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愈 原毁 优秀课件
加入VIP免费下载

韩愈 原毁 优秀课件

ID:1070460

大小:516 KB

页数:42页

时间:2022-04-14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韩愈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韩愈名句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口不绝吟于六艺之文,手不停披于百家之编。焚膏油以继晷,恒兀兀以穷年。 原毁韩愈 韩愈(768—824)字退之,唐河南河阳人.文学家,哲学家,古文运动倡导者。韩昌黎:河北省昌黎的韩氏是望族。韩文公:死后谥“文”。韩吏部:最后的官职是吏部侍郎。幼年贫穷,刻苦自学,25岁中进士,29岁后才任宣武节度使属官,后来任国子监祭酒,吏部侍郎等职,中间曾几度被贬。著《昌黎先生集》四十卷。其散文题材广泛,内容深刻,形式多样,语言质朴,气势雄壮。 古文运动以复古为名的文风改革运动。和柳宗元一起提出“文以载道”“文道结合”的观点,主张学习先秦两汉“言之有物”“言贵创新”的优秀散文,坚决摒弃只讲形式不重内容华而不实的文风。把文体从六朝以来浮艳的骈文中解放出来,奠定了唐宋实用散文的基础。苏轼因此称他“文起八代之衰”。明人列他为“唐宋八大家”之首。 韩愈、柳宗元、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曾巩、王安石 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韩愈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阳路八千。欲为圣明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知汝远来应有意,好收吾骨瘴江边。[背景]韩愈一生,以辟佛为己任,晚年上《谏佛骨表》,力谏宪宗“迎佛骨入大内”,触犯“人主之怒”,差点被定为死罪,经裴度等人说情,才由刑部侍郎贬为潮州刺史。 写作背景在韩愈生活的中唐时期,朝廷中世袭贵族与通过科举进入仕途的官吏相互排挤倾轧,嫉贤妒能,于人求全责备,于己务求宽容,以致发展为后来的朋党之争。一般的人士中也存在相互攻讦的情形,才德杰出的人很难不受毁谤。所谓“事修而谤兴,德高而毁来”,“士之处此世,而望名誉之光,道德之行,难已。”韩愈站在中小地主阶级及有德之士一边,为他们鸣不平。希望引起当权者注意,采取措施纠正这股歪风邪气,于是写下了《原毁》。 “五原”:原道、原性、原毁、原人、原鬼解题:原毁专用以推论事理根源的一种文体。原:推求根源,推究毁:诋毁、诽谤《原毁》探求在士大夫中间产生毁谤的根源 读熟读通1.圈划并摘录出文中标志行文结构思路的句子。2.推断文意时,应注意形式整齐的对偶、对比、排比句之间相同位置词语语义的相同、相反或相补的关系。3、预习作业读《原毁》,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疏通文意,标画疑难,练习一、二、三写在书上;梳理文章脉络,争取列出结构提纲。 梳理文意1-4段5-7段8段9段 第一段古之君子,其责己也重以周,其待人也轻以约。责:要求。重:严格。周:周密、全面。待:对待,要求轻:宽容约:简少。古时候的君子,他要求自己严格而全面,他对待别人宽容又简少。 重以周,故不怠;轻以约,故人乐为善。