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母亲教学设计◆教材分析《我的母亲》是一篇传记,作者笔沾深情写出了母亲含辛茹苦教子成龙的追求,写出了大家庭环境中作为后母维持家庭关系的不容易,表达了一个儿子对母亲的深深敬意和绵绵无尽的怀念。作者把自己的成长与母亲的教育紧紧联系在一起,着重写出母亲对自己的“做人的训练”,对自己少年时代乃至一生的重大影响,由此表达自己对母亲的理解与感激。从胡适一生的奋斗与追求,从他在学术史上的地位与成就来看,母亲对它的影响是功不可没的。因此,教学本文应该从宏观上确立把握好重点,解决好难点,同时还要注意拓展学生的视野,感悟胡适及其作品所包含的人文内涵◆学生分析 初三的学生已具有一定的阅读能力,本文内容浅显易懂,学生在文章的浅层理解上应无大碍。但学生由于受到年龄的限制,可能对文章理解得不够透彻,老师要善于作适时的引导,学生就容易理解和掌握了。再者,初三的学生已经有自己的思想、行为和处理问题的方法,有很强的逆反心理,而且学生与父母之间有代沟,有很多学生不理解母亲对他们的关爱。所以,通过学习要让学生感受亲情,激起心灵的共鸣,然后引导他们关心家庭,关心父母。◆教学设想学习本文之前指导学生阅读有关胡适的传记,把课堂教学与学生的课外阅读结合起来,并适当联系学生生活,让学生获得“可怜天下父母心”的体验。◆教学准备搜集自己熟悉的关于母亲的诗文或歌曲,把握其主要内容。◆教学目标1.通过课文学习,培养学生明辨是非的能力;培养学生学会关心他人,替他人着想。《我的母亲》教学课例共11页(第15页)
2.通过反复朗读体会作品的思想感情,领会作品深刻的思想内涵的方法。3.让学生感受亲情,激起心灵的共鸣,然后引导他们关心家庭,关心父母。培养他们作为家庭一员的责任感。◆教学重点:围绕我的母亲的发生的几件事和母亲的品性,培养他们家庭责任感。◆教学难点:培养学生学会关心他人,替他人着想。◆教学课时二课时教 学 流 程(第一课时)一、预习1.给下面加点字注音。文绉绉(zhōu)绰号(chuò)庶祖母(shú)吹笙(shēng)摹画(mó)眼翳(yì)舔去(tiǎn)侮辱(wū)2.解释下列词语。责罚:处罚。管束:加以约束,使不越轨。气量:指才识和品德的高低;指能容纳不同意见的度量。广漠:广大空旷。宽恕:宽容饶恕。质问:责问。文绉绉:形容人谈吐、举止文雅的样子。面红耳赤:形容因急躁、害羞等脸上发红的样子。仁慈:仁爱慈善。侮辱:使对方人格或名誉受到损害、蒙受耻辱。(学生课下自己查词典注意解释并在课前交流)二、导入《我的母亲》教学课例共11页(第15页)
母亲是人生的第一位老师。作者40岁时回顾自己所走过的道路,写童年,写母亲,句句饱含深情却又自然,质朴,表达了自己对母亲的怀念和敬爱。读读这些文字,了解这位学者少年成长的历程,也许对你会有许多启迪。三、作者简介:胡适(1891~1962),现代作家、学者,字适之,安徽绩溪人。曾提倡文学改革,为新文化运动的著名人物。1920年创作第一部新诗集。(其他内容学生可补充)四、学生按提示和要求默读:1.注意字词,读准字音,辨清字形。2.抓住关键句、段。3.读完后,用一句话总结全文。4.理清文章结构。五、 阅读课文整体感知教师明确:文章开头主要忆述了作者九岁之前的若干生活片断。接下来作者采用情随事现的记叙方法,详略得当地回忆母亲对“我”的教诲目的、方法和态度。再写母亲和家人相处的情况。六、学习课文内容1.让学生提出自己在阅读中遇到的难题,或者值得思考的问题,集中起来加以讨论。2.教师提出问题,让学生讨论交流。提问:用一句话概括母亲的形象特点。明确:“我母亲管束我最严,她是慈母兼任严父”。提问:为什么说她又是“严父”?明确:插入胡适家庭背景资料介绍(教师可让学生从收集来的有关胡适生平材料来交流介绍)。提问:课文写了母亲哪几件事?这些事情突出母亲的什么品性? 明确:课文写了母亲这样几件事情:A.叫我早起,聆听教诲,“催”去上学。B.我说了不该说的话,她重重责罚我。《我的母亲》教学课例共11页(第15页)
