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语文游褒禅山记练习4
加入VIP免费下载

高一语文游褒禅山记练习4

ID:1073286

大小:63.56 KB

页数:5页

时间:2022-04-14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作业练习基础知识与运用1.按要求用课文原句填空。(1)余与四人拥火以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________。(3)夫夷以近,则游者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4)然力足以至焉,于人为可讥,________。(5)作者由仆碑得出的感慨句是________。2.解释加粗词的意义。3.给句中加粗字注音并释义。(1)有碑仆道()________(2)其文漫灭()________(3)则或咎其欲出者()________(4)夫夷以近()________(5)而世之奇伟、瑰怪()________(6)后世之谬其传莫能名者()________读资料,完成后面的练习。“其”字用法归类一、“其”作第三人称代词,用在动词或形容词之前,在句中作主语或与其他词语构成主谓短语,作该短语中的小主语,相当于现代汉语中的“他(他们)”“它(它们)”。如:①句,“其”作“乃华山之阳”的主语,相当于“它”,代指“华山洞”。②句,“其”与“为文”构成主谓短句,相当于“它”,代指“仆碑”。③句,两个“其”分别作分句主语,前一个相当于“它”,代指上文的“山洞”;第二个“其”相当于“他们”,代指上文的“游人”。④句,“其”与“求思”构成主谓词组,相当于“他们”,代指“古人”。二、“其”作第三人称代词,用在名词或方位名词之前,作属性定语,相当于现代汉语中的“他的(他们的)”“它的(它们的)”。如: 上述五句中的“其”,都可译成第三人称代词“它的”。①句,“其下”指山的下面。②句,“其文”指“仆碑上的文字”。③句,“其左右”指山洞的两旁。④句,“其深”指“山洞的深处”。⑤句“其传”指“古书的传说(文字)”三、“其”活用为第一人称代词,可用作定语或小主语,相当于“我(自己)”“我们”或“我的(我们的)”。如:四、“其”作指示代词,可以指代个别的人或事物,可指代多数,一般都是远指,相当于现代汉语的“那、那个、那些、那里。”如:①句,“其址”指那个地方,“其后”指从那以后。②句,“其院”指那个禅院。③句,“其好游者”指那些爱好游赏的人。④句,“其欲出者”指那个要求出来的人。五、“其”作副词,放在句首,和放在句末的语气助词配合,表示反诘的语气,可译为“难道”,如:其孰能讥之乎?“其”表示反诘语气,相当于“岂”,可译为“难道”。六、“其”作助词,用来凑足音节,舒缓语气。如:既其出,则或咎其欲出者。“其”是助词,无实在意义,可不翻译。“既其出”可译为“出洞以后”。4.分别指出下列句中“其”字的意义和用法。(1)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________(2)我持白璧一双,欲与项王;玉斗一双,欲与亚父。会其怒,不敢献。________(3)今者项庄拔剑舞,其意常在沛公也。________(4)场主积薪其中。________(5)退而甘食其土之有。________(6)愿大王宽其罪,使得毕其辞。________(7)庄辛曰:“臣诚见其必然者也。”________(8)即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________(9)有蒋氏者,专其利三世矣。________(10)诸将以其故不亲附。________(11)蜀之鄙有二僧,其一贫,其一富。________(12)其竭力致死,无有二心。________(13)其济,君之灵也。________(14)其真无马也,其真不知马也?________(15)欲加之罪,其无辞乎?________(16)国无尉,其谁可而为之?________ (17)诸君其筹之。________(18)我自来东,零雨其蒙。