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亭集序李英才
加入VIP免费下载

兰亭集序李英才

ID:1060393

大小:1.35 MB

页数:36页

时间:2022-04-08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兰亭集序王羲之高一备课组李英才 王羲之东晋书法家、文学家,字逸少。少有美誉,为人任性真率,胸怀豁达,为时人所重,目为“国举”(全国推崇的出类拔萃的人物),为官至右军参军,世称“王右军”。他书法精绝,行草书最能体现雄逸流动的艺术美。论者称其笔势,以为飘若浮云,矫若惊龙。为我国历史上最著名的书法家,后世誉之为书圣。简介 文体知识I《兰亭集序》是一篇序言。“序言”简称“序”,也叫前言,属实用文体,同“跋”是一类。列于卷首叫序,附于卷末叫“跋”。其作用在于推荐介绍某人著作或某一材料,说明写作目的、主要内容或一些同书本有关的事情,帮助读者更好地去阅读或理解。序言,有自己作的,叫“自序”;也有请他人写的,叫“他序”,他序除了介绍著作外,往往还有一些评价的内容。 文体知识II作为文章的体裁,序有书序和赠序之分。书序相当于前言后记,一般是介绍作家的生平或成书过程与宗旨,为阅读和评价作品提供一定的参考资料,或给以必要的引导,如《兰亭集序》。赠序是临别赠言性质的文字,内容多是勉励、推重、赞许之辞。表达离别时的某种思想感情,往往因人立论,阐明某些观点,相当于议论性散文,如《送东阳马生序》。 文章背景古人每年三月初三,为求消灾除凶,到水边嬉游,称为修禊。东晋永和九年(353)三月初三,大书法家王羲之和当时名士谢安等42人来到这里修禊,举行了一次别开生面的诗歌会。一群文人雅士,置身于崇山峻岭茂林修竹之中,列坐曲水两侧,将酒觞(杯)置于清流之上,任其飘流,停在谁的前面,谁就即兴赋诗,否则罚酒。王羲之将与会者的37首诗汇集起来,编成一本集子,并借酒兴写了一篇324并借酒兴写了一篇324字的序文,这就是著名的《兰亭集序》。为“天下第一行书”。 [再现“兰亭雅集”盛况]2005年4月11日,是“兰亭雅集”1652周年的纪念日。东晋永和九年的兰亭集会历来被认为是一次文人雅士的活动。 《兰亭集序》共28行,324个字,是王羲之33岁时的得意之作。全篇行楷书体,既有行书的圆活随意,又有楷书的谨严规矩,将熟练地笔法与优美的结构完美的结合起来,每一字都被王羲之创造出一个生命的形象,有筋骨血肉完足的丰驱,且赋予各自的秉性、精神、风仪:或坐、或卧、或行、或走、或舞、或歌,虽尺幅之内,群贤毕至,众相毕现。王羲之智慧之富足,不仅表现在异字异构,而且更突出地表现在重字的别构上。序中有二十多个“之”字,无一雷同,各具独特的风韵,令人叫绝。 朗读课文:多音字:会稽(kuàijī)感慨系之(xì)曾不知老之将至(zēng)生字:癸(guǐ)丑修禊(xì)流觞(shāng)形骸(hái)游目骋(chěng)怀齐彭殇(shāng) 研习第一自然段: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事也。⑴.古代纪年方法:年号纪年和干支纪年。   (2).修:做。禊事:禊,一种祭礼。古代一种风俗,到水边洗濯、嬉游,并进行祈福消灾的仪式。(第一句:时间、地点、集会的原因。) 群贤毕至,少长咸集。毕:都。咸:都。修:长、高。贤:形容词作名词,贤士。少长:形容词作名词,年轻的人,年长的人。(第二句:与会者。) 此地有崇山峻岭 茂林 修竹 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映:映衬。带:名词动用,像衣带一样围绕。 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引以为流觞曲水:引,引导。引(之),省略宾语“之”,清流激湍。流觞,把酒杯浮在水面上,循水而下,流于谁前,谁来取饮。曲水,引水环曲为渠。曲:使动,使(水)弯曲次:旁边盛,盛大。觞,古代喝酒的器具,这里解释为饮酒。(名词作动词)咏,用诗词来赞颂或叙述,指作诗。以,来。幽情:深藏内心的感情 (第四句:宴饮之乐) 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天气)是,指示代词,这。惠风,和风。 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仰观、俯察: 古人观照自然、人生的两种方式。品类:指自然界的万物。 