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大利蟋蟀》同步习题一、字音辨读1.陶冶 2.纤弱3.荆棘4.蹊跷5.唧唧6.鞘翅7.媲美8.氛围9.盎然10.薰衣草11.笃耨12.确凿二、熟语释义1.情趣盎然:2.无动于衷:3.心不在焉:三、阅读《意大利蟋蟀》选段,完成1~4题。我们这里的人,都听过它的奏鸣曲,因为只要是有一点儿荆棘丛的地方,就有它的交响乐队。这昆虫有时竟在房屋的顶楼上高声奏响,那是它顺着干草摸爬,结果在那里走失了。这苍白蟋蟀的习俗很神秘,谁也说不准耳边听到的小夜曲,究竟是从哪儿传出来的…………要想捕捉这演奏歌曲的,必须具备足够的耐性,采取防止意外的周密措施,然后才能再借助提灯的光亮来行动。如上条件都具备以后,我捉到那么几只意大利蟋蟀,投放到笼子里;这之后,我才得以了解到一点儿情况,一点儿有关演技能高超到迷惑我们耳朵的演奏家的情况。两片鞘翅都是干燥的半透明薄膜,薄得像葱头的无色皮膜,均可以整体振动。其形状都像侧置的弓架,处于蟋蟀上身的一端逐渐变窄。弓架从上端开始,依一条粗实的经翅脉的弧形走向,先折成一处直角,然后再以鞘翅凸边的形式,沿体侧向下顺延,直到身体末端。弓架形成的凸边,刚好在蟋蟀采取休息姿势时能包住体侧。右鞘翅在上,左鞘翅重叠在它下面。右鞘翅内侧,在靠近翅根的地方,有一块胼胝硬肉。从胼胝那里,放射出五条翅脉,其中两条上行,两条下行,另一条基本呈横切走向。横向翅脉略显橙红颜色,它是最主要的部件,说白了就是琴弓。这一点,只要看看它是嵌在若干细褶纹之间的,我们就明白了。鞘翅的其他部位上,还有几条不那么粗的翅脉,它们撑着铺展开的翅膜,不属于摩擦器的组成部分。左鞘翅,或称下鞘翅,结构与右鞘翅基本相同;其不同之处在于,左鞘翅的琴弓、胼胝,以及从胼胝放射出来的翅脉,全部显现在翅膜的上一面。左右两只鞘翅是斜向交叉着的。
虫鸣大作之际,两只鞘翅始终高高抬起,其状宛如宽大的纱罗布船帆。两片翅膜,只有内侧边缘重叠在一起。两枝琴弓,一枝在上一枝在下,斜向绞动摩擦,于是支展开的两个膜片产生了发声振荡。上鞘翅的琴弓在下鞘翅上摩擦,同样,下鞘翅的琴弓在上鞘翅上摩擦;摩擦点时而是粗糙的胼胝,时而是四条平滑的放射状翅脉中的某一条,因此,发出的声音会出现音质变化。这大概已经部分地说明问题了;当这胆小的虫类处于警戒状态时,它的鸣唱会使人产生幻觉,让你以为此时声音既好像从这儿传来,又好像从那儿传来,还好像从另外一个地方传来。音量的强弱变化,音质的亮闷转换,以及由此造成的距离变动感,这些都给人以幻觉;而这恰恰是腹语大师的艺术要诀。但是,这幻觉的产生自然还有别的原理,那原理也并不难发现。鞘翅高抬,声音响亮;鞘翅略降,声音转闷。鞘翅低压的时候,左右凸边高度不一地搭垂在柔软躯体的两侧上,这大大缩小了振荡部位的面积,同时也削弱了声响。手指贴近被敲响的玻璃杯,那声音会变得发闷,不再那么响亮;而隐约作响的声音,听起来仿佛是从远处传来的。我们的苍白蟋蟀,掌握这个声学诀窍。它把振荡片的凸边往两侧肚皮肉上一贴,就让寻找它的人摸不着头脑了。我们的乐器有各种制音器和消音器;意大利蟋蟀的制音消音器,不仅能和我们的媲美,而且比我们的用法更简便,效果更理想。乡野蟋蟀及其同属,也使用弱音器,方法也是用鞘翅凸边箍住肚子上的上部或下部;然而它们当中,没一个能取得意大利蟋蟀那般以假乱真的效果。每当我们的脚步发出些微响动,都会给自己带来某种惊异之感,这其实就是所谓距离幻觉产生的效果。这虫类的鸣叫,不仅能产生距离幻觉,而且还具备以柔和颤音形式出现的纯正音色。8月的夜晚,在那无比安宁的氛围之中,我的确听不出还有什么昆虫的鸣唱,能有意大利蟋蟀的鸣唱那么优美清亮。不知多少回,我躺在地上,背靠着迷迭香支成的屏风,“在文静的月亮女友的陪伴下”,悉心倾听那情趣盎然的“荒石园”音乐会!1.简要分析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1)两片鞘翅都是干燥的半透明薄膜,薄得像葱头的无色皮膜,均可以整体振动。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弓架形成的凸边,刚好在蟋蟀采取休息姿势时能包住体侧。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准确说明“鞘翅”的形态与位置。2.作者用“手指贴近被敲响的玻璃杯”的例子说明了什么?有什么作用?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为什么意大利蟋蟀的鸣叫“不仅能产生距离幻觉,而且还具备以柔和颤音形式出现的纯正音色”?请简要概括其产生的原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结合文章的主旨,说说作者将大量表现音乐艺术的词语运用到蟋蟀身上有什么作用?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一、字音辨读1.陶冶(yě) 2.纤弱(xiān)3.荆棘(jīnɡjí)4.蹊跷(qīqiāo)5.唧唧(jī)6.鞘翅(qiào)7.媲美(pì)8.氛围(fēn)9.盎然(ànɡ)10.薰衣草(xūn)11.笃耨(dǔnòu)12.确凿(záo)二、熟语释义1.情趣盎然:形容情调趣味洋溢的样子。2.无动于衷:内心毫无触动,指对应受触动的事物毫不在意,不动心。3.心不在焉:心思不在这里,指思想不集中。三、阅读《意大利蟋蟀》选段,完成1~4题。1.答案:(1)借助比喻准确生动地说明了“鞘翅”的质地、色彩与透明度。(2)准确说明“鞘翅”的形态与位置。2.答案:说明声音的“距离幻觉”。以人们熟知的事例来比方,能把深奥的道理解说得通俗易懂。3答案:蟋蟀的左右鞘翅凭借鞘翅的胼胝及胼胝上的翅脉相互摩擦,使鞘翅支展开的两个膜片产生了发声振荡;摩擦位置的变化,使声音出现音质变化;鞘翅抬起的高低变化,产生音高的变化。4答案:作者把一些表现音乐艺术的词语毫不吝惜地用在蟋蟀身上,如“交响乐”、“小夜曲”、“纯正音色”、“优美清亮”等,表现了作者对蟋蟀的好奇、喜爱与赞美,同时渲染了气氛,增强了感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