以:而,表并列关系的连词严格而全面,所以就不怠惰;宽容而简约,所以别人就愿意做好事。闻古之人有舜者,其为人也,仁义人也;求其所以为舜者,责于己曰:“彼,人也,予,人也;彼能是,而我乃不能是!”›求:寻求,探究。所以:……的原因是:这样。乃:却听说古代的圣人舜,他的做人,是个仁义的人。探究舜所以成为圣人的原因,就要求自己说:“他是个人,我也是个人,他能这样,我却不能这样!” 早夜以思,去其不如舜者,就其如舜者。以:而,连词,表修饰。其:那,代词就:追求,仿效。译文:早晚都在思考,去掉那不如舜的行为,做那些符合舜的行为。闻古之人有周公者,其为人也,多才与艺人也,(古之君子)听说古人中间有个叫周公的,他的为人,是一个多才多艺的人。 求其所以为周公者,责于己曰:“彼,人也,予,人也;彼能是,而我乃不能是!”早夜以思,去其不如周公者,就其如周公者。(古之君子)探究他之所以成为周公的原因,就要求自己说:“他是个人,我也是个人,他能这样,我却不能这样!”早晚都在思考,去掉那不如周公的地方,发扬那些与周公相似的地方。 舜,大圣人也,后世无及焉;周公,大圣人也,后世无及焉;是人也,乃曰:“不如舜,不如周公,吾之病也。”›焉:代词,他。›是人:这人,指上文所说的“古之君子”。›乃:却。›病:弊病,缺点。舜,是大圣人,后代没有能赶得上他的,周公,是大圣人,后代没有能赶得上他的;这些君子却说:“赶不上舜,赶不上周公,就是我的缺点。”是不亦责于身者重以周乎?这不就是要求自身既严格又全面吗? 其于人也,曰:“彼人也,能有是,是足为良人矣;能善是,是足为艺人矣。”›其:他,指古之君子。›是:这。›足:足够,足以。艺人:有才能的人。他对待别人,说道:“那个人啊,能有这点,这就足够算是个善良的人了;能擅长这个,这就足够算是个有才技的人了。”取其一,不责其二,即其新,不究其旧,恐恐然惟惧其人之不得为善之利。›即:关注,就……看。›然:……的样子。(他们)只要求别人有某一个方面的长处,而不苛求他的其它方面;就他现在的(表现)看,不追究他的过去,提心吊胆只害怕别人得不到做好事应得的益处。 一善易修也,一艺易能也,其于人也,乃曰:“能有是,是亦足矣。”曰:“能善是,是亦足矣。”›易:容易。修:学习,求进步。›能:学会,掌握。›乃:却是:这个,指优点一件好事是容易做到的,一种技能是容易掌握的,他对待别人,却说:“能够有这样的优点,这也就够了。”又说:“能够擅长这个,这就够了。”不亦待于人者轻以约乎!›亦:也就是这不也就是要求别人宽容又简少吗? 第一部分古之君子责己待人的良好态度其责己也重以周:高标准、严要求其待人也轻以约:低标准、不苛求、与人为善 第一部分:古之君子举例:责己重以周——就舜就周公例待人轻以约——己(泛例)具体表现:责己——去其不如周公者,就其如周公者。待人——取其一,不取其二;即其新,不究其旧。结果:重以周,故不怠;轻以约,故人乐为善; 第二部分今之君子则不然。其责人也详,其待己也廉。则:却然:这样详:详尽、全面。廉:少。现在的君子可不是这样,他要求别人周详,他要求自己很少。详,故人难于为善;廉,故自取也少。自取:自己取得(进步或收获)。(对别人要求)周详,所以别人难以做好事;(对自己要求)很少,所以自己的收获就少。 己未有善,曰:“我善是,是亦足矣。”己未有能,曰:“我能是,是亦足矣。”善1:优点,长处。善2:擅长。自己没有什么优点,说:“我擅长这个,这就足够了。”自己没有什么才能,说:“我掌握了这个本领,这就够了。”外以欺于人,内以欺于心,未少有得而止矣,不亦待其身者已廉乎?以:来,表目的的连词。欺:欺骗。于:介词,引出动作对象,不译。少:稍已:太、甚,表程度的副词。