C.新年之际,债主来要债,她从不骂一声,脸上从不露出一点怒色。D.受了两嫂子的气,她只忍耐着,忍到不可再忍时,悲哭一场,以解心中之苦。E.听了王叔的牢骚话,表现出刚气,不受一点人格上的侮辱。通过写这些事,表现母亲以下品性:(可从原文找出句子、词语)母亲对我谆谆教诲,对我要求严格,却从不拿孩子出气,气量大,性情好,事事留心,事事格外容忍;待人仁慈、温和,从来没有一句伤人感情的话。3、学生提出自己在阅读中遇到的难题,或者值得思考的问题,教师将问题分到各组,讨论完成,共性问题教师指导全班完成。4、探究活动请你就作者母亲的为人、教子方法,谈谈自己的理解与看法。学生可以发表自己的见解,不要求统一答案,也可以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畅所欲言。小结:这是一首质朴动人的对母亲的赞歌,作者怀着深深的敬意和爱戴,记下了自己的母亲这可亲可敬的美好形象,唱出了一支深情的颂歌,“爱”的感情贯穿全文。布置作业1.研讨与练习一。2.亲情作业:回家主动为父母做一件事,比如为他们做做家务,为他们夹菜,为他们打洗脚水……看看他们是什么反应,记录下来,并写出自己的感受。教 学 流 程预习→导入→朗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导学→拓展探究→小结内容教 学 流 程(第二课时)一、复习旧课 听写词语管束责罚气量广漠质问宽恕文绉绉绰号庶祖母吹笙摹画眼翳舔去侮辱(要求:学生听写词语。听写后组内交换检查。)二、朗读体会1、朗读下面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句中词语的含义。《我的母亲》教学课例共11页(第15页)
(1)我在这九年(1895~1904)之中,只学得了读书写字两件事,在文字和思想的方面,不能不算是打了一点底子。(2)在广漠的人海里独自混了二十多年,没有一个人管束过我。(3)如果我学得了一丝一毫的好脾气,如果我学得了一点点待人接物的和气,如果我能宽恕人,体谅人——我都得感谢我的慈母。 (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细细体会品味语句中暗含的语意,以学生的理解为主,教师作必要的点拨,提示。)2、体会文章感人至深的艺术效果明确:文章在平淡的语言下,多了一份感情。这份宽广、持久的母子之爱,通过淡似白描的勾勒,显示出那样感人至深的艺术效果。本文之所以能具有感人至深的力量,当然不是凭借什么宏伟的结构和华丽的文字。而是仗凭它的平实。平实的语言,朴素明净,把母亲的性格刻画得入木三分:学生教师共同体会(“每天天刚亮时,我母亲便把我喊醒”,“催我去上早学”。“我母亲管束我最严,她是慈母兼任严父”等句子)教师评价:没有华丽词藻的堆砌。对母之爱倒显得深沉而质朴。其实,平实的风格来源于作者的真情实感。因此任何虚情假义、矫揉造作都不会具有震撼人心的艺术感染力。通读全篇,我们能够感到胡适对母亲的深深爱意。胡适作为书香门第的后代,在幼年时期接受的便是论述传统儒家忠孝仁爱的伦理教育,以后又从朱子中,学会了“勤谨合缓”,因而对于母亲的不易,便理解得更深,更切,所以说出了家乡“九年的生活,除了读书看书之外,究竟给了我一点做人的训练,在这一点上。我的恩师便是我的慈母。”当然,对于自己的母亲,也就爱得更深。“如果我学得了一丝一毫的好脾气,如果我学得了一点点待人接物的和气,如果我能宽恕人、体谅人——我都得感谢我的慈母。”爱母之情,敬母之意,透过字里行间,强烈涌现出来。感情之真、之纯,动人心弦。3、学生朗读课文,交流心得。(1)学生提出自己在阅读中遇到的难题,或者值得思考的问题。(2)集中起来加以讨论。(3)学生讨论交流。《我的母亲》教学课例共11页(第15页)
三、比较阅读4、学生进行比较欣赏作品。(1)欣赏“诗歌中的母爱”如:游子吟(孟郊)。又如:歌曲、等,通过欣赏歌曲,来感染教育学生珍惜母爱,学会孝敬母亲。(2)比较欣赏在古今中外的优秀作品中,写“我的母亲”之作甚多,老师选择一些优秀的作品让学生进行比较欣赏,写成读书随感一篇。(例如:老舍、邹韬奋、肖复兴等的作品)小结:本文是著名学者胡适自传——《四十自述》中的一个章节。作者叙述了母亲对自己人生成长所产生的深远影响,向我们再现了中国传统社会的“母亲”形象。学习这篇课文,在受到人生教育和启迪的同时。能够从中了解和感悟自传的语体特点。这篇文章的语体特点主要是质朴自然,平实中含有真挚的情感,既表现了自传的语体特点,又体现了作者的人格特征。布置作业1.研讨与练习三。2.在读书笔记上办一个关于“母爱”的专栏,并在班内评比。板书设计 早训、催上早学 严厉 重罚、舔病眼 慈爱 债主要债,不骂,不露怒色 仁慈、温和 受气,忍耐、悲哭 气量大、性子好 听了五叔的牢骚话,质问 刚气,不受人格侮辱教学后记:《我的母亲》教学课例共11页(第15页)
