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任安书学生版
加入VIP免费下载

报任安书学生版

ID:1096374

大小:39.5 KB

页数:4页

时间:2022-04-22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粤教版语文必修五第四单元《报任安书》19.报任安书学习目标1.了解《史记》的写作过程和成书原因。2.感受司马迁逆境中发愤的高尚人格和他的生死观。3.体会本文融议论、记叙、抒情于一炉的写作手法。4.积累文中重要的实词、虚词和句式。知识链接1、文体解说“书”是古代的一种文体,就是“书信”的意思。古人写信,多有题目,说明是写给谁的信,信题多为“报……书”“答……书”“与……书”“上……书”“寄……书”等,例如《答司马谏议书》(王安石)、《与朱元思书》(吴均)、《上枢密韩太尉书》(苏辙)等等。2、作者简介司马迁(前145-前90?),西汉史学家,文学家,字子长,左冯翊夏阳(今陕西韩城市)人,生活在西汉武帝时代,前后曾为郎中、太史令、中书令等职。10岁开始学习古文书传。约在汉武帝元光、元朔年间,向今文家董仲舒学《公羊春秋》,又向古文家孔安国学《古文尚书》。20岁时,从京师长安南下漫游,足迹遍及江淮流域和中原地区,到处考察风俗,采集传说。不久仕为郎中,成为汉武帝的侍卫和扈从,多次随驾西巡,曾出使巴蜀。元封三年(前108),司马迁继承其父司马谈之职,任太史令,掌管天文历法及皇家图籍,因而得读史官所藏图书。此后,司马迁开始撰写《史记》。后因替投降匈奴的李陵辩护,获罪下狱,受腐刑。出狱后任中书令,继续发愤著书,终于完成了《史记》的撰写。人称其书为《太史公书》。3、背景扫描《报任安书》是司马迁给朋友任安的一封复信。司马迁因李陵之祸,被捕下狱,惨遭宫刑。出狱后,任中书令;表面上看,这是宫中的机要职务,实际上却是以一个宦者的身份在内廷侍候,为一般士大夫所鄙视。在这期间,任安写信给他,希望他利用中书令的地位“推贤进士”。出于以往的沉痛教训和对黑暗现实的深刻认识,司马迁觉得实在难以按任安的话去做,所以一直没有复信。后来,任安以重罪入狱,司马迁担心任安一旦被处死,就会永远失去给他回信的机会,使他抱憾终生,同时自己也无法向老朋友一抒胸中的积愤,于是写下了这篇《报任安书》。文言知识1.找出下列各句中的通假字,并指出其含义。(1)古者富贵而名摩灭(2)网罗天下放失旧闻(3)大底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4)则仆偿前辱之责(5)思垂空文以自见2.找出下列句中的古今异义词念父母,顾妻子古义:今义:下流多谤议古义:今义:意气勤勤恳恳古义:今义:唯倜傥非常之人称焉古义:今义:恨私心有所不尽古义:今义:4编撰:伍诗琪 粤教版语文必修五第四单元《报任安书》大底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古义:今义:仆以口语遭遇此祸古义:今义:鄙陋没世,而文采不表于后也古义:今义:3.特殊句式无兄弟之亲鄙陋没世而文采不表于后世重为乡党所笑(为......所......表韩非囚秦(被动)藏之名山,传之其人(省略句,省略介唯倜傥非常之人称焉(被动)判断)4.一词多义(1)虽仆虽怯懦虽万被戮,岂有悔哉(2)而古者富贵而名摩灭盖文王拘而演《周易》退而论书策(3)以思垂空文以自见欲以究天人之际仆以口语遭此祸重为乡党所笑,以污辱先人(连词表结果)是以就极刑而无愠色(是以,(4)就亦颇识去就之分矣草创未就是以就极刑而无愠色(5)道不得通其道然此可为智者道(6)重古人所以重施刑于大夫者重为乡党所笑(7)通通邑大都通古今之变(8)乃 今少卿乃教以推贤进士竟却屈原放逐,乃赋《离骚》于是,至激于义理者不然,乃有所不得已也(是(9)之况仆之不得已乎(取独)无兄弟之亲(定语后置标志)而用流俗人之言(助词,的)藏之名山,传之后人(它)(10固请略陈固陋(固塞)人固有一死(本来)课外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   季布者,楚人也。为气任侠① ,有名于楚。项籍使将兵,数窘汉王。及项羽灭,高祖购求布千金,季布匿濮阳周氏。