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1.1《季氏将伐颛臾》共3课时第3课时教案(苏教版必修4)
加入VIP免费下载

高中语文1.1《季氏将伐颛臾》共3课时第3课时教案(苏教版必修4)

ID:1053509

大小:65.27 KB

页数:3页

时间:2022-04-02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名校名推荐⋯⋯⋯⋯⋯⋯⋯⋯⋯⋯⋯⋯⋯⋯⋯⋯⋯⋯⋯1.1《季氏将伐颛臾》共3课时第3课时教案(苏教版必修4)教学目的1.继续学习和积累文言常用词语和句式。2.了解孔子主张仁政、实行礼治的政治观点。教学设想本文的教学重点是字词句的掌握和课文的脉络层次,难点在于对孔子政治主张出发点的理解。学生学习本文时,只有先扫清文字障碍,才能抓住重点,突破难点。鉴于此种情况,本文的教学设想如下:1.课前安排预习,借助注释,细读课文一遍,结合书后练习中的问题,再读课文,并试作口头翻译。2.结合预习,采用点拨法,理解词句。掌握应知应会的词语,疏通文意,理清文章的思路。至于人物分析则在理清思路的过程中点到为止,不宜多作分析。3.在学生理清课文层次的基础上,反复朗读,促进学生熟读课文直至能背诵全篇。4.比较《季氏将伐颛臾》与《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两篇文章,体会孔子在原则问题上当仁不让的精神。课时安排:三课时教学步骤第三课时一、检查第二段背诵及课后练习三二、简析第三段1.请同学默读课文,然后提出思考问题,请同学从文中找出孔子治国安邦的原则。教师点拨:孔子认为一个国家要达到“无贫”、“无寡”、“无倾”的地步,、只有采取“均”“安”“和”的治国原则,“修文德”则是实现这一原则的具体措施,这充分体现了孔子实行仁政、实行礼治、加强教化、以德服人的政治主张。2.从孔子的政治主张可以看出,孔子对于季氏“谋动干戈于邦内”非常不满,请同学思考,孔子认为季氏当前之“忧”是什么。1 ⋯⋯⋯⋯⋯⋯⋯⋯⋯⋯⋯⋯⋯⋯⋯⋯⋯⋯⋯⋯⋯⋯⋯名校名推荐⋯⋯⋯⋯⋯⋯⋯⋯⋯⋯⋯⋯⋯⋯⋯⋯⋯⋯⋯教师点拨:“今不取,后世必为子孙忧”只是漂亮的托辞,季氏之“忧”在于惧怕于鲁君抗衡失利。故孔子言“在萧墙之内也”。3.再朗读第三段,根据以下思路,试作背诵。冉有为季氏辩护→孔子提出安邦原则→冉有季路有背原则→孔子指出季氏之忧三、阅读比较《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与《季氏将伐颛臾》提出思考问题:孔子教育弟子的态度有不同,为什么?组织学生讨论,各抒己见。教学小结:可以从孔子对学生的称呼和说话时采用的语气两方面加以比较。孔子历来主张温、良、恭、俭、让。但冉有、季路违反了他的政治原则,因此孔子激昂、慷慨地批评了他们,《季氏将伐颛臾》一文中写出了孔子对学说认真执著、对弟子爱深言切的一面,而《侍坐》写出了孔子循循善诱、诲人不倦的一面。四、布置作业1.复习本文重点字词句。2.认真理解孔子的政治主张,背诵:全文3.完成课后练习二。2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