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杂谈》《读书的三种姿势》导学案
加入VIP免费下载

《读书杂谈》《读书的三种姿势》导学案

ID:1086781

大小:44 KB

页数:4页

时间:2022-04-19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翼云中学八年级语文“以学定教,分层提高”课堂教学导学案课题《黄生借书说》主备人李正恒审查人杨旭执教人课时第1课时第一课时一、自主导学学习目标1、借助注释了解课文内容。 朗读,散读,理解品位文章主旨。难点:多音字的朗读,难句理解。重点:理清文章的论证结构及对比写法的运用?体会作者的写作目的?导入新课。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很多同学认为现在学习很苦很累很难,因而积极性很低,今天我们一起走进袁枚的文章,也许你会有新的启示! 2、作者简介: (一)作者简介:袁枚(1716-1797),清代诗人、散文家和文学批评家。字子才,号简斋,又号随园主人,浙江钱塘(今浙江杭州市)人。乾隆四年(1739)进士,选庶吉士,曾任溧水、江浦、江宁等地知县。四年后以父丧为由,辞官归家,定居江宁,在小仓山下筑“随园”,自号随园主人,优游其中近50年。袁枚的思想比较自由解放,他对当时统治学术思想界的汉、宋学派都表示不满,特别反对汉学考据。袁枚认为“诗有工拙,而无古今”,提倡诗写性情、遭际和灵感,反对尊唐之说,不满神韵派,也批驳了沈德潜的主张,创为性灵派。他在《随园诗话》中说:“诗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者也。”强调作诗要有真性情,要有个性,这对当时的拟古和形式主义的风气,有极大的冲击力。他的诗作多写性灵,抒发闲情逸致,流连风花雪月,关乎民情者不多,缺少社会生活内容,但比那些模拟格调或以考据文字为诗的作品,却别具清新灵巧之风。有《小仓山房诗文集》。著名诗评有《随园诗话》。还有笔记体志怪小说专集《子不语》,虽然其中有些封建迷信色彩的东西,但文笔流畅,叙事简洁婉曲。散文名篇有《黄生借书说》、《书鲁亮侪》等。袁枚自成一家,与纪昀齐名,时称“南袁北纪”。(二)关于“说”的文体简介:古代的“说”是一种非常活泼的文体,篇幅一般不长,内容是议论性的,有时则兼有或多或少的记叙和抒情的成分,常就某种社会现象或社会问题提出作者的精辟见解,跟现在的杂文或杂感在某种程度上相似。又常采用类比、因小见大、借题发挥的写法,能取得发人深思的效果。5、课前预习,给加点的字注音: 鳞鬣() 窈窕() 几席() 缙绅()趺坐() 痴禅者() 筵中人() 烟霾() 喧嚣怒诟() 了不相属() 岚() 侑()茗() 羸马() 微泮() 飚风() 舛() 邸() 砾砾()二、合作探究: 翼云中学八年级语文“以学定教,分层提高”课堂教学导学案课题《黄生借书说》主备人李正恒审查人杨旭执教人课时第1课时2、课前预习,给加点的字注音:摩()   俟()   辄()   俸()    度()辨音    ①假:非夫人之物而强假()焉、   假期()    ②省: 故有所览辄省记 ()、  节省()③卷: 翻卷  (、)素镡灰丝时蒙卷轴()散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顺句子。 抽查诵读情况重点字词: 1、子不闻藏书者乎 子:    子孙弃者无论焉  子:2、然天子读者有几然:      非独书为然  然:3、非独书为然为:    若业为吾所有  为:    为一说  为:4、然后叹借者之用心专然:    然则予固不幸而遇张乎然:  5、非夫人之物而强假焉焉:  而惴惴焉摩玩之不已焉:子孙弃者无论焉焉:  必高束焉  焉:6、授以书而告之曰 之:吾不得而见之矣之:  少时之岁月 之: 惟予之公书与张氏之吝书若不相类之: ((mó ) (sì) (zhé) (fèng)(guǐ))((jiǎ) (jià) (xǐng) (shěng)(juǎn)(juàn))(1、子: 你    子:儿子、儿辈2然:  然而然:这样3为: 是 为:被为:作、写4、然:  接着,这以后然:  这样说来,那么5焉:  表强调语气焉:  ……地焉:  表感叹语气焉:指代书,也可理解为表感叹语气6、之: 代指黄生之:  代指书 之: 的    之:     用在主谓结构之间,取消独立性三、精讲提升同学们通过理解文句,我们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加深了一层。请大家思考第一自然段在文中有什么作用。1\中间三段论述了什么道理有什么特点。