通过学习,学生感受到亲情,激起了心灵的共鸣,使他们对关心家庭,关心父母有了新的认识。从而激发了学生关注和参与社会生活的热情,培养了他们作为家庭一员的责任感,形成了尊重别人、关心别人、珍惜生命、珍惜幸福的人生态度。教 学 流 程复习旧课 →朗读体会→比较阅读→小结内容《三峡》教学设计安庆市第十四中学丁艳◆教材分析《三峡》是北魏郦道元《水经注》中关于三峡的一段注释,同时也是一篇很好的写景散文,向我们展现了美丽的三峡风光。文章写景生动,语言优美,情深意长,有一种特殊的艺术魅力,令人赞叹。◆学情分析八年级学生经过七年级一年的学习,已初步掌握了一些文言文的学习方法。通过朗读训练,他们很容易感受到文言文的独特之处,但关于本文的写作技法,由于学生积累不够,需要点拨指导。◆教学目标1、积累文言知识,疏通文意。2、诵读感受三峡之美与作者情感。3、赏析品味语言,学习写景方法。◆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在反复品读中,学习作者善于抓住景物主要特点多角度写景的方法2、教学难点:通过研读课文,引导学生感受大自然的壮美,体会情景交融的写作方法。◆教学方法:诵读法、合作探究法、赏析品味法、讨论点拨法◆课时安排:一课时《我的母亲》教学课例共11页(第15页)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投影三峡风光图片,创设优美的情境,教师穿插解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由此导入《三峡》。二、走进名家,了解经典郦道元,字善长,南北朝北魏地理学家,好学博览,留心水道等地理现象,撰《水经注》。《水经注》是为《水经》所做的注解,《水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记载河流水道的书籍,郦道元经过查阅资料、实地考察,对其加以详细解释和纠正,并且介绍了有关的历史遗迹、人物掌故、神话传说,以及碑刻墨迹和渔歌民谣等,具有较高文学价值。三、检查预习,疏通文意1.正音释义(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叠嶂()曦()月沿溯()素湍()绝巘()飞漱()属()引泪沾裳()(2)解释加点字的意思略无阙处夏水襄陵或王命急宣素湍绿潭林寒涧肃自三峡七百里中2.翻译句子(1)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2)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3)清荣峻茂,良多趣味。(4)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四、诵读美文,整体感知1.教师范读课文,学生听读,注意节奏、停顿。投影示例:(1)自/三峡七百里中(2)或/王命急宣(3)清/荣/峻/茂(4)每至/晴初霜旦2.学生朗读课文,思考下面问题。本文描写了三峡哪些景物,它们分别有怎样的特点?(1)点拨启发:本文题目是《三峡》,“峡”字是什么意思?两山夹水为峡。本文描写了三峡的山和水。《我的母亲》教学课例共11页(第15页)
(2)引导学生发现文中表现三峡山的特点的句子,并归纳其特点。两岸连山,略无阙处——连绵不绝重岩叠嶂,隐天蔽日——高峻险拔(3)提示学生发现作者分别描写了夏季、春冬之时和秋季的水,而且它们都各有特点。通过小组讨论,合作交流的方式,结合文句,明确不同季节水的特点。夏水襄陵——水势浩大朝发白帝,暮到江陵——水流湍急清荣峻茂——水退潭清林寒涧肃——水枯景凄五、精读美文,把握情感指导学生变换语气语调,朗读文中表现山水特点的语句,揣摩作者蕴含在其中的情感。赞美山两岸连山,略无阙处——连绵不绝重岩叠嶂,隐天蔽日——高峻险拔赞叹夏季的水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水势浩大朝发白帝,暮到江陵——水流湍急春冬之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喜爱秋季的水:林寒涧肃,高猿长啸——凄伤小结:从全文来看,作者通过描写三峡山水的美景,表现其独有的特点,集中表达了作者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情感。六、品读美文,赏析写法1.重点品读第三自然段,从动静、高下、颜色等方面指导学生欣赏表达之美,探究本段所运用的写景的方法。2.启发学生在文中寻找其他的写景技巧。3.小结:怎样将眼前之景流淌于笔端,化作优美的文字,做到情景交融呢?首先、描绘景物要抓住景物的特点。其次、从不同角度运用多种方法来描绘景物。如动、静相互衬托;正面描写、侧面烘托相结合。可调动视、听、嗅、味、触多种感观多角度写;还可从高、低、远、近方面写,还可以仰视、俯视、平视不同的视角写。七、总结教学,布置作业1.总结:《我的母亲》教学课例共11页(第15页)