对外欺骗别人,对内欺骗良心,还没有多少收获就停止下来,这不就是要求自身太少了吗? 其于人也,曰:“彼虽能是,其人不足称也;彼虽善是,其用不足称也。”足:值得称:称赞。用:功用,本领。他们要求别人,说:“他虽然能做这个,但他的人品不值得赞美;他虽然擅长这个,但他的本领不值得称赞。”举其一,不计其十;究其旧,不图其新。恐恐然惟惧其人之有闻也。计:考虑。究:追究。图:考虑。闻:名誉、声望。抓住他一方面的欠缺而不考虑他多方面的长处,只追究他的过去而不考虑他的今天,提心吊胆只怕别人有声望。 是不亦责于人者已详乎?›已:太这不就是要求别人太周全了吗?夫是之谓不以众人待其身,而以圣人望于人,吾未见其尊己也。›是:这›谓:称做,叫做。之:提宾标志,助词,不译。之谓:这就叫做……,说的就是……以:用身:自身,自己。而:却这就叫不用一般人(的标准)要求自己,却用圣人的标准希望(苛求)别人,我没有看出他是尊重自己的啊! 第二部分今之君子责人待己的错误态度待己廉:低标准、无要求责人详:高标准、苛责人、惧人闻达(同第一段形成古今鲜明对比,揭示出当时毁谤成风的情况。)今之君子责人待己的现实后果会是什么?对人求全——压制人才责己太宽——骄横自是 第三部分虽然,为是者,有本有原,怠与忌之谓也。›然:这样›之谓:说的就是……虽然这样,这样做是有根有源的,这根源就是所说的怠惰和忌妒啊。怠者不能修,而忌者畏人修。›修:学习,求进步。怠惰的人不能有进步,而忌妒的人害怕别人有进步。吾常试之矣。尝试语于众曰:“某良士,某良士。”我不止一次地试验过。(我)曾经试着对大家说:“某人是好人,某人是好人。” 其应者,必其人之与也;不然则其所疏远、不与同其利者也;不然则其畏也。不若是,强者必怒于言,懦者必怒于色矣。应:附和与:结交,亲附。然:这样,指代“其人之与”。然:这样,指代“其所疏远”。是:这样,指代以上三种情况。那随声附和的,一定是他的朋友;要不,就是和他疏远,和他没有相同利害的人;要不,就是害怕他的人。如果不属于这三种情况,那么强硬的人一定从嘴里说出愤怒的话,懦弱的人一定会从脸色上露出愤怒。 又尝语于众曰:“某非良士,某非良士。”我又曾经对大家说:“某人不是好人,某人不是好人。”其不应者,必其人之与也;不然则其所疏远、不与同其利者也;不然则其畏也。不若是,强者必说于言,懦者必说于色矣。›说:同“悦”,高兴。那不随声附和的人,一定是他的朋友;要不,就是和他疏远,和他没有相同利害的人;要不,就是害怕他的人。如果不属于这三种情况,强硬的人一定会连声赞同,懦弱的人一定会喜形于色。 是故事修而谤兴,德高而毁来。是:这个;故:缘故是故:因此。修:完满,治理好。因此,事情办好了,诽谤便随之产生;品德高尚了,诋毁也就随之而来。呜呼!士之处此世,而望名誉之光,道德之行,难已!光:发扬光大,显著行:畅行已:通“矣”唉!读书人生活在这样的世界上,却希求名誉昭著,道德畅行,真是难啊! 将有作于上者,得吾说而存之,其国家可几而理欤!作:作为。存:留心、牢记。其:恐怕,大概,表推测语气的副词。几:庶几,差不多。理:治,太平,安定。居于上位而将要有作为的人,听取我的说法而记在心中,大概国家就可以差不多治理好了吧! 第三部分1、本段核心:提示出“毁”产生的根源:为是者有本有原,怠与忌之谓也。2、怠与忌的具体所指?怠——自己不求进步(不能修)忌——害怕别人有进步(畏人修)3、本段所运用的论据?理论论据:怠者不能修,而忌者畏人修事实论据:举例——称赞某人、批评某人 全文结构提纲全文四部分1-4节:古之君子之责己待人的良好态度5-7节:今之君子之责人待己的错误态度8节:揭示“毁”之根源——怠与忌9节:指出恶果,阐明意图。 