使用的。三百零五篇诗,孔子把它们都配上音乐演唱,以求符合《韶》《武》《雅》《颂》的音律。礼仪、音乐从此又得到正确描述,以此具备了王道的礼乐制度,编成了《礼》《乐》《书》《诗》《易》《春秋》六经。 第十五段孔子晚而喜《易》,序《彖》《系》《象》《说卦》《文言》。读《易》,韦编三绝。曰:“假我数年,若是,我于《易》则彬彬矣。”译:孔子晚年喜好研究《易》,为《彖》《系》《象》《说卦》《文言》作了序。他研读《易》,把穿竹简的皮绳都翻断了多次。他说:“再都给我几年时间(研究),像这样的话,我对《易》的了解和掌握就会很多了。” 第12---15段:叙述孔子对《诗》《书》《礼》《乐》《易》的研习和整理。 第十六段孔子以诗书礼乐教,弟子盖三千焉,身通六艺者七十有二人。如颜浊邹之徒,颇受业者甚众。译:孔子用《诗》《书》《礼》《乐》进行教授,弟子大约有三千,其中身通六艺的有七十二人。像颜浊邹之流的门徒,略微接受过学业的就更加众多了。 第十七段孔子以四教:文,行,忠,信。绝四:毋意,毋必,毋固,毋我。所慎:齐,战,疾。子罕言利与命与仁。不愤不启,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弗复也。译:孔子教弟子培养四种品质:历代文献(的了解),社会生活的实践,对待别人的忠心,与人交往的诚信。戒绝四种陋习:不凭空揣测,不绝对肯定,不拘泥固执,不惟我独是。他所谨慎对待的有:斋戒,战争,疾病。孔子对自己很少讲到利益、命运和仁德。对弟子不到为渴求知识而急得不知如何是好的地步就不去启发,不能举一反三,就不急于教新的东西。 第16---17段:介绍孔子从教授业的基本情况。 第十八段子曰:“弗乎弗乎,君子病没世而名不称焉。吾道不行矣,吾何以自见于后世哉?”乃因史记作《春秋》,上至隐公,下讫哀公十四年,十二公。译:孔子说:“不该呀不该呀,君子担心一辈子名声都不被世人称许。我的主张生前不能施行了,我凭什么将自己显现给后世呢?”于是他依据鲁国史书的记载编撰了《春秋》,记录了上自鲁隐公、下到鲁哀公十四年的(鲁国)十二个国君生活年代的史事。 据鲁,亲周,故殷,运之三代。约其文辞而指博。故吴楚之君自称王,而《春秋》贬之曰“子”;践土之会实召周天子,而《春秋》讳之曰“天王狩于河阳”:推此类以绳当世。译:依据鲁,维护周,借鉴殷,推广到夏商周三代。简约精炼其中的文辞,而其意旨博大恢弘。所以吴国、楚国的君主虽自称为“王”,但《春秋》却仍贬称他们为“子”;晋文公在践土的盟会实际上是他召来周天于,但《春秋》避讳此事写作“天王狩于河阳”;推求此类情况来规范当时的社会行为。 贬损之义,后有王者举而开之。《春秋》之义行,则天下乱臣贼子惧焉。译:(希望)其中的贬损之义能被后代的统治者发现并加以阐释。《春秋》的规范推行开来后,天下的乱臣贼子便都害怕了。 第十九段孔子在位听讼,文辞有可与人共者,弗独有也。至于为《春秋》,笔则笔,削则削,子夏之徒不能赞一辞。译:孔子任职断案时,有些文字别人也可写出,不一定是他独有的。到写《春秋》时,该记就记,该删就删,(文字功夫很好的)子夏这类人也不能改动一字。 弟子受《春秋》,孔子曰:“后世知丘者以《春秋》,而罪丘者亦以《春秋》。”译:弟子们听了《春秋》的传授后,孔子说:“后代人要了解我就要依据这部《春秋》,要怪罪我也会因为这部《春秋》。” 第18----19段:叙述孔子作《春秋》的动机原委、文辞笔法、巨大影响,以及孔子对《春秋》的重视情况。 概括文章这一部分(第四部分)所写的事件及影响。明确:这一部分介绍孔子整理文献、从教授业、撰写《春秋》的情况。孔子整理文献,使《诗》《书》《礼》《易》得以流传后世;从教授业,使他的弟子众多,直接影响了中国的政治、文化和生活;撰写《春秋》,“《春秋》之义行,则天下乱臣贼子惧焉。”“春秋笔法”成为后世史家常用的笔法。 孔子在育人方面成绩显著,弟子“身通六艺者七十有二人”,其中可谓儒家之“正果”者颜渊对孔子的评价是:“仰之弥高,钻之弥坚。瞻之在前,忽焉在后。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欲罢不能。既竭我才,如有所立,卓尔。虽欲从之,蔑由也已。”对这段话应如何理解?明确:这段话的意思是:“我越是仰慕老师的学问,越觉得它无比崇高,越是钻研探讨,越觉得它坚实深厚。看见它是在前面,忽然间又在后面了。老师善于循序渐进地诱导人,用典籍来丰富我的知识,用礼仪来规范我的言行,使我想停止学习都不可能。已经竭尽了我的才力,我现在也好像有所建树,但老师的学问却依然高立在我的面前。虽然我也想追赶上去,但是不可能追得上。”从这段话中可见孔子的学识高深、育人有方、教育理念先进(传授知识与思想道德教育并重)。 第二十段孔子年七十三,以鲁哀公十六年四月己丑卒。译:孔子七十三岁,在鲁哀公十六年四月己丑那天去世。孔子辞世的年龄和时间。 第二十一段孔子葬鲁城北泗上,弟子皆服三年。三年心丧毕,相诀而去,则哭,各复尽哀;或复留。唯子贡庐于冢上,凡六年,然后去。弟子及鲁人往从冢而家者百有余室,因命曰孔里。译:孔子死后葬在鲁国城北的泗水岸边,弟子们都为他服(心)丧三年。