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文阅读]苏轼《日喻》阅读练习及答案
加入VIP免费下载

[古诗文阅读]苏轼《日喻》阅读练习及答案

ID:1071440

大小:53 KB

页数:4页

时间:2022-04-14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古诗文阅读]苏轼《日喻》阅读练习及答案[古诗文阅读]苏轼《日喻》阅读练习及答案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2题。日喻苏轼生而眇者不识日,问之有目者。或告之曰:“日之状如铜盘。”扣盘而得其声。他日闻钟,以为日也。或告之曰:“日之光如烛。”扪烛而得其形。他日揣樾,以为日也。日之与钟、樾亦远矣,而眇者不知其异,以其未尝见而求之人也。道之难见也甚于日,而人之未达也,无以异于眇。达者告之,虽有巧譬善导,亦无以过于盘与烛也。自盘而之钟,自烛而之樾,转而相之,岂有既乎?故世之言道者,或即其所见而名之,或莫之见而意之,皆求道之过也。然则道卒不可求欤?苏子曰:“道可致而不可求。”何谓致?孙武曰:“善战者致人,不致于人。”子夏曰:“百工居肆以成其事,君子学以致其道。”莫之求而自至,斯以为致也欤! 南方多没人,日与水居也。七岁而能涉,十岁而能浮,十五而能没矣。夫没者岂苟然哉?必将有得于水之道者。日与水居,则十五而得其道;生不识水,则虽壮,见舟而畏之。故北方之勇者,问于没人,而求其所以没,以其言试之河,未有不溺者也。故凡不学而务求道,皆北方之学没者也。昔者以声律取士,士杂学而不志于道,今也以经术取士,士知求道而不务学。渤海吴君彦律,有志于学者也。方求举于礼部,作《日喻》以告之。【注】①眇:盲人。②樾:一种形状像笛的乐器。③子夏:卜商,字子夏,孔子弟子。④没人:能潜入深水的人。9.对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扪烛而得其形扪:触摸B.皆求道之过也过:弊病C.然则道卒不可求欤?卒:通“猝”,仓猝D.昔者以声律取士取:择取10.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属错误的求“道”方法的一组是(3分)①扣盘而得其声②未尝见而求之人③莫之见而意之④学以致其道⑤莫之求而自至⑥问于没人,而求其所以没A.①②③B.①③⑤C.②④#from 本文来自爱师范文.is97.,全国最大的免费end#⑥D.④⑤⑥11.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盲人识日”比喻—个人只靠片面地拾取零碎的知识而对事物缺乏系统全面的了解,难免犯错误。B.指出了“昔”“今”之士对待“道”的错误态度和不足,肯定吴彦律的“有志于学”,劝勉吴彦律下功夫读书。C.认为,有的人求道就他自己的见解来阐明它,有的人求道虽没有理解它但借助主观猜度它,这都是求道中行之有效的策略和方法。D.运用“盲人识日”“北人学没”等寓言故事,让读者从对具体形象的体悟中明白所要讲的道理,同时,也增强了文章的生动性和说服力。12.请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9分)(1)生而眇者不识日,问之有目者。(3分)(2)而人之未达也,无以异于眇。(3分)(3)故凡不学而务求道,皆北方之学没者也。(3分)13.请用斜线(/)给下面短文中画线的部分断句。(断句不超过6处)(3分) 薛谭学讴于秦青,未穷青之技自谓尽之遂辞归秦青弗止饯于郊衢抚节悲歌声振林木,响遏行云。薛谭乃谢,求反。终身不敢言归。答案:9.C(卒:终于、最终)10.A(排除④⑤即可)11.C(“行之有效的策略和方法”与原文意思相悖)12.(1)(一个)一出生就双目失明的人不认识太阳,向眼睛好的人问太阳是什么样子。(“者”“之”各1分,整体通顺1分)(2)而人们不通晓道的情况与生来就不认识太阳的瞎子没有什么不同。(“达”“异”各1分,整体通顺1分)(3)所以凡是不(老老实实地)刻苦学习而专力强求道的,都是像北方的学习潜水的一类的人。(“务”“学没”各1分,整体通顺1分)13.未穷青之技/自谓尽之/遂辞归/秦青弗止/饯于郊衢/抚节悲歌/声振林木【评分参考】每处0.5分,断句超过6处,每多一处扣0.5分,扣完本小题分为止。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