________阅读理解与欣赏答司马谏议书王安石某启①:昨日蒙教②,窃以为与君实③游处④相好之日久,而议事每不合,所操之术⑤多异故也。虽欲强聒⑥,终必不蒙见察⑦,故略上报⑧,不复一一自辩。重念⑨蒙君实视遇⑩厚,于反复不宜卤莽,故今具道所以,冀君实或见怒也。盖儒者所争,尤在于名实。名实已明,而天下之理得矣。今君实所以见教者,以为侵官,生事,征利,拒谏,以致天下怨谤也。某则以谓:受命于人主,议法度而修之于朝廷,以授之于有司,不为侵官;举先王之政,以兴利除弊,不为生事;为天下理财,不为征利;辟邪说,难壬人,不为拒谏。至于怨诽之多,则固前知其如此也。人习于苟且非一日,士大夫多以不恤国事、同俗自媚于众为善。上乃欲变此,而某不量敌之众寡,欲出力助上以抗之,则众何为而不汹汹然?盘庚之迁,胥怨者民也,非特朝廷士大夫而已;盘庚不为怨者故改其度,度义而后动,是而不见可悔故也。如君实责我以在位久,未能助上大有为,以膏泽斯民,则某知罪矣;如曰今日当一切不事事,守前所为而已,则非某之所敢知。无由会晤,不任区区向往之至!注释:①[某启]信里写的是“安石启”。草稿用“某”字。②[蒙教]承蒙赐教(指来信)。③[君实]司马光的字。④[游处(chǔ)]同游共处。意思是“交往”。⑤[所操之术]指彼此的政治主张。操,持。术,观点。⑥[强聒(guō)]硬要(对方)听。聒,语声嘈杂刺耳。⑦[不蒙见察]不受(您)考虑。蒙,受。⑧[故略上报]所以只简单地给您回信。⑨[重念]又想。⑩[视遇]看待。[反复]指往返。[卤莽]同“鲁莽”,粗疏草率。[具道所以]详细地说出我所以这样做的理由。[冀]希望。[见恕]宽恕我。[尤在于名实]特别在于名和实(是否相符)。[天下之理得矣]天下的大道理就清楚了。[侵官,生事,征利,拒谏]这都是司马光信上指责的话。意思是:王安石变法,添设新官,侵夺原来官吏的职权;派人到各地推行新法,生事扰民;设法生财,与民争利;朝中有反对的意见,拒不接受。征,求。[以谓]认为。[受命于人主,议法度而修之于朝廷,以授之于有司]从皇帝那里接受命令,议订法令制度,又在朝廷上修正(决定),把它交给负有专责的官吏(去执行)。人主,君主。[不为]不能算是。[辟邪说,难壬人]抨击不正确的言论,驳斥巧辩的坏人。壬人,佞人、善于巧辩的人。[苟且]得过且过,不作长远打算。[非一日]不是一天(的事)了。[不恤]不顾。[同俗自媚于众](只顾)附和世俗的见解,向众人献媚讨好。[汹汹然]大吵大闹的样子。[盘庚之迁]指殷代国王盘庚为了巩固统治、避免自然灾害,将国都迁到殷(现在河南省安阳市)。[胥]皆,都。[非特]不仅。[度(duó)]计划。[度义而后动]考虑相宜就行动。义,适宜。[可悔]可以反悔的地方。[膏泽斯民]施恩惠给人民。膏,油。泽,雨露。这里都用作动词。[不事事]不做事,无所作为。前一个“事”作动词用,办事。[知]知道,这里有“领教”的意思。[无由会晤,不任区区向往之至]没有缘由见面,不胜内心仰慕之极。不任,不胜。区区,小,谦词,指区区之心。5.用文中原句回答王安石对司马光就其变法“侵官,征利,拒谏,以致天下怨谤也”指责的反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下列句加粗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7.翻译下列句子。(1)士大夫多以不恤国事、同俗自媚于众为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盘庚不为怨者故改其度,度义而后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至于怨诽之多,则固前知其如此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综合学习与探究8.西哲云:“我思故我在”,可见有自己的思想是十分重要的。读下面这个案例,说说你会如何判决,并写出理由。塞万提斯的小说《堂吉诃德》中,堂吉诃德有一次让他的男仆桑丘·潘沙当了巴拉塔利亚岛的总督。桑丘·潘沙在就任总督的第一天遇到了一个案子,涉及一条法律,这条法律规定从一个教区到另一个教区的过桥事项。