所以:用来 游目骋怀:纵展眼力,开阔胸怀。 极:穷尽 娱:乐趣。信:实在。(第六句:作者的主观感受。) 思考并做练习:1.第一段是按怎样的顺序记叙兰亭盛会的?明确:先总叙时间、地点及集会,再叙人、地、事、乐。2.文中描绘物象的语句是()。3.描绘物候的语句是()。4.描摹人物动作的语句是()。5.描绘神态和情怀的语句是()。6.王实甫《西厢记》:“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良辰、美景、赏心、乐事被视为人生四大快事。作者依据什么说这次聚会“信可乐也”?这句话在第一段中起到什么作用?人贤:群贤毕至,少长咸集美景:崇山峻岭,茂林修竹,清流激湍,映带左右良辰:天朗气清,惠风和畅乐事:流觞曲水,一觞一咏赏心:仰观俯察,游目骋怀“信可乐也”的作用:对聚会情景的总结,突出了情感的主旋律——“乐”。 重点回顾实词:毕:都。例,群贤毕至。咸:都。例,少长咸集。修:(1)长、高。例,茂林修竹。(2)做。例,修禊事也。集(1)聚集。例,少长咸集。(2)许多文章或诗歌编辑在一起,形成一本书,这本是叫做“集”。例,《兰亭集》。次:旁边。词类活用:群贤毕至:形容词作名词,贤士。少长咸集:形容词作名词,年轻的人,年长的人。流觞曲水:使动,使……流,使(水)弯曲。映带左右:名词动用,像衣带一样围绕。特殊句式: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介词短语后置)虽无丝竹管弦之盛(定语后置)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定语后置) 写景:以“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写山以“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写水短短的十六个字就将兰亭四周的景色写尽,渲染了清幽的气氛,使人心旷神怡。叙事:如“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亦足以畅叙幽情”,所用皆普通词汇,极少形容词,却将宴会进行中所有重要的细节都写了出来,也表现了与会人士的高雅情致。文笔洗练自然有致 第二课时人们常说:"好花不常开,好景不常在",天下没有不散的筵席,看看在接下来的一段中,又表现了作者什么心情?找出最能体现作者情感的一个字"痛"。(作者怎样的情感以及变化)1、讲析第二段:(死生)之痛。思考:本段作者的观点是什么?是如何逐层阐述的?第二段所议论的问题是———————。死生亦大矣。 作者的议论跟前一段是怎样联系的?用“人之相与(人的交往),俯仰一世(过得很快)”句承上启下,由此引发对生活的感慨,自然之极。接着作者指出两种生活方式的人,都是在美好的时光中“快然自足,曾不知老之将至”,事过境迁,又留恋于过去的美好时光,即留恋于生之乐。接着笔锋一转,由生说到死(终期于尽),死即失去美好的生活,多让人心痛,至此,作者得出“死生之大”的观点是水到渠成。 第二段:对人生的思考人在美好的时光中总会感到“快然自足,曾不知老之将至”,而在事过境迁之后不免感慨横生。这种人人都有的情怀说明了一个事实:不管生活方式有怎样的不同人总是留恋于生活中那些美好的事物,也就是留恋于有生之乐。接着由生到死,指出人总是要死的,不能永远保有那美好的留恋。死生亦大矣 第三自然段由读古人“兴感”之作时的体验“若合一契”说明古人也有感于死生;然后批判当前士大夫阶层中“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的虚无主义思想,这在玄谈之风盛行的东晋时代是有积极意义的,体现了作者积极的人生观。接着文章以“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悲夫”的慨叹,将话题巧妙地引到诗集的编成及其意义上来,交代了作序的目的。 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第一句:眼前聚会盛况,引起人生感悟。⑴.与:结交,交往   ⑵.俯仰:社会人事周旋应酬第二句:两种生活态度:"晤言一室"与"放浪形骸"⑴.或:有的人   ⑵.晤言:对面交谈   ⑶.因:就着   ⑷.放浪:放纵无拘束 虽趣舍万殊,静躁不同,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快然自足,曾不知老之将至;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第三句:两种生活感受:"快然自足"与"感慨系之"⑴.