(首段开门见山,结尾简明扼要,前呼后应,点明写本文的缘由。。) 翼云中学八年级语文“以学定教,分层提高”课堂教学导学案课题《黄生借书说》主备人李正恒审查人杨旭执教人课时第1课时(中间三段论述“书非借不能读”的道理,结构严密,层次清晰。首先列举藏有书者不读书的例子,再以生动的笔法描绘读自己书和读借来的书的两种不同心理,论述“书非借不能读”的道理。最后以自己亲身的经历和体会,印记“书非借不能读”的道理。)四、分层提高a.作者是怎样提出课文的中心论点的?b.作者列举了哪些实例来证明自己的观点?哪些是重点写的?c.作者为什么要由“书”讲到“物”,这对论证中心论点有什么作用?教师领读或学生自读第3段,参阅课文注释理解文义这段文写作者以自己的亲身经历论证“书非借不能读”的中心论点。可讨论如下问题:a.作者是怎样以自己的经历来论证论点的?b.如何理解“然后叹借者之用心专,而少时之岁月为可惜也”?(作者运用了开门见山的方法提出中心论点,给黄生讲的第一句话就是摆出自己的观点,使文章开篇进题,毫无枝蔓。并用了双重否定句强调了作者的意思,使论点显得鲜明有力。)(作者运用了3个实例证明“书非借不能读也”的观点:先以“七略四库”和“汗牛塞屋”极言天子和富贵之家藏书之多,继而以“读书者有几”进行反问,表明他们无心读书,有书不读。这两例是叙述的重点,语气也比较严厉。第3例以“祖父积,子孙弃”概括其他藏书者的情况,意在说明有书不读是一种普遍的社会现象。这3个实例初步论证了作者观点的正确性。)(作者由“非独书为然,天下物皆然”推开一层新意,指出向别人借的就倍感珍惜,而自己已有的便不以为然这是普遍的心理。作者把这两种不同的心态进行比较,由两种不同的心理引出两种不同的做法,前者因“虑人逼取,而惴惴焉摩玩之不已”,后者因是己物而“必高束焉,庋藏焉”。这样就进一步论证了作者观点的正确性。这段从社会取证说理,论证“书非借不能读也”是普遍的社会现象,是第一部分的第一层次。)(作者幼时好书,由于家贫无书,向张氏借,但张氏不借,饱尝了借书之难,所以一旦借到书,看过就能清楚地记在心里,因而读书效率很高,这说明借书能促使人发奋学习。到做官之后,经济条件改善了,得书容易了,“落落大满”,藏书不少,但有书反而不读了,让书布满虫丝,被虫蛀。这样一正一反,两相对照,有力地论证了“书非借不能读” 翼云中学八年级语文“以学定教,分层提高”课堂教学导学案课题《黄生借书说》主备人李正恒审查人杨旭执教人课时第1课时的论点。)(这是作者本人读书经验的总结,以此告诫黄生借书不易,现在借到了书,就要珍惜少时岁月,专心读书。同时也为课文转入第二部分对黄生提出希望作了铺垫。这段以作者读书的亲身经历,把少时借书专心读和做官后有书弃置不读进行对比,论证了中心论点。这是第一部分的第2层。)五、达标检测:1、课文的中心论点是“书非借不能读”,作者对黄生所寄托的感情是要珍惜少时光阴,专心读书。那么我们应该怎样体会课文的中心论点,从中受到教益呢?2.找找与读书有关的名言(①对于课文的中心,我们不应机械搬用,“书非借不能读”决不是“有书不读”,而应从读书精神上去体会。作者的意思是说借书比自己有书更容易去勤读,更容易把书记在心里,效果更好,即所谓条件差反而进步快,逆境能促人勤奋。所以我们理解课文中心,就是要发扬我国古已有之的身处逆境而矢志苦读的优良传统,以坚韧不拔的精神学好科学文化知识。自古以来,我国流传着许多苦读的感人故事,且不说战国时苏秦刺股提神、汉代孙敬头发悬梁,就以家贫买不起灯油为例,就有汉代的匡衡凿壁借光,晋时的车胤囊萤夜读和孙康映雪诵书,南北朝的江泌随月取光。这些人都身处逆境,凭着苦读精神终于成了大学问家。我们应该继承和发扬这种苦读精神,战胜各种困难,使自己学有所成。②作者认为自己幼时借不到书而“形诸梦”是非常不幸的,而黄生能与作者“公书”是非常幸运的,所以作者要黄生“知幸与不幸”,珍惜少时光阴,专心读书。我们现在的读书条件比起黄生来又不知要幸运多少倍,我们更应“知幸与不幸”,珍惜现在这大好的学习条件和自己的青春年华,刻苦攻读,使自己成为社会主义建设的有用人才。如果学有不成,非他人之过,自己应该多反省,知警惕。((1)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2)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3)读书要三到:心到、眼到、口到。(4)一日无书,百事荒废。(陈寿)(5)我扑在书上,就像饥饿的人扑在面包上。(高尔基)(6)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陆游))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