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任安书》《渔夫》课后练习
加入VIP免费下载

《报任安书》《渔夫》课后练习

ID:1059952

大小:68 KB

页数:5页

时间:2022-04-08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报任安书》《渔夫》课后练习班级姓名(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5题。(18分)(甲)且负下未易居,下流多谤议,仆以口语遇遭此祸,重为乡党所笑,以污辱先人,亦何面目复上父母之丘墓乎?虽累百世,垢弥甚耳!是以肠一日而九回,居则忽忽若有所亡,出则不知其所如往,每念斯耻,汗未尝不发背沾衣也!身直为闺阁之臣,宁得自引深藏于岩穴邪?故且从俗浮沉,与时俯仰,以通其狂惑。今少卿乃教以推贤进士,无乃与仆之私心剌谬乎?今虽欲自雕琢,曼辞以自饰,无益,于俗不信,适足取辱耳。要之死日,然后是非乃定。书不能悉意,故略陈固陋。谨再拜。(《报任安书》)(乙)屈原既放,游于江潭,行吟泽畔,颜色憔悴,形容枯槁。渔父见而问之曰:“子非三闾大夫与?何故至于斯?”屈原曰:“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是以见放。”渔父曰:“圣人不凝滞于物,而能与世推移。世人皆浊,何不淈其泥而扬其波?众人皆醉,何不餔其糟而歠其醨?何故深思高举,自令放为?”屈原曰:“……安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宁赴湘流,葬于江鱼之腹中。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俗之尘埃乎?”渔父莞尔而笑,鼓枻而去,乃歌曰:“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吾足。”遂去,不复与言。(《渔父》)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下流多谤议下流:身处下流,指地位卑微,名声不佳B.以通其狂惑通:通过C.形容枯槁形容:形体和容貌D.可以濯吾缨缨:系帽的带子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A.是以见放//以通其狂惑B.且负下未易居//故且从俗浮沉C.虽累百世,垢弥甚尔//虽万被戮,岂有悔哉D.渔父莞尔而笑//何不淈其泥而扬其波?3.下列句子中不同于其它句式的一项是()(3分)A.重为乡党所笑B.是以见放C.奚以知其然也D.刘夙婴疾病4.选出对两段文字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渔父》一文中的“渔父”形象,被赋予一种文化内涵。作为道家思想的传承者,他是纵情山水、超世旷达的隐逸思想和人格的象征。B.《渔父》一文通过对比突出了屈原的高洁美好品质。C.在《报任安书》一文中我们看到,司马迁身受“腐刑”,深以为辱,但他以此愤而著书,成就《史记》。D.余秋雨曾说过,中国文人在精神品德上的高峰是屈原和司马迁。但不可否认,屈原的“纵身一跳”相较于司马迁的“隐忍苟活”更能表现文人节气。5.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6分)(1)今少卿乃教以推贤进士,无乃与仆之私心剌谬乎?(3分)(2)圣人不凝滞于物,而能与世推移(3分)(二) 少卿足下:曩者辱赐书,教以慎于接物,推贤进士为务。意气勤勤恳恳,若望仆不相师,而用流俗人之言。仆非敢如是也。请略陈固陋。阙然久不报,幸勿为过。仆之先人非有剖符丹书之功,文史星历,近乎卜祝之间,固主上所戏弄,倡优畜之,流俗之所轻也。假令仆伏法受诛,若九牛亡一毛,与蝼蚁何以异?而世又不与能死节者比,特以为智穷罪极,不能自免,卒就死耳。何也?素所自树立使然也。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用之所趋异也。太上不辱先,其次不辱身,其次不辱理色,其次不辱辞令,其次诎体受辱,其次易服受辱,其次关木索、被箠楚受辱,其次剔毛发、婴金铁受辱,其次毁肌肤、断肢体受辱,最下腐刑极矣!传曰:“刑不上大夫。”此言士节不可不勉励也。猛虎在深山,百兽震恐,及在槛阱之中,摇尾而求食,积威约之渐也。故士有画地为牢,势不可入;削木为吏,议不可对,定计于鲜也。今交手足,受木索,暴肌肤,受榜棰,幽于圜墙之中。当此之时,见狱吏则头枪地,视徒隶则心惕息。何者?积威约之势也。及以至是,言不辱者,所谓强颜耳,曷足贵乎!