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春版九年级下册语文同步练习:12杂文两篇《夏三虫》
加入VIP免费下载

长春版九年级下册语文同步练习:12杂文两篇《夏三虫》

ID:1083182

大小:56.46 KB

页数:5页

时间:2022-04-19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杂文两篇…夏三虫》同步练习♦基础知识达标1、给加点的字注音缴白卷()吮血()鹰鹊()舐()疮舟()蝇矢()腌朕()2、鲁迅原名,是我国伟大的家、家、家,我们学过他的另一篇散文O他的第一篇小说发表在1918年《新青年》上,后来收入小说集里面。本课选自杂文集3、下面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通过观看第47届世乒赛,使我受到了很大的鼓舞。B、我们的教育要注重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C、我们来到省博物馆,看到那些琳琅满目的艺术珍品,无不使人感到自豪。D、能否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是构建和谐社会,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4、《人民日报》曾举办过征集“献给母亲的一句话”活动,请欣赏两则获奖作品,并完成其后两题:其一:母亲是月台,儿子是那挂长长的列车。其二:慈母手中的那根为游子缝补衣衫的线,是世界上最长的线。(1)上述两句运用的主要修辞手法分别是和。(2)其二是活用两句古诗而来,这两句古诗5、学校的文化长廊里有以下儿位文化名人的雕像,其中一位是鲁迅,请你用一句简练的话对他进行介绍。♦课后能力提升 屮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鲁迅从公开的文字上看起来:两年以前,我们总自夸着“地大物博”,是事实;不久就不再自夸了,只希望着国联,也是事实;现在是既不夸自己,也不信国联,改为一味求神拜佛,怀古伤今了一一却也是事实。于是有人慨叹曰: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如果单据这一点现象而论,自信其实是早就失掉了的。先前信“地”,信“物”,后来信“国联”,都没有相信过“自己”。假使这也算一种“信”,那也只能说中国人曾经有过“他信力”,•自从对国联失望之后,便把这他信力都失掉了。失掉了他信力,就会疑,一个转身,也许能够只相信了自己,倒是一条新生路,但不幸的是逐渐玄虚起来了。信“地”和“物”,还是切实的东西,国联就渺茫,不过这还可以令人不久就省悟到依赖它的不可靠。一到求神拜佛,可就玄虚之至了,有益或是有害,一时就找不岀分明的结果来,它可以令人更长久的麻醉着自己。屮国人现在是在发展着“自欺力”。“自欺”也并非现在的新东西,现在只不过日见其明显,笼罩了一切罢了。然而,在这笼罩之下,我们有并不失掉自信力的中国人在。我们从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硕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虽是等于为帝王将相作家谱的所谓“正史”,也往往掩不住他们的光耀,这就是屮国的脊梁。这一类的人们,就是现在也何尝少呢?他们有确信,不自欺;他们在前仆后继的战斗,不过一面总在被摧残,被抹杀,消灭于黑暗中,不能为大家所知道罢To说中国人失掉了自信力,用以指一部分人则可,倘若加于全体,那简直是诬蔑。要论屮国人,必须不被搽在表面的白欺欺人的脂粉所ill骗,却看看他的筋骨和脊梁。自信力的有无,状元宰相的文章是不足为据的,要自己去看地底下。1、“他信力”“自欺力”加双引号起什么作用?2、文中的论点是什么?作者的止面论点又是什么?3、本文语言具有辛辣嘲讽意味,请从第一段加点词“总”“只”“一味”屮任选一 词加以赏析。4、本文题目有什么妙处?5、第⑦段中“这就是中国的脊梁”有什么含义?)6、“我们从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屮提到的是几类怎样的人?试举例说明。7、本文的语言即有辛辣嘲讽,又有热烈的赞颂,能否找出文章中一两个例子加以剖析。 参考答案基础知识达标1>jiaoshunzhanshichuangjieshiaza2、周树人;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风筝》《狂人日记》《呐喊》《华盖集》3、B•点拨:A通过……,使……。缺少主语。C不是“我们”“无不使人感到自豪。”D双面对单面。4、(1)比喻;夸张(2)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5、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课后能力提升1、讽刺否定。2、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我们有并不失掉自信力的中国人在。3、“总”让人看到国民党政府夸耀“地大物博”时的洋洋自得,同时“总”又写出夸耀者的底气不足,因为,夸来夸去只能夸这一样,且惟恐别人不知,这也暗接“只求国联”的必然性:“只”是抓救命稻草时的“执著”,仰人鼻息的丑态跃然纸上;“一味”则是深陷其屮不能自拔,愚昧成习;沉迷其中不愿白拔,顽固不化。准确地写出了国民党政府在自欺的道路上越走越远的“事实”o尖锐泼辣的语言,极常讽刺意味,给读者留下深刻卬象。4、能引起读者的思考和阅读兴趣。以问句形式出现,既有对错误论调的反诘,又有对己方观点的自信,感情强烈。5、运用比喻的修辞,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没有失掉自信力的中国人是中国的主流、希望和中坚力量,表现了作者对他们的热情讴歌和赞美。6、“埋头苦干的人”指广大劳动人民;“拼命硬干的人”是指反对国内剥削阶级和外来侵略的革命志士、民族英雄,如郑成功、林则徐等;“为民请命的人”指的是同情人民、伸张正义的正直的官员,如海瑞等;“舍身求法的人”指英勇献身、追求真理的人,如谭嗣同等。7、例如①段中“一味”求神拜佛,“一味”揭露了国民党官僚、社会名流愚陋成习、顽固不化;再如⑦段“往往也掩不住他们的光耀,这就是中国的脊梁”,第⑧段“他 们有确信、不自欺,他们在前仆后继地战斗”等等,都热情地讴歌了从古到今、前仆后继、不屈不挠进行斗争的中国的革命力量。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