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必修三杜甫登高教案
加入VIP免费下载

人教版必修三杜甫登高教案

ID:1054516

大小:45 KB

页数:4页

时间:2022-04-06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登高吉安县立中学王悦元教学目标:1、在吟诵的基础上,把握诗歌意象,品味诗歌意境。2、体会杜甫沉郁顿挫的诗风。重点难点:品味诗歌意境,体会杜甫沉郁顿挫的诗风。教具准备:PPT课件。教学过程一、导语设计:孟子说:“读其诗,颂其书,不知其为人,可乎?”那肯定是不行的,我们常说一句话,叫做“文如其人”“言为心声”,所以我们要学习杜甫的诗歌,就得先了解一下杜甫的为人。二、杜甫形象:同学们在下边肯定查阅了杜甫的很多资料,但是我还是想知道在大家的心目中杜甫是个什么样的形象。在大家发言之前可以看看课本上和屏幕上的杜甫画像,还有杜甫草堂,然后畅所欲言。1、学生心目中的杜甫:(身处贫贱却忧国忧民的博爱的现实主义诗人)2、大家都知道杜甫是“诗圣”,梁启超先生曾写过一篇文章叫《情圣杜甫》,他认为杜甫是情圣。情圣在我们心目中是感情丰富的人,他的心灵世界应该是丰富多彩的。我们刚才已举出了杜甫作品中的一些诗句,领略了杜甫的内心世界,所以我们接下来还是要借助这首《登高》诗歌来进一步走进杜甫,走进他的心灵世界。下面请大家一起来感受一下这首《登高》诗歌的内容。三、整体感知1、学生静听朗诵,然后回答问题。我们在读一首诗,看一幅画或见一个人的时候,一定会有一个最初的感受,而作为一位诗人,在他的诗歌当中,也一定会表达一种情感,我们刚听了一遍朗读,我想了解一下,大家是否已感受到了这首诗歌的基本调子呢?请说一说。(比如说喜怒哀乐等)(悲)2、以“悲”的基调来读读本诗。(学生诵读诗歌)一首诗歌的灵魂是感情,所以只有很深刻的理解了诗歌的感情,你才能更好地来把握这首诗。3、配乐让学生再读诗歌,读出“悲”的意味。刚才同学已读出了一点这首诗的味,要把这首诗的味读足呢,我们还得来品一品它的感情,也就是在这首诗中作者到底抒发了一种什么样的感情。启:人们称杜甫这首诗歌为“古今七律第一”,把它排在老大的位置上,那也就是说这诗一定有它突出的特点,律诗创作时有一个最基本的规律,不知同学们是否知道,就是在八句当中,它先写什么,后写什么,大家看出了吗?(先写景后抒情)我们不是要探讨它的感情吗?我们就先从情感入手,来看一下在这首诗歌当中他到底要抒发一种什么样的情。四、诗歌鉴赏1、鉴赏颈联------“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启:诗歌总是以最简练的语言来表达出无穷的含义,所以我们在读诗歌的时候一定要通过这简练的语言来品读出很多种意味来。下面我们就来品一品用来写感情的这个颈联。宋代的罗大经说,他读出了这颈联中的八种意思,我们同学能读出其中的几层意思来呢?(学生发言后,教师补充)万里:此诗写于夔州,杜甫家乡是河南巩县,不过杜甫自称“少陵野老”,一直把长安城南少陵当做他的家乡(他曾居长安城南少陵)。常作客:创作此诗时,安史之乱已结束四年了,但地方军阀们又乘隙而起,相互争夺地盘,造成社会动乱,民不聊生。另外,唐朝与土蕃在剑南川西的战争也接连不断。在这种形势下,诗人只得继续“飘泊西南天地间”。还有,杜甫离开长安后的11年中,一直在外漂零,写这首诗时已是第八个年头了。 登台:是重阳节的一种习俗,全家人一同登台,祈求长寿。如,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古文人登高必赋诗。为何登上高台便有感慨?陈子昂《登幽州台歌》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这一年的重阳节,杜甫约他的一个远亲吴郎来饮酒,不想吴郎因事没来,杜甫感慨万千,独自登高。“万里”,地之远也;“秋”,时之凄惨也;“作客”,羁旅也;“常作客”,久旅也;“百年”,齿暮也;“多病”,衰疾也;“台”,高迥也;“独登台”,无亲朋也。十四字之间含八意,而对偶又精确。----【宋】罗大经《鹤林玉露》小结:人们常说老杜的诗歌含蓄蕴藉,也就是耐人寻味,所以我们要咀嚼,要把那味咀嚼得越多越好,能让我们口生余香那最好,这就是杜甫的诗歌。接下来我们来看尾联。2、鉴赏尾联------“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①“艰难苦恨繁霜鬓”抒发了什么情感?