且西伯,伯也,拘于羑里;李斯,相也,具于五刑;淮阴,王也,受械于陈;彭越、张敖,南面称孤,系狱抵罪;绛侯诛诸吕,权倾五伯,囚于请室;魏其,大将也,衣赭衣、关三木;季布为朱家钳奴;灌夫受辱于居室。此人皆身至王侯将相,声闻邻国,及罪至罔加,不能引决自裁,在尘埃之中。古今一体,安在其不辱也?由此言之,勇怯,势也;强弱,形也。审矣,何足怪乎?夫人不能早自裁绳墨之外,以稍陵迟,至于鞭箠之间,乃欲引节,斯不亦远乎!古人所以重施刑于大夫者,殆为此也。夫人情莫不贪生恶死,念父母,顾妻子;至激于义理者不然,乃有所不得已也。今仆不幸,早失父母,无兄弟之亲,独身孤立,少卿视仆于妻子何如哉?且勇者不必死节,怯夫慕义,何处不勉焉!仆虽怯懦,欲苟活,亦颇识去就之分矣,何至自沉溺累绁之辱哉!且夫臧获婢妾,犹能引决,况仆之不得已乎?所以隐忍苟活,幽于粪土之中而不辞者,恨私心有所不尽,鄙陋没世,而文采不表于后也。(节选自司马迁《报任安书》)1.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念父母,顾妻子顾:顾念B、亦颇识去就之分矣分:分界C、恨私心有所不尽恨:遗憾D、而文采不表于后世也表:表扬2.句式与“至激于义理者不然”不相同的一项()A、是以见放   B、重为乡党所笑C、少卿视仆于妻子何如哉     D、见笑于大方之家3.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的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①所以隐忍苟活,幽于粪土之中而不辞者②古者富贵而名磨灭,不可胜记③思垂空文以自见④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是以见放A.①与②相同,③与④不同。B.①与②相同,③与④相同。C.①与②不同,③与④相同。D.①与②不同,③与④不同。4.下列叙述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A.文中谈到李斯等人虽身至王侯将相,刑罚加身却也难逃受辱的境地。B.作者身受“腐刑”却不以为辱,反而把它作为著书立说的动力。C.作者把人对生死的态度分成三种即顾念父母妻子,“激于义理者不然”,含垢忍辱完成事业。D.文中谈到士大夫应该在受辱之前为守气节而死,不能到了身受鞭杖的时候才想到死。据此可推断司马迁在受刑后为自己没有及早守节而死可能后悔过。5.翻译下列句子。(5分)(1)古今一体,安在其不辱也?(2分)(2)由此言之,勇怯,势也;强弱,形也。审矣,何足怪乎?(3分)(三)(18分) ①夫人情莫不贪生恶死,念父母,顾妻子,至激于义理者不然,乃有所不得已也。今仆不幸,早失父母,无兄弟之亲,独身孤立,少卿视仆于妻子何如哉?且勇者不必死节,怯夫慕义,何处不勉焉!仆虽怯懦,欲苟活,亦颇识去就之分矣,何至自沉溺缧绁之辱哉!且夫臧获婢妾,犹能引决,况仆之不得已乎?所以隐忍苟活,幽于粪土之中而不辞者,恨私心有所不尽,鄙陋没世,而文采不表于后也。……②仆窃不逊,近自托于无能之辞,网罗天下放失旧闻,考之行事,稽其成败兴坏之理。上计轩辕,下至于兹,为十表,本纪十二,书八章,世家三十,列传七十,凡百三十篇。亦欲以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草创未就,会遭此祸,惜其不成,是以就极刑而无愠色。仆诚以著此书,藏之名山,传之其人,通邑大都,则仆偿前辱之责,虽万被戮,岂有悔哉?然此可为智者道,难为俗人言也!③且负下未易居,下流多谤议。仆以口语遇遭此祸,重为乡党所笑,以污辱先人,亦何面目复上父母之丘墓乎?虽累百世,垢弥甚耳!是以肠一日而九回,居则忽忽若有所亡,出则不知所如往。每念斯耻,汗未尝不发背沾衣也。身直为闺阁之臣,宁得自引深藏于岩穴邪?故且从俗浮沉,与时俯仰,以通其狂惑。今少卿乃教以推贤进士,无乃与仆之私心剌谬乎?今虽欲自雕琢,曼辞以自饰,无益,于俗不信,适足取辱耳。要之死日,然后是非乃定。书不能悉意,略陈固陋。谨再拜。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亦颇识去就之分矣  去就:舍生就死B.且夫臧获婢妾,犹能引决臧获:奴婢。古代称奴为臧,婢为获。C.且负下未易居   负下:背负罪名的情况下D.宁得自引深藏于岩穴邪自引:自我引荐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仆虽怯懦,欲苟活     今虽欲自雕琢 B.至激于义理者不然     素所自树立使然也 C.今少卿乃教以推贤进士要之死日,然后是非乃定D.幽于粪土之中而不辞者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3.