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包场高级中学高中语文《送董邵南序》学案(无答案)苏教版选修《唐宋八大家散文选读》
加入VIP免费下载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此资料由网络收集而来,如有侵权请告知上传者立即删除。资料共分享,我们负责传递知识。《送董邵南序》【学习目标】1、掌握“以”“为”“适”“谢”“恶”等词在文中的用法。2、了解“爱惜”“利器”等古今异议词在文中的用法。3、体会文章通过抑扬转折的笔法所表达的思想情感,认识本文名送实留、含蓄委婉的表达特点。了解写作背景唐代中期,“安史之乱”虽已平息,藩镇名义上仍是朝廷的封疆大吏,他们凭借自己的军事力量割据一方,专横跋扈,势力日渐强大,并且父子相传,不服从朝廷调遣。当时的河北藩镇割据一方,有些不得志之士则寄身于地方藩镇,以谋求个人出路。韩愈坚决反对藩镇割据,主张维护国家统一,希望统治者能广招贤才。但面对事实,他经常感到失望。处在这种政治背景下的董邵南尽管从小好学苦读,身怀杰出才能,但几次赴长安应试都落榜。为谋求出路,他欲投奔河北藩镇。作为董邵南的朋友,韩愈本不赞成董邵南投奔藩镇,去为不臣于朝廷的割据者效力,但他又同情董生的遭遇,且无力解决他的政治出路,故怀着复杂的心情写此赠序。【文本预习研读】燕赵古称多感慨悲歌之士。董生举()进士,连不得志于有司(),怀抱利器(),郁郁适()兹土。吾知其必有合()也。董生勉()乎哉!夫以子之()不遇时,苟()慕义强仁()皆爱惜()焉,矧()燕赵之士出乎其性者哉!然吾尝闻风俗与化()移易(),吾恶()知其今不异于古所云邪?聊()以吾子之行卜()之也。董生勉乎哉!吾因()子有所感矣。为()我吊()望诸君之墓,而观于其市,复有昔时屠狗者乎?为我谢()曰:“明天子在上,可以出而仕矣。”研读文本董生想去燕赵谋职的原因是什么?2.“吾知其必有合也”原因是什么? 此资料由网络收集而来,如有侵权请告知上传者立即删除。资料共分享,我们负责传递知识。3.文中两处“董生勉乎哉!”表达的意思是否一样,为什么?4.韩愈是否赞同董邵南去燕赵(作者不欲董生助藩镇)?为什么?5.这种劝阻的意思作者是怎样表达的呢?总结本文语言蕴藉含蓄,曲折达意。1、本意要贬低河北的藩镇割据,可是他欲抑先扬,先赞美那里古时”多感慨悲歌之士”,然后才说风俗随着政治教化改变,含蓄地贬低了当时的河北藩镇 此资料由网络收集而来,如有侵权请告知上传者立即删除。资料共分享,我们负责传递知识。2,最后要董生去吊乐毅墓,还要那些怀才不遇的“屠狗者”出来为朝廷做事,对董生的去与留虽未提及,但也不言自明了,名为送别,实则挽留,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