(学生答问后,老师补充说明)明确:有人评论这两句诗,说杜甫稍稍露了一下马脚,也就是所谓的把诗眼给露了一露,所以我们课下注解特意给你注了一个,就是“艰难”,“兼指国运和自身命运。”如果我们想,像颈联那样,全是作者这种身世之苦,让你愁白了头,还不感觉什么,充其量我们对他的感觉就是“可怜”,但杜甫不是这样,他的心中一直装着国家,装着人民。所以这里既有国家的艰难,又有个人的苦难,二者都有。他既忧国忧民,又忧身。应该特别强调杜甫的一个独特之处,就是:古代许多知识分子常以“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作为处世准则,而杜甫却是无论穷达,都是兼济天下。所以有人分析说我们中国的“仁”字,说杜甫是典型的儒家代表人物,左边一个人,右边一个二,什么叫“仁”,你心中除了自己,还时常不忘他人。杜甫就是这样一个人,如“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他就是这样的一种胸怀----博大。所以尾联更是让我们看到了杜甫胸怀的博大,就因他有一颗博爱之心,所以千年以来,才让我们敬之、仰之。②“潦倒新停浊酒杯”该如何理解?明确:杜甫这个人和李白一样特别爱喝酒,我们学过的杜甫的诗中,这已经不是第一次写到喝酒了,还能举出些喝酒的例子来吗?(“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杜甫《九日》诗中有“重阳独酌杯中酒,抱病起登江上台。”)杜甫喜也喝酒,忧也喝酒。咱们中国似乎唯有酒能够淋漓尽致地表达或喜或忧的感情。而且此时是重阳节呀,按习俗应该喝菊花酒。但是老人却不能喝酒了。(因为他有肺病等多种疾病,他因病戒了酒;而且因为穷困,他也不一定能够有酒喝。) 启:同学们,借酒才能浇愁呀,至少能消散一些愁闷的情绪。可是却不能喝酒,这愁闷可怎么了却、怎么疏解呢?(只能郁结在诗的结尾,郁结在杜甫老人的心头。)所以我们读的时候,也应该把这种有愁不能解的深沉苦闷表达出来,指导学生朗读三四联。 小结:这四句就是杜甫在此诗中所表达的感情,但前四句又是写景,难道那四句就是孤零零的写景吗?引:下面我们就来探讨一下前四句的写景,这写景与抒情有关系吗?难道就是为了写景而写景吗?①诗歌中的景与大自然中的景有无区别?明确: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说:“一切景语皆情语。”也就是说,诗歌当中的景物已经含上了作者的感情,他是带着一种感情来写他笔下的诗歌的。所以我们在分析景的时候就得读出作者的情感来,那才是真正理解诗歌当中景跟情的关系了。②杜甫在这么“艰难”的情况下重阳登高,他看到的又是哪些景物呢?(学生读前四句)3、鉴赏首联-----“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①找出本联中所写景物,并把这些景物的修饰词找出来。(与马致远《天净沙·秋思》比较)明确:风、天、猿、渚、沙、鸟。分别用“急” “高” “啸哀”“清”“白”“飞回”来描写。十四字写六种景,极为凝练。②说说你对这些景物的理解。急风,使人感到非常冷。既有身体的,又有心灵的。但更主要是心灵的。天高,显得天底下的人很渺小,很孤单。 哀猿,使人听到它的叫声非常悲凉。“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飞鸟,你们想象一下,应该是一种什么处境的鸟?可以是一只找不到食物的鸟。因为是深秋了,食物很少了。也可以是一只找不到家的鸟。它在到处盘旋,寻找自己的巢。还可以是一只跟鸟群失散的鸟。赏析时要敢于展开想象,用自己的想象去填充诗给我们留下的空白。总之,这绝不是一只快乐的鸟呢,而是一只孤独痛苦的鸟。杜甫曾有诗云:“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所以我们绝不能把它想象成一只欢乐的鸟,而且只能是一只,而不是多只。这是根据杜甫此时此刻的处境去想象的。此时杜甫孤单地一个人在外漂泊。小结:这就是读诗的感受啊,同学们!实际上我们在读诗的时候,真正重要的就是人的一颗心。如果你真正的能跟作者进行一种交流,那么你会感觉到了你跟作者的感情是息息相通了,这时你就真正读懂了诗歌。现在就让我们化身为杜甫,站在高天下、急风中,面对清渚、白沙、孤鸟,诵读一下这两句诗歌吧。