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语文5阿长与山海经
加入VIP免费下载

大学语文5阿长与山海经

ID:1082482

大小:431.81 KB

页数:24页

时间:2022-04-19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5阿长与《山海经》 教学参考教学要点作家作品知识课文题解思路结构人物形象写作特点思考练习答案 教学要点了解鲁迅和他的文学创作及其突出贡献。把握阿长这一人物形象,体会鲁迅“不虚美、不隐恶”真实写人的主张。体会先抑后扬的表现手法,领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学习本文围绕中心选择材料,详略得当的写法特点。上一页返回目录 作者简介鲁迅(1881年9月-1936年10月),浙江绍兴人,原名周樟寿、字豫才,1898年去南京求学时改名周树人。1918年5月,首次用“鲁迅”的笔名,发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奠定了新文学运动的基石。鲁迅是中国近现代最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鲁迅的精神被称为中华民族魂。返回目录上一页下一页 1918年到1926年间,陆续创作出版了小说集《呐喊》、《彷徨》,《坟》、《热风》等四部杂文集,散文诗集《野草》、散文集《朝花夕拾》等。其中,1921年发表的中篇小说《阿Q正传》,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不朽杰作。从1927年到1936年,创作了历史小说集《故事新编》中的大部分作品和《而已集》、《三闲集》等十几部杂文。返回目录上一页下一页 鲁迅的一生,除了大量的文学创作,还对中国文化事业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他领导、支持进步文学团体;主编《莽原》、《语丝》等文艺期刊;关怀培养青年作者;翻译介绍外国进步文学作品;搜集、研究、整理大量的古典文学,编著《中国小说史略》、《汉文学史纲要》等。下一页上一页返回目录 1936年10月19日,鲁迅逝世于上海。成千上万的普通人自动地来为他送行,在他的灵柩上覆盖着一面旗帜,上面写着“民族魂”三个字。葬于虹桥万国公墓。1956年,鲁迅遗体移葬虹口公园,毛泽东为重建的鲁迅墓题字。上一页返回目录 课文题解《阿长与山海经》选自鲁迅先生的回忆性散文集《朝花夕拾》,记述的是儿时的保姆长妈妈——一个无名无姓、年轻守寡、淳朴善良、始终给儿时的鲁迅以深切关怀的农妇形象。上一页返回目录下一页 这是一篇以写人为主的散文,作者按生活的本来面目,真实而亲切地再现了鲁迅童年时与长妈妈相处的情景,刻画出一个真实、生动、鲜活的普通劳动妇女阿长的形象。表达了作者的深切怀念之情。上一页返回目录 思路结构本文是以“我”对长妈妈的感情变化为线索展开的,全文可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1—2小节)简介长妈妈。主要介绍了不同人对长妈妈的称呼以及长妈妈名称的由来。下一页上一页返回目录 第二部分(3—12小节)厌烦长妈妈。第一层(3—5小节)写厌长妈妈。一是厌长妈妈罗嗦,甚至怀疑长妈妈在家中挑拨是非;二是厌长妈妈限制“我”的行动;三是厌长妈妈睡觉占地。第二层(6—12小节)写烦长妈妈。主要写烦长妈妈的许多“规矩”和“道理”,重点写的是过年的规矩。下一页上一页返回目录 第三部分(13—29小节)敬重长妈妈。这是文章的主体部分。第一层次(13—18小节)写因长妈妈具有“伟大的神力”而对长妈妈产生“空前的敬意”。这第一次的敬意是由长妈妈讲“长毛”的故事引起的,这是由“厌烦”到“敬重”的第一次转折。下一页上一页返回目录 但这种敬意随着“隐鼠事件”的发生而逐渐谈薄甚至“完全消失”。