寡人之于国也最新人教版x
加入VIP免费下载

寡人之于国也最新人教版x

ID:1053838

大小:840.7 KB

页数:27页

时间:2022-04-02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①生于忧患,。②老吾老,以及人之老;,以及。③天时不如地利,。④得道多助,。幼吾幼人之幼死于安乐地利不如人和失道寡助 (公元前372—公元前289)孟子简介孟子,名轲,字子舆,战国时邹人。是儒家继孔子之后又一位重要的代表人物,后称为“亚圣”。孟子生于战国诸侯混战最激烈的时期,他继承和发扬了孔子的思想,希望能够在诸侯中选出一位王天下的君主。由于他的这些主张与当时激烈混战的社会状况不符,所以均未被统治者所采纳。孟子退而与弟子著书,遂成《孟子》。民贵君轻不愧亚圣,性善气正真乃完人。 子不学,断机杼。昔孟母,择邻处;童年 孟子三岁时父亲逝世,孟子便与母亲相依为命。孟母非常疼爱自己的儿子,曾经为了替孟子找一个舒适的学习环境而三次搬家。孟子自小便受严格的管教,据说他自从搬家以后,便十分认真读书,稍大一点,孟子变得十分贪玩。孟母便剪断织机上的麻布,她要孟子勤奋读书,要不然将会像那块麻布般,变成一团废物。孟子牢记母亲的教诲,立志成材。童年 孟子长大后,被孔子的儒家思想所吸引,于是决定离开邹国到孔子的家乡鲁国深造,其老师正是孔子的孙子子思的徒弟。通过学习,孟子认为孔子是有人类以来最伟大的人,于是他立志发展孔子的思想。青少年 孟子醉心研究,终于名声大噪,邹国和鲁国国君也时常向他请教治国之道。可惜邹、鲁这样的小国,很难实施孟子“仁政”的抱负。他决定带着学生到东方大国齐国去。但是齐国所采取的是锻炼精兵使国家更为富强的政策,对孟子的思想毫不理睬。孟子于是到其他国家宣扬他的“仁政”思想。可是没有一位君主愿意实施他的政策。孟子放弃继续宣扬仁政的念头,决心写书建立学说。成年与晚年时代 孟子的思想宋代以后常把孔子思想与孟子思想并称为“孔孟之道”。一、性善学说:“人性之善也,犹水之就下也;人无有不善,水无有不下”。二、理想人格:“人皆可以为尧舜”;“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三、“仁政”思想:“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乐以天下,忧以天下,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孟子的仁政思想1、民本思想:“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是故得乎丘民而为天子,得乎天子为诸侯,得乎诸侯为大夫。”《孟子尽心下》2、国君应以保民为职分:“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乐以天下,忧以天下,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3、反对不义的战争。孟子说:“春秋无义战。”又说:“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南宋朱熹将《大学》、《中庸》、《论语》、《孟子》四部儒家经典合为“四书”。 各国诸侯争城夺地,征战不断;人民徭役繁重,朝不保夕;社会混乱,礼制崩坏。权势与暴力被推崇,霸道被视为天道,由大国以“力”统一天下的态势已初步形成。时代背景: 孟子是在梁惠王35年(前335年)应邀来到魏国的。魏在战国初期曾是军事强国,但到梁惠王在位的后期却遭到一连串的失败,又畏秦之甚,于31年(前339)将首都从安邑(今山西夏县西北)迁至大梁(今河南开封), 《孟子》澄海东里中学陈亿聪 朗读课文 读准下列字音王好()战hào弃甲曳()兵yè数()罟()不入洿()池ɡǔwū衣()帛()鸡豚()狗彘()之畜()túnzhì庠()序xiánɡ饿莩)piǎoyìcùbó然而不王()者wànɡxù移其粟()于河内sù申之以孝悌()tì 一、初读文本,整体感知:同学们用三分钟的时间迅速浏览课文,用笔勾 画出文中“民不加多”的语句,把握文章的思路。提出“民不加多”的疑问——“邻国之民不加少,寡人之民不加多”分析“民不加多”的原因——“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解决“民不加多”的措施——“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 整体分析课文第一段内容1、梁惠王为什么会有困惑?他的困惑是什么?提出“民不加多”的疑问。为什么?移其民移其粟民不加多民不加少尽心无如寡人之用心 分析“民不加多”的原因投其所好,便于启发引王自答,自我否定以子之矛,攻子之盾层层推进王如知此,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转归正题)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请君入瓮)王好战,请以战喻(迂回侧击)整体分析课文2、孟子是如何分析梁惠王的困惑? 比喻作答,不直接回答“民不加多”的问题,而是用梁惠王熟悉的事例设喻,说明梁惠王比别的国王好不了多少,移民移粟的措施与“邻国之政”并无本质区别。 家(辈份高或年纪大的亲属)舍(卑幼亲属)知识拓展:古代表示谦虚的自称帝王:一般人:官吏:读书人:老人:称妻子:称亲属:寡(寡德之人)、愚、鄙、敝、仆下官、末官、卑职小生、晚生、不才老朽、老夫、老汉、老身、老衲拙荆、贱内孤(小国之君)、朕 不违农时以时入山林数罟不入洿池使民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1、阐述“王道之始”的道理整体分析课文3、孟子为梁惠王提出了哪些方法来解除他“民不加多”的困惑? 养民教民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2、阐述“王道之成”的道理五亩之宅,树之以桑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谨庠序,申孝悌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整体分析课文4、孟子为梁惠王提出了什么方法来使他“民加多”? 狗彘食人食涂有饿莩非我也,岁也王无罪岁错误态度3、阐述使民加多应有的正确态度正确态度整体分析课文5、孟子为梁惠王提出了什么方法来使他“民加多”? 狗彘食人食(贵族)涂有饿莩(百姓)涂有饿莩归罪于年成不好刺人而杀人归罪于武器爱民除暴政对比比喻以民为本保民、富民养民、教民 寡人之于国也人物:梁惠王形式:对话孟子困惑(移民移粟)论证方法:设喻民不加多以五十步笑百步不可(落入瓮中)无望民之多于邻国斯天下之民至矣施仁政(养民、教民)整体感知: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分析问题 孟子在与梁惠王的对话中表现出怎样的思想与主张?首先,反对诸侯间无休无止的相互征战应该让利于民,让民众有得以休养生息的机会。第二,孟子又向梁惠王表明了自己治民的理想,具体的说,就是让民拥有“五亩之宅”、“百亩之田”、“鸡豚狗彘之畜”——丰衣足食。第三,孟子还非常重视教化,提出了“谨庠序”的主张,他的最高理想是黎民“衣帛食肉”,“不饥不寒”。最后孟子在自己论证的基础之上,进一步指出面对上层贵族奢靡浪费,黎民饥寒交迫的社会现实,作为最高统治者的梁惠王具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小结:课文中阐述的是“王道之始”和“王道之成”的道理,强调:以民为本、实行仁政是统一天下的根本保证。孟子认为,国君如能实行仁政,减税宽刑,不滥杀无辜,以忠信孝悌教育百姓,就可以使天下归心。这就是说,真正能够爱人民的人,他的力量是不可战胜的。 孟子的仁政思想有何现实意义?(古为今用)1.孟子的“王道”思想包括“温饱”和“教化”两部分,也就是今天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2.开发自然资源,做到“不滥”、“不竭”,是今天的“可持续发展农业”的概念。讨论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