风急----要读得很凄寒,似乎在牙齿间颤抖着读出这两个字;天高----调子要很高并带拖腔,冲上去,描绘得很辽远,但内心很孤单眇小;猿啸哀----要有欲哭的调子;……读鸟飞回----要想,我杜甫孤独漂泊,远离家乡,我多么想回家呀,我已是晚年了,我还有回到家的那一天吗?4、鉴赏颔联------“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①颌联写了哪几种景物?(落木、长江)②“落木”为何意?作者为何用“落木”而不用“落叶”?落木的木字可以让人联想到枯木,所以落木更加萧索悲凉。当时诗人登高远眺心情极其沉重,所以诗的基调比较低沉,用木字更能体现出悲凉、萧瑟、枯燥、毫无生机的景象,更能体现出作者当时的心情。③由落木我们想到了什么?想到了树,由树及人,还是要联系杜甫的此时此境来联想。杜甫看到落叶飘零,肯定想自己像树一样,已是晚年,已老了。人已经到了生命晚秋。生命是短暂的。倏忽就是百年。杜甫生于712年,卒于770年,活了58岁,写这首诗时是767年,55岁,也就是去世前三年写的。④如果说“落木萧萧”是有生命短暂之感的话,那么,“不尽长江”呢?是时间的无穷,是宇宙的无穷,是历史长河的永不停息的感觉。“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把这联上下两句的意思,联系起来总结一下,是互相对比着写的,也有衬托,人的生命越短暂,历史和时间越显得悠久。或者反过来说,历史和时间越悠久,人的生命就越显得短暂。“人的生命”,指的是个人的生命。人生倏忽百年,江山万古长青。小结:这一联一直是千古名联,非常强烈地突出了杜甫的宽广的心胸。我们一定要看一到一种现象,就是杜甫在它的笔下,总是能够写出非常开阔的景象来,“无边落木”“不尽长江”,我们说杜甫的感受力是相当丰富的,“一片花飞减却春,风飘万点正愁人”。古人说“一叶落而天下知秋”,如果你看见这无边的叶子在秋风中纷纷下落,你又会是一种什么样的感情?这就是杜甫,他的心灵世界是非常丰富的。我们读就要读出他这种丰富的感情世界。下面同学们再读前四句景物描写句。五、情感探究当我们分析到这里,我们会发现,什么才是一首诗歌的意境,刚才同学们说的初步感受,这首诗歌是“悲”的,但是我们体会这首诗歌给我们的整个境界感时,觉得还会仅用一个“悲”字来表达吗?启:“无边落木”“不尽长江”“万里悲秋”“百年多病”除悲之外,还能感受到一点其他的什么吗?就是哀在里边拔不出来了吗?杜甫心胸就这么狭窄吗?“无边落木”“不尽长江”,面对滚滚不尽的历史长河,杜甫感到有些无可奈何。但同时,作为一个现实主义诗人,一个有阔大的胸襟的知识分子来说,他不仅仅是无可奈何,也不是对生命的短暂想不通,更不是想违背自然规律而祈求长生不老,他知道人无论活到何时,都难免一死,这是一种必然规律。所以,他又感到豁达、坦荡、胸襟开阔。体现到作品中,除了感受到一种肃杀之气外,你还能强烈地感受到还有一种很宏大的气势,那就是一种壮气。其实“悲壮”才是这首诗歌最终的一种意境。而我们在读的时候来体会情,体会景,一首佳作,最好的融合就是将情跟景融合到一起,使之成为有机的整体。 六、课文总结:这首佳作当中,作者在写景的时候,他所呈现出来的是一种萧瑟,一种凄凉,同时又是一种非常开阔的景象,而它所表现出来的感情有羁旅愁,有身世苦,同时又是有非常高远的家国忧。这么开阔的景象,个人的,家国的都融合到一起来,就是我们读这首诗歌的意境----悲壮。七、比较阅读望岳杜甫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注:这是我们见到的杜甫的最早创作的一首诗,据说是他24岁在齐鲁大地壮游时写的。1、问:《望岳》与《登高》两诗不同在哪里?明确:《望岳》洋溢着青春的活力,闻一多先生说,那时的杜甫“是火,是力”;而《登高》则多了更多的感慨。2、我们现在来体会杜甫诗风的“沉郁顿挫”,什么是“沉郁顿挫”呢?明确:【沉郁顿挫】“沉”即“深”,深刻,深厚;“郁”即“积”,凝重,含蓄。沉郁,指思想感情上的丰富深厚,它给我们的是一种很厚重的感觉,而非消沉;顿挫,指语言上的凝炼沉着,以节奏的行急相间,音调的抑扬顿挫和旋律的铿锵跌宕,形成一种动人心魄的音乐美,这是就格律诗有关的,同学们课后去了解格律诗的特点再去把握顿挫这一特点。八、结束语设计:(深情地)同学们,这首诗大家已经背下来了。杜甫是我们民族的精神祖先,是我们每个人的精神先辈。让我们在乐声中背诵这首诗,永远铭记这首诗,因为这是杜甫老人留给我们的一笔宝贵的精神遗产。(课在深情的朗诵声中结束)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