作者在写敬重长妈妈的两个故事中间,再次穿插这个“隐鼠事件”,一是为使文章顿起波澜,二是与下文写敬重形成鲜明的对比。下一页上一页返回目录 第二层次(19—29小节)写因长妈妈为“我”买来了渴慕已久的《山海经》而对长妈妈发生“新的敬意”。《山海经》一事在“我”与长妈妈的交往中具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它彻底颠覆了“我”原先对长妈妈的一切不好的印象,“我”终于由“厌”长妈妈、“烦”长妈妈到“敬”长妈妈。发生这种转变的根本原因就是《山海经》。返回目录上一页下一页 第四部分(30—31小节)哀悼长妈妈。作者用看似平实的语言交代了三件事,一是长妈妈辞世已三十年了,说明时光流逝之快;二是表示自己对最敬重的长妈妈的姓名和经历至今仍然一无所知,表达了一种深深的遗憾之情;三是从仅知道的长妈妈只有一个过继的儿子,猜测长妈妈是个年青守寡的孤孀,表现了对长妈妈不幸身世遭际的同情。下一页上一页返回目录 最后一小节,作者用饱蘸感情的祈使句,改用第二人称,表达了对长妈妈的由衷的祝愿:“仁厚黑暗的地母啊,愿在你怀里永安她的魂灵!”这里所说的“地母”一是指“坟墓”(因为它是“黑暗”的),阿长在那里休息;二是指“大地母亲”(因为它是“仁厚”的)。在鲁迅的心目中,阿长与“地母”已经融为一体了,她的灵魂已在那里“永安”了。下一页上一页返回目录 文章以“仁厚黑暗的地母啊,愿在你怀里永安她的魂灵”结束,表达了作者对长妈妈的深切怀念之情。它凝聚着鲁迅对长妈妈的全部情思,寄托着鲁迅对善良人的衷心祝愿。这时的长妈妈,不再粗俗,不再可笑,激荡在我们心中的只有深深的怀念。上一页返回目录 人物形象阿长是作者儿时的保姆,是一个无名无姓、年轻守寡、淳朴善良、始终给儿时的鲁迅以深切关怀的普通劳动妇女的形象。她饶舌多事、不拘小节,讲究繁文缛节,但为人诚恳、热情,有着淳朴、宽厚、善良、仁慈的美德。文章以作者少年时代对长妈妈的感情变化为线索,由“不大佩服”、“不耐烦”到“空前敬意”、“新的敬意”,层层剥笋,使长妈妈的形象在先抑后扬、对比映衬中得到充分的展示。返回目录上一页 写作特点欲扬先抑,构思精巧。围绕中心选材,详略得当。注重细节描写,于细微处见精神。下一页上一页返回目录 文章一开始就表达出作者对长妈妈的厌烦和不满,厌她罗嗦,厌她限制“我”的自由,厌她睡相不好;烦她规矩太多,烦她道理太多。就在读者似乎感到长妈妈一无是处时,作者笔锋一转,详细叙写了两件令他敬重的事。由于前面“抑”得太多了,后面的“扬”就给人以奇峰突起的感觉,人物形象霎时间就高大起来。下一页上一页返回目录 “阿长”是作者在憎恶长妈妈时才这样叫的,因此,“阿长”代表的是作者在文章前半部分所表达的情绪。“山海经”事件是彻底改变“我”对长妈妈看法的重要事件,使“我”由“厌烦”变成了“敬重”。因此,“山海经”是敬重长妈妈的代表性事件,“山海经”代表的就是文章后半部分所表达的情绪。可见,文章题目“阿长与山海经”隐含着“从‘厌烦’到‘敬重’”的意思。返回目录上一页返回 鲁迅在写长妈妈时既有简笔,又有繁笔。写“厌”长妈妈时略写了她的罗嗦和对“我”的管制,而详写了她的睡相;写“烦”长妈妈时略写了长妈妈所教的生活中的一般“道理”,而详写了过年的“规矩”;写“敬”长妈妈时,“《山海经》事件”写得更为详尽。由于详略得当,文章就显得错落有致,人物也显得血肉丰满。上一页返回目录返回 为了表现长妈妈爱罗嗦,爱说闲话,作者写她“向人们低声絮说些什么事。为了表现长妈妈的粗鲁和不拘小节,作者写她“一到夏天,睡觉时她又伸开两脚两手,在床中间摆成一个‘大’字”。“元旦”早晨“我”一醒就要坐起来,“她却立刻伸出臂膊,一把将我按住”一系列的细节,传神地写出长妈妈对“我”的关心和祝福。文中多处细节描写有力突出了人物性格。上一页返回目录返回 思考练习答案思考练习答案见课文提示上一页返回目录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