下列文言句式,不同于其它三项的是()A.又杂植兰桂竹木于庭B.仰观宇宙之大C.重为乡党所笑,以污辱先人D.背负青天而莫之夭阏者4.清代储欣在《古文菁华录》评价《报任安书》时说:“激昂悲愤,自有文字以来第一书。……大约以‘辱’字为骨,以著书立名为宿。”请结合储欣的评价,简述上面三段文字。(3分)5.把文中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1)且勇者不必死节,怯夫慕义,何处不勉焉!(2)故且从俗浮沉,与时俯仰,以通其狂惑。(四)屈原列传(节选)屈原者,名平,楚之同姓也。为楚怀王左徒。博闻强识,明于治乱,娴于辞令。入则与王图议国事,以出号令;出则接遇宾客,应对诸侯。王甚任之。 上官大夫与之同列,争宠而害其能。怀王使屈原造为宪令,屈平属草稿未定,上官大夫见而欲夺之,屈平不与。因谗之曰:“王使屈平为令,众莫不知。每一令出,平伐其功,曰,以为‘非我莫能为’也。”王怒而疏屈平。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谗谄之蔽明也,邪曲之害公也,方正之不容也,故忧愁幽思而作《离骚》。“离骚”者,犹离忧也。夫天者,人之始也;父母者,人之本也。人穷则反本,故劳苦倦极,未尝不呼天也;疾痛惨怛,未尝不呼父母也。屈平正道直行,竭忠尽智,以事其君,谗人间之,可谓穷矣。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能无怨乎?屈平之作《离骚》,盖自怨生也。上称帝喾,下道齐桓,中述汤、武,以刺世事。明道德之广崇,治乱之条贯,靡不毕见。其文约,其辞微,其志洁,其行廉。其称文小而其指极大,举类迩而见义远。其志洁,故其称物芳;其行廉,故死而不容。自疏濯淖污泥之中,蝉蜕于浊秽,以浮游尘埃之外,不获世之滋垢,皭然泥而不滓者也。推此志也,虽与日月争光可也。(选自司马迁《屈原列传》)18.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自疏濯淖污泥之中(濯,通“浊”,污浊)B.“离骚”者,犹离忧也(离,通“罹”,遭遇)C.屈平属草稿未定(属,通“嘱”,嘱托)D.人穷则反本(反,通“返”,追思)2.以下各组句子中,分别表明屈原“曾经深受楚怀王信任的原因”和“写作《离骚》的原因”的一组是()A.(1)博闻强识,明于治乱,娴于辞令(2)信而见疑,忠而被谤B.(1)屈原者,楚之同姓也(2)疾王听之不聪也,谗谄之蔽明也C.(1)接遇宾客,应对诸侯(2)劳苦倦极,未尝不呼天也D.(1)竭忠尽智,以事其君(2)其志洁,故其称物芳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A.节选的这段文字主要交代了屈原写作《离骚》的外因和内因,并对《离骚》的内容作了高度概括。B.屈原文约、辞微,志洁、行廉,这些在他的辉煌巨著《离骚》中都充分地表现了出来;志洁、行廉,是文约、辞微的思想基础。C.与屈原同列的上官大夫企图强取屈原草拟的宪令底稿,目的是要抢占屈原的功劳,在楚怀王面前与屈原争宠。D.屈原在《离骚》中称颂远古的帝喾,中古的齐桓,近古的汤、武,意在讽刺楚国的时政,暗喻国君不贤,表现了屈原追求“美政”的政治理想。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1)每一令出,平伐其功。(3分)(2)其称文小而其指极大,举类迩而见义远。(3分)(一)1.B(以通其狂惑通:抒发)2.C3.C宾语前置,其它都是被动句。 4.D“但不可否认,屈原的纵身一跳相较于司马迁的隐忍苟活更能表现文人节气”有误。5.(1)如今少卿竟用推贤进士来教我,恐怕和我个人的想法相违背吧?(2)圣人不被外界的事物拘泥,而能和这个世界一同变化。(二)1、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1)-(3)题(8分)2、D3、C4、A5、B6.(1)古今一样,哪里有不受屈辱的呢?(此句是宾语前置和主谓倒装,注意译出其特点)(2).由此说来,勇怯强弱都是形势所造成的。明白了这个道理,还有什么值得奇怪的呢?(三)1.D2.B3.C4.①段表明作者忍辱负重是为了著书,以著书洗清耻辱。②段介绍《史记》的体例和宗旨,进一步表明自己以“辱”为动力著书立说的决心。③段写自己“肠一日而九回”的痛苦心情,表述沉痛羞辱的愤懑心情。(3分。答案的关键是“辱”、悲愤和著书立说。意思对即可)5.(6分,每小题3分)(1)况且勇敢的人不必以死殉节,懦夫如果仰慕节义,哪里不能勉励自己呢?(2)所以,暂且随世俗而浮沉,与时事相周旋地活下去,以抒发自己内心的郁结。(四)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