周氏髡钳季布,衣褐衣,之鲁朱家所卖之。朱家心知是季布,乃之洛阳见汝阴候滕公,因谓曰:“臣各为其主用,季布为项籍用,职耳。项氏臣可尽诛邪?今上始得天下,独以已之私怨求一人,何示天下之不广也!君何不从容为上言邪?”滕公心知朱家大侠,意季布匿其所,乃许曰:“诺。”待间,果言如朱家指。上乃赦季布,拜为郎中。孝惠时,为中郎将。单于尝为书嫚②吕后,吕后大怒,召诸将议之。上将军樊哙曰:“臣愿得十万众,横行匈奴中。”诸将皆阿吕后意,曰:“然”。季布曰:“樊哙可斩也!夫高帝将兵四十余万众,困于平城,今哙奈何以十万众横行匈奴中,面欺!”!是时殿上皆恐,太后罢朝,遂不复议击匈奴事。季布为河东守,孝文时,人有言其贤者,孝文召,欲以为御史大夫。复有言其勇,使酒难近。至,留邱一月,见罢。季布因进曰:“臣无协窃宠,待罪河东。陛下无故召臣,此人必有以臣欺陛下者;今臣至,无所受事,罢去,此人必有以毁臣者。夫陛下以一人之誉而召臣,一人之毁而去臣,臣恐天下有识闻之有以窥陛下也。”上默然惭。楚人曹丘生,辩士,事贵人赵同等,与窦长君善。季布闻之,寄书谏窦长君曰:“吾闻曹丘生非长者,勿与通。”及曹丘生归,欲得书请季布。窦长君曰:“季将军不悦是下,足下无往。”固请书,遂行。曹丘至,即揖季布曰:“楚人谚曰‘得黄金百斤,不如得季布一诺’4编撰:伍诗琪 粤教版语文必修五第四单元《报任安书》,足下何以得此声于梁楚间哉?且仆游扬足下之名于天下,何足下拒仆之深也?”季布乃大悦,引入为上客。季布名所以益闻者,曹丘扬之也。(节选自《史记·季布栾布列传》)   [注]①为气任侠:任性使而气见义勇为。②嫚(màn):用言辞轻侮。   1.对下列句子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季布匿濮阳周氏 匿:隐瞒。   B.意季布匿其所 意:料想。   C.上乃赦季布,拜为郎中 拜:授官。   D.诸将皆阿吕后意 阿:迎合。   2.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现季布“任性使气”的一组是()   ①季布为项籍用,职耳。   ②樊哙可斩也!   ③高帝将兵四十余万众,困于平城。   ④此人必有以臣欺陛下者。   ⑤吾闻曹丘生非长者,勿与通。   ⑥季布乃大悦,引入为上客。   A.①③⑤ B.①④⑥ C.②③④ D.②⑤⑥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季布本为项籍旧将,打仗时屡次陷汉王于困境。项羽灭后,汉高祖悬赏缉捕季布,鲁人朱家通过汝阴候滕公劝说高祖,季布才最终得到赦免。   B.汉惠帝时,单于写信侮辱吕后,吕后极为气愤,樊哙表示要率军痛击匈奴。季布援引历史故意,认为贸然出兵难以取胜,说服吕后收回成命。   C.汉文帝时,有人称赞季布贤能,文帝想任命他为御史大夫。季布到京后,在住所滞留一个月,拟议却未见实行;季布说起此事,文帝无言以对。   D.曹丘有口才,他听说季布不喜欢自己,仍然坚持前往拜访。见面时,他热情地赞扬季布,尽力与之联络感情,终于使季布改变看法而善待自己。   4.把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夫陛下以一人之誉而召臣,一人之毁而去臣,臣恐天下有识闻之有以窥陛下也。   译文:   (2)季布名所以以益闻者,曹丘扬之也。   译文:素材运用话题1:遭遇挫折和放大痛苦材料加工:独自踯蹰在冰冷的寒夜,你是否在为遭遇挫折而痛苦不堪:徘徊于夜色仍明的街头,你是否在为生活的不顺而将痛苦放大?…¨其实人生中挫折与痛苦时常有之,但调整好心态,以正确的方法面对挫折与痛苦,才能快意人生。身受腐刑的司马迁,生遭尽世人的白眼,死无颜面对己逝的宗族,他的挫折足可以放大内心痛苦郁郁而终,但平静的心境与坚强的意志使其由一介匍匐于地的殿臣站立成一个为民写史的华夏史官,《史记》永表后世。(高考优秀作文《一蓑烟雨任平生》节选)话题2:转折材料加工:有转折的风景是美丽的。便如黄河般百丈九回的浩荡、密林的蜿蜿蜒蜒的神秘、山峰曲曲折折的奇伟,都是转折造就的。更有那“山重水尽疑无路,柳岸花明又一村”带来的惊喜与顿悟,也都是转折的妙处。如同奇风秀景,有转折的人生才是精彩的。转折带给人的不仅仅是生活状态的改变,更有对意志、生命力和对真理认知的考验。