通过本堂课的学习,我们了解了一千五百多年之前的郦道元及其作品《水经注》,积累了一些文言知识,领略到三峡的壮美,体会到作者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情感,更重要的是,我们在品味本文优美语言的过程中,学习并掌握了描写景物的一些方法和技巧。2.作业:(1)运用本文学到的写景方法,请写一段文字描写淮河的美丽风光。(2)背诵全文。附:板书设计三峡郦道元山连绵不绝,高峻险拔赞美夏季水势浩大,水流湍急赞叹水春冬水退潭清喜爱秋季水枯景凄凄伤教学反思:《我的母亲》教学课例共11页(第15页)
《我的母亲》导学案课型:新授主备:翟艳华执教:翟艳华 审核:李德群序号:班级:姓名:使用时间:2007.教学目标1.通过课文学习,培养学生明辨是非的能力;培养学生学会关心他人,替他人着想。2.通过反复朗读体会作品的思想感情,领会作品深刻的思想内涵的方法。3.让学生感受亲情,激起心灵的共鸣,然后引导他们关心家庭,关心父母。培养他们作为家庭一员的责任感。教学重点:围绕我的母亲的发生的几件事和母亲的品性,培养他们家庭责任感。教学难点:培养学生学会关心他人,替他人着想。《我的母亲》教学课例共11页(第15页)
(第一课时)一、预习1.给下面加点字注音。文绉绉()绰号()庶祖母()吹笙()摹画()眼翳()舔去()侮辱()2.解释下列词语。责罚:管束:气量:广漠:宽恕:质问:文绉绉:面红耳赤:仁慈:侮辱:二、导入母亲是人生的第一位老师。作者40岁时回顾自己所走过的道路,写童年,写母亲,句句饱含深情却又自然,质朴,表达了自己对母亲的怀念和敬爱。读读这些文字,了解这位学者少年成长的历程,也许对你会有许多启迪。三、作者简介:四、按提示和要求默读:1.注意字词,读准字音,辨清字形。2.抓住关键句、段。3.读完后,用一句话总结全文。4.理清文章结构。《我的母亲》教学课例共11页(第15页)
五、 阅读课文整体感知六、学习课文内容1.提出自己在阅读中遇到的难题,或者值得思考的问题,集中起来加以讨论。2.学生讨论交流。提问:用一句话概括母亲的形象特点。明确:提问:为什么说她又是“严父”?明确:提问:课文写了母亲哪几件事?这些事情突出母亲的什么品性? 明确:通过写这些事,表现母亲以下品性:3、学生提出自己在阅读中遇到的难题,或者值得思考的问题,教师将问题分到各组,讨论完成,共性问题教师指导全班完成。4、探究活动请你就作者母亲的为人、教子方法,谈谈自己的理解与看法。学生可以发表自己的见解,不要求统一答案,也可以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畅所欲言。小结:布置作业1.研讨与练习一。《我的母亲》教学课例共11页(第15页)
2亲情作业:回家主动为父母做一件事,比如为他们做做家务,为他们夹菜,为他们打洗脚水……看看他们是什么反应,记录下来,并写出自己的感受。(第二课时)一、复习旧课 听写词语(要求:学生听写词语。听写后组内交换检查。)二、朗读体会1、朗读下面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句中词语的含义。(1)我在这九年(1895~1904)之中,只学得了读书写字两件事,在文字和思想的方面,不能不算是打了一点底子。(2)在广漠的人海里独自混了二十多年,没有一个人管束过我。(3)如果我学得了一丝一毫的好脾气,如果我学得了一点点待人接物的和气,如果我能宽恕人,体谅人——我都得感谢我的慈母。 2、体会文章感人至深的艺术效果,形成文字,写在下面。3、朗读课文,交流心得。4、比较欣赏作品。(1)欣赏“诗歌中的母爱”如:游子吟(孟郊)。又如:歌曲、等,通过欣赏歌曲,来感染教育学生珍惜母爱,学会孝敬母亲。《我的母亲》教学课例共11页(第15页)
(2)比较欣赏在古今中外的优秀作品中,写“我的母亲”之作甚多,选择一些优秀的作品让学生进行比较欣赏,写成读书随感一篇。(例如:老舍、邹韬奋、肖复兴等的作品)小结:布置作业1.研讨与练习三。2.在读书笔记上办一个关于“母爱”的专栏,并在班内评比。教学后记:《我的母亲》教学课例共11页(第1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