桥边土地和桥的主人对过桥制订了这样一条法律:过桥者必须首先发誓声明他从哪里来,将要去干什么。如果他的誓言是真的,那么就让他过桥;但如果说谎,那么他就要在桥边的绞架上被绞死,不得宽恕。这条法律多少年来一直用得很好,直到有一天,来了一个人在桥头宣称:我发誓我要在桥边的绞架上被绞死,这就是我要干的事,舍此无他。守桥人为此左右为难,因为如果他们让这个人过桥,那么这个人发的誓言为假,因此他在说谎,所以他就该被绞死。但是,如果他们把他绞死,那么他发的誓言为真,就应该让他过桥。守桥人只得求助新来的总督桑丘·潘沙。桑丘·潘沙花了一些时间审查这个案子。因为这条桥的法律在绝大多数专场下用得很好,它保证只有那些真实说明要干什么的人才可以过桥。确实,桥边土地和桥的主人发现了这样一个聪明方法,以确保无赖和流浪者如果想要穿越他的领地必然要被捉住。但是,当这条法律面临一种特殊场合就不能处理好问题,它把自己缠绕进去了。如果某人来到桥上发誓要在绞架上被绞死,那么根据法律,无论对他做什么都要出错:让他自由过桥就意味着他说了谎,所以他该被绞死;但一旦把他绞死又意味着他发的誓是真的,所以就该让他自由过桥。桑丘·潘沙尝试了几种方法,但终究不能圆满解决问题。——《读者》2001.12答案点拨1.(1)入之愈深,其进愈难,而其见愈奇(2)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 (3)险以远,则至者少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4)而在己为有悔(5)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2.道:道路;说。为:存在;是。常:平常;经常。然:……的样子;然而。3.(1)pū:倒。(2)màn:磨灭。(3)jiù:责怪。(4)yí:平坦。(5)guī:珍贵美丽。(6)miù:错误。4.(1)他,代愚公。(2)他们,代“项王和亚父”。(3)他的,指项庄的。(4)它,代麦场。(5)第一人称代词,我的。(6)意思是:希望大王宽恕我的罪过,使我能够把我的话说完。第一人称代词,“我的”。(7)意思是:庄辛说:“我确实看到你这种行为的必然结果了。”第二人称代词,“你的”。(8)指示代词。(9)指示代词,这种。(10)指示代词,这个。(11)其中。(12)意思是:将尽力拼命作战,没有二心。将、将要。(13)意思是:如果成功,那是由于你的威灵。表假设,如果。(14)表选择,是……还是……(15)表反诘,难道。(16)意思是:国家没有尉,大概由谁能够担当它?表测度,大概。(17)意思是:诸位可要考虑这件事。表期望,可要。(18)助词,无义,可不译。5.受命于人主,议法度而修之于朝廷,以授之于有司,不为侵官;举先王之政,以兴利除弊,不为生事;为天下理财,不为征利;辟邪说,难壬人,不为拒谏。6.D(A或许,有的人;B名分,说出;C是,残存;D均为对于)7.(1)士大夫们大多把不顾国家大事,(只顾)附和世俗的见解,向众人献媚讨好作为好事。(2)盘庚不因为埋怨他的人而改变计划,考虑相宜就行动。(3)至于怨恨诽谤的人很多,是我本来以前就知道会这样。8.参考答案:假定这个人的誓言是真的,那么他只是一个真正想在桥边绞架上终结生命的人,而不是一个过桥的人,我们就应该把他绞死。因为,既然他不是一个想过桥的人,根据同一律,本法律不适用于他,本法律只对那些想过桥的人才适用,我们只能根据他本人的意愿把他绞死,而不能让他过桥。假定这个人的誓言是假的,他就是一个想过桥的人,又怕说出其真正意图过不了桥而被绞死,因而提出这么一个点子来难为守桥人,以此蒙骗过桥。那么根据这条法律的规定,他必须被绞死。因为他是一个想过桥的人,说了假话,本法律适用于他。把他绞死,并不意味着他说了真话而应让他自由过桥,前面已经证明,如果他的誓言是真的,那么法律对他不适用,但根据其意愿,也应把他绞死。总而言之,不管这个发誓的人说的是真话,还是假话,他都应该被绞死。因为如果誓言是真的,他不是过桥人,本法律不适用于他,按他本人的意愿,把他绞死;如果誓言是假的,那么他是过桥人,本法律运用于他,按照法律,他也应该被绞死。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