中华五千年的文明,就是由无数个转折谱写的。中华五千年的多少英魂,就是由无数转折造就的。4编撰:伍诗琪 粤教版语文必修五第四单元《报任安书》司马迁握着那杆沉甸甸的铁笔走来。他那依然矫健的身姿,依然从容的步履,丝毫没有带着对那次人生转折的沧桑与苦痛,他轻轻耳语:“是转折赐予了我勇气。”有些惊讶,那种肉体的折磨和精神的屈辱竟没能在他身上留下一点痕迹?不,留下了,留下了灿烂辉煌的第一部纪传体通史!我明白了,如若没有转折,司马迁恐怕还不知道自己修史的决心竟有如此之大,是转折赐予了他执着。转折是如此神奇。(高考北京满分作文《转折》节选)话题3:心灵的选择材料加工:作为社会意义上的人,我们无可避免地要面对选择的考验。一个人成长的过程,就是一个不断选择的过程。要想彻底抛弃选择,恐怕谪仙人李太白都得摇头叹气道:“噫吁唏!难于上青天也!”可见,要先学会选择,之后才会懂得自下而上的立世之道。我的脑海中走出一位头发花白而嗓音纤细如丝缕的老头子,这是谁呀?司马迁。老司马当年不过替李陵说了一句公道话,不想拂了圣听,挨了武帝一刀子。司马迁告诉任少卿说“每念及此,未尝不发汗沾衣也。”他想到死,一了百了,也想到老父亲的临终遗言。终于,他选择了含垢隐忍,写一部“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大着作。(高考河北优秀作文《发自心灵的选择》节选)话题4:自我认识与别人的期待材料加工:跟随他人的期望可以声名显赫,可以去争取物质世界的充裕,这事实上已成为一种倾向,像古人那样自娱自乐在这个精神世界日渐泯灭的社会中早已销声匿迹。内心澄澈如水,如入无碍之境,司马迁在他人眼里完全是个废人,苏格拉底日日拖着肥大的身躯踽踽而行,贝多芬在他人看来是个聋子,但他们都超乎他人的期望成为了伟人。我们不禁要反思他们对于人生的自我认识,凡是精神伟大的人都拥有一颗自我认识的心,强烈的精神意识能帮助他们摈除外界的干扰,在他们心中白己选择的是通向精神殿堂的捷径。不论世殊事异,他们在自己选择的路上奋斗拼搏,从未放弃,“艰难困苦,玉汝于成”,他们在他人期望的恃论中走向辉煌。(重庆高考满分作文《自我认识的成功走向》节选)话题5:变通材料加工:司马迁着意讲“变”,可以说,他的《史记》的五体——本纪、表、书、世家、列传,都在捕捉一个“变”字。他认为“天”是变的,称天变为“天运”。他认为“物”是变的,说“物盛而衰,固其变也”。他称历史的变化为“古今之变”,特别重视历史的巨变,说:秦楚的“五年之间,号令三嬗,自生民以来,未始有受命若斯之亟也”。司马迁十分重视“通古今之变”的“通”字,“通”即贯通,就是对古今之变作贯通的思考。为了强调这一点,他还作了“略协古今之变”“厥协六经异传”“整齐百家杂语”等表述。“略协”、“厥协”、“整齐”均指综合。总结,就是通过综合、总结而把握全部历史之变的大纲即规律的意思。司马迁正是这样做的。他两次修正历史的断限,就是为了把握由黄帝到汉初的从统一走向大一统的规律;就是为了把握人心向背是历史发展决定力量的真理。这两点把握雄辩地证明了:古与今的阻隔是可以贯通的,人们是能够化古为今,化传统为现代的。由此我们看到,“通古今之变”,不是简单的历史知识,而是卓越的历史智慧。(《论司马迁的“通变思想”》节选)名句积累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史记•项羽本纪》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史记·李将军列传》失之毫厘,谬以千里。《史记·太史公自序》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史记·高祖本纪》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史记·留侯世家》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史记·报任安书》不飞则已,一飞冲天;不鸣则已,一鸣惊人。《史记·滑稽列传》智者千虑,必有一失;愚者千虑,必有一得。《史记·淮阴侯列传》4编撰:伍诗琪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