趣:通"趋",往,追求   ⑵.曾:竟,乃   ⑶.老之将至:"叶公问孔子于子路,子路不对。子曰:’子奚不曰: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论语·述而》)   ⑷.之:往,到达   ⑸.系:附着 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第四句:过渡深化:生之无常--死之无奈⑴.向:以前   ⑵.俯仰:时间很短   ⑶.犹:尚且   ⑷.之:代事,指"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   ⑸.况:何况   ⑹.修短:寿命长短   ⑺.期:至,及 古人云“死生亦大矣”,岂不痛哉?第五、六句:得出"死生亦大"的结论,令人悲痛。仲尼曰:"死生亦大矣,而不得与之变,虽天地覆坠,亦将不与之遗。"(《庄子·德充符》) 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第一句:指出古今兴感相同这一现象。⑴.若合一契:(古人兴感之由)象符契一样相合   ⑵.不能喻之于怀:心里却不明白是什么原因(为何叹息悲伤?) 第二句:批驳"死生一体"的观点,解释"兴感之由"。⑴.固:本来   ⑵.一死生:把死和生看作一体     齐彭殇:把长命和短命等同"天下莫大于秋毫之末,而太山为小;莫寿于殇子,而彭祖为夭。"(《庄子·齐物论》) 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悲夫!第三句:死生之大,千古同慨,人们将永远处于困境之中。⑴.犹:如同 故列叙时人,录其所述。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第四、五句:指出结集的目的:引起后人对这个问题的关注与共鸣。⑴.述:陈述,创作   ⑵.所以:……的原因   ⑶.致:情趣 第三段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千古同心,千古同慨,作者的思绪从有限转入无限,又归结到《兰亭集》的撰集上,既点出了作序的缘起,又留下了无穷的回味。随着时光的流逝,人的生命也终有尽期。作者在感时之余,转为伤逝。把庄子之言斥为“虚诞”和“妄作。”不能学太上之忘情,忘掉生和死的界限。 思想观点:作者的死生观:死生亦大,在深沉的感慨中暗含对生命的热爱。情感:(修禊)之乐(死生)之痛(今昔)之悲 写景:以“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写山以“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写水短短的十六个字就将兰亭四周的景色写尽,渲染了清幽的气氛,使人心旷神怡叙事:如“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亦足以畅叙幽情”,所用皆普通词汇,极少形容词,却将宴会进行中所有重要的细节都写了出来,也表现了与会人士的高雅情致。抒情:如“情随事迁,感慨系之”,说出了古往今来人们的普遍感受:在回忆往事时,尽管感情上已经发生了变化,仍免不了产生这样那样的感慨。文笔洗练自然有致 默读浏览全文,讨论课后练习二诗集的由来句子:“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内容的产生)。“故列叙时人,录其所述”(诗集的行成)。编集的目的句子:“后之览者,亦有感于斯文”。行文的妙处在说明二者时,作者并不特别予以指出,而是采用交错的手法自然带出。正是由于“群贤”、“少长”至集于宜人的景色之中,“流觞曲水”,才有“畅叙幽情”的“一觞一咏”;正是由生之乐,想到生之“终期于尽”、“后之视今,亦由今之视昔”,所以才有“列叙是人,录其所述”之举,并使之传于后世,这样才能达到“后之览者,亦有感于斯文”的编集目的。 精彩词句群贤毕至,少长咸集。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天朗气清惠风和畅游目骋怀放浪形骸情随事迁世殊事异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