三年心丧完毕,相互道别离去,都哭了,表达了深切的哀思;还有人继续留下来。只有子贡在墓旁搭了一间小房住下,守墓总共六年,然后才离去。弟子及鲁国人,相率前往墓旁相陪并安家居住的有一百多家。因而就把这里命名为“孔里”。 鲁世世相传以岁时奉祠孔子冢,而诸儒亦讲礼乡饮大射于孔子冢。孔子冢大一顷。译:鲁国世世代代相传,每年都定时供奉祭祀,而有学问有影响的学者也在孔子墓地研习礼仪、举行聚会、切磋射艺。孔子的墓地有一顷大。 故所居堂弟子内,后世因庙藏孔子衣冠琴车书,至于汉二百余年不绝。高皇帝过鲁,以太牢祠焉。诸侯卿相至,常先谒然后从政。译:孔子生前的住所以及弟子们所居住的内室,后代借此建了庙堂,里面收藏孔子的衣、冠、琴、车、书,延至汉代共二百多年祭奉不绝。高皇帝刘邦经过鲁地时,用牛羊猪三牲俱全的太牢祭祀孔子。诸侯、卿大夫、宰相一到任,常是先去拜谒孔子墓,然后才去就职处理政务。写孔子去世后弟子的哀悼、孔里和孔庙的形成、高皇帝和诸侯卿相对孔子的祭祀和崇拜。 第五部分(20----21):写孔子的去世和他死后的影响。 第二十二段太史公曰:《诗》有之:“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虽不能至,然心乡往之。余读孔氏书,想见其为人。译:太史公说:《诗经》有这样的话:“巍峨的高山令人仰望,宽阔的大路让人行走。”即使不能回到孔子的时代,但心里都向往着他。我读了孔子的书,能想见他的为人。 适鲁,观仲尼庙堂,车服、礼器,诸生以时习礼其家,余祗回留之不能去云。译:到了鲁地,看了仲尼宗庙厅堂中的车辆服装、礼乐器物,看到他的信徒按照一定时候在这里演习礼仪,我流连忘返以至留在那里不愿离去。 天下君王至于贤人众矣,当时则荣,没则已焉。孔子布衣,传十余世,学者宗之。自天子王侯,中国言六艺者折中于夫子,可谓至圣矣!译:天下从君王以及贤人多得很,但他们生前荣耀,死后就默默无闻了。孔子是一个平民,但声名流传十几代,学者尊崇他。上自天子王侯,下到中原谈论六艺的人,都以孔子为准则,真可以说是最高的圣人了! “天下君王至于贤人众矣,当时则荣,没则已焉。孔子布衣,传十余世,学者宗之。自天子王侯,中国言六艺者折中于夫子,可谓至圣矣!”这几句话作者是从哪个角度来赞颂孔子的?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1)作者是从孔子至高的社会地位和巨大的社会影响的角度来赞颂孔子的。(2)运用了对比的表现手法。 第六部分(22段):作者对孔子的赞词,表达了司马迁对孔子的极度仰慕、崇敬和赞美。 ★孔子的思想学说对中国的哲学、伦理学、社会政治理论、教育学、历史学、文学艺术、礼仪风俗等等都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对于中华民族的共同文化和共同心理的形成、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孔子思想还远播海外,1971年,美国参众两院立法确定孔子的诞辰9月28日为美国的教师节;新加坡、马来西亚、印尼等地均把孔子的生日定为教师节或庆祝日。纪念孔子 ★1793年法国大革命起草的《人权和公民权宣言》引用孔子的格言:“自由是属于所有的人做一切不损害他人权利之事的权利;其原则为自然,其规则为正义,其保障为法律;其道德界限在下列格言中: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纪念孔子 纪念孔子★美国1985年出版的《人民年鉴手册》列出世界十大思想家,孔子便被列为十大思想家之首。美国前总统里根说:“孔子高贵的行谊与伟大的伦理道德思想,不仅影响了他的国人,也影响了全人类。孔子学说世代相传,提示全世界人类丰富的为人处世原则。” ★作为我国对外汉语教学和传播中国文化的一部分,自2004年11月21日全球第一家孔子学院在韩国首尔建成,到今年10月中旬,全世界共有23个国家总共设立了32所孔子学院。2005年10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172届执行局决定,正式批准设立国际“孔子教育奖”,奖励在教育和文化等方面做出突出贡献的各国政要和专家。这是第一次以中国人的名字在联合国设立的奖项。纪念孔子 香港孔教学院院长汤恩佳博士坚信:孔子儒家能促进世界和平,能提升全人类道德素质,能与世界多元文化共存共荣,能促进中国统一。他引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泰勒博士的话说:“如果人们思索一下孔子的思想对当今世界的意义,人们很快便会发现,人类社会的基本需要,在过去的二千五百多年里,其变化之小是令人警奇的。不管我们取得进步也好,或是缺少进步也好,当今一个昌盛、成功的社会,在很大程度上,仍立足于孔子所确立和阐述过的很多价值观念。这些价值观念是超越国界、超越时代的;属于中国,也属于世界;属于过去,也会鉴照今天和未来。”纪念孔子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