主题本文探寻在士大夫中间产生毁谤的根源,谴责了“今之君子”习于毁谤的恶劣风气,目的在于想扭转这股歪风,有助于国家的治理。 对比论证作者是如何运用对比手法来展开论述的?试分析本文的对比论证。1、“舜,大圣人也,后世无及焉;周公,大圣人也,后世无及焉”将周公与舜进行对比,来体现对自己要求严格而全面。又拿古之君子与今之君子对比,来表明懒惰的人不能修养品行,而嫉妒别人的人害怕别人进步。 2、文篇文章以古今君子相比,比较他们对己对人态度的不同,在描述古今君子的表现时,又对人对己的不同构成对比,后又以某良士和某非良士一正一反作对比。3、文章将“古之君子”和“今之君子”作对比,古之君子“其责己也重以周,其待人也轻以约”,严于律己,宽以待人,以舜和周公为例,他们对于他人“取其一不责其二,即其新不究其旧”。“今之君子则不然。其责人也详,其待己也廉”,要求别人全面要求自己很少,对他人“举其一不计其十,究其旧不图其新”。作者从对己对人的态度两方面进行了正反对比论证。 4、文章将古之君子和今之君子责人待己的态度与方法作对比,来探寻士人之间相互诋毁的根源。如,古之君子“其责己也重以周,其待人也轻以约”,“今之君子则不然。其责人也详,其待己也廉”,体现出古之君子责己严格全面,要求别人宽容简少,更注重自我的修养,而今之君子只注重别人的好坏过失,对自己却宽松懈怠。今之君子对人要求全面就会发现别人的不足和过失,人们很难做好事,对自己要求放松了,则会使人没有进步,收获少,因此士人之间相互诋毁。 孔子:“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论语》)“古之君子”相当于孔子的“君子”“今之君子”相当于孔子的“小人”“今之君子则不然”,不然者,就是孔子所说的“小人反是”。 9月16日作业预习《窗》:1.读文章不少于三遍,标画体现作者对“窗”的认识和思考的关键句,在笔记本上写出本文作者的行文思路,也可以用思维导图或图文结合的形式来梳理2.作者在文中多处将“门”和“窗”对比着写,请在阅读中标画出具体的句子,在作业本上分条概述出“门”和“窗”的异同。3.从文中选择并摘录2句你认为比较有趣或耐人寻味的话,写一写你选择它们的理由。提示:可以从语言表达方面谈,可以从它给你的启发或引发你的思考方面谈……. 9月18日作业1、读梁衡《读韩愈》一文,体会韩愈的人格魅力,做一些摘抄,写一写阅读感受。2、打印《劝学》和《原毁》练习,并独立完成。 博爱之谓仁,行而宜之之谓义;由是而之焉之谓道,足乎己而无待于外之谓德。仁与义为定名,道与德为虚位。故道有君子小人,而德有凶有吉。老子之小仁义,非毁之也,其见者小也。坐井而观天,曰天小者,非天小也。彼以煦煦为仁,孑孑为义,其小之也则宜。其所谓道,道其所道,非吾所谓道也;其所谓德,德其所德,非吾所谓德也。凡吾所谓道德云者,合仁与义言之也,天下之公言也。老子之所谓道德云者,去仁与义言之也,一人之私言也。原道 博爱叫做仁,合宜于仁的行为叫做义,从仁义再向前去的叫做道,自身具有而不依赖外界的叫做德。仁和义是意义确定的名词,道和德是意义不确定的名词,所以道有君子之道和小人之道,而德有吉德和凶德。老子轻视仁义,并不是诋毁仁义,而是由于他的观念狭小。好比坐在里井看天的人,说天很小,其实天并不小。老子把小恩小惠认为仁,把谨小慎微认为义,他轻视仁义就是很自然的了。老子所说的道,是把他观念里的道当作道,不是我所说的道。他所说的德,是把他观念里的德当作德,不是我所说的德。凡是我所说的道德,都是结合仁和义说的,是天下的公论。老子所说的道德,是抛开了